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介入性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介入性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指导教师 郭宏磊. 实习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介入放射学的系统学习,提高对这门 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分析能力,在具备基本的影像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 1 、介入反射学定义。 2 、经皮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3 、经皮穿刺引流术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了解: 1 、介入反射学所需器材、药物及栓塞材料。 2 、经皮穿刺术器材、药物及应用范围。 3 、经皮穿刺引流术器材、药物及应用范围。. 第一章 总 论.

cala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介入性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介入性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指导教师 郭宏磊

  2. 实习一 • 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介入放射学的系统学习,提高对这门 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分析能力,在具备基本的影像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 1、介入反射学定义。 2、经皮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3、经皮穿刺引流术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3. 了解: 1、介入反射学所需器材、药物及栓塞材料。 2、经皮穿刺术器材、药物及应用范围。 3、经皮穿刺引流术器材、药物及应用范围。

  4. 第一章 总 论

  5. 一、IVR简史 • 定义: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球囊、内支架等),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 影像引导下的微创治疗。

  6. 一、IVR国外发展史 • 1953年 Seldinger用导管和导丝经皮穿刺置管主动脉造影 • 1964年 Dotter使用同轴导管技术开始了外周血管成形术 • 1967年 Porstmann 创导了动脉导管关闭术 • 1969年 Kaude 首先报道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 • 1972年 Rosch 首先报道了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止血 • 1974年 Gruntzig发明聚乙烯双腔球囊导管(PTA 的革命) • 1976年 Goldstein 首先报道了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 1978年 Gruntzig 首先报道了球囊扩张治疗肾动脉狭窄 • 1978年 Gruntzig 首先报道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冠状动脉狭窄 • 1983年 Dotter和Cragg报道了镍钛合金支架的实验结果 • 1984年 Inoue报道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成功 • 1984年 Galibert和Deramond首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7. 一、IVR国内发展史 • 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开展较晚。70年代初各地医院纷纷开展了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A插管选择性血管造影,为80年代初开始的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 1980年 陈星荣、赵伟鹏报道了肾肿瘤的动脉栓塞 • 1981年 林贵报道了实验性肝肾动脉栓塞和PTCD • 1982年 陈星荣等报道PTA治疗动脉硬化狭窄成功 • 1984年 林贵报道了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8. 二、影像监视设备 间接X线透视与DSA ----血管造影机

  9. 二、影像监视设备 间接X线透视与DSA ----血管造影机 间接X线透视射线量明显减少 DSA术中计算机技术消除了骨骼、软组织的影响 目前是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首选的监视方法

  10. 二、影像监视设备 超声检查仪

  11. 二、影像监视设备 超声检查仪:使用方便 实时显像 超声的无伤害性 适用于 胸、腹腔积液或脓肿的穿刺定位 腹部实质性器官以及胸膜病变,乳腺 或其他体表病变的定位

  12. 二、影像监视设备 螺旋CT机

  13. 二、介入放射学的器械-----影像监视设备 螺旋CT机

  14. 二、影像监视设备 螺旋CT机:断层影像使病灶更清楚的显示 近年来出现的CT透视 适用于 颅内出血穿刺抽吸减压治疗 肺内病变的穿刺活检

  15. 二、介入放射学的器械-----影像监视设备 MRI

  16. 二、影像监视设备 开放型MRI

  17. 二、影像监视设备 开放型MRI: 无射线 观察范围较大 具有 广阔的发展前景

  18. 二.使用器材 ⒈穿刺针 • 穿刺针:套针+针芯 • 材 料:不锈钢 塑料 • 常用型号: 18-20G(Gauge)

  19. 二. 使用器材 穿刺活检针 适应症: ⑴颅内血肿 ⑵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⑶脓肿 穿刺针: 抽吸针 切割针

  20. 二. 使用器材 PTC穿刺针 囊肿穿刺针,脐带穿刺针,羊水穿刺针,子宫肌瘤穿刺针,卵巢囊肿穿刺针,(臭氧穿刺治疗针,激光治疗针),离子针各种类型穿刺,胆管造影,PTC-D引流时诱导丝的插入等。胆管造影 PTC-D引流时诱导丝的插入

  21. 二. 使用器材

  22. 二. 使用器材 经皮酒精注射疗法针 适用 局部注入酒精注射治疗

  23. 2.导管 材料:聚乙烯(最常用) 聚四氟乙烯 聚氯乙烯 聚氨基甲酸酯 金属网 形状:直塑、单弯、 双弯、三弯 功能:普通造影导管 导引导管 微导管 单位:French,1.2-14F 二. 使用器材

  24. 二.使用器材 球囊扩张导管

  25. 二.使用器材 猪尾导管 适用 经皮胆管引流 胆囊引流

  26. 肝囊肿引流

  27. 二.使用器材 开花套管 适用 经皮胆管引流 经皮胆囊引流

  28. 二.使用器材 3.导引钢丝(导丝) • 作用:引导导管通过皮肤进入血管腔或其它腔内,以及引导导管进入更细一级的血管. • 结构:外套<弹簧> 芯子<固定芯子、 活动芯子> • 形状:直形、J形 • 功能:普通导丝、加硬导丝、交换导丝、微导丝 • 单位:英寸,0.014-0.038″

  29. 二.使用器材

  30. 二.使用器材

  31. 二.使用器材

  32. 二.使用器材 ⒋导管鞘

  33. 二.使用器材 ⒌支架

  34. 分类 按材料分: ①不锈钢 ②镍钛合金 ③钽 ④生物支撑器

  35. 按结构分: ①Z型结构:不锈钢材料 ②编织结构:镍钛合金、 不锈钢丝(wallstent) ③管状结构:不锈钢材料激光打孔而成 ④包绕式结构(覆膜支架):金属结构外再加一层多聚体塑料或尼龙等

  36. 按支撑动力分: ①自膨式或自展式: Z型不锈钢 网状不锈钢(wallstent) ②球囊扩张式或捆绑式:球囊附支架 ③热形状记忆式(自膨式):

  37. 二.使用器材 冠脉支架

  38. 二.使用器材

  39. 支架 血管内的应用 ⑴动脉狭窄: ①颈A及颅内A  ②锁骨下A及肱A  ③主动脉  ④髂股A  ⑤肾A  ⑥冠状A  ⑦肠系膜A ⑵动脉瘤: 同上

  40. 二.使用器材

  41. 二.使用器材

  42. 髂总动脉动脉瘤带膜支架封堵术

  43. 支架 血管内的应用 ⑶静脉狭窄:①上腔V  ②下腔V(BCS、下肢血栓)  ③髂股V  ④血透通道  ⑤门静脉 ⑷ 静脉血栓:放置下腔V或上腔V滤器(永久或         临时),防止发生肺A栓塞

  44. 左髂总V狭窄,内支架植入

  45.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BCS)

  46. 下腔静脉滤器

  47. 内支架 非血管方面的应用: ①胆道狭窄 ②食道狭窄/瘘 ③消化道狭窄 ④吻合口 狭窄/瘘 ⑤输尿管及尿道狭窄 ⑥气管和支气管狭窄

  48. 食道良性狭窄,内支架植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