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190 Vues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结构. 什么是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成功驾驭教学和教育体系的宏观能力,其结构包括: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教育能力. 一 .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 :是拥有高校教师资格所必备的基本任职能力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表现,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传授治学治世治人的方法. 一 .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治学 :帮助学生寻找学科规律和顺利解决专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E N D
什么是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成功驾驭教学和教育体系的宏观能力,其结构包括: •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 高校教师教育能力
一.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 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是拥有高校教师资格所必备的基本任职能力 •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表现,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传授治学治世治人的方法
一.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 治学:帮助学生寻找学科规律和顺利解决专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 治世: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掌握处理一般社会问题的实践方法。 • 治人: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基本规律,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引导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和工作中学习为人处事,避免被时代和社会所边缘化。 • 高校教师的资格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构造,与众不同
一.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 大多数新教师内心都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定向积极、锐意进取、希望做一个好老师的 • 大学首先是教学机构,教师的价值和能力只有在“讲台”上才能真正显现,从中体现了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尊敬,乃至热爱,这是高校确立“大学精神”的基础 • 希望学校能够基本满足他们的各种层次的心理需要,他们的潜在动力必会爆发出来 • 如果学校基本满足各种层次的心理需要…
一. 高校教师资格能力 • 高校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应该教学和科研两相兼顾 • 教学是“器”,科研是“道”;无“道”,教学难成“大器”,而无“器”,科研成果无从体现 • 科研的首要作用是服务于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不应为了科研而科研,或仅仅是为了提高高校的知名度,毕竟,高校不是单纯的研究所
二.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和方法,并传授给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 •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掌握教学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能力、善于解释和质疑的能力、探究事物规律的能力、驾驭课程和学生的能力,以及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自信力和自知能力等
二.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 高校课堂已不再是教师“垄断”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明显上升,他们会挑剔教师,会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教师 •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除知识水平和上课技巧外,还需要拥有属于课堂以外的东西,诸如教师的人格魅力、管理和激励学生的技巧、对学生权利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把握
二.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 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除了教师所具备的高学历和掌握的知识外,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学经验的提高和积累 • 现在的大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只有知识传播,大学生需要“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 • 他们需要教师“授渔”,而不仅仅是“授鱼”
三. 高校教师教育能力 • 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将培养学生的理念成功地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 教育与教学不同,需要一个环境,教师只是这个环境中的一个细胞 • 教育能力看作是一种综合能力 • 高校教师当然需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这是高校教师的教学之本,但要胜任教育责任,还应把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社会知识融入自己的教育结构中
三. 高校教师教育能力 • 青年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责任,认为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还应当是一名教育者 • 充分掌握社会知识,犹如掌握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 要胜任教育责任,必须掌握社会知识,但并不是说掌握了社会知识就一定能成为教育者 • 严谨的治学态度,本身就起到引导学生、教化学生的作用
三. 高校教师教育能力 • 各种知识的互补,可以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更容易适应社会,也可以帮助自己触类旁通,更容易找到本学科的教学规律 • 按照现在国际领先的大学教育与科研的“综合即创造”新趋势,很多专业的进步与提高,都是借助专业内“互补”甚至跨专业“互补”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