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 一、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 ★ 轮廓最大高度 ——Ry.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L. 1. R a = -∫ y(x) dx. n. 1. L. R a = -∑ y i. 0. L. i=1. 近似为:. ⒈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Y. X. L. y p2.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 1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 轮廓最大高度——Ry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3. L 1 Ra=-∫ y(x) dx n 1 L Ra=-∑ yi 0 L i=1 近似为: ⒈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Y X L

  4. yp2 yp5 yp4 yp3 yp1 yv4 yv1 yv2 yv3 yv5 Ry Rp 5 5 Rm ∑ypi+∑yvi i=1 i=1 Rz= 5 ⒉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Y X L Ypi——最大轮廓峰高 Yvi——最大轮廓谷深 ⒊ 轮廓最大高度——Ry Y X L

  5. 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⒈ 表面粗糙度代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面粗糙度代号 表面粗糙度参数 其它有关规定

  6. H2 H1 60° 60° 数字与字母高度 10 2.5 3.5 5 7 符号的线宽 0.35 0.5 0.7 1 0.25 3.5 7 10 高度H1 5 14 8 11 高度H2 15 21 30 ⑴ 表面粗糙度符号 基本符号: H1 ≈1.4h H2=2 H1 h —— 字高

  7. 意 义 及 说 明 符 号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单独使用无意义) 表 面 粗 糙 度 符 号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8. 3.2 3.2 1.6 Ry3.2 ⑵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 注写Ra时,只写数值; 注写Rz、Ry时,应同时注出Rz、Ry和数值。 只注一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注两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 例如: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上限值为3.2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上限值为3.2m,下限值为1.6m。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Ry的上限值为3.2m。

  9. 3.2 3.2max 1.6min 铣 说明: ① 当标注上限值或上限值与下限值时,允 许实测值中有16%的测值超差。 ② 当不允许任何实测值超差时,应在参数 值的右侧加注max或同时标注max和min。 例如: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 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 上限值为3.2m,加工方法为铣制。

  10. 12.5 其余 ⒉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方法 ★ 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 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 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 关尺寸线。 ★ 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 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 号,可统一注在图纸的右上角。并加注 “其余”二字。 例如:

  11. 3.2 3.2 3.2 3.2 3.2 30° 3.2 3.2 3.2 3.2 30° 3.2 3.2 3.2 ★ 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 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下图的规定标注。 ★ 代号中的数 字方向应与 尺寸数字的 方向 一致。 ★ 符号的尖端 必须从材料 外指向表面。

  12. 6.3 3.2 3.2 2×45° 3.2 6.3 6.3 1.6 3.2 6.3 3.2 ⒊ 标注示例 × ×

  13. 11.2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及其注法 一、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互换性: 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

  14. 二、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⒈ 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 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基本尺寸: 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实际尺寸: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极限尺寸: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 最大极限尺寸: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 最小极限尺寸: 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15. 思考并回答 例:一根轴的直径为500.008 基本尺寸:  50  50.008 最大极限尺寸:  49.992 最小极限尺寸: 零件合格的条件:  50.008≥实际尺寸≥ 49.992。

  16. ⒉ 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 上偏差 =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S 轴为es 下偏差 = 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I 轴为ei 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 偏差可正可负 例: 500.008 上偏差 = 50.008-50 = +0.008 公差恒为正 下偏差 = 49.992-50 = -0.008 公差 = 0.008-(-0.008) = 0.016

  17. 公差带 上偏差 +0.024 + +0.008 0 0 -0.006 - 下偏差 -0.022 50 基本尺寸 -0.006 +0.024 例: 50 50 50±0.008 -0.022 +0.008 公差带图: +0.008 -0.008 公差带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公差的大小及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18.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 0 0 — 基本偏差 基本尺寸 标准公差 ⒊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⑴ 标准公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国家标准共规定了20 个等级。 即:IT01、IT0、 IT1~IT18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确定。 ⑵ 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19. A B C CD D 孔 E EF F + FG 零线 0 0 - G H U V JS X Y Z K ZA M N J P R S T ZB 基本尺寸 ZC zc p zb t s r n za m z 零线 y + x v u 0 0 - k 轴 js g h fg f ef e j d 基本偏差系列 cd 基本尺寸 c b a 基本偏差系列确定了孔和轴的公差带位置。

  20. ⒋配合 ⑴ 配合的概念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或过盈: δ=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 δ≥0 间隙 δ≤0 过盈

  21.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小间隙 图例: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孔 轴 ⑵ 配合的种类 ①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2.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小过盈 最大过盈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图例: 最大过盈 最小过盈 孔 轴 ② 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23.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最小极限尺寸 图例: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孔 轴 ③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24. + - 0 0 ⑶ 配合的基准制 ① 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间隙配合 基准孔 公差带图: 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25. + - 0 0 ② 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基准轴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公差带图: 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26. 基准孔 基准轴 A —— H 通常形成间隙配合 基轴制: J —— N 通常形成过渡配合 P —— ZC 通常形成过盈配合 EF F FG 孔 G U H JS K M N J P R S T p s t r n m u 轴 k js g h fg f ef j a —— h 通常形成间隙配合 基孔制: j —— n 通常形成过渡配合 p—— zc 通常形成过盈配合

  27. 三、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 箱体 轴套 H8 30 H8 f7 n6 H7 f7 30 40 轴 H7 40 n6 ⒈ 在装配图上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采用基孔制时,分子为基准孔代号H及公差等级。 例如: 基孔制间隙配合 基孔制过渡配合

  28. F8 F8 12 J8 12 12 h7 h7 h7 销轴 开口销 J8 12 滑轮 底座 h7 采用基轴制时,分母为基准轴代号h及公差等级。 例如: 基轴制间隙配合 基轴制过渡配合

  29. H8 30 H8/f7 30 f7 -0.020 -0.041 +0.033 0 +0.033 30 30 0 30 -0.020 -0.041 除前面讲的基本标注形式外,还可采用下面的一些标注形式。 借用尺寸线作为分数线 用斜线作分数线 标注上、下偏差值 借用尺寸线作为分数线

  30. 30f7 30H8 ⒉ 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⑴ 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 等级。 配合精度明确,标注简单,但数值不直观。适用于量规检测的尺寸。

  31. -0.020 -0.041 +0.033 0 30 30 ⑵ 注出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值 (常用方法)。 数值直观,用万能量具检测方便。试制单件及小批生产用此法较多。

  32. +0.033 0 30H8( ) -0.020 -0.041 30f7( ) ⑶ 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公差 等级及上、下偏差值,偏差值要加上括号。 既明确配合精度又有公差数值。适用于生产规模不确定的情况。

  33.  小 结  本章重点掌握: ⒈ 表面粗糙度的各种符号的意义及其在图纸 上的标注方法。 ⒉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间隙 过盈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间隙配合 基孔制 配合的种类 配合的基准制 过盈配合 基轴制 过渡配合 ⒊ 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 ⒋ 会查偏差数值表。

  34.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