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一 . 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在数学中,我们 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 关系。. 二.问题情境:. 设 x 人 (x<20) 买 20 人的团体票不比普通票贵 , 则有. 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 10 元, 20 人以上 ( 含 20 人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2.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一.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 关系。

  3. 二.问题情境: 设x人(x<20)买20人的团体票不比普通票贵, 则有 • 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 • 的团体票8折优惠.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 • 怎样的购票策略?

  4. (2)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2)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 册.经过调查,若价格每提高0.2元,发行量就 减少5000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22.4 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 设每本杂志价格提高x元, 杂志社的销售收入为 根据题意得: 化简:

  5. (3)下表给出了三种食物 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 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的食品,要使混合食物中至少含35000单位的维生素A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B,设X,Y这两种食物各取xkg,ykg,那么x,y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因为食物X,Y分别为xkg,ykg,故食物Z为(100-x-y)kg, 即:

  6. b<a  a>c  a+c>b+c  a>b-c 推 论  a+c>b+d ac>bc  c>0  ac<bc c<0  ac>bd 推 论  an>bn  互逆性— a>b 传递性— a>b,b>c 可加性— a>b 不等式的性质 移项法则— a+c>b a>b,c>d 同向可加— 可乘性— a>b, 同向正可乘— a>b>0,c>d>0 (nR+) a>b>0 可乘方— (nN) 可开方— a>b>0

  7. 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一).判断命题真假或探求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8. (1)在“形”上是如何体现的? 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在“式”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9. (3)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例1、比较的大小. (1)(a+3)(a-5)与(a+2)(a-4) 分析: 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 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 判断差值正负,并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 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10. 解:

  11. 例2、已知x 0,比较(x2+1)2与x4+x2+1 的大小. 变式:比较(x2+1)2 与x4+x2+1的大小.

  12. 解:

  13. “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步骤: (1)作差 (2)变形 (3)定号 最后得出结论

  14. 例4、比较 与的 大小

  15. “作商法”比较大小 依据: 步骤: 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大小关系 ——得出结论

  16. 3.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 和作商比较法 小结: 1.通过具体情景,建立不等式模型; 2.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及其应用. 作差—变形—判断与0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