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台灣文創推廣和議題

台灣文創推廣和議題. 指導教授:陳慧玲教授 碩專休閒一甲 NA2B0003 王申長 NA2B0004 周哲丞 NA2B0005 郭祝廷. 大綱:. 一. 緒論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二. 文化創意發展現況 1. 文化創意的核心意義 2. 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 三. 文化創意政策與發展計畫 1. 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 2. 文化創意的政策與推動研析 3. 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 四. 文化創意發展的議題討論 1. 文化創意者在法律之前的自我保護 2. 文化創意在地思維探討永續價值 五.  結論與建議.

bryar-or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台灣文創推廣和議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文創推廣和議題 指導教授:陳慧玲教授 碩專休閒一甲 NA2B0003王申長 NA2B0004周哲丞 NA2B0005郭祝廷

  2. 大綱: 一.緒論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二.文化創意發展現況 1. 文化創意的核心意義 2. 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 三.文化創意政策與發展計畫 1. 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 2. 文化創意的政策與推動研析 3. 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 四.文化創意發展的議題討論 1. 文化創意者在法律之前的自我保護 2. 文化創意在地思維探討永續價值 五.  結論與建議

  3. 一、緒論 1、研究背景   根據台灣經研院92年4月的文創產值的報告指出,21世紀的台灣因為低景氣經濟和中國成長的磁吸效應,國家發展定位應該趨向知識型經濟,其中一項就是為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部更指出行政院在100年國家建設計劃中表明文創產業巳為目前正要的國家發展推廣的六大興新產業之一。

  4. 媒體文化產業 文化創意 產業 設計產業 藝術產業 1、研究背景(續) • 促進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 • 增進國民生活品質與品味 電影、廣播電視、出版、廣告等。 設計、設計品牌時尚、建築設計、創意生活、數位休閒娛樂等。 進入「後工業」 (或後福特主義)時期 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文化展演設施、工藝等。 參考95年工作坊魏裕昌老師

  5. 1、研究背景(續) *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 • 多樣性、小型性、分散性。 • 可促進就業人口和產值能量。 • 以創新注入新的能量資源,讓人們得以擺脫工業化後人際疏離的社會危機。 • 對國內環境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有很大助益,並可提升我國全球競爭力。

  6. 2、研究目的 首先介紹在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指出,現今的文化創意可分為二大項目:  (一)、環境整備:

  7. 2、研究目的(續)  (二)、旗艦產業

  8. 2、研究目的(續) 由以上得知文創產業是整合各行銷管道視為文化經濟架構,而在地文化醞釀將商品尋得經濟價值,即為產業文化民生構面。但因公部門組織常只是執行政策而未能及時伸出支援,很多的創意場域成為閒置空間,週而復始的閒置事件無法為文創產業的基礎建構建主出永續經營之路並以全球思考,在地文化,如何才能有效的推廣和保護此為本篇報告研究之目的。 淡水滬水一方

  9. 二、文化創意發展現況 1、文化創意的意義   廣義:是發揮與活化歷史文化所形成的產業。   狹義:是以地方文史、技術和自然資源為基       礎提昇地方生產、生態、生命的地方      文化並互相學習之產業。

  10. 1、文化創意的意義(續)  核心意義: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決議定義為 『源自創意與文化累積,透過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產業能力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文建會,2003)

  11. 2、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 參考文化部

  12. 2、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續) 文建會 視覺藝術產業 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 文化展演設施產業 工藝產業 新 聞 局 電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範疇 建築設計產業 廣播電視產業 內 政 部 出版產業 經濟部 設計產業 設計品牌 時尚產業 廣告產業 創意生活 產業 數位休閒娛樂產業 參考95年工作坊魏裕昌老師

  13. 2、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續) *跨部會推動組織 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指導委員會 新聞局 經濟部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內政部 文建會 教育部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 參考95年工作坊魏裕昌老師

  14. 2、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續)

  15. 2、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續)

  16. 2、文化創意發展組織建構與範疇(續)

  17. 三.文化創意政策與發展計畫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 因文化創意產業依產業範疇各由不同部會主政,為建立跨部會整合平台,集中資源投注文化創意產業,政府針對台灣當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優勢、潛力、困境及產業需求提出推動策略,期能達到以台灣為基地,拓展華文市場,進軍國際,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之願景。

  18.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1)多元資金挹注策略:特別思考如何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及不同需求之業者,提供多元資金挹注策略,包括:輔導、獎補助、結合信保基金之低利貸款、投資、租稅優惠等方式,協助不同性質及發展階段的文化創意產業者能夠獲得符合其屬性及需求之資金挹注與協助。 .投資的部分目前規劃由國發基金出資 100 億元,專注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 .融資部分除經濟部原有之數位內容及文化創意產業優惠貸款,也協助中小型業者取得營運資金。 .文創法通過後,將由政府捐助經費成立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專責研發、補助、獎項及推廣業務等事宜 。

  19.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2)產業研發及輔導:透過成立文創專案辦公室,設置單一服務窗口,協助業者瞭解政府法規、計畫及經費申請程序,提供財務、法律、稅務、行銷、智慧財產權等經營管理事宜之專業諮詢協助,組成顧問團及創新媒合平台並從人才需求、創業資金、市場商機及異業合作建立縱向及橫向的整合平台。並建置文創產業情報網,提供業者產業資訊據以進行產業研發及市場拓展。

  20.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3)人才培育及媒合機制:文建會一方面藉由舉辦大獎大賽持續扶持藝文產業之新秀,另方面針對目前中介人才之缺口加強辦理培訓,培養兼具文化內涵、創意思考及產業經營能力的跨界人才,並透過相關產學合作與育成中心等媒合機制,並推動文創產業經紀人與證照制度,促進文創專業人才流通。

  21.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4)市場流通及拓展:文建會一方面將透過策辦國際大獎及大展、舉辦或協助業者參與國內外文創產業相關競賽與獎項,以打造台灣文化創意品牌,另方面亦將協助業者整合資源開拓海內外市場,每年定期舉辦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博覽會,參與中國大陸重要文創產業博覽會,建立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及市場開發機制,結合國貿局資源協助文創輸出,並整合駐外單位開拓國際通路。

  22.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5)產業集聚效應:藉由地理位置鄰近的優勢,串連區域內具有相同質性但不同類型的業者,運用價值鏈整合提供產業群聚之最大效益。對內,群聚產業的園區內各公司可相輔相成,協調人力或技術互補,工作者及工作室、公司可互相支援、激盪創意、整合資源;對外,群聚效應不僅可塑造、提升參與業者在該產業領域之專業形象,更因技術整合之全方位,相對其同行更具產業競爭優勢。

  23.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6)電視內容、電影、流行音樂推動:電視內容、電影、流行音樂3 項可說是普羅大眾最常也最容易接觸的文創消費項目,亦能帶動其他產業的關聯效益。新聞局亦曾就媒體產業進行優劣勢及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認為電視內容、電影、流行音樂3 項最具文化輸出能量,並已在華語市場具備競爭優勢者,如欲擴大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從而促使產值及就業人口之躍升,需藉政府採取重點性、策略性且計畫性地扶植推動。

  24.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7) 數位內容、設計推動:近年來台灣形成熱潮的「宅經濟」,反應出數位內容產業的巨大效益。整體開發平均能力、素質、內容製作與技術人才仍優於亞洲(除日本)其他地區,且人力成本較歐美國家具競爭力。而在中國市場不斷擴大,以及全球數位內容、多媒體娛樂市場持續成長的情勢下,台灣有機會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創造利潤。台灣創意設計人力資源豐富,成本相對較低於先進國家;且中小型設計服務業眾多,彈性效率與營運成本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若台灣企業在製造成本優勢大幅消退之際,能掌握轉型為創新設計及品牌經營,以成為重要出口,實為台灣企業未來長期成長之重要契機。

  25. 1、文化創意發展的趨勢與拓展計畫(續) (8)工藝產業推動:工藝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市場中,唯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產業。台灣工藝產業近年來與設計、時尚、科技等領域的跨界結合,顯現出其發展的多元可能性;使用在地材質及具有生態友善特性的工藝,更是符合近年來的環保及樂活意識形態。惟台灣工藝產業有日漸倚賴內需市場的趨向,未來應更著力於整體工藝品牌的打造,以展海外行銷通路。

  26. 三.文化創意政策與發展計畫 2.文化創意的政策與推動研析 最近政府一連串的措施,例如成立台灣創意中心連結文化創意與產品設計,甚至訂定文化創意產業優惠貸款辦法等等,在在顯示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決心。台灣的經濟奇蹟,靠的是過去中小企勤儉努力的打拼精神與便宜的勞動工資,但這幾年來這些優勢已經被中國所取代。台灣如果想在全球的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建立起台灣自己的文化品牌,除了技術的提升外,還必須兼備創意的設計與人文的關懷,這也是政府推廣文化創意產業的目的。

  27. 2.文化創意的政策與推動研析 (1)形塑文化公民: 「台灣生活美學運動」是計畫文化發展的重要關鍵,在於參與其中的「基層民眾」,藝術家固然以其巧思創造出作品,但一個有文化的社會更需要眾多能欣賞文化藝術的觀眾。金字塔型的結構中,底層的基礎越深厚,則向上墊高的可能性越大。培養基層民眾的美學視野,是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文化創意事業得以發展的基礎 (2)針對文化創意提昌生活美學運動計畫:我國人民生活環境的提昇,需要來自公民自發的責任心,將「美」的實踐視為是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落實在公共與私有的領域中。如此,環境美化以及健全豐富的藝術生態將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因此,培育國人對美學的重視與省思,須透過大規模的美學體驗、座談、展覽、種子人才美學課程講習等,進行生活美學的社會教育,全面提昇國民的美學素養。

  28. (2)針對文化創意提昌生活美學運動計畫(續) A.生活美學目標:

  29. (2)針對文化創意提昌生活美學運動計畫(續) B.提升地方視覺美感方案:由各地方政府研擬計畫書向文建會申請,進行規劃研究。由各地方政府選擇合適地點,進行文化提昇之嫁接工作,並訂定各項獎勵補助措施。地方政府規劃研究案經文建會審核通過後,據以補助執行,以逐步推動空間文化特色,提昇地方視覺美感。 C.建立城市色彩系統方案:由各地方政府研擬計畫書向文建會提出申請,進行規劃研究。從自然景觀、民俗文化、傳統節慶、古蹟建築等層面切入研究地方色彩,擬定城市色彩規範、色票、制訂相關補助要點等。地方政府提出之規劃研究報告案經文建會審核通過後據以補助執行,逐步落實建立城市色彩系統的理想,擘劃城市文化區隔,創造國土觀光效益。

  30. (2)針對文化創意提昌生活美學運動計畫(續) D.文化與教育結合方案:鼓勵地方政府在中小學推動相關文化課程,培養種子教師。規範學生每年參觀展覽、表演及至美術館、博物館、地方文化館等文化設施或地方演藝團隊觀摩學習。安排文化工坊等,建立文化參與機制,落實文化扎根,從「小」做起,全面提昇國民的文化教育的理念。 E.國際級地標環境藝術創作方案:補助縣市政府以城市為單位,進行國際級地標藝術創作,透過國際公開徵件,引進國際級地標藝術創作,並運用交流策展,結合國內藝術力量,營造城市空間,令城市散發美學活力,從而提升城市美學形象,激發人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城市和社區。 F.藝術介入空間計畫:操作方式著重「公共性」、「自覺性」特質,由文建會補助民間藝術團體辦理。同時藉由藝術駐鄉行動、與社區做深度交流,讓藝術家藉由民眾參與社區討論、將當地需改造之空間如壁面、堤防、街道家具、欄杆、牆面、公園、候車亭等加以美化。

  31. 2.文化創意的政策與推動研析(續) (3)媒合科技與文化藝術:數位技術為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革命性衝擊,數位藝術成為當代國際重要的文化藝術創作潮流。台灣以科技產業聞名,文化藝術創作能量豐富,在這方面具有科技基礎優勢以及發展潛力。 A.數位文化創作計畫:「數位文化創作計畫」係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第一期子計畫之一,策略在普及數位藝術,耕耘台灣成為國際數位文化系譜的重要據點。本計畫以結合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優勢,融合科技與藝術人才,透過定期的數位文化展演活動,將數位文化推廣至全民的日常生活為主要目標,也期待藉由不同領域的數位文化培植教育計畫,培育出更多數位文化的接收人口與國際級數位文化藝術創作人才。

  32. A.數位文化創作計畫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透過國際性數位藝術大展、研討會、論壇講座及宣導,引介國際間數位藝術為媒材之最新藝術創作趨勢及相關機構,提昇國人數位藝術的涵養及創造力,同時發展台灣特色的數位藝術展覽相關活動。 (B)數位文化藝術出版與紀錄片製作

  33.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a.國際數位藝術大展

  34.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b.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大展

  35.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c.「科光幻影.音戲遊藝」展覽

  36.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d.「腦天氣數位影音展」

  37.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e.夜市-台灣科技文化藝術創作工作坊: 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工研院創意中心共同主辦,以台灣的夜市主題進行發想,透過互動設計的概念,擴增實境與通訊科技進行團隊合作與實作。

  38.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f.「X世代-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典藏展」

  39.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g.辦理「數位文化藝術方舟」開幕展:吳梓寧的影像裝置作品「虛境公民」與「網路原民」,林欣昉的動畫作品「賈西」。另外提供 50 部精彩網路短片推介與電子音樂作品。

  40.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h.「異光」展演:針對特定建築的結構、特性,重新思考建構一個由光影、聲音與建築物結構所構成的非物體的感官結構,轉移我們對一個固定建築物的既定印象,達到一個超越現實的空想城市。

  41. (A)辦理數位藝術活動(續) i.U15—青少年數位創意發展體驗營:以啟發青少年創作為課程主軸,強調自我思考與創意開發,再經由日常生活中可取得的數位工具將創意實踐,期許學員於課程之外,也能利用現有設備持續創作。

  42. (B)數位文化藝術出版與紀錄片製作 與公共電視台合作製作紀錄片-「文化藝術新浪潮─數位文化藝術」節目,介紹國外主要數位媒體文化藝術中心,以VCD與DVD的方式流通,成為台灣了解國外數位文化藝術中心發展的重要入門參考影片。

  43. 2.文化創意的政策與推動研析(續) (4)具體行動方案: A.提昇民眾藝文素養 B.加強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溝通 C.推動數位藝術及創意授權

  44. 三.文化創意政策與發展計畫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

  45.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續) (1)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以「酷」(時尚、前衛、實驗)與「玩」(玩樂、享樂、娛樂)為規劃主軸,凸顯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跨界創意的發揮空間,扮演媒合跨界藝術、產業互動的場所,建構異業、異質交流結盟的平台,並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育成中心。

  46.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續) (2)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定位為「文化藝術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建構花蓮園區為傳統及現代融合之空間,強調「生態」、「生產」及「生活」並重的「東部文化櫥窗」,整合花蓮豐沛之人文與自然觀光條件,推動文化觀光產業及創意生活產業,達成活化舊市區、再造花蓮洄瀾夢土之願景。

  47.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續) (3)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促成臺灣與世界建築設計產業之接軌,強化建築與設計之專業領域,培養全民空間美學,並提升臺灣成為亞洲創意設計產業之重鎮。另藉由文化資產局設置於園區的地域優勢,推動文化資產與文創產業的緊密結合。

  48.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續) (4)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定位以「傳統藝術創新」為主軸,結合酒文化產業為基礎,實踐傳統技藝與傳統技術之轉型及創新。園區內生產機具設備是五大園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亦是當代重要製酒產業文化資產,為妥善保存及活化再利用,文化部針對嘉義園區之推動策略,將以「酒文化產業」為基礎,結合南部地區傳統工藝、當代藝術、藝術家資源等「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資源,發展酒文化及傳統藝術創新之園區。

  49.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續) (5)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臺灣創意生活產業發展中心」,以「創意生活發展中心」及「創意生活體驗中心」兩個經營主軸進行營運規劃,綜觀園區所處之地緣條件、歷史氛圍與人文素養,以及在地設計師、傳統產業及工匠等創意資源,且臺南風格生活與文化節慶原就與在地人之生活文化相連結,故本園區聚焦發展主題為「臺灣風格生活中心」,驅動目前臺南府城生活文化元素,躍昇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50. 3.文化創意的個案研究與實例(續) (6)國立故宮博物院:擁有世界級的文物藝術典藏,高達69 萬餘件的書畫、器物、圖書文獻等精緻華夏文物,質量兼具,研發設計團隊,規劃美學感知、文化創意、故宮文物及其數位加值應用等研習活動及互動課程,提供故宮資源及教育訓練的平台,將創意成果及文化創意資產,轉化為實際之生產或運用,期望藉此提升博物館相關產業的品質與內涵,並建立故宮與各產業之間的合作及行銷模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