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 针灸学 》 第 七 章

《 针灸学 》 第 七 章. 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 妇人生理: 妇人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功能。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冲脉起胞中,前行并行足少阴经上,受先天肾气资助,其又与足阳明会与气街,受后天水谷精微供养,人身先天之气与后天精气皆会于冲脉,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 任脉有“妊养”、“担任”之意,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都属任脉总司。. 月经不调.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针灸学 》 第 七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针灸学》 第七章 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

  2. 妇人生理: 妇人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冲脉起胞中,前行并行足少阴经上,受先天肾气资助,其又与足阳明会与气街,受后天水谷精微供养,人身先天之气与后天精气皆会于冲脉,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 任脉有“妊养”、“担任”之意,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都属任脉总司。

  3.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所谓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1周以上者,又称经早;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推迟1周以上者,又称经迟;连续2次以上月经周期或先或后者,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

  4. 【病因病机】 月经多与肾、肝、脾有密切关系,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 【辨证】 1.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寒热虚实 2.根据全身兼症综合分析病机

  5. 【治疗】 基本治疗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随证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6.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随证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7. (3)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随证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8. 其他治疗 【经验介绍】 【附注】 【小结】 【思考题】 月经不调包括几种类型?它们的治法、主方、 方义及配穴如何?

  9. 痛经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甚或恶心呕吐等,称为“痛经”。 【病因病机】 【辨证】 根据病因、痛势、腹诊、经血等情况辨别虚实。

  10. 【治疗】 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随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11. (2)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其他治疗

  12. 临床上,痛经发作时多见实证,故治疗当用泻法,旨在通经止痛为主。非发作期,证型多样,当随证而治。痛经发作时,选穴宜少而精,有时单穴即可。针刺操作应反复行针,并长时间留针,获效后还可在主要穴位加用皮内针或在耳穴埋丸,以延长刺激,增强疗效。痛经一般在月经前一周即应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到行经后为止。临床上,痛经发作时多见实证,故治疗当用泻法,旨在通经止痛为主。非发作期,证型多样,当随证而治。痛经发作时,选穴宜少而精,有时单穴即可。针刺操作应反复行针,并长时间留针,获效后还可在主要穴位加用皮内针或在耳穴埋丸,以延长刺激,增强疗效。痛经一般在月经前一周即应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到行经后为止。 虚证以补益与通调相结合,治疗重在温养。气血不足者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补气血;肾虚者温通下焦,选用任脉小腹部穴、脾胃经穴为主,肾虚酌加补肾穴位。针刺用补法,并可用灸。可在关元、气海穴施温和灸或温针灸。非发作期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

  13. 【经验介绍】 【附注】 【小结】 【思考题】 痛经的针灸治法、主方、方义及配穴如何?

  14. 胎位不正 1.正常胎位: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 2.胎位不正的含义: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胎位不正如不纠正,分娩时可造成难产。

  15. 【病因病机】 妇人以血为本,孕妇气血充沛、气机通畅则胎位正常;若孕妇体虚,正气不足,无力安正胎位,或孕妇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也可使胎位难以回转成正位。

  16. 【治疗】 1.调节足少阴之气为治疗原则 妇人以血为本,孕妇气血充沛、气机通畅则胎位正常,肾藏精,包含肾阴肾阳,肾的功能正常则气顺血和,胎正产顺。至阴是足太阳经井穴,与足少阴经相连,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纠正胎位的功能。 2.艾灸为主的治疗方法 临床用针灸矫正胎位最常用的方法是艾灸至阴穴,或用艾条灸,也可用艾炷灸。除此也可用针刺法、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等。

  17. 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 针刺法:取双侧三阴交、至阴。三阴交进针0.8~1寸,力求针感循经上传。至阴穴刺o.3寸。留针20min,每日 1次,6次为全疗程。也可加用电针,电针接在双侧至阴穴上,通电20~30 min。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常用至阴穴,医用激光器功率5mw,直接照射穴位,每侧5~8min,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

  18. 3.注意针灸治疗时机: 妊娠7~8个月(30~32妊娠周)是转胎的最佳时机,此时孕妇羊水较多,胎头没有固定,有一定活动度。8个月后,儿头固定,胎儿部分入盆,则会影响疗效。过早矫正,胎儿活动度大,还有可能复发。复发率一般在10.1%,如果再次艾灸,仍可有效。产前3周内一般也不宜针灸,以免出现羊水早破,脐带扭曲,胎盘剥离等意外。

  19. 【经验介绍】 1.熊春华等用至阴艾条灸矫正胎位,用两根艾条点燃后,先在距穴位2~3cm处进行温和灸,使其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2min后,再施行回旋灸或雀啄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2次,连续2周。共灸治30例,治愈29例,无效1例。(熊春华,等.艾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纠正胎位不正30例对比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1;(3):23)

  20. 2.李观荣等用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全部病例均为膝胸卧位转胎失败者,足临泣组27例,至阴组27例,非穴位点组2O例。每天施灸1次,每次30min艾条灸,用穴均为双侧,非穴点组在排骨小头直下3寸处。观察治疗后胎位情况。结果成功率足临泣组大于至阴组(p<0.05);也同时大于非穴位点组(P<0.01)。(李观荣,等.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疗效观察。针灸学报1990;6(3):11)2.李观荣等用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全部病例均为膝胸卧位转胎失败者,足临泣组27例,至阴组27例,非穴位点组2O例。每天施灸1次,每次30min艾条灸,用穴均为双侧,非穴点组在排骨小头直下3寸处。观察治疗后胎位情况。结果成功率足临泣组大于至阴组(p<0.05);也同时大于非穴位点组(P<0.01)。(李观荣,等.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疗效观察。针灸学报1990;6(3):11)

  21. 【附注】 1.查明胎位不正的原因,以掌握针灸适应症:胎位不正多由产妇腹壁松弛、早产等原因使胎儿在宫腔中活动度过大。或由于腹壁过紧,羊水过少,使胎儿转动不便。此外,子宫或胎儿畸形、肿瘤也可使胎头固定受阻。因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肿瘤,或胎儿本身因素引起的胎位不正,或习惯性早产、妊娠毒血症,不宜用此法。

  22. 2.针灸矫正胎位的效果 国内大量文献报道,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成功率颇高,一般在71%~95.95%,明显超过国外资料中的自然恢复率,而且绝大多数于1~4次即可得到矫正。疗效差异主要与病例的选择、灸治方法、体位、艾灸时间、强度、疗效判断标准等因素有关。 一般说经产妇与初产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胎次在6次以上者,其成功率显著下降。孕妇腹壁过度松弛或过度紧张都会影响疗效。横位成功率高于臀位。艾灸时孕妇感到胎动活跃者效果较好,一般灸后1小时胎动达高峰。针灸矫正胎位简便、安全,对孕妇、胎儿均无不良影响。针灸失败病例可配合作膝胸卧位、外回转等。

  23. 【小结】 胎位不正主要通过产科腹部、肛门或阴道检查后诊断。由于孕妇正气不足,无力安正胎位,或气机不畅,使胎位难以回转成正位。 针灸临床多用至阴穴,可用艾灸、穴位激光照射等方法。

  24. 遗尿 遗尿是指年满5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称遗尿。偶见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尿床者,不作病态。 【病因病机】 多因肾气不足,不能固摄,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或因肺脾气虚,气不化水,脾失健运,以致水湿不行,渗入膀胱,水道无以制约而发生遗尿。病变部位主要在肾,病变性质以虚证为主。

  25. 【辨证】 1.根据遗尿主症辨证:肾阳不足、下焦虚寒表现为小便清长而频数。脾肺气虚表现为尿频量少。 2.根据全身兼症辨证:肾阳不足表现为面色晃白,四肢欠温,腰腿酸软,舌淡,脉沉迟无力。脾肺气虚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气短声怯,大便溏薄,舌淡,脉缓或沉细。

  26.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固摄。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其他治疗 【经验介绍】 【附注】 【小结】

  27. 疳证 病名含义 疳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以致脾胃运化失健,脏腑失养,气液干涸的一种慢性病。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精神萎靡等为特征。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营养障碍性慢性疾病。 【病因病机】 1.乳食无度,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感染虫疾:

  28. 【辨证】 临床以精神疲惫,形体羸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干枯为主症。凡3岁以下小儿体重比同年龄的正常小儿减轻15%者即属本病。 脾胃虚弱:兼见便溏,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虫毒为患:兼见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脘腹胀大,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淡,脉细弦者。

  29.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胃,化滞消疳。以足阳明经穴、胃之募穴及奇穴为主。 主穴:中脘 足三里 四缝 配穴及操作: 其他治疗 【附注】 【小结】

  30.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本病属中医儿科的“五软”、“五迟”、“胎弱”、“胎怯”等范畴。

  31. 【病因病机】 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充,神失其聪,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32. 【辨证】 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33.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穴为主。 主穴: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里 合谷 其他治疗 【附注】

  34. 1.正常月经 月经是指子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月经即开始来潮,到50岁左右,即自行断绝。中间除妊娠及哺乳外,通常每月来潮1次,正常周期为25~38天,青春期及绝经期所出现的周期紊乱,若临床无多大痛苦者,不作病论。每次持续3~7天,出血量以第二三天为最多,每次出血量约为50~200ml。

  35. 2.月经不调的含义 中医妇科中月经不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月经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的月经不调仅仅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但教材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介绍,而经期的异常往往会伴有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临证时当全面分析。

  36.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热伏冲任; 肝郁化火,热扰血海; 月经 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先期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 因而统摄无权, 冲任不固

  37. 外感寒邪,血为寒凝; 久病伤阳,影响血运; 月经 久病体虚,阴血亏损; 后期 饮食劳倦,思虑伤脾,化源不足 情志抑郁,疏泄失常; 肝气不疏,血为气滞; 月经先后 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 无定期 失调,血海溢蓄失常,

  38. (l)月经先期 实热证 :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 虚热证 :月经量或少或多、色红、质稠。 气虚证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 (2)月经后期 寒实证 :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 虚寒证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稀。 (3)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证 :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 肾虚证 :月经量少、色淡。

  39. (1)月经先期 实热证: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虚热证: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气虚证: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2)月经后期 寒实证: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 虚寒证: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 (3)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证:胸胁乳房作胀、少腹胀痛、时常叹息、嗳气不舒、苔薄白、脉弦; 肾虚证: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

  40. 关元——为任脉经穴,足三阴经之交会,故为调理冲任要穴;关元——为任脉经穴,足三阴经之交会,故为调理冲任要穴;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血海——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善于调理血分,治血分病证,清泻血分之热 。

  41. 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之气;灸可温经散寒;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且与肝经、肾经交会。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 ; 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42. 关元—为任脉经穴,精血之室,元气之所,补肾培元,通调冲任;关元—为任脉经穴,精血之室,元气之所,补肾培元,通调冲任;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又是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 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功。

  43. 针灸治疗本病的时机 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连续5~7次,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 也有认为实证宜在经前7~10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虚证于行经后1~2天即开始治疗,隔日1次。行经期间停针。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也有人主张在排卵前期针刺治疗,或将皮内针埋于所选腹部任脉穴,改善迟发性排卵,治疗卵巢功能异常。 行经期若进行针刺治疗,应注意不用过强刺激,尤其是小腹及腰骶部穴位,以免引起月经过多。

  44. (1)耳针法: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45. 1.秦其兴用针刺归来治疗经迟,对各型经迟患者均首选归来穴,针直刺或向耻骨联合处横刺1.5~2寸,针用泻法,针感以放射到小腹及外生殖器为佳。血寒者加温针灸,泻血海;血虚加针补三阴交,针补血海;肝郁加针泻曲泉、太冲穴。用本法治疗经迟,屡用屡效。 2.吴思平将1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与电针组。两组选穴相同,均取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穴。电针组得气后用G-6805电针机分别接在关元与气海、肾俞与肾俞、足三里与足三里。通电20min,每2天1次,6次为1疗程。艾灸组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皮肤处,点燃施灸,每穴6壮,每隔3天1次,7次为1疗程,疗程中间休息3~5天,月经期暂停针灸。结果艾灸组98例,总有效率90.8%。而电计组共82例,总有效率68.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别非常显著(P<0.005)。

  46. 1.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 针灸对月经不调有一定的效果或较好的效果。取效程度除与治疗恰当与否有关外,还与原发病性质有关。 2.预防措施 应嘱患者注意经期卫生,少吃生冷及刺激性饮食;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减轻体力劳动强度。

  47. 本篇所论的月经不调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要症状。本篇所论的月经不调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要症状。 月经不调的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病理有寒热虚实之别,辨证根据月经情况及全身其他兼证。 针灸治疗以选用任脉的腹部穴及足三阴经下肢穴为主治疗,针灸根据寒热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或配合用灸,针灸治疗考虑时机问题则有助于提高疗效。

  48. 1.含义痛经的主证,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疼痛、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发生昏厥,或伴有恶心呕吐等,影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因此应该注意痛经具有时间特点,注意其主症部位,注意其疼痛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注意伴有症状。1.含义痛经的主证,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疼痛、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发生昏厥,或伴有恶心呕吐等,影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因此应该注意痛经具有时间特点,注意其主症部位,注意其疼痛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注意伴有症状。 还应该注意痛经是一种自觉症状。有些妇女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而产生小腹轻度坠胀,腰部酸痛,这并非属病理性质,则不作痛经论。

  49. 2.分类 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 两种。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 痛经或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 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常于婚后或 分娩后自行消失。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所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 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 狭窄、阻塞等。

  50. 外感风冷寒湿————寒滞 血滞—不通则痛 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 (实证) 大病久病、气血俱虚 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胞宫 禀赋素弱、肝肾不足 (虚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