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1

中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方法

中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方法. 陈东 chendong5000@163.com.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概述. 央财支持的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概述. 规模上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能力. 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ri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方法 陈东 chendong5000@163.com

  2.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概述 央财支持的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3.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概述 规模上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能力 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发展方式、办学培养和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质量、结构、规模、效益

  5. 袁贵仁部长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讲话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 “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继续保证职业教育规模。要做好招生规划,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二是着力抓好关键环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是以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改进和完善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四是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要有重点地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同时用好、管好经费。

  6. 示范校建设的总体目标 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7. 示范校建设的主要任务 改 革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办 学 模 式 创 新 教 育 内 容 加 强 队 伍 建 设 完 善 内 部 管 理 改 革 评 价 模 式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8. 1.改革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1.改革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9. 2.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2.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10. 3.改革办学模式。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通过整合、调整和园区建设等方式,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促进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建立辐射机制,带动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共同发展。3.改革办学模式。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通过整合、调整和园区建设等方式,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促进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建立辐射机制,带动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11. 4.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精品专业。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4.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精品专业。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12. 5.加强队伍建设。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5.加强队伍建设。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13. 6.完善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6.完善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14. 7.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动态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5. 精品专业建设的要点

  16. 专业建设是提高质量最重要的抓手 • 专业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实施载体 • 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高度浓缩 • 专业建设是串起学校改革发展工作的链条 • 以精品专业建设为示范,引领其他专业建设

  17. 体制机制 精品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 实 践 教 学 条 件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课程体系

  18. 师资队伍 体制机制 中央财政 人才培养模式 课 程 专业建设 规 范 化 信 息 化 现 代 化

  19. 七项任务 三大项目 精品 专 业 建 设 培养和教学模式、内容 规范化 信息化 现代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与课程体系改革 办 学 模 式 师资队伍 建设 队 伍 建 设 内 部 管 理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运行机制建设 评 价 模 式

  20. 精品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升重点实践教学条件 创新体制机制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六章 职业教育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阐述

  22.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23.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途径 教学条件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 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和运行方式

  24. 明确的职业指向 就业职业生涯发展 无明确的职业指向 学科体系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 教育的类型 职 业 教 育 普 通 教 育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25.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理实结合 • 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环境为基础, • 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 • “工学结合”的“工”就是“工作过程” • “工学结合”的“学”就是“学习过程” •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的集成

  26.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 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现场教学 学、练、做一体 项目教学 … …

  27. 1、“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特点: • 学习过程工作化 • 实训任务生产化 • 双师指导一体化 • 环境设施工厂化 2、教学内容的创新 3、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4、多元考核方法的创新 5、教材体系的创新

  28. (1)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了“三明治”工学结合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教学——机电设备生产性实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机电、铁道、制造企业顶岗实习——工业现场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三明治”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训练,实现“三明治”教学培养 (2)柔性教学管理的创新——灵活的小学期制教学,以工期定学期,串行并行排课相结合,充分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满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要求。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9.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30. 1.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课程体系 3.人才培养方案 4.课程设计 5.教学方法 6.人才评价 7.教材建设 8.教学素材 9.数字化教学素材共享 实践教学设施

  31. 1.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全国性框架原则下: a.确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b.产业经济、技术发展对技能人才在数量/质量的需求 c.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首岗、岗位/职业发展基本趋向 d.确定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作的内容及对素质、能力和知识的要求 c. 关注产业经济技术发展,研究设置新的专业方向乃至专业

  32. 基本数据调研: 企业状况(岗位、资源) 行业发展状况 企业人才需求 企 业 调 研 行业协会调研 毕业学生 座谈

  33. 调 研 • 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产业的转型。 • 本地区相关产业的现装、未来发展趋势。 • 技能人才在数量方面的发展趋势。 • 对人才在学历、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趋势。 • 技术的发展、企业的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

  34. 毕业生适合的企业: 类型、地域、规模、工作过程、技术与产品等。 • 毕业生适应的岗位群: 岗位群名称、所属部门、典型工作任务、操作步骤、职业能力等。

  35. 方法一: 企业访谈: 1、企业规模、产品、客户、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 2、适应的工作岗位: 名称、所属部门、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使用的工具/设备、运用技术、产品/服务、质量要求、劳动安全制度、工作地点、团队工作的方式。 3、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内容,继续教育的内容。

  36. 方法二: 毕业生访谈: 1、工作一年内的毕业生:所在企业类型与特征、所在部门、工作岗位名称、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使用的工具/设备、运用技术、产品/服务、质量要求、劳动安全制度、工作地点、团队工作的方式、上级岗位的名称、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2、工作一以上年的毕业生:第一年的岗位名称、是否还在原岗位工作、如变换,新的岗位名称、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使用的工具/设备、运用技术、产品/服务、质量要求、劳动安全制度、工作地点、团队工作的方式、上级岗位的名称、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变换工作岗位的原因。

  37. 图中的调研结果显示,我校无锡地区机制专业毕业生第一年就业岗位虽仍以机床操作工为主(81.3%),但到了就业第四年,绝大多数毕业生将从较低层次的机床操作工岗位向较高层次的新产品试制工、机床维修工和机械设备管理员等岗位迁移,3个岗位的就业比例分别为: 28.9%、27.3%和20.6%,而机床操作工则迅速降至2.6%。而机床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检查正是存在于新产品试制工、机床维修工和机械设备管理员等岗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38. 1—宁波地区数控 机床用户从事设备 管理与维修的人数 从 业 人 数 3 2—宁波地区数控 机床维修专业公司 从业人数 1 3—宁波地区数控 机床生产企业从事 装调维修的人数 2 时间 2000 2008 数控设备调试、安装与维修 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变化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39. 1—宁波地区数控机床一般操作工 2—宁波地区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工 3—宁波地区数控机床调装、维修工 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分析 不同岗位薪金比较 薪金(元) 2000 1500 1 2 3 工作岗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40. 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分析 行业企业要求 海天人才需求 数控机床调装 每年100名 伺服电机调装 100名 注塑机调装 每年200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41. 岗位(群)工作分析表 调研的工具

  42. 2.课程体系 (专业) 改革、发展、创新 在国家宏观教学框架要求,重点结合 产 业 产 业 产 业 产 业 产 业 产 业 职 业 职 业 职 业 职 业 职 业 职 业 职 业 区 域 区 域 区 域 区 域 区 域 条 件 条 件 条 件 对 象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技 术 … …

  43. 转换 现实的工作1 学习性的工作1 简 单 复 杂 单 一 综 合 学 习 性 的 工 作 过 程 现 实 的 工 作 过 程 现实的工作2 学习性的工作2 现实的工作n 学习性的工作n 完成

  44. 岗位1 典型工作任务1 工作任务集合1 工作任务、内容、流程步骤、要求 知识、技能、素质 岗位2 典型工作任务2 岗位3 岗位4 典型工作任务3 工作任务集合2 工作任务、内容、流程步骤、要求 知识、技能、素质 岗位5 典型工作任务4 岗位6 典型工作任务5 工作任务集合n 工作任务、内容、流程步骤、要求 知识、技能、素质 岗位7 岗位8 典型工作任务6 岗位9 …… …… …… 典型工作任务n 岗位n 能 力

  45. 专业(核心) 课程1 专业(核心) 课程2 专业(核心) 课程n 专业(基础) 课程n 专业(基础) 课程2 专业(基础) 课程1 公共基础课 岗位1 岗位2 岗位3 岗位n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典型工作任务 1,2,3,…… n 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集合1 工作任务集合2 工作任务集合n

  46. 以综合培养素质、能力和知识为教学目标 以集成化的素质、能力和知识为课程内容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序化课程 课程尽可能以学习性工作任务(项目)、采用“教学做”结合 拓展课/选修课体现前瞻性 公共基础课要联系专业的内容

  47. 能力 独立性 行动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职业能力 社会能力 决 策 方法能力 计 划 专业能力 实施 工作任务 简单 复杂 检查 专业课程n …… 评估 专业课程1 专业课程2 专业课体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