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与经典习题赏析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与经典习题赏析. 河北省宣化县一中 栾春武. 知识点一:“稀有” 气体与化学平衡 (1) 充入稀有(包括与平衡混合体系不反应)气体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平衡不发生移动。因为恒容时各气体组分的浓度不变,可认为各气体体积“分压”不变,对平衡无影响。 (2)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般发生移动。因为恒压,充入稀有气体,体积一定增大,各气体组分的浓度减小,平衡向着使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发生移动。. 知识点二: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 1 )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

bria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与经典习题赏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与经典习题赏析 河北省宣化县一中 栾春武

  2. 知识点一:“稀有” 气体与化学平衡 (1)充入稀有(包括与平衡混合体系不反应)气体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平衡不发生移动。因为恒容时各气体组分的浓度不变,可认为各气体体积“分压”不变,对平衡无影响。 (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般发生移动。因为恒压,充入稀有气体,体积一定增大,各气体组分的浓度减小,平衡向着使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发生移动。

  3. 知识点二: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知识点二: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 aA(g) bB(g) + cC(g) 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但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Ⅰ若a=b+c 则A的转化率不变 Ⅱ若a>b+c 则A的转化率增大 Ⅲ若a<b+c 则A的转化率减小

  4. 知识点二: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知识点二: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 aA(g) + bB(g) cC(g) + dD (g) ①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但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这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Ⅰ若a+b=c+d 则A、B的转化率都不变 Ⅱ若 a+b>c+d则A、B的转化率都增大 Ⅲ若 a+b<c+d则A、B的转化率都减小

  5. 知识点三:解决化学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 (1)可逆反应“不为零” 原则 可逆反应是化学平衡的前提,达到平衡时,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为零。 (2)“一边倒”原则 可逆反应,在外界条件相同时(如恒温、恒容),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因此,可以采用“一边倒”原则来处理平衡问题,例如,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来说,如果开始投入cmol C(g) ,则相当于开始投入amolA (g)和bmolB(g) ;如果开始时投入x molA(g )、ymolB(g)、 zmolC(g),则相当于开始投入 (x+az/c)molA(g)、(y+bz/c)molB(g)。

  6. 1.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催化剂 SO2(g) + 2CO(g) 2CO2(g) + S(l) △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 解析:由于硫为液态,因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达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分离出硫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无影响,即A、B错;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C错;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催化剂无关。

  7. 2.[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2.[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 + H2O(g) CO2(g) + H2(g) △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 催化剂 √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因此CO的转化率不变,故,A选项错误;该反应又是一个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因此,B选项正确;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的转化率降低,但水蒸气的转化率提高了,因此,C选项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故,D选项错误。

  8. 3. [2012·江苏化学卷14]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 +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 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 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 v(PCl3)=0. 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 20 molPCl3和0. 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

  9. 解析:A项,v(PCl3)=0.16mol÷2L÷50s =0.0016mol·L-1·s-1,错; B项,从表中看,平衡时c(PCl3)=0.1mol/L,升高温度时,PCl3的浓度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错; C项,原平衡时,K=0.1×0.1÷0.4=0.025,充入物质后,Qc(浓度商)=0.1×0.1÷0.5=0.02,因为Q<K,所以平衡为正向移动,故v(正)>v(逆),正确; D项,题干中充入1mol PCl5,相当于充入1mol PCl3和1mol Cl2,平衡时各组分的量相等,则PCl3的转化率为(1-0.2)÷1×100%=80%,现充入2mol PCl3和2mol Cl2,可看成是两部分平衡后再加压(即虚拟成两个题干平衡),加压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应增大,大于80%,错。

  10. 催化剂 4. [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6] 已知2SO2(g) + O2(g) 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 (甲) 2 mol SO2和1 mol O2; (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 (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 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 Q甲=Q丙>2Q乙 √

  11. 2molSO2 1 molO2 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SO2、O2含量增大 1molSO2 0.5 molO2 甲 乙 假设乙 虚拟乙 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知识。等温等容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规律:将起始投料量按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投料量相等,则建立的化学平衡是等效的,简称“等量等效”。这种情况下的等效平衡中的“等效”指平衡体系中的各种性质( 各对应物的浓度、体积分数、转化率、物质的量) 是完全相同的。类似于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也可叫“全等平衡”。甲和丙容器内的平衡是完全相同的平衡(全等平衡)。 甲和假设乙(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相等)是等效平衡,这种情况下的等效可理解为相似等效。

  12. 解析:考查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知识。甲和丙达到的平衡是同种平衡,所以压强p甲=p丙,SO3的质量m甲=m丙,乙可看做是甲达平衡后,取出一半物质,浓度变为原来的1/2,压强降为原来的1/2后形成的,平衡向气体增多的方向移动,压强在减小后的基础上增大,SO3的量减小,所以2p乙>p甲,SO3质量2m乙<m甲,A项错误,B项正确;在三个过程中,甲、乙中SO2和O2投料比为2∶1,又按照2∶1反应,而丙中SO2和O2按2∶1生成,所以三者达平衡时SO2和O2的浓度比均为2∶1,C项错误;甲和丙达平衡时生成的SO3和分解的SO3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吸放热数值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解析:考查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知识。甲和丙达到的平衡是同种平衡,所以压强p甲=p丙,SO3的质量m甲=m丙,乙可看做是甲达平衡后,取出一半物质,浓度变为原来的1/2,压强降为原来的1/2后形成的,平衡向气体增多的方向移动,压强在减小后的基础上增大,SO3的量减小,所以2p乙>p甲,SO3质量2m乙<m甲,A项错误,B项正确;在三个过程中,甲、乙中SO2和O2投料比为2∶1,又按照2∶1反应,而丙中SO2和O2按2∶1生成,所以三者达平衡时SO2和O2的浓度比均为2∶1,C项错误;甲和丙达平衡时生成的SO3和分解的SO3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吸放热数值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

  13. 催化剂 5. [2012·海南化学卷15] 已知A(g) + B(g) C(g) + 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H0(填“<”“>”“=”); 解析:(1)因反应中的物质都是气体,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其K=c(C)·c(D)/c(A)·c(B);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值减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14.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υ(A)=0.003 mol·L-1·s-1。,则6s时c(A)=_____ mol·L-1,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0.022 0.09 80% 仍然是80% 解析:(2)υ(A)=0.003 mol·L-1·s-1,则A减少的浓度c(A)=υ(A)×t=0.018 mol·L-1,故剩余的A的浓度为0.2mol÷5L-0.018mol·L-1=0.022mol·L-1;A减少的物质的量为0.018 mol·L-1×5L=0.09mol,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关系,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也为0.09mol。

  15. 设830℃达平衡时,转化的A的浓度为x,则: C(g) + D(g) A(g) + B (g) 起始浓度(mol·L-1) 0.04 0.1600 转化浓度(mol·L-1) xxxx 平衡浓度(mol·L-1) 0.04-x0.16-xxx 有:x·x/(0.04-x)·(0.16-x)=1, 解得x=0.032,故A的转化率: α(A)=0.032mol/L0.04mol/L×100%=80%;由于容器的体积是固定的,通入氩气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16. c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3)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气体的密度都永远不变,故a、b错;c(A)随反应的进行要减小,故c可以;不论是否达平衡,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永远相等,故d错。

  17. 解析:(4)反应 “ C(g) + D(g) A(g) + B(g)” 与“A(g) + B(g) C(g) + D(g)” 互为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1200℃时,C(g) + D(g) A(g) + B(g) 的K=1/0.4=2.5。 (4)1200℃时反应C(g) + D(g) A(g) + B(g) 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2.5 解析:(1)因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ΔH< 0;(2)c(A)起=0.20 mol/5 L=0.04 mol·L-1,由v(A)可得Δc(A)=0.018 mol·L-1,c(A)末=c(A)起-Δc(A)=0.022 mol·L-1;或直接写“三段式”可得计算所需数据;因体积没变,加入的氩气不引起各物质浓度变化,因而转化率不变;(3)a、b、d三项本来就是不会随反应变化的量,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4)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18. 恒温 降温 1 mol X 2 mol Y 2 mol M 2.8 2.6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平衡(Ⅱ) 反应开始 平衡(I) 隔板 隔板 隔板 X Y Z X Y Z M N P M N P (2011四川高考)可逆反应①X(g) + 2Y(g) 2Z(g) 、②2M(g) N(g) + 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 D. 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19. 解析:A:降低温度时,反应①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①在恒温时前后的物质的量发生了变化,根据PV=nRT,T不变,V看图可知,n是变量,故不能求出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因此用反应② 求:反应②是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由PV=nRT 知在n、R、T不变的情况下有:P1V1=P2V2 ,得出P2/P1=V1/V2= 2/2.2=10/11;C:对于反应① T 是定值,根据PV=nRT,得 PV/n=RT为常数,推出P1V1/n1=P2V2/n2 ,因此n2=P2V2n1/P1V1 = P2/P1×V2/V1×n1=10/11×2.8/3×3=28/11。即28/11是平衡(I)中反应①中X、Y、Z这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的和,这时有(1-m)+(2-2m)+2m=28/11,m=5/11,因此C正确。D:由于温度变化平衡发生移动,故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20. 通过变化途径寻解题捷径: 例1: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6:8:1,出口处N2、H2、NH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A. 75% B. 50% C. 25% D. 20%

  21. 入口处:N2:H2:NH3 6:8:1, 出口处:N2:H2:NH3=9:27:8。 设出口处N2为9mol,则nN=9×2+8=26mol,设入口处N2为6mol,则nN=6×2+1=13mol。 据N守恒,则入口处N2必为12mol(氮原子为12×2+2=26),转化的氮气为:12mol-9mol=3mol ∴N2变化3mol。 ∴转化率= 答案:C

  22. 例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D.70%

  23. 用基本方法可以算出答案为A。若设计另外的途径通过B求A的转化率显得更加简单。因为A和B按1:2反应,而A、B又是等物质的量,∴A必过量,设B完全转化则A只转化一半,故转化率为50%,但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A的实际转化率<50%,故A正确。用基本方法可以算出答案为A。若设计另外的途径通过B求A的转化率显得更加简单。因为A和B按1:2反应,而A、B又是等物质的量,∴A必过量,设B完全转化则A只转化一半,故转化率为50%,但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A的实际转化率<50%,故A正确。 答案:A

  24. 例3: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例3: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4X(g)+4Y(g) 3Q(g)+nR(g)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与起始时相同,混合气的压强比原来的增大10%,X的浓度减小1/3,则n值为 A.3 B.4 C.5 D.7

  25. 解法一、按常规方法计算: 4X(g)+4Y(g) 3Q(g)+nR(g) 起始量 3 2 0 0 变化量 3×=1 1 平衡量 2 1 0.75 n平=2+1+0.75+ =3.75+ 据题意 3.75+ =5.5 解得:n=7

  26. 解法二、按差量法计算: 根题意,一个反应在一个恒温定容的容器内进行,但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反应前增大,这就表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较反应前增加了。 4X(g)+4Y(g) 3Q(g)+nR(g) 物质的量增加 4 n+3-(4+4) 3× (3+2)×10% 4(3+2)×10%=3× ×(n-5) 得:n=7

  27. 解法三、若换一个角度,用分析法则更显的简单,由于X的浓度减少,所以平衡向正向移动。此时压强增大则意味着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加方向,所以有:解法三、若换一个角度,用分析法则更显的简单,由于X的浓度减少,所以平衡向正向移动。此时压强增大则意味着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加方向,所以有: 4+4<3+n,∴n>5。 答案: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