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地理科考察報告

地理科考察報告. 大埔滘考察研究報告. 6A 班:鄭慧珊 (05) 余泳詩 (21) 何文雄 (26). (1) 大埔滘背景: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地理科考察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理科考察報告 大埔滘考察研究報告 6A班:鄭慧珊(05)余泳詩(21)何文雄(26)

  2. (1)大埔滘背景: 大埔滘植林區面積460公頃,是本港面積最大的次生林,由原生植物和引進植物混合而成,於1977年被劃為自然護理林。區內植物繁盛、地形複雜、物種豐富。樟、楓香、對葉榕、假蘋婆、台灣相思、野牡丹及梔子等都是當中的常見品種。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除悉心管理及保育本區外,又在山區內修建山徑和林道,並設立休憩場地和野外研習園等設施,為市民提供康樂、旅遊和教育的好地方。除有一條寬闊的行車道外,管理區內還設五條小徑供遊人選擇,其中四條是環迴路徑,長短各異,以顏色指引,另一條為自然教育徑,設有解說牌解說林地生態知識。這條教育徑以此為起點,全長1公里,走畢全程只需一小時。

  3. (2)正文內容 (A)記錄當日及前兩天的天氣情況:  03 月 15 日 天 氣 及 輻 射 水 平 資 料天 文 台 : 最 高 氣 溫 攝 氏 : 26.6 度最 低 氣 溫 攝 氏 : 20.8 度最 低 草 溫 攝 氏 : 20.7 度相 對 濕 度 : 75 - 100 % 雨 量 :微 量 大埔: 20.4 度—25.8 度 03 月 16 日 天 氣 及 輻 射 水 平 資 料天 文 台 : 最 高 氣 溫 攝 氏 : 21.9 度 最 低 氣 溫 攝 氏 : 17.8 度 最 低 草 溫 攝 氏 : 19.0 度 相 對 濕 度 : 76 - 98 % 雨 量 :微 量 大埔 17.4 度—21.6 度 03 月 17 日 天 氣 及 輻 射 水 平 資 料天 文 台 : 最 高 氣 溫 攝 氏 : 20.7 度 最 低 氣 溫 攝 氏 : 17.3 度 最 低 草 溫 攝 氏 : 18.4 度 相 對 濕 度 : 69 - 84 % 雨 量 : 0 毫 米 大埔 17.1 度—21.2 度 當日天氣乾爽,但陽光充足

  4. (B)植被覆蓋量如何影響莖流及土壞質素? 莖流,即是雨水經樹木等截留之後,其雨水從植物莖部慢慢地流到地下的過程。植被愈多,基本上,其莖流亦愈多。在該地,其植被輻蓋量多,從而該地令莖流亦多。 由於植被量多,表示了該地的枯枝落葉亦很多。其枯枝落葉則有助該地進行生物性風化。另一方面,該地的氣候溫和令各處出現了不少分解者,從而有利於風化成一些酸性的腐殖質。鬲該地的土壤一般都為微酸(pH值4.5-5.5)。 另一方面,大埔滘的植被量多,其遮蔭的作用亦明顯,有助降低烘烤作用的侵蝕。 但由於該地的植被太多,養分循環快速,從而令該地雖然有很多有機物投入,但其土壤肥力不高。 多枯枝落葉 過多的植被量令土壤肥力不高

  5. (C) 觀察最少兩種品種:

  6. (D)附生植物如何適應林地的微氣候? 在大埔滘林地中,可見如榼藤子這一類附生植物,這類植物為草本類植物,沒有獨立的根部,不能從泥土中吸收養分。這類植物亦不會從寄主身上吸收養分,寄主只提供支持作用,供植物向上攀爬。附生植物在森林樹木間伸展,形成網狀結構。森林中的落葉被困於網間,分解腐化,而養分則被附生植物吸收。以適應林地的微氣候。 榼藤子向上攀登爭取陽光

  7. (E) 頂層喬木的樹冠和較下層喬木的樹冠有什麼不同?解釋原因。 頂層喬木的樹冠和較下層喬木的樹冠是不同的,頂層喬木樹冠葉片大而且常綠,可令森林下層較陰暗,約三十米高,因為頂層可吸收最多陽光,所以植被發展是最快的。另一方面,較下層的喬木的樹冠可吸收的陽光比頂層少,因而較細少。 -大埔滘的喬木大多為3-5米 -這些高大的喬木提供了遮蔭的作用,只有小部分的陽光達地面,這亦有利於一些喜陰植物生長。

  8. (F)樹幹基部的板根有什麼作用? 板根的主要作用是對本身高大樹幹作出支撐以及穏定作用的。東南亞熱帶暴雨颶風頻繁,樹幹基部形成膨大的板根,強風會吹倒樹木,樹木的自然反應是加強樹腳部位的支撐.而板根便具有抵抗大風襲擊的作用。 板根是熱帶雨林喬木最突出的一個特徵。熱帶雨林中的一些巨樹較大的板根可達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寬,形成巨大的側翼,甚為壯觀。 板根是喬木的側根外向異常次生生長所形成,是高大喬木的一種附加的支撐結構,通常輻射生出,以3—5條為多,並以最為負重的一側發達,在土壤淺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板樹幹與沿地面走向的側根之間構成一個至數個多少扁平的三角形的板狀根,有時可高達3~4米。

  9. 一些其他的藤本植物在競爭陽光 (G)藤本植物在競爭養分和陽光時有何好處? 植物體細長,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別的植物或支援物,纏繞或攀援向上生長的植物。藤本依莖質地的不同,又可分為木質藤本與草質藤本。是指那些地上部分不能直立生長,常借助莖蔓、吸盤、吸附根、卷鬚、鉤刺等攀附它物生長的植物。藤本植物可以節省用於生長支撐組織的能量,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陽光。也有一些藤本植物是耐陰的,在雨林中可以借助大樹遮蔭。 藤本植物在利用樹蔭遮蔭

  10. (H) 為什麼部分樹木帶有莖花?    熱帶雨林的樹木帶有莖花是十分常見的,因為樹皮薄,只有約1-2米厚,令到樹幹上可直接開花結果,此外,濕度高可促進樹幹更快開花,如可可樹。 大埔滘的樹幹生果

  11. (I)腐枝落葉對土壤質素有什麼重要性? 枯枝落葉對土壤質素非常重要,熱帶雨林是一個濕熱交替的環境,有豐富的生物量,植物快速生長,更令生物量中的養分上升,植物已死的纖維脫落,地表積聚大量枯枝落葉,枯枝落葉亦吸收溶於雨水中的氧分、及徑流中的氧分,枯枝落葉會被分解者如真菌急速分解及徑流帶走,再被土壤吸收養分。若枯枝落葉數量下降,土壤能接收的養分亦會下降。 該地枯枝落葉多 分解者(菌類)為枯樹作分解

  12. (J.1)繪畫及標示土壤剖面,標示比例尺。

  13. (J.2)利用「感官」方法,描述土壤質地。 在大埔滘中,並土壤主要為磚紅壤土,而在其土壤中,我們可透過以下感官方法描述土壤性質。 視覺: 磚紅色的、看起來水份不多,亦不見黏稠。嗅覺: 聞起來有鐵锈味,亦有少量草鯹味,應該是風化成的有機物味道。 手感:土壤較為鬆散,土壤結構差。

  14. (J.3&4)描述土壤的顏色,簡略解釋之。 一般B層會有較多的鐵氧化物,顏色較深或較紅,以至有鐵質的硬磐出現。在這種環境下,過量的雨水,帶來強烈的淋溶作用,溶解及帶走差不多所有可溶解的礦物,如鉀、鈉、鎂、鈣等的鹽基,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養分而變得瘦瘠。 另一方面,那些不易溶解的礦物,相對地集中起來。最常見的殘留礦物為鐵氧化物,使土壤顏色偏紅,名稱因而叫做磚紅壤;另一種常見的殘留礦物為鋁氧化物,特別是鋁礬土,通常使土壤顏色偏白。這些礦物甚至會膠結在一起,形成不透水的硬磐。 -灰紅帶白的鋁礬土

  15. (K) 解釋香港的植物特徵多樣化及品種數目多的原因。 香港的植物特徵多樣化及品種數目多主要原因是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氣候對一地的植物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首先,香港全年降雨量十分高及穩定,全年雨量高達2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雨量多有利化學風化作用,加快分解作用及岩石釋放礦物,有利植物生長,令植被演替發展成熟。植物演替成熟的時候是植物品種最多的。 其次,香港的溫度高,夏季高達33度,而冬季最底溫也不至0度以下。年溫差細,高溫有利分解活動及化學風化作用。 令植物發展成不同品種。 再者,香港山多平地少,郊外地區較多,有較多空間借植物發展。

  16. 總結:戶外研習後的感想/反思 今次是我們第一次的戶外研習,感覺很新鮮,出發前,擔心到時有好多蚊或者有野生小動物,幸好,當天天氣乾爽。到達後,有一條很長很長的樓梯要行,期間不會見到不同品種的植物,更見到人類的破壞,人類砍伐樹木,令樹幹平放在地上,心中有一點點的難過。我們還見到板根,親身體驗比看教外書有趣深刻得多。再者,我們體驗了微氣候,在森林內的溫度比城市的較涼快的。另外,大埔滘的土壤真的是紅色的!見識了磗紅土壤。 -鑽孔動物造成的小洞穴 人類造成的破壞:伐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