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学分制还是学年制 ? 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1. 最初的含义. 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 美国博德因学院的帕卡德 ( A.S.Packard )教授 。他在 19 世纪初批评大学的自由选课制,为大学本科课程应该设置共同部分( commom elements )进行辩护,他在文中提到:“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 general education ,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 comprehensive )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这是通识教育最初被赋予的涵义。. 2.

cael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学分制还是学年制? 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1

  2. 最初的含义 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美国博德因学院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他在19世纪初批评大学的自由选课制,为大学本科课程应该设置共同部分(commom elements)进行辩护,他在文中提到:“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 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这是通识教育最初被赋予的涵义。 2

  3. 早在希腊罗马时代已出现,它是针对职业教育而提出,重点是培养统一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早在希腊罗马时代已出现,它是针对职业教育而提出,重点是培养统一的人格、自由的精神。 Libe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在20世纪才逐渐流行起来,它是针对日趋专门化的专才教育或专科教育而提出,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打破专门化的狭窄心灵,培养学生的智性美德,培养整合经验与整体判断的能力 Gener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r special education 3

  4. 通识教育的定义 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与理念,即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 广义 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健全个人与公民。 狭义 4

  5. 通识教育的三重使命 2 3 1 第三重 第二重 第一重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 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全人”。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6.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xt 美国通识教育的著名人物 1869 1930 1943 1978 罗伯特·赫钦斯 名著导读 詹姆斯·科南特 集中选课制 德里克·博克 核心课程 查尔斯·艾略特 选修制

  7. 什么叫“核心课程” (1)规范通识课程管理。建立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的校级“核心课程”。 (2)首次提出了跨文化理解新目标:“外国文化”课程大类(50年代叫“西方文明”、70年代初叫“西方文化”)。 (3)明确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8.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能够识别偏见、陈见和价值观对思维的影响 认识到一个问题的有多种解决方法 能够识别、去除不相关的信息 能够识别逻辑推理和思维过程上的错误 能够辨别事物变化的模式

  9. 博克时代5大类: • “文学与艺术”类 • “科学与数学”类 • “历史研究”类 • “社会与哲学分析”类 • “外国语言与文化”类 科南特3大类: • 人文学科类 • 社会科学类 • 自然科学类

  10. 举例:哈佛大学对在校学生的修课规定 每个申请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32门学期课程(half-course), 16门是有关专业的; 8门是通识教育的(必须从哈佛核心课程中选学);其余8门则可依据个人兴趣自由选修。

  11. 哈佛核心课程包括6个领域内的若干课程 • 外 国 文 化 • 历 史 研 究 • 文 学 艺 术 • 道 德 • 自 然 科 学 • 社 会 分 析 要求学生用本科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来学习上述6个领域的8至10门课程,每个领域至少应选修一门。否则,将不能获得学位。

  12. 6个领域的课程组成(《哈佛2007-2008核心课程目录》)6个领域的课程组成(《哈佛2007-2008核心课程目录》) • 外国文化课有27门, • 历史研究课有29门(A类11门,B类18门), • 文化艺术课有48门(A类17门,B类17门,C类14门) • 道德课有12门 • 科学课有26门(A类14门,B类12门), • 社会分析课有11门 共151门

  13. 哈佛通识课程新方案

  14. 科学 传统 人文 现代 人文 人文 东西方大学通识课程内容差异的patten 传统人文:语言、写作能力、伦理道德说教(忍让、谦虚、集体主义)。课程:阅读、写作、文法、中国经典、政治理论、中国历史知识学习 现代人文:自由、平等、正义。课程:伦理分析、中西方经典、历史分析比较 英文字母为国家或 地区名第一个字母

  15. 复旦大学的通识课程改革 六大模块: 1、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2、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3、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4、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5、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6、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16. 课程举例

  17.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分制与学年制 学分制是用学分来反映课程的地位、要求和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教学制度,它规定了学生达到毕业、取得学位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18. 学分制的历史 18世纪末,在欧美一些大学里冲破了固有的统一课程设置模式,即学校根据社会各方面的不同需求,开设了许多课程。但是学生在短短的大学期间不可能学习所有的课程,于是,产生了选课制。德国最早提出了“选课自由”的思想,而选课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美国。

  19. 从自由选课到限制选课 美国大学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课程结构 弗吉尼亚大学试行选课制 1920 1779 1825 1869 哈佛大学实行学分制 杰弗逊提出选课制

  20. 京师同文馆 学年制 蔡元培,1917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时,首先改掉学年制而实行“选科制”。1922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新学制”,正式规定大学采用“选课制”和“学分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遍采用学年制。改革开放以后又开始采取学分制。 我国的历程 学年学分制 学分制

  21. 学分制的四大特征 弹性学制 尊重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般3-6年 自主选课 发展个性 特征 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 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和进行学籍管理 目标管理

  22. 学年制 学分制 重过程管理 教学计划较为固定 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强调共同性 班主任的管理 实分制 重目标管理 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知识结构较为广博 强调个体性 导师制 绩点制 比较

  23. 学年制三大优缺点 缺乏弹性 规模效益 不利因材施教 优点 缺点 计划管理 学年制优缺点 不利个性发展 集体活动

  24. 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 要留下较多的选课学分与选课自由 学分制作为西方高校教学制度,其核心精神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深根植于西方的个性化人文精神的文化土壤之中。没有这种文化精神,学分制就无法得到实施,这种土壤是学分制的文化之“根”。否则,就是无“魂”之躯。

  25. 学分制与导师制 我国高校针对本科生推出导师制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也曾经让人以为学起牛津大学来了,但发现只是个“美丽的误会”。“导师制维持的是一种朋友或家人一般的学习关系,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必须与草地、河边、茶馆、咖啡厅、饭桌、酒吧、书店或彻夜长谈等相随,这种结合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林语堂曾经说:“牛津大学的学生所以好,是导师坐在那里喷烟,喷得你天天冒火,得益于导师制度。”

  26. 学分制视角下来看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刚性有余,弹性不足;课程更新慢,缺乏机制。 学生选择权不足的问题: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方式选择。 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30人才能开课、小教室较少、缺乏导师制辅助。

  27.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 局限性: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28.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进行的,包括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考察调研等类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二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实习、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

  29. 从教学组织形式下来看人才培养计划 • 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数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200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时(学分)的15%,在理工家医类中不少于总学分的25%。

  3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2年)(俗称:高教30条) •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 • 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育人工作,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

  3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2) 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 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32. 从三个关系中得出如下观点: 一、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维持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平衡。 二、要处理好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关系,维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平衡。 三、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维持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平衡。

  33. 结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难点 目标定位:学术型或应用型;精英教育或大众教育 专门人才或复合人才; 考研导向或就业导向; 宽口径还是精方向; 鼓励出国还是鼓励考证 大量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如何定位的难题。我的基本观点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分层分类培养;二是在保证本科规格的基础上,强调就业能力的提升。在以“学生为本、以社会为本、以学科为本”中,向以社会为本倾斜。

  34. 结论:新一轮人才培养计划制订重点 1、量大面广的英语、计算机、数学等基础课要压缩课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提高实效。 2、重新构建通识教育体系。文理渗透。 3、专业课要综合,增加难度,设置学位课程,“考虎课”。 4、提供辅修系列、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 5、增加选修课程比例,课程总量要增加。 6、处理宽口径、厚基础、精方向之间的关系,课程模块化。学科基础课要宽一些。 7、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课程。

  35. 杭州师范大学2013版修订重点 • 1、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必须明确清晰。这次新专业目录中,已经很少提“高级专门人才”,而是提“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高素质人才”等等,定位不准,后面的课程设置就摇摆不定。地方本科高校一般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2、要把课外学时落到实处。基础课程、学位课程都1比2课时安排课外学习。 • 3、专业主干课程门数不宜太多。要设计几门综合性的老虎课,学分量可以大一点,难度也要大一点。课程不要支离破碎,降低课程难度。 • 4、提出专业准入与专业准出概念,进一步加大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 5、重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加强课程国际化,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提倡双语教学。

  36. 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 1、修订过程中要吸收企业行业的参与,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因人设课,不能简单模仿。国家在新专业目录颁布后,制定各专业类质量标准,相关行业部门制定有关的专业建设标准。 2、要确保培养方案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按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活动。一般四年大修一次,每年微调一些课程。

  37. 四、课程大纲的制订 1、课程大纲的含义 2、课程大纲的内容

  38. 中国课程大纲的含义 课程大纲原称“教学大纲”,我国教育学词条一般对“教学大纲”的解释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以及需要,具体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目的、任务、深度、体系和结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法上的具体要求。

  39. 美国课程大纲的含义 课程大纲被定义为“学生与教师就课程预期及政策达成的合同”(a contract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professor regarding course expectations and policies)。 上课伊始,任课教师都会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课程大纲,这个大纲既像是一个课程的概要(outline),又像一个课程的计划表(schedule),更像一个课程的指导书(guidebook)。

  40. 美国课程大纲的三种角色 一是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契约,提出了在一学期中师生的期望内容与要求,规范双方的教学行为; 二是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记录,能够评价教师的教学,证实教师教学的有效或无效; 三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等提供便利。

  41. 美国课程大纲背后的理念 教学的服务性 1 教学的平等性 2 教学的民主性 3 教学的计划性 4

  42. 我国课程大纲的内容 本文部分 说明部分 教学内容的章节与知识要点、重点、难点等进行罗列,并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执行情况 课程性质学分规定教学方法考试要求

  43. 美国课程大纲的内容 1、关于课程的一般信息 2、对课程的介绍 3、教学政策 4、教学考核 5、其它事项

  44. 五个方面 课程代码,开设院私系、周数、上课地点、学分、教材、参考文献、见面等 上课时间、节假日处理、考试时间、作业论文最后期限、教学辅助中心、对特殊学生的关照等 课程目的、内容、地位、性质、前期课程、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准 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标准、原则与方法,各种成绩的比例;作业要求、平时成绩等 规定教师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讨论、课程安排、考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与责任;规定学生在听课、作业、讨论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45. 美国课程大纲的特征 使用对象 内容编排 不只是教师使用,更是为学生编制 不仅具有规范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大特征 编制要求 性质功能 不是教师个人行为,更是体现统一要求 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约束性

  46. 中国课程大纲编制改革的重点 • 课程目的要细化,包括学习的目的和如何测定学生掌握知识 • 学习成绩的评定要具体化,包括平时学习考核 • 详细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课外答疑,作业 • 核心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与最新文献

  47. 某学者对课程大纲的调查 1/3没有写明联系方式 47% 2/3没有写明答疑安排 146门专业必修课 69 1/2没有写明教学进度 2/3没有写明教学方法 1/3没有写明参考书目 5 1/3没有写明成绩评定方法

  48. 对教学管理的要求 • 课程大纲是教师教学学术的集中体现。不能书写经得起考验的课程大纲的教师不可以讲授该课程。 • 积极借鉴比较国内外知名大学对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组和院系必须对课程大纲进行反复讨论、完善,并及时公布。 • 对课程大纲要进行严格的同行评议。 • 保护本校课程大纲的知识产权。

  49.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2010)》 (请课前认真阅读填写,每次课携带打印版)

  50. 目录 一、关于自由选择: 1.1 特别地幸福与特别地痛苦 1.2 退选的温馨提示 1.3 补选的温馨提示 1.4 不及格的温馨提示 1.5 缺勤清零的温馨提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