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简介.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福华.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式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人士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发展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简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介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福华

  2. 第一部分 前 言 • 一、课程性质 •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式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人士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发展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 二、基本理念

  4. 八级 五级 二级 三、设计思路 • 国家课程要求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8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备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将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计划之后作相应的调整。

  5.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动机兴趣 资源策略交际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 文化意识 文化知识 文化理解 跨文化交际 意识和能力 学习策略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 听说读写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一、语言技能 • 二、语言知识 • 三、情感态度 • 四、学习策略 • 1. 基本学习策略 2. 认知策略 3. 调控策略 4. 交际策略 5. 资源策略 • 五、文化意识 • 分二级、五级、八级要求

  7. 五级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 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8. 八级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 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得和处理信息。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体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9. 五级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要求: • 1. 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 如手势、表情等; • 2. 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问候和告别语; • 3. 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质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 4. 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 5. 了解英语国家中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 • 6. 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 7. 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 8.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 9.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 10. 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 • 11.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 1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 13.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 14.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一、教学建议 •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1. 教学建议(continuation) •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 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 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任务型教学(TBLT) • 1.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定义: • M. Long (1985): 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oneself or for others, freely or for some reward… by “task” is meant the hundred and one things people do in everyday life, at work, at play and in between. • 将英语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13. 2. 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 英语作为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技能,不应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 学习语言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语言要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 用归纳法进行教与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咯; • 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14. 3.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 (1) 主导和主体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起主导的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 • (2) 真实语言信息原则: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景; • (3)民主和谐原则:教师应公平、平等、和蔼、信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 (4)合作学习原则: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15. 4. 教学程序 1. 教学程序: 2. 学习过程 • 组织学习 • 点拨评价 • 师生合作 • 模拟练习 • 呈现任务 • 引导学习 • 完成任务 • 发展能力 • 参与任务 • 机械操练

  16. 5. 任务的分类 • 1. Prediction tasks 预测性任务 • 2. Jumble Treat tasks杂乱处理任务 • 3. Memory challenge tasks记忆挑战任务 • 4. Comparison tasks 对比任务 • 5. Mutual activation tasks 互动任务 • 6. Rehearsal tasks彩排任务 • 7. Solving problem tasks 解决问题任务

  17. 二、评价建议 •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 注重形成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 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 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 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结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 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 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 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18. 形成性评价与行动 •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前者关注的学习的过程,而后者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前者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而后者多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前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习者进行评价,而后者对学生是一种鞭策,压力。) • 2. 形成性评价的特征: • (1) 体现对学生素质的评价; • (2) 评价学习的全过程; • (3) 多角度进行评价(认知、情感、能力发展); • (4) 评价的手段多样化; • (5)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持续发展。

  19. 形成性评价行动 • 1. 建立学生学习成绩档案(作业登记、课堂提问记录、小测验等); • 2. 做好课堂活动记录; • 3. 设计问卷调查表; • 4. 学生自评(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课堂表现等); • 5. 小组互评; • 6. 访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

  20.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 • 附录 • 一、语音项目 • 二、语法项目 • 三、功能意念项目 • 四、话题项目 • 五、技能教学参与表 • 六、课堂教学用语 • 七、词汇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