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3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王郡华. 导 论. 一 、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 、经济”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2 、商学派和重农学派的经济学思想 3 、古典政治经济学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列宁、斯大 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 .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差异. 三、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方法 1 、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 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bren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政治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治经济学 王郡华

  2. 导 论 一 、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2、商学派和重农学派的经济学思想 3、古典政治经济学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 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差异

  3. 三、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方法 1、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2、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 本书采用了抽象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 四 、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科学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2、科学的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3、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4.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5.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二、 人们再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6.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1、产权的主要内容 2、所有权与产权的关系

  7.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 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二、 分工与协作 1、分工 2、协作 三、 现代科技进步、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

  8.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一、 生产方式 二、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原理 三、 制度创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9. 阅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10. 复习思考题 1、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 系?

  11.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定义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定义 不管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它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 交换价值

  12. 交换价值的定义 批判效用决定论和供求决定论 3.价值 价值的定义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3.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2.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4.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1.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4. 第二节 价值量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 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四、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1、影响的劳动生产率因素 2、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 五、 技术、管理和价值创造

  15.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 市场经济 二、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的决定 价值的实现 2、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作用 刺激作用 分化作用 三、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1、市场机制 2、 市场机制的功能 组织协调功能 信息传导功能 利益分配功能 开拓创新功能

  16. 阅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7. 复习思考题 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试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3、试述市场机制及其资源配置功能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18. 第三章 货币与信用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19. 二、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20.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1、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金银条块 铸币 纸币 2、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的产生 (2)信用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信用及其功能 1、信用的产生及其形式 (1)信用的定义 (2)信用的形式

  21.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企业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2、 信用的作用

  22. 第四节 货币的流通量 一、 货币的层次性 二、货币流通规律 1、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因素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3. 阅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4、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4. 复习思考题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2、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5. 第四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 第一节 资本 一、资本 1、货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 2、资本的基本特点 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 1、资本的形态 2、资本的构成 3、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

  26. 第二节 价值增值和利润 一、价值增值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生产成本 利润率 二、等量资本得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率 影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27. 第三节 资本积累和资本经营 一、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1、扩大再生产 2、资本积累 3、资本积累的定义 4、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定义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28. 三、 企业融资、资本经营 1、资本经营的定义 2、资本经营的特点 3、资本经营的方式

  29. 第四节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 1、资本循环的定义 2、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3、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二、资本的周转 1、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 2、生产资本的构成 (1)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定义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关系 (3) 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30. 三、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1、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 2、加快资本周转的途径

  31. 阅读参考书目 1、《资本论》第1、2、3卷 2、董小麟:《政治经济学》(上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3、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 复习思考题 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那些?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3、试述平均利润率的启示 4、怎样认识资本经营及其主要方式

  33. 第五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一节 信用制度与银行 一、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产生的基础 银行的产生与货币经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及构成 银行利润

  34. 三、银行的类型与职能 1、商业银行及职能 2、政策性银行及职能 3、非银行金融机构及职能 4、中央银行及职能

  35. 第二节 信用与股份公司 一、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1、股份公司的定义 2、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二、股票、股息及股票价格 1、股票 定义 特点 2、股息 3、股票价格 股息 利息率

  36. 第三节 虚拟资本及其作用 一、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产生 1、虚拟资本的定义 2、虚拟资本的产生 货币资本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 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 3、虚拟资本对信用的影响 二、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关系 1、对立性 2、统一性

  37. 三、虚拟资本的作用 1、使资本约束被缓解 2、导致资本财富虚拟化,产生虚拟经济 3、引发了诸如“泡沫经济”等商品经济运行中的新 课题

  38. 阅读参考书目 1、《资本论》第3卷 2、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年版 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9. 复习思考题 1、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 2、试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3、说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4、论虚拟资本的本质及作用

  40. 第六章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资本的定义 社会资本运动和个别资本运动的关系 二、 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 1、两大部类的划分 划分的依据 两大部类的内容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

  41. 2、第一次产业——农业 第二次产业——工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 第三次产业——服务业 3、 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划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2. 第二节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1、(c+v+m)=Ic+IIc 2、II(c+v+m)=I(v+m)+II(v+m)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 1、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的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 2、基本实现条件 I(v+m)= IIc

  43. 第三节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1、 扩大再生产运行的前提条件 I(v+m)> IIc II(c+v+m)>I(v+m/x)+II(v+m/x) 2、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I(v+Δv+ m/x)= II(c+Δc) I (c+v+m)=I(c+Δc)+II(c+Δc) II(c+v+m)=I(v+Δv+ m/x)+II(v+Δv+ m/x) 3、产业发展趋势

  44. 阅读参考书目 1、 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资本论》第2卷 2、胡代光、高鸿业:《现代西方经济学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版

  45. 复习思考题 1、社会资本运动和个别资本运动的关系 2、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实现条件及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试述非均衡市场的成因和特点

  46.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47.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8. 2、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剩余价值不产生于流通领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其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源泉。

  49.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2、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划分的依据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区分的意义 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50.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的限度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