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征 信 理 论 与 实 践

征 信 理 论 与 实 践. 第六章 国外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 一、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工作 征信是信用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强调发展征信业 , 开展征信的教育与科研工作 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征信业发达的经济社会,而是要建立一个信用社会、诚信社会 。 征信只是我们建立信用社会、发展信用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 征 信 理 论 与 实 践. 征 信 理 论 与 实 践. 因此,开展征信教育与科研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征信的内容,还应包括信用、诚信的教育。 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是培养征信人才、开发信用产品,拓展信用市场的有效途径。

candi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征 信 理 论 与 实 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征信理论与实践 第六章 国外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

  2. 一、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工作 征信是信用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强调发展征信业,开展征信的教育与科研工作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征信业发达的经济社会,而是要建立一个信用社会、诚信社会。 征信只是我们建立信用社会、发展信用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 征信理论与实践

  3. 征信理论与实践 因此,开展征信教育与科研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征信的内容,还应包括信用、诚信的教育。 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是培养征信人才、开发信用产品,拓展信用市场的有效途径。 因而,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成为征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4. 完整的征信体系建设,不能缺少征信教育与科研,征信教育与科研在征信体系中发挥着培养征信专业人才、开发征信新技术、新产品的作用。完整的征信体系建设,不能缺少征信教育与科研,征信教育与科研在征信体系中发挥着培养征信专业人才、开发征信新技术、新产品的作用。 大力培养征信人才和开展征信科研是加快发展征信行业,建设信用经济的必经之路。外国征信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伴随信用经济和征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征信专业人才和科研必将构成巨大的需求。 征信理论与实践

  5. 我们如果不加快信用管理人才和征信人才的培养,供给和需求将会形成极大地缺口,这反过来会阻碍征信行业的发展和整个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我们如果不加快信用管理人才和征信人才的培养,供给和需求将会形成极大地缺口,这反过来会阻碍征信行业的发展和整个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征信理论与实践

  6. 二、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工作的作用 1. 培育信用市场,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经济活动就难以开展。要发展信用经济,就需要培育信用市场。 通过开展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使市场主体自觉遵守信用;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信用产品、征信服务行业的发展,从制度上保证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征信理论与实践

  7. 2. 培养信用管理人才 信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 信用管理需要专门人才主要是指: (1)征信主体需要。如:类征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一般工商企业和较大型的企业所设立的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等 (2)与征信相关的教育和管理部门也需要此类专门人才。 大力发展征信教育是解决征信人才短缺的主要办法。 征信理论与实践

  8. 3.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 信用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和个人对使用信用产品与信用交易引发的债权债务和信用风险等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式。 它包括:债务人的偿债意愿、偿债意识、偿债行为、偿债记录,也包括对违约债务人的惩罚等。 征信理论与实践

  9. 发达国家的信用文化主要具有三各方面的特点:发达国家的信用文化主要具有三各方面的特点: 1.法治文化已经延伸到征信领域。 信用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信用交易法律和信用信息法律)。 2.信用交易已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发达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经占到80%以上,个人信用支付方式也占主导地位。 征信理论与实践

  10. 3. 全民理性的信用意识。 在美国,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申请信用卡、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消费信贷已成为美国人基本消费方式。他们习惯于信用消费,并认为借款消费说明自己足够聪明、有足够的技巧运用财务杠杆工具,运用财务杠杆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征信理论与实践

  11. 征信理论与实践 他们在使用消费信贷和信用的同时,也同样非常注意维护自己的信用。美国人中流行:“不讲信用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宁去抢银行也不愿失信”。 可见,由于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惩戒机制的约束, 讲信用、维护自己的信用不仅是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

  12. 三、信用管理的教育与科研现状 • (一)机构的设置: • 高等院校--负责信用管理的专业教育;承担大量科研工作。 • 科研究构--主要从事信用管理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出版;开展一定程度的信用管理教育。 • 大行征信机构--职业培训,应用研究。 • 银行、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大都成立有信用管理的研发部门,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开展研究。 征信理论与实践

  13. (二)国外信用管理的教育状况 大学信用管理专业教育 在职培训 从业资格认证 公众信用知识普及 征信理论与实践

  14. 大学信用管理专业教育 • 信用管理学科,以财务管理和 • 市场营销学为基础,辅以商业统计 • 、信息检索、数据库、网络和计算 • 机软件技术等学科。 • 美国和英国的信用管理专业教 • 育最发达。 • 如(1)美国达特茅茨学院设有信用和财务管理研究生院,以培养大型企业的各级信用管理经理 • 人员为目标。 征信理论与实践

  15. 该研究生院的课程是为已经取得MBA学位的学生再进行信用管理专业方向的深造而设置的,要求学生有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商业统计、商法、计算机编程、档案管理等课程的基础。该研究生院的课程是为已经取得MBA学位的学生再进行信用管理专业方向的深造而设置的,要求学生有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商业统计、商法、计算机编程、档案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征信理论与实践

  16. (2)英国奥克汉姆郡的信用管理学院(Institute of Credit Management),是欧洲提供信用管理正规教育的著名机构。成立于1939年。 其课程的设置不仅考虑企业高级信用管理人员的培需要,而且还培养信用管理从业人员。很多信用管理专业的基础教材都是由ICM出版的,如拜斯教授的《信用管理》、波特.爱德华的《赊销管理手册》等。 (3)英国里斯大学的商学院中设有一个信用研究中心,该学院提供信用管理专业的理学硕士学位课程。 征信理论与实践

  17. 2.在职教育 培训提供者: 征信业协会、大型信用管理企业、高等院校以及专业机构。 如:国际信用协会(International Credit Association),总部设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是提供信用管理在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向信用管理从业人员提供正规教育,并颁发专业毕业证书。 其下属的公证信用经理学会(Society of Certified Credit Executives),开办信用管理经理人员的资格升级考试培训。 征信理论与实践

  18. 征信理论与实践 美国国家信用管理协会(NACM)的联合体信用管理经理之家(Credit Manager Accociation),开设中、初级水平的函授课程,适合在职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和消费信贷方款人员学习。

  19. 征信理论与实践 大型信用管理企业提供的培训颁发具有权威性的可在全球通用的结业证书 其中最著名的是: 邓白氏公司的“信用和财务管理”与“提高收账能力”等课程的培训;该课程由邓白氏公司的加拿大培训部编制,多年来一直在全球进行函授。在邓白氏公司培训部改组后,现由邓白氏香港公司提供这一培训课程。

  20. 征信理论与实践 穆迪公司提供的对金融机构进行资信评级的培训课程,适合证券从业人员进修。 这些培训主要针对具有经管专业学士学位或MBA学位的企业信用管理经理人员和信用管理从业人员。 企业内部培训--是大型企业聘请征信管理公司和其他管理顾问公司的专家来企业面授信用管理课程。 培训内容根据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需求而定。

  21. 征信理论与实践 3.从业资格认证 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在国外主要有三类: 一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大学信用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分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等级别。 二是国家征信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行业协会规定的从业资格认证证书。 三是征信企业颁发的培训证书。

  22. 在美国从业资格认证分为:信用管理经理人员和信用管理培训师两类。在美国从业资格认证分为:信用管理经理人员和信用管理培训师两类。 信用管理经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分为三等: 最高是:“公正信用管理主管 (Certified Credit Executive)”; 其次是:“资深信用管理业执业 (Credit Business Follow)”; 最低是:“信用管理业执业 (Credit Business Associate)”. 征信理论与实践

  23. 4. 公众信用知识普及。 信用意识的培养和信用文化的形成是在信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信用教育和信用产品的使用以及社会信用知识的普及宣传,经过一定时期的协调和磨合后形成的。 如,在美国起初很多人认为商业操作要透明并接受局外人审查十分奇怪,而且感觉在感情上受到侵犯。但目前这种状况已经不存在,很多企业为了更好地融资,都愿意将自己的信用信息提供给征信公司。 征信理论与实践

  24. 国外公众信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国外公众信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征信管理机构和征信行业协会对公众的教育。征信管理机构和征信行业协会除了监督和管理职能之外,还向公众做征信法律条文的权威解释、向公众传播信用管理知识,举办针对交易活动中欺诈、欺骗等方面的讲座,提供有关的信用教育等。教育全民在对失信责任人的惩罚期内,不要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授信;在法定期限内不允许有严重违约记录的企业法人和主要责任人注册新企业;允许信用服务公司在法定期限内长期保存并传播失信人的原始记录。 征信理论与实践

  25. 如国际信用协会(International Credite Association)下属的教育基金,于1985年制定了一个“公元2000年挑战计划”,以在高中教育中普及信用和信用管理基本知识为目标,帮助培训中学教师和编写信用管理科普教材。该计划还向民众普及信用管理知识,举办报告会等。 征信理论与实践

  26. 二是征信公司的征信产品大量销售和使用 征信产品的大量使用,使得信用信息在经济环境中广泛传播。 这一方面使失信者因负面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传播而难以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使其为自己不良信用状况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 另一方面也使守信者因其正面信息的传播,给守信者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使其在事业上和生活更加顺利。 这样就形成了社会的良性循环,使消费者和企业增强了信用意识,更注意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 征信理论与实践

  27. (二)信用管理科研状况 国外信用管理的科研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信用管理有关法律、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方法论、信用管理对企业和对社会伦理的影响等。 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资信评级的数学模型及新技术手段、新服务方法、行业标准等。 征信理论与实践

  28. 与征信密切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1.信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美国信息经济学家乔治.阿珂勒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他们主要在信息不对称市场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阿珂勒夫是最早认识到信息不对称影响各类市场的经济学家。1970年以印度的信用市场作为几个案例之一进行研究,第一个阐述了信息不对称在信用市场及其他众多市场中引发的问题,指出信息不对称使放贷人面临逆向选择。 征信理论与实践

  29. 杰夫和拉塞尔(1976年)是首批将信息不对称与信用配给联系起来的经济学家。他们指出,放贷人将贷款规模作为规避逆向选择的一个手段。杰夫和拉塞尔(1976年)是首批将信息不对称与信用配给联系起来的经济学家。他们指出,放贷人将贷款规模作为规避逆向选择的一个手段。 斯蒂格里茨和韦斯(1981年)通过小企业信贷市场模型,全面透彻地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发展了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他们指出,信用配给是贷款人的最优选择,因为高风险项目的贷款并不一定能收取足以使放贷人获益的高利率。 征信理论与实践

  30. 帕加诺和亚佩利(1993年)对信用市场信息共享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逆向选择模型,分析了能促使信息共享成为内生需要的因素。帕加诺和亚佩利(1993年)对信用市场信息共享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逆向选择模型,分析了能促使信息共享成为内生需要的因素。 他们发现,当经济实体流动性较强,借款人差异较大,信贷市场规模较大,信息交换成本较低时,信息共享更容易出现。同时,他们也发现,信贷市场结构也影响信息共享:在具有竞争性的信贷市场中,如果放贷人具有在信息方面相对其它放贷人的优势,则放贷人不会自愿共享信息,因为这会降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利润。 征信理论与实践

  31. 他们还发现,信息共享有利于改善借款者的质量、降低贷款利率、减少欠债不还的可能性,信息共享还可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他们还发现,信息共享有利于改善借款者的质量、降低贷款利率、减少欠债不还的可能性,信息共享还可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帕加诺在他1997年的论文中证明,信息共享通过两个渠道影响银行的利润: 一是由于征信加强了对借款人的约束,减少了道德风险和违约,因而增加了银行利润; 二是由于信贷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银行的利润。 如果借款人约束性提高对利润的影响大于竞争加剧对利润的影响,则信息共享就是帕累托改进,因为借贷双方均获益,这便是一个可持续的均衡结果。 征信理论与实践

  32. 他们进一步指出,在借款人种类较多的信贷市场条件下,利率会下降,信贷总额也会增加。 即:信息共享可以对借款人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帕加诺和帕迪利亚2000年侧重研究了信息共享的种类,包括正面和负面信息。他们的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共享安排都是有效的。 根据他们的模型,如果只共享负面信息,为避免高利率,借款人会有强烈的意愿避免上名单。 征信理论与实践

  33. 从效率的观点出发,一个只共享负面信息的安排,可能会导致为避免违约付出太多努力;如果正、负面信息均共享,有助于达到一个有效的均衡水平,一方面努力避免违约,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过度降低借款人的纪律约束。从效率的观点出发,一个只共享负面信息的安排,可能会导致为避免违约付出太多努力;如果正、负面信息均共享,有助于达到一个有效的均衡水平,一方面努力避免违约,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过度降低借款人的纪律约束。 同时指出,实践中放贷人很难协调建立一个适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这或许就是公共征信系统广泛应用的原因吧。 征信理论与实践

  34. 2.信用报告和征信机构的研究 世界银行组织了20多名来自拉美、欧盟和北美的叙述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进行了该项目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信用报告机构的主要特征、信用报告在决定信用度方面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在信用报告计划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信用报告机构特征研究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格里特.米勒(MargretMiller)在1999和2001年对公共征信机构的近80个国家和私人征信机构的40多个国家 征信理论与实践

  35. (进行调查,详细分析了国际上征信行业的情况,确认了公共征信机构和私人征信机构的特点。(进行调查,详细分析了国际上征信行业的情况,确认了公共征信机构和私人征信机构的特点。 结果表明,公共征信不能取代私人征信机构,但私人征信机构却可能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取代公共征信机构。著有《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一书。 4.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的作用研究 凯文.考恩(Kevin Cowan)和霍斯.德.格雷戈里奥(Jose .De Gregorio)利用智利的私人信用报告公司塞纳柯菲(SINACOFI)提供的数据, 征信理论与实践

  36. 验证了信用报告的数据对预测拖欠的作用,发现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对揭示拖欠起了重要作用。他们还发现:信息共享使放贷额度增加,且信用记录中的历时越长,这种作用越大。验证了信用报告的数据对预测拖欠的作用,发现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对揭示拖欠起了重要作用。他们还发现:信息共享使放贷额度增加,且信用记录中的历时越长,这种作用越大。 钱德勒和帕克尔、约翰孙研究发现,在信用评分模式中,与只使用从信用申请中得到的数据相比,加入信用报告的数据,尤其是有关偿还记录的有力信息数据,信用评分的论断力显著提高。 征信理论与实践

  37. 迈克尔.法尔肯海姆(Michael Falkenheim)和安德鲁.鲍威尔(Andrew Powell)研究信用信息作为监管工具的作用。 他们利用阿根廷中央银行公共征信机构提供的1998-1999年数据,制作简单的信贷风险模型,估计阿根廷银行的经济资本和准备金需求,随后把这些结果与管理标准比较,再与银行的实际资本和准备金水平比较。这些模型的制作方法是设有公共征信机构的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使用的宝贵手段。 征信理论与实践

  38. AllenN.Berger(艾伦.N.伯奇)、 Lerro F.Klapper(莱奥罗.F.克拉珀)、Margaret J.Miller(马格里特.J.米勒)和Gregory F.Udell(乔治.F.尤戴尔)研究了公共征信机构数据在经济分析方面的作用。 他们利用阿根廷中央银行公共征信机构提供的1998-1999年数据,研究了企业规模与其往来银行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小公司是信贷市场中信息最不透明的部分,它们更多地依赖关系银行,更有可能与小银行合作;小银行一般更注重关系放贷,与外国银行合作的可能性较小;外国银行与本国银行比,在信息上通常处于劣势。 征信理论与实践

  39. 5.政府政策对信用报告的影响 John M.Barron(约翰.M.贝隆)和Michael Staten(迈克尔.斯坦顿)通过实证研究,有力说明了政府政策对征信的重要性。 贝隆和斯坦顿利用从益百利(Experian)得到的数据,研究了信用报告中数据的有限性带来的重要影响。 征信理论与实践

  40. 在实验中,他们只包括了信用报告中的负面信息,并将其结果与从正、负面信息均包括的模型中得出结论进行够比较。(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巴西,严格限制共享正面信息)。得出的结论是:只包括负面信息的信用报告其预测能力低于正、负面信息均包括的信用报告。在实验中,他们只包括了信用报告中的负面信息,并将其结果与从正、负面信息均包括的模型中得出结论进行够比较。(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巴西,严格限制共享正面信息)。得出的结论是:只包括负面信息的信用报告其预测能力低于正、负面信息均包括的信用报告。 另一个检验是将模型国家(智利)的数据分为银行数据和零售商数据,这两类数据各自实行不同的征信措施,且互相不交流。 征信理论与实践

  41. 试验结果表明:同时采集银行和零售商数据的模型,其预测能力强于单纯依赖零售商数据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同时采集银行和零售商数据的模型,其预测能力强于单纯依赖零售商数据的模型。 他们的研究结果说明:限制数据采集的范围会降低信用报告的预测能力,增加信贷成本,减少信贷总量。 研究结果还表明:对低收入和中收入的人来说,信用报告中数据项的限制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征信理论与实践

  42. 针对妇女获得信贷时遇到的困难,美国于1974年通过了《平等信用机会法》,规定放贷人在决定贷款时不得把性别考虑在内,在信用评分模型中也不得把性别作为一个变量。针对妇女获得信贷时遇到的困难,美国于1974年通过了《平等信用机会法》,规定放贷人在决定贷款时不得把性别考虑在内,在信用评分模型中也不得把性别作为一个变量。 Raphael W.Bostic(拉斐尔.W.波斯蒂克)和Paul S.Calem(保罗.S.卡伦)对此进行分析发现:虽然通过该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妇女,但25年后的今天,此法对妇女就是歧视性的了,因为今天妇女还款的可能性大于男性。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3. 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中信用评分600分的妇女,其违约率与信用评分720分的男性相当,而且无论违约定义如何,统计数据均支持此结论。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中信用评分600分的妇女,其违约率与信用评分720分的男性相当,而且无论违约定义如何,统计数据均支持此结论。 所以这项法律实际上对妇女不公平,这是政府政策无意造成的后果。 Armando Cstelar Pinheiro(阿尔曼多.卡斯特拉尔.平赫瑞)和Alkmar Moura(阿尔克马.莫拉)分析了巴西市场结构导致在信息共享中只交流负面信息的原因,研究了巴西中央银行建立的公共征信系统在银行监管中所起的作用。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4. Rafael del Villar (拉斐尔.德尔比利亚尔)、Alejandro Diaz de Leon (亚历航德罗.迪亚斯.德莱昂)和Johanna Gil Hubert(约翰娜.吉尔.休伯特)分析了支持信用报告的法律、管理和制度框架。 结果表明:信用报告的政府政策环境对这种活动的发展、报告中包括的信息种类及其预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5. 6.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研究 信用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交易的大量增加,信贷活动业务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中传统的专家审批信贷业务的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信用市场的发展和信用风险的变化,学术界和金融界已经发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以试图能够比较准确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 7.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方法和模型最初主要是借助于各种报表提供的静态财务数据,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纽约大学爱特曼(Altman)教授1968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6. 年建立的多变量信用评分模型——Z模型。 其中 Z1 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 Z2 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Z3 适用于非制造企业。 Z1 =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 : X1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资产总额 X2 =未分配利润 / 资产总额 X3 =(利润总额 + 利息支出) / 资产总额 X4 =权益市场值 / 负债总额 X5 =销售收入 / 总资产   对于 Z 值与信用分析的关系, Altman 认为 Z 小于 1.8 ,风险很大;Z 大于 2.99 风险较小。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7. Z2 = 0.717Xl+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其中: X1 =(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 / 资产总额 X2 =未分配利润 / 资产总额 X3 =(利润总额 + 利息支出) / 资产总额 X4 =权益 / 负债总额 X5 =销售收入 / 总资产 Z3 = 6.56X1+3.26X2+6.72X3+1.05X4 其中: X1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资产总额 X2 =未分配利润 / 资产总额 X3 =(利润总额 + 折旧 + 摊销 + 利息支出) / 资产总额 X4 =所有者权益 / 负债总额 Altman 认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 Z 值,如果 Z 小于 1.23 ,风险很大; Z 大于 2.9 风险较小。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8. 1977 年 Altman 又建立了第二代模型,称为 ZETA 信用风险模型。 ZETA=aX1+bX2+cX3+dX4+eX5 +fX6+gX7, 其中的系数a,b,c,d,e,f,g 未公开。主要变量有 7 个,即资产报酬率、收入的稳定性、利息倍数、负债比率、流动比率、资本化比率、规模等。 ZERA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宽,对不良借款人的辨认精度也有很大提高。   除了经典的Z模型之外,国外近年还建立了很多其他技术风险评估模型。如,J.P.Morgan1997年家里的以VaR为基础的信用度量模型Credit Metics,KMV公司建立的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KMV模型等。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49. 8.个人消费者信用风险评估 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也从消费者信用判断逐渐发展为信用评分、决策树分析、神经网络等。 信用评分,是根据过去的相关信用资料,检查借款人的发展趋势和违约、透支甚至破产等各种趋势,从而对消费者的信用风险度进行衡量。它预先通过判别分析或回归分析等优化和多元统计技术确定评审的主要信用特征以及权重,生成信用评分模型,将待评分的消费者信用特征值代入评分模型,计算信用分数。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50. 美国目前有多种评分方法,其中最流行的是FICO评分。美国目前有多种评分方法,其中最流行的是FICO评分。 FICO评分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的工程师Bill Fair和数学家Earl Isaac 发明的信用分统计模型,是美国Fair Isaac&Company 的专有产品,美国三大信用局都使用FICO信用分。FICO信用分的计算方法至今未向社会完全公开。 运筹学中的决策树模型主要在信贷业务信用申请中被广泛采用。 神经网络模型是CASA公司开发的一种用于违约预测的分析模型。与线性判别分析相比,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错误均值比基准模型效果要好。目前神经网络已经被应用于行为统计分系统及欺诈鉴别模型。 模型征信理论与实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