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 丽水市中心医院 吴伟文. 病原. 黄病毒属 RNA 病毒 基因组 3 个结构蛋白、 7 个非结构蛋白 E 蛋白可能引起抗体依赖的增强感染作用,与登革出血热发生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 蚊虫 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世界分布,尤其热带和亚热带. 发病机制. 抗体依赖性增强反应作用 可能与感染病毒的毒力、变异有关. 病理. 全身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 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

bryon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登革出血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革出血热 • 丽水市中心医院 吴伟文

  2. 病原 • 黄病毒属 RNA病毒 • 基因组3个结构蛋白、7个非结构蛋白 • E蛋白可能引起抗体依赖的增强感染作用,与登革出血热发生有关

  3.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 传播媒介: 蚊虫 • 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 • 流行特征: 世界分布,尤其热带和亚热带

  4. 发病机制 • 抗体依赖性增强反应作用 • 可能与感染病毒的毒力、变异有关

  5. 病理 • 全身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 • 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 • 肝脾及淋巴结肿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活跃,肝实质脂肪变并有灶状坏死 • 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灶状坏死 • 骨髓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6. 临床表现 •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 • 瘀点、束臂试验阳性 • 肝肿大及压痛 • 热退前后1-2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 休克:如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出血: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7. 实验室检查 • 一般常规检查 • 病毒分离:急性期1-3日血清接种,金标准 • 血清免疫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单份血清效价>128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 • PCR方法 • 其它

  8. 一般常规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一般在10x10^9/L 以上,高者可达20-40x10^9/L 。血小板减少50%轻型病例和90%的休克病例血小板<100x10^9/L ,最低可在10x10^9/L 以下。 • 尿检: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

  9.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其它病毒感染 • 流行性出血热 •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 立克次体病 • 败血症

  10. 预后 • 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出现休克者,病死率可高达10%-40%,若处理得当,则病死率可降至5%-10%。 • 恢复迅速而完全,很少有后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