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 细胞.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非专职.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树突状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DC. 1、起源与类型:不清楚,两发育途径 1)髓样树突细胞 2)淋巴样树突细胞 2、膜分子 高表达 MHC、CD80、ICAM-1、 热休克蛋白等. 3、生物学作用 1) 抗原提呈(最强): 比巨噬细胞强! 能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

cael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非专职

  2.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3. 树突状细胞

  4. 一、树突状细胞DC 1、起源与类型:不清楚,两发育途径 1)髓样树突细胞 2)淋巴样树突细胞 2、膜分子 高表达MHC、CD80、ICAM-1、 热休克蛋白等

  5. 3、生物学作用 1)抗原提呈(最强):比巨噬细胞强! 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2)辅佐作用:对T细胞、B细胞的发育、成熟、活化、增殖、分化均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DC激活300-1000个T细胞

  6. 巨噬细胞

  7. 二、单核/巨噬细胞 • 膜分子:MHC、多种黏附因子、Fc受体 • 作用: 抗原提呈(在递呈病原微生物抗原中功能最活跃)仅能刺激已活化的T细胞 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Fc受体) 炎症调节 损伤修复

  8. 第2节 抗原提呈及其机制 外源性抗原:来源于APC外的抗原,如被其吞噬的细胞,细菌 内源性抗原:在某些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

  9. 转运体

  10.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溶酶体途径) APC 抗原

  11.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抗原

  12.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吞噬小体

  13.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吞噬小体 溶酶体

  14.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内体

  15.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多肽片段

  16. 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MHC 多肽片段

  17. 外源性和内源性 抗原提呈途径示意图 Ag肽-MHC- Ⅱ类分子 Ag肽-MHC-Ⅰ类分子 病毒 细菌 MHC-Ⅰ类分子 内体/溶酶体 感染细胞合成 的病毒蛋白 内质网 M ⅡC MHC-Ⅱ类分子 TAP 蛋白酶体

  18. 淋巴细胞 • T淋巴细胞 • B淋巴细胞

  19.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20. (一)T细胞的表面标志 • (1)T细胞抗原受体: 1)TCR: 是T细胞抗原受体,是多肽链,结合识别抗原 与一组CD3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 CD3由五种肽链组成,即γδεζ和η,均能转导TCR的信号 作用: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21. TCR TCR(BCR)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种类繁多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22. 2)细胞因子受体 • IL-1R • IL-2R • IL-4R

  23. 3)病毒受体:CD4分子是HIV的受体 • 4)丝裂原受体:PHA、ConA、PMA

  24. (二)T细胞表面抗原 • 1)MHC抗原 • T细胞表达MHC-I,人T细胞活化后表达MHC-II.

  25. 2)分化抗原 • 参与识别和活化的CD有:CD2、CD3、CD4、CD8、CD28、CD40L等

  26. CD4和CD8(辅助受体)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T细胞 T细胞

  27. 作用 • 是T细胞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识别时的辅助受体,故参与T细胞的活化、增殖信号的传导。 • T细胞亚群的分类标志

  28. (三) T细胞亚群 • 按CD分子不同:CD4+、CD8+(重点) • 按TCR不同:TCR αβ和TCRδγ • 按功能分:

  29. 抑制性T细胞(TS):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辅助性T细胞(TH):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其他T细胞成熟、增强功能 • 迟发性超敏反应T细胞(TDTH,TD):参与超敏反应

  30. T细胞亚群(续) • 免疫记忆T细胞(TM):受抗原刺激被激活后停止分化,保留抗原刺激信息,长期留存体内 • 细胞毒T细胞CTL(TC):特异性杀伤携带抗原的靶细胞 靶细胞 抗原

  31. TH的分类

  32. TH1/TH2 balance:

  33. 多数为CD4+或CD8+ 在外周血占60-70% 参与免疫应答 半数为CD4—CD8— 在外周血占5-15%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TCR αβTCRδγ 都有CD3CD2

  34. TH TDTH 识别由MHC-II类细胞提呈的抗原肽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TS CTL(Tc) 识别由MHC-I类细胞提呈的抗原肽 产生细胞毒性物质,参与抗病毒、抗肿瘤 CD4+ CD8+

  35. T细胞总结 受体:TCR-CD3 T细胞表面标记 细胞因子受体 表面抗原:MHC CD T细胞分类

  36. T细胞的发育thymic education 阳性选择 阴性选择

  37. 阳性选择 获得MHC限制性 • 形成TCR • CD双阴变单阳 • 能结合MHC的继续发育 • 不能结合MHC的凋亡

  38. 阴性选择 获得自身耐受 • 能识别APC自身MHC的凋亡 • 不能识别APC自身MHC的继续发育

  39. T细胞简历 • 籍贯:骨髓 • 第2故乡:胸腺 • 外观标志:CD3 • 学历:双学位(CD,MHC) • 家族成员:特别多(Th Ts Tc Tm等) • 特长:免疫应答的主力军 • 主打:细胞免疫

  40. Question??? • What is the goal of thymic education?

  41. 学习目标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 掌握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受体 • 了解B淋巴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42. 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产生抗体 • 递呈抗原 • 分泌细胞因子

  43. (一) 表面受体 • B细胞抗原受体(BCR)B细胞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44. 结合抗原 信号传导

  45. CD40 • CD40————配体CD40L • 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46. CD19/CD21/CD81 • B细胞辅助受体

  47. B-1细胞 B-2细胞 • 发育地 腹腔等 骨髓 • 发生时间 早 晚 • 分布 外周血、淋巴 外周血、淋巴 • 器官少(5-10%) 器官多 • 表面标志 SmIgM、CD5 SmIgM、SmIgD • 补充更新 自我更新 骨髓前体B细胞更新 • 针对抗原 TI-Ag、自身抗原 TD-Ag • 产生抗体 IgM IgM、IgG • 功能 抗感染、维持自身稳定 负责体液免疫 • 再次应答 无 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