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 根对矿质和水的相对吸收. (二)离子的选择吸收. (三)单盐毒害与离子对抗. 黄瓜. 吸水. K+. Br-. 光. 520ml. 9.2. 8.4. 暗. 90ml. 10.5. 8.8. (一) 根对矿质和水的相对吸收. 1. 根对水和盐的吸收 不成比例 。. 2. 吸盐和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生理过程. 相关. ( 1 ) 矿质 元素必须 溶于水 中才能被吸收,随水一起进入根部自由空间。. ( 2 )由于 矿质的吸收 形成水势差 --- 吸水的动力 。. 无关.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 根对矿质和水的相对吸收 (二)离子的选择吸收 (三)单盐毒害与离子对抗

  2. 黄瓜 吸水 K+ Br- 光 520ml 9.2 8.4 暗 90ml 10.5 8.8 (一) 根对矿质和水的相对吸收 1.根对水和盐的吸收不成比例。

  3. 2.吸盐和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生理过程 相关 (1)矿质元素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吸收,随水一起进入根部自由空间。 (2)由于矿质的吸收形成水势差---吸水的动力。

  4. 无关 (1)动力和吸收方式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以主动吸收为主。水分吸收主要是被动吸收。 (2)植物吸收养分的量与吸水的量无一致关系。

  5. (二)离子的选择吸收 1、物种间的差异, 如番茄吸收Ca、Mg多,而水稻吸收Si多。 水稻和番茄养分吸收的差异 表示试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浓度占开始试验时%

  6. 2、同一植物对溶液中的不同离子 玉米根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7. 3、对同一种盐的不同离子吸收的差异上。 生理盐性盐 (NH4)2SO4 生理碱性盐 NaNO3或Ca(NO3)2 生理中性盐 KNO3

  8. (三)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 1.单盐毒害 溶液中只有一种矿质盐对植物起毒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9. 溶液 根的总长度(mm) 生长情况 NaCl 59 生长不好 CaCl2 70 生长不好 NaCl+CaCl2 254 生长较好 NaCl+CaCl2+KCl 324 生长正常 A. NaCl+ KCl+ CaCl2; B. NaCl+CaCl2 C. CaCl2; D. NaCl 小麦根在盐类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10. 2.离子拮抗 离子间能相互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作用的现象叫做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 3.平衡溶液 把必需矿质元素配成一定比例和浓度的溶液,可以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这种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溶液,称为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

  11. 二、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 根尖端 根冠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12. 怎样证明根毛区吸收能力最强? (2)以32P研究大麦根尖对P的积累与运输,发现根毛区运输最快。 (3)以黑麦草为材料,比较去掉根毛,不去根毛对矿质的吸收,结果不去根毛的比去根毛的吸收矿质高出80%左右。 (1)用32P研究5-7天小麦初生根不分枝部分的吸收区。 发现32P的积累有两个高峰:一是根冠及分生区;一是根毛发生区。

  13. (二)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离子被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故称为交换吸附。

  14. 离子交换有两种方式: (1)根与土壤溶液的离子交换 间接交换

  15. (2)接触交换 离子交换遵循“同荷等价”的原则。

  16. 2.离子进入根部导管 质外体 共质体 两条途径

  17. 根部吸矿质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a)质外体途径 --经自由空间进入根皮层

  18. 自由空间 根部与外界溶液保持扩散平衡,离子自由出入的区域叫自由空间(free space),包括根部内皮层外细胞壁和细胞间隙。 表观自由空间(apparent free space,AFS) 相对自由空间(relative free space,RFS)

  19. 每克鲜组织中可扩散离子的微克当量 AFS= ———————————————————— 介质中的离子浓度(微克当量/毫升) 自由空间体积 自由空间溶质数/外液溶质数 RFS = ————— ×100% = ————————————×100% 组织总体积 组织总体积 将根放入一已知浓度、体积的溶液中,待根内外离子达到平衡时,再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数和根内进入自由空间的离子数。

  20. 根部吸矿质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b)共质体途径---通过主动吸收或被动吸收方式进入细胞质。

  21.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一)土壤温度状况 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根吸收矿质增多; 图 温度对小麦幼苗吸收钾的影响

  22. (二)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良好,根系的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多。 中耕,排涝,落干,晒田,南方冷水田,烂泥田等都与土壤通气相关。

  23. (三)土壤溶液浓度 在外界溶液浓度较低时,随溶液浓度增高,根吸收离子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有饱和效应,太高造成“烧苗”。 注意施肥的方式,配合灌水,施肥要均匀

  24. (四)土壤pH状况 1. 影响根细胞原生质所带电荷的性质

  25. 当土壤pH低时,易吸收阴离子;高时易吸收阳离子。当土壤pH低时,易吸收阴离子;高时易吸收阳离子。

  26. 2、影响矿质盐的溶解性 在碱性条件下:Ca、Mg、Fe、Cu、Zn沉淀 在酸性条件下各种矿质盐的溶解性增加,但PO43-、K+、Ca2+、Mg2+等易被雨水淋失。

  27. 3、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酸性反应易导致根瘤菌死亡,而碱性反应促使反硝化细菌生育良好,氮素损失。 多数植物最适生长的 pH 为6~7

  28. (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竞争作用和协同作用。 1.竞争作用 如 NH4+对K+, Mn2+、Ca2+对Mg2+, Cl-对NO3-,SO42-对SeO42- 如P过多时,导致缺Zn。 即一种离子的存在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具有相同理化性质(如化合价和离子半径)的离子之间,可能与竞争同种离子载体有关。

  29. 2.离子协同作用 即一种离子的存在能促进植物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这种作用经常发生在阴、阳离子间。 P 、K能促进N的吸收。

  30. (六)土壤有害物质状况 土壤中如H2S、某些有机酸、过多的Al、Fe、Mn 等重金属元素,会不同程度地伤害根部,降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

  31. (七)微生物的作用 (1)菌根:高等植物的根端和土壤真菌形成的具有固定结构的共合体。 (2)细菌代谢产生各种酸,促进难溶矿物质的溶介。

  32. 四、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地上部分也可以吸收矿质元素,这被称为根外营养或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 途径: 溶液角质层孔道 表皮细胞外侧壁 外连丝表皮细胞的质膜细胞内部

  33. 影响叶片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A、角质层的厚度: B、影响蒸发的各种因素如温度、光照、大气湿度、风等都影响叶片对矿质的吸收。

  34.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 叶 (二)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 根

  35. 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与再分配 参与循环的元素都能再利用 1. 离子状态(如钾) ; 2. 不稳定的化合物(如氮、磷、镁) 。 缺素症状发生在老叶上。

  36. 不参与循环的元素不能再利用 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如硫、钙、铁、锰、硼)。 缺素病症都先出现于嫩叶。

  37. 第五节 植物的氮代谢 一、植物的氮源 土壤中的NO3-和NH4+ 二、硝酸盐的还原 (一) NO3-还原的部位: 根 地上部分的枝叶中

  38. (二)硝酸盐的还原的过程

  39. 1、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1.在细胞质中进行, 2.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 3.NADH(或NADPH)源于???????。

  40. 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 1)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适应酶),受底物NO3-诱导。 2)该酶有两个显著特点: a)稳定性差;b)诱导后能迅速合成。 3)是一种钼黄素蛋白, 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细胞色素b557和钼复合体(Mo—Co)组成,推测它的结构为同型二聚体。

  41. NR基因表达的调控 硝酸盐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 实验证明NO3- 和Mo能诱导NR,缺Mo时,积累NO3- 同时产生缺N症状。

  42. 2、亚硝酸还原成氨 叶片中亚硝酸盐还原的部位在叶绿体, 氢供给体是还原态铁氧还蛋白(Fd)。 Fd来源于光合作用。

  43. 光对NO3-的还原起促进作用? 白天植物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很低,有时不容易测出,为什么? (EMP等) 1.NADPH(叶片);2.光合产物 NADH(根中),为NO3-还原提供还原剂; 2.Fd(red); (NO2-还原成NH4+) 3.光可以促进NR的合成。 4.NH4+通过氨基化作用、氨基转换作用等合成氨基酸; 也可形成酰胺作为贮存、运输形式,或解毒作用。

  44. 三、氨的同化 根从土壤中吸收NH4+的及NO3-还原形成NH4+的,必须立即结合到有机物中,即进行氨的同化。 1、氨的同化主要通过谷氨酸合成酶循环进行. 谷氨酰胺合成酶(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谷氨酸合酶( Glutamate synthase :GOGAT)。

  45. GOGAT L—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 [NAD(P)H或Fdred] 2L—谷氨酸+ [NAD(P)+或Fdox] 以Fd为还原剂:绿藻、蓝色细菌、高等植物的光合细胞 以NADH(或NADPH)为还原剂:细菌、高等植物非光合细胞

  46. 2、氨的同化也可在谷氨酸脱氢酶(GDH)的作用下进行2、氨的同化也可在谷氨酸脱氢酶(GDH)的作用下进行 α—酮戊二酸+ NH3 +NAD(P)H+H+ L—谷氨酸+NAD(P)++H2O GDH GDH不是氨同化的关键酶,此酶对氨的亲和力低。

  47. GS、GOGAT、GDH三种酶在细胞内的定位: 1、在绿色组织中:GOGAT存在于叶绿体,GS存在于叶绿体和细胞质,GDH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量很少; 2、在非绿色组织中,特别是根中,GS和GOGAT定位于质体,GDH定位于线粒体。

  48. 当氮素供应过多时,以酰胺的形式在植物体内贮存起来,当氮素供应过多时,以酰胺的形式在植物体内贮存起来, 一方面可以防止游离氨积累造成的毒害作用, 一方面可以作为氮的贮存形式。

  49. 非共生:固N菌,梭菌,兰藻 二类微生物 共生:豆科的根瘤菌, 非豆科的放线菌,满江红、鱼腥藻 四、生物固氮 是指在生物体内将大气中的N2转变为NH3或NH+4的过程。能固氮的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

  50. 豌豆的根瘤 与豆科共生的根瘤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