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硬件支援及系統安裝與維護

硬件支援及系統安裝與維護. 顯示器. 第一樣想到的是什麼?. 是應該買全平面顯示器、液晶顯示器( 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 或是一個舊式的陰極映像管顯示器( cathode ray tube,CRT)?. CRT. vs. LCD. CRT 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DAC. 2. 三個電子槍 ( 紅綠藍 ) 的強度由顯示卡所轉來的訊號所控制. 1. 顯示卡上的 DAC 晶片將訊號由數位轉換成為類比 ( 紅綠藍 ). 3. 顯示卡亦同時控制線圈及磁場來決定「解析度」及「更新率」. 線圈. 電子槍. Sony Trinitr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硬件支援及系統安裝與維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硬件支援及系統安裝與維護 顯示器

  2. 第一樣想到的是什麼? • 是應該買全平面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或是一個舊式的陰極映像管顯示器(cathode ray tube,CRT)? CRT vs LCD

  3. CRT 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DAC 2. 三個電子槍(紅綠藍)的強度由顯示卡所轉來的訊號所控制 1. 顯示卡上的DAC晶片將訊號由數位轉換成為類比 (紅綠藍)

  4. 3. 顯示卡亦同時控制線圈及磁場來決定「解析度」及「更新率」

  5. 線圈 電子槍

  6. Sony Trinitron 4. 射線通過光柵的小孔對準目標 (通常三角形排列,小孔的距離影響質素)

  7. 5. 電子束打在顯示屏內側的磷塗層,三種不同的塗層發出對應的紅綠藍顏色。深淺視乎光束的強度。

  8. 6. 光束掃瞄屏幕,產生影像存留。並持續顯示影像。

  9. LCD 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1. 背光發出光源,濾振器只容許單一方向振動的光線經過

  10. 2. 顯示卡提供不同的電荷給液晶格,電荷越高,旋轉越大。 液晶的物理特性,包括它的黏性(visco-sity)與彈性(elasticity)和其極化性(polarizalility)。

  11. 3a. 不充電,光線成90o扭曲,完全通過。

  12. 3b. 完全充電,光線成0o扭曲,不能通過。

  13. 4. 每一格的光線都會通過紅藍綠三種濾光器。

  14. 當平面液晶遇上陰極射線管… • LCD顯示器曾是專業經理的驕傲。 • 現在,隨著技術的改進,以及價格的下滑,15吋顯示器售價大約在二千元左右。這樣的售價,讓輕巧的平板型顯示器成為標準型CRT--從1930年代Philo Farnsworth專利電視開始已歷經許多改變的技術--另一有效的選擇。 • 但單就價格的競爭力,並無法實際證明LCD比CRT還要好,你還可以找到各種不同的變數。例如15吋LCD顯示器其售價大約和19吋CRT顯示器一樣。 • 售價不是一切,就重要性來看,當你在LCD與CRT之間做選擇時,有六項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Philo Farnsworth

  15. 採購顯示器時,請注意 • 體積 • 更新率 • 顏色 • 對比 • 反應時間 • 耗電 • 其他?

  16. 體積(Dimensions) • 輕薄的好處,一直都是購買LCD顯示器很有利的原因。 • 通常來說,一台17吋的CRT顯示器,要有一個17吋、35磅重的映像管。雖然標準的17吋LCD顯示器可能有9或10吋的縱深,但是平板本身大約只有幾寸厚,而且整台組裝起來大概都不會超過20磅重。 • 因此,你只要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的桌子適合放那一種機器:是一台笨重的微波爐還是立在桌邊的一片砧板,接著你就可以很清楚了解LCD的好處了。

  17. CRT LCD

  18. 更新率(Refresh rate) • 以hertz(Hz,赫茲)為測量單位,CRT的更新率太低會造成擾人的閃爍不定。 • 你在LCD的規格裡並不會特別說明更新率,是因為LCD並沒有閃爍的問題。(閃爍是由CRT的電子槍的掃瞄模式所引起的,這在LCD上並不會有──LCD上的畫素只有開或關。) • 雖然現在幾乎所有的CRT使用時,不管在那一種解析度上你大概都會將更新率定在75Hz或者甚至更高──要快到能夠讓你感覺不到閃爍──但是相較於CRT,LCD對眼睛就輕鬆多了。

  19. 顏色(Colors) • LCD顯示器在顏色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通常來說是1670萬色(或者是24位元的顏色)。CRT並沒有這樣的限制,在CRT並不會有問題是因為很少有應用程式會超過24位元的顏色。 • 兩者真正的差別在於顏色的精準度,這是無法在製造商的說明書裡反映出來的品質問題。CRT顯示器在顏色上要遠比LCD好太多了。例如,繪圖設計師就不會去用LCD顯示器。任何顯示器上的顏色都是以百萬計的紅、綠、藍三元色的不同密度所合成的。

  20. CRT是以電子束所攝出的每個色點的密度不同來控制顏色。而LCD則是利用磁場來扭轉懸浮於液體中的粒子,來改變濾色板的穿透光──天生上就是一種比較不精確的方法。CRT是以電子束所攝出的每個色點的密度不同來控制顏色。而LCD則是利用磁場來扭轉懸浮於液體中的粒子,來改變濾色板的穿透光──天生上就是一種比較不精確的方法。

  21. 對比(Contrast ) • CRT 可以輕易做到高的對比 (700:1) • LCD 的對比相比之下稍為遜色 (450:1) • 對比度不足的後果是導致顏色的層次感低。

  22. 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 • LCD的反應時間比CRT還要慢。 • 通常來說,每個LCD的畫素都需要20-50毫秒(ms,千分之一秒)的時間來反應,而CRT則只要8-12ms。 • 這種差異會在播放DVD電影時看得出來,你會看到,快速移動的物體──特別是穿越亮色背景的黑色物體──會鬼影幢幢。 • 如果你常常要拿顯示器來看電影,或者是做影片的編輯,那麼應該買台CRT顯示器。

  23. 耗電(Power consumption) • LCD所消耗的電量大概CRT的一半都還不到。 • 如果你買進一大批的顯示器,那麼每台顯示器50-或60-瓦的差異總計起來,日積月累之下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特別是如果使用率很高的話。

  24. 特別注意 • 在顯示器數字的背後,一定還會有見不到的地方。例如,雖然LCD的對比與亮度現在已經很接近CRT了,但是CRT通常能夠在很高的環境光底下仍有很好的表現。 • 另一方面,你應該可以感覺得出在LCD上看的文字比CRT上還要銳利──通常一台17吋的LCD顯示器會有亮麗的1,280x 1,024的解析度,而17吋的CRT則只有較不起眼的1,024x768。 • 到底好壞在那裡呢?LCD輕鬆就可獲勝。它們很流暢、輕巧,漂亮,幾乎可完全取代CRT在桌上的地位。

  25. CRT

  26. CRT的言外之意 • 如何解讀廠商告訴你的CRT顯示器的眾多規格。 • CRT顯示器的規格說明過去一直隱藏了許多的誤導。 • 一個非數字的重要問題:顯示器的形狀。 • 你可能會想要多付點錢買台所為的「全平面」或「真平」的CRT顯示器。 • 平面型的螢幕可有效降低反光,這是視覺舒適度的殺手。「平面直角」CRT實際上還有些的曲度──但顯示器的週圍往往比真正的平面螢幕還要更亮、更銳利。同樣的,一切眼見為憑。 • 現在,可以開始來談數字了,但是希望你還記得19世紀英國首相迪斯累里(Benjamin Disraeli)曾說:「世上有3種謊言,那就是謊言、可惡的謊言及統計數字(Lies, damn lies, and statistics)。」

  27. 該注意的規格 • 解析度 • 點距 • 可視螢幕區域 • 水平掃瞄頻率 • 保固 • 其他?

  28. 解析度(resolution): • 解析度越高,影像越銳利,對否? • 是的,但是在最高的解析度下,大部份的CRT顯示器會將畫面相對應的縮小,小到讓你看也看不見,按也按不到,而且更新率也可能會降到開始讓你覺得不舒服的程度。 • 顯示器應該都要能在合理的75Hz或更高的更新率下提供這樣的解析度,而就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現示器都應該達到這樣的標準。 • 所以,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更高的解析度只是浪費容量與金錢。有個例外就是:需要更細更清晰畫質的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或電腦輔助模擬分析(CAE)使用者及繪圖工藝。

  29. 點距(dot pitch) • 開發出尖端顯示器測試軟體的DisplayMate Technologies公司認為,「點距」的宣傳是「最大的騙術」。 • 點距是以mm──通常是0.20至0.28mm──為測量單位,通常指的是兩個同色色點(形成CRT影像的畫素,也就是由紅、藍、綠三個磷光點組成的三價畫素)之間的距離。理論上,更小的點距意謂著更清晰的影像。 • 但是製造商測量點距的標準卻不盡相同,也就是說你CRT的比較裡你無法單靠這個數字。選購時請注意,17吋最好顯示器避免超過0.28mm,而19吋不可超過0.26mm。還有,繪圖專業工作者應該考慮點距在0.20mm或0.22mm的,因為這顯示出CRT使用了「點距強化技術」(Enhanced Dot Pitch technology),可以產生特別清晰的垂直線。

  30. 可視螢幕區域(Viewable screen area) • CRT顯示器可視區的測量可能會比廠商所廣告的CRT對角線尺吋小一些:因為廠商的測量方法是將螢幕外框塑膠殼也計算在內。

  31. 水平掃瞄頻率(Horizontal scanning frequency) • 這個重要的數字以KHz為測量單位,指的是在任何解析度之下,你所能夠達到的最高更新率。有些人對閃爍特別敏感,所以如果你想要有穩定的影像,就看看水平掃瞄頻率。85Hz的垂直更新率對每個人來說都夠用了。 • 事實上就算水平掃瞄頻率足以支援,顯視器也很少會執行85Hz的更新率。反正記住:如果你想要高於一般水準的更新率,請再檢查一下你的規格,確認製造商的確支援你所使用解析度的更新率。此外,垂直掃瞄頻率是否一定列在水平掃瞄頻率後面?這只是表達更新率的另一種方法而已。

  32. 交錯式(Interlaced) Vs 非交錯式(Non-interlaced) 交錯式 非交錯式

  33. 保固(Warranty) • 只要低於三年保固的都有問題。三年保固是標準,甚至有些製造商提供了五年的保固。 • 而且至少在第一年的保固裡,保固範圍應該包括全部的零件與維修。 • 同時,還可再注意一下是否有30天的退貨保障(免收退貨費),萬一你拿到瑕疵品時能夠有所保障。

  34. 特麗霓虹 (Trinitron) 及 柵狀遮罩 (Aperture grille)

  35. 柵狀遮罩 (Aperture grille)

  36. LCD

  37. LCD顯示器的真相 • 找出哪些液晶顯示器規格說的是真的 • LCD顯示器最明顯的一點是,製造商售價普遍居高不下。比較一下LCD和CRT的售價,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桌上型電腦還在用笨重的CRT顯示器。 • 但不要忘了,LCD 是以可視範圍(對角線長度)為尺寸,而CRT 的尺寸是包括外殼。 • 廠商宣稱數位訊號驅動的LCD,比由類比訊號驅動的種類等級要高。事實上兩者間的差距正迅速縮小,小到你得很仔細才判斷地出來。在數位模式下驅動顯示器,你得要有特殊的顯示卡、數位影像介面(DVI)連接埠,與特別的接線,而大部份的使用者可不想費這麼大工夫。LCD顯示器中,價錢和畫質差異要比CRT來得大;LCD技術要比可靠的陰極射線管(CRT)要新,且還在不斷演進中。

  38. 採購時請注意 • 解析度 • 亮度 • 像素反應時間 • 對比率 • 視角 • 保固 • 其他?

  39. 解析度(Resolution) • 由於LCD的畫質清晰,小螢幕機型在高解析度下也能展現出CRT所不及的優異畫質。在LCD世界裏,最佳的解析度被稱作native resolution,意思是選擇其他解析度可能都不是聰明的做法。

  40. 亮度(Luminance /Brightness) • LCD顯示器的亮度是以每平方公尺的燭光數(單位為cd/m2,又被稱為nits)來計算。 • 要找到這個數字並不容易,但值得你在製造商的網站上挖掘一番,因為愈多的nits表示影像愈好看,特別是在強光的環境下。 • 亮度可能從便宜機種的170 nits到最高階的300 nits──和CRT相同。

  41. 像素反應時間(Pixel response rate) • 這是另一個有力但鮮為人注意的規格。它代表一個像素開啟或關閉所花的時間。 • 如果你對在LCD顯示器上觀賞或編輯電影非常要求的話,你可能甚至要向製造商詢問這些數據,因為廠商可能給你rise time or fall time。 • 電影行家應該要有10-20 ms的rise time,而fall time不高於35-40 ms的水準。

  42. 反應時間50 ms • = 1/ 0.050 = 每秒鐘螢幕能夠顯示20張畫面 • 反應時間30 ms • = 1/ 0.030 = 每秒鐘螢幕能夠顯示33張畫面 • 反應時間16.0 ms • = 1/ 0.0160 = 每秒鐘螢幕能夠顯示62.5張畫面 • 反應時間11.6 ms • = 1/ 0.0116 = 每秒鐘螢幕能夠顯示86.2張畫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