1 / 35

論述分析與影像

論述分析與影像. 指導教授:陳 佳 利 研 究 生:呂 明 聲 林 侑 萱 邱 羨 嘉 吳 靜 美. 一、 視覺對象之詮釋方法. 1. 構成性詮釋法 2. 內容分析 3. 符號學 4. 精神分析 5. 論述分析 6. 綜合分析. 二、 傅 柯的生平. 傅 柯 Michel Foucault ( 1926-1984 ). 出生地:法國普瓦捷鄉間 進入高等師範學校 患有憂鬱症 心理學 大學任教生涯 1968年法國學潮 美國巴法羅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 舊金山同性戀社群 1984 逝於巴黎.

blad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論述分析與影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論述分析與影像 指導教授:陳 佳 利 研 究 生:呂 明 聲 林 侑 萱 邱 羨 嘉 吳 靜 美

  2. 一、視覺對象之詮釋方法 1. 構成性詮釋法 2. 內容分析 3. 符號學 4. 精神分析 5. 論述分析 6. 綜合分析

  3. 二、傅 柯的生平 傅 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 出生地:法國普瓦捷鄉間 • 進入高等師範學校 • 患有憂鬱症 心理學 • 大學任教生涯 • 1968年法國學潮 • 美國巴法羅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 舊金山同性戀社群 • 1984逝於巴黎

  4. 傅柯的主要論述總是圍繞幾個共同的組成部分和題目,他最主要的題目是權力和它與知識的關係(知識的社會學),以及這個關係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的表現。傅柯的主要論述總是圍繞幾個共同的組成部分和題目,他最主要的題目是權力和它與知識的關係(知識的社會學),以及這個關係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的表現。 • 他將歷史分化為一系列「認識」,傅柯將這個認識定義為一個文化內一定形式的權力分佈。 三、傅 柯的成就與理論

  5. 三、傅 柯的成就與理論 • 對傅柯來說,權力不只是物質上的或軍事上的威力,當然它們是權力的一個元素。權力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種貫穿整個社會的「能量流」。 • 傅柯不將權力看做一種形式,而將它看做使用社會機構來表現一種真理而將自己的目的施加於社會的不同的方式。

  6. 三、傅 柯的成就與理論 • 對傅柯來說,「真理」(其實是在某一歷史環境中被當作真理的事物)是運用權力的結果,而人只不過是使用權力的工具。 • 依靠一個真理系統建立的權力可以透過討論、知識、歷史等來被質疑,透過強調身體,貶低思考,或透過藝術創造也可以對這樣的權力挑戰。

  7. 三、傅 柯的成就與理論 《瘋狂與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1961出版,傅柯的第一部重要的書,討論了歷史上瘋狂這個概念是如何發展的。 《詞與物》---1966(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這本書最主要的論點是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世界上總是有一定的被看做是真理的條件,只有符合這些條件的討論才被接受為是科學的。

  8. 三、傅 柯的成就與理論 • 《規訓與懲罰》(Surveillir et punir:naissance de la prison,1975)它討論了現代化前的公開的、殘酷的統治(例如透過死刑或酷刑)漸漸轉變為隱藏的、心理的統治。 • 主要觀點是對罪犯的懲罰與犯罪是一個相互關係──兩者互為前提條件。 《性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e)一共分三卷,第一卷,也是最常被引用的那一卷,是1976年出版的,其主題是最近的兩個世紀中性在權力統治中所發揮的作用。

  9. ※傅柯的二種方法論: ● 論述分析一~ 論述作為一種概念,乃是由不同的視覺影像和言語文本所闡釋。 ● 論述分析二~ 關心建制的運作,而不是視覺影像和言語文本。關注於權力、真理的範型、建制和技術。 ● 二者之間彼此相關且有重疊之處 ~ 兩者都關心論述所闡釋的權力--知識。

  10. 四、論述分析 • 論述分析是什麼? • 這裡指的是將論述作為一種概念 • Rosalian Gill:「論述」指所有形式的談話和文本 • 是社會產出的不是個人創作

  11. 四、論述分析 • 所關心的是什麼? • 關心的是語言 • Rosalian Gill:---關心論述的形構生產力

  12. 四、論述分析 • 所關心的是什麼? • 也特別關注影像本身(或其他證據) • 注意影像、影像的社會生產、社會效果 • 專注於說服的策略

  13. 四、論述分析 • 用來做什麼? • Fran Tonkiss:---人類如何用語言建構對社會世界的說明--用來了解影像如何建構出社會世界的解釋

  14. 四、論述分析 • 用來做什麼? • 並探究影像如何建構出對社會世界的看法 • 處理權力、知識的問題

  15. 四、論述分析 • 找到文獻—處理論述分析 • 論述是一種陳述的模式 • 需要什麼樣的文獻 • 別具生產力或有趣的文獻

  16. 四、論述分析 • 找到文獻—處理論述分析 • 材料的廣度 • 論述分析並不依賴分析材料的數量,而依賴品質

  17. 五、圖象研究 圖象學(iconography) • 提供一些清楚的準則,以分辨哪些文獻和所欲了解的視覺 影像相關。 • 帕諾夫斯基:「圖象學是藝術史的一支,關心藝術作品的 主題和意義甚過其形式」。 • 主題和意義的建立和當時觀眾所能了解的象徵和符號有關。 • 意義取決於特定歷史時期的互文性,掌握這種互文性,才能詮釋觀眾的了解。

  18. 圖象學(iconography) ●帕諾夫斯基(1957)將視覺的詮釋分成三種: 1.初級(primary) 中性 前圖象(pre-iconographic) 2.次級(secondary) 習慣性 圖象研究的(iconographic) 3.內在的(intrinsic) 象徵的 圖象學式的(iconological) 第一個層次:基本並易於理解 (圖象前的描述) 第二個層次:特定象徵意涵的影像(圖象的分析 ) 第三個層次:探討影像一般文化意義(圖象的詮釋 )

  19. 圖象學(iconography) • 圖象研究的互文性方法,最常用在十六到十八世紀西方的具象影像和建築上。 • 圖象研究必須建立在歷史的脈絡上。 • 帕諾夫斯基說要了解影像的第二層次和內在意義,則: 1.熟悉藝術家創作時所熟悉的文本(無論視覺的或書寫的) 2.綜合直覺synthetic intuition(常識common sense)

  20. 例:《一個認識的人(acquaintance)在路上 揭起帽子對我打招呼》 第一層次;初級、前圖象 ●事實性含意:他是一位男士,他舉起了帽子,他的帽子是黑色的…等。 ●表現性含意:他此刻的心情好壞,對我的態度友善與否…等。 第二層次;習慣性、圖象 ●我發現揭起帽子意味著打招呼。 ●被稱作是第二或是傳統的主題(secondary or conventional subject)。 ●是構成意象(image)、故事(stories)和寓言(allegories)的世界。 ●他所要依據的不再只是個人的實際經驗,而是對文學作品或特殊題目的 熟悉和理解。 第三層次;象徵、圖象學式 ●把揭帽子的動作,詮釋成揭帽者完整人格和背景的一個表徵。 ●是內在的含意或內容的主題(intrinsic meaning or content)。 ●是構成象徵的價值的世界。 ●是一融合性的原則,可以解釋作品視覺上面的形式。

  21. 凡‧艾克Jan van Eyck 《阿諾菲尼的婚禮》 〈描述/意指〉 ● 舒適裝潢的室內、吊燈、 鏡子、珠寶、衣飾、小狗、 木屐、水果、床…等符號。 ● 阿諾菲尼牽著新娘的手, 舉起右手發誓。 圖象研究~案例一

  22. 〈分析/意涵〉 ● 一場十五世紀的華麗婚禮。 ●我今生今世只愛你一人!就像我們 的狗一樣忠誠,如雨天穿的木屐一 樣出雙入對,我們的未來一定像頂 上的吊燈一樣光明。 ●戶外射進燦爛的陽光,使房間感覺 非常溫暖,牆上的凸面鏡映出兩人 的影子,畫家的簽名,如同證婚人。 ● 鮮紅色的床,引起對愛在肉體上的 表現。 ●對稱性的平衡,婚姻的永久性。

  23. 〈詮釋〉 手勢:天主教的婚姻儀式 蠟燭:無所不見的耶穌 水果:象徵人在墮落前的純淨 雕像:分娩 小狗:婚姻忠誠與愛 紅色的床:夫妻完美結合 深紫、綠:象徵火、水 《頌揚基督宗教婚姻聖禮》

  24. 《漢彌爾頓 是什麼讓今日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 天花板--月球表面 健美先生、裸女-- 黑膠唱盤、電視機、吸塵器— 古今畫作、海報(pop藝術)-- 圖象研究 ~ 案例二

  25. 六、論述的生產和修辭組織 • 使論述分析的程序更加明確 • 論述分析的範圍目標-湯吉斯(1998): • 第一:分析論述陳述的結構(修辭組織) • 第二:關心這些陳述的社會脈絡(社會生產)

  26. 論述修辭組織的策略 • 用新鮮的觀點來看你的文獻 • 深入文獻資料 • 辨認文獻中的相關主題 • 檢視主題的真理效果 • 注意複雜性和矛盾 • 找尋看不到的和看得到的 • 注意細節

  27. 論述修辭組織的策略 1.用新鮮的觀點來看你的文獻 • 詮釋時首先要忘掉你對處理的材料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概念 2.深入文獻資料 • 系統性的方法 • 內容分析的編碼步驟 • 「關鍵主題」(key themes):關鍵詞或視覺影像

  28. 論述修辭組織的策略 3.辨認文獻中的相關主題 • 開始思考關鍵字詞和影像彼此的關連 • 陳述彼此的關係(傅柯) • 進行編碼和詮釋的過程,其他的議題變 得重要 4.檢視主題的真理效果 • 論述如何發揮說服效果: • 論述宣稱自己是真理 • 具有科學的確定性 • 屬於事物的本質

  29. 論述修辭組織的策略 5.注意複雜性和矛盾 • 論述形構有其結構,但不必然表示它有邏輯且融貫 • 論述形構生產出繁複多樣的論點,反而可能給它力量 • 波特用詮釋性劇碼(interpretative repertoire) • 詮釋性劇碼是一套系統性的相關概念

  30. 論述修辭組織的策略 6.找尋看不到的和看得到的 • 論述分析讀出不被看到或未說出口的 7.注意細節 • 論述分析仰賴對細節的專注閱讀

  31. 探討論述的社會生產 • 「所有論述都是有脈絡可循的」 • 論述的建制位置(institutional location) • 權威來源的陳述 • 邊緣社會位置的陳述 • 影像和文本預設了觀眾的屬性 • 對單一事件的解釋可能因為觀眾不同而有所改變

  32. 探討論述的社會生產 • 論述分析的重點,也包括論述生產的社會脈絡中的某些面向 • 關心文本和影像甚於社會建制

  33. 延伸閱讀 • 視覺工廠: • 圖像誕生的關鍵故事 • La fabrique du regard • 作 者:莫尼克.西卡爾/著 • 原文作者:Monique Sicard • 譯 者:陳姿穎 • 出 版 社:邊城 •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23

  34. 延伸閱讀 • 觀察者的技術: • 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 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 On Vis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作 者:強納森 . 柯拉瑞 • 原文作者:Jonathan Crary • 譯 者:蔡佩君 • 出 版 社:行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12日

  35. 參考資料 吉莉恩‧蘿絲著,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 E.Panofsky,梁春生譯,《造型藝術的意義》 http://www.nhu.edu.tw/~sts/class/class_02_3.htm http://blog.roodo.com/chiali021(課程部落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