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6

第二章

第二章.  流体的 P-V-T 关系 Volumetric Properties of Pure Fluids. 2  流体的 P-V-T 关系. 流体指除固体以外的流动相(气体、液体)的总称。均匀流体一般分为液体和气体两类 。. 2  流体的 P-V-T 关系. 本章目的: 1. 流体的 P-V-T 关系可直接用于设计    如: 1 )一定 T 、 P 下, ρ ? Vm ? 2) 管道直径的选取: 流量 3 )储罐的承受压力: P 2. 利用可测的热力学性质( T , P , V , CP )计算不可测的热力学性质( H , S , G , f ,

car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流体的P-V-T关系 Volumetric Properties of Pure Fluids

  2. 2 流体的P-V-T关系 流体指除固体以外的流动相(气体、液体)的总称。均匀流体一般分为液体和气体两类。

  3. 2 流体的P-V-T关系 本章目的: 1.流体的P-V-T关系可直接用于设计    如:1)一定T、P下,ρ? Vm ? 2) 管道直径的选取: 流量 3)储罐的承受压力:P 2.利用可测的热力学性质(T,P,V,CP)计算不可测的热力学性质(H,S,G,f, φ,α,γ)   (将在第三、四章介绍)

  4. 2 流体的P-V-T关系 本章要求: 1.了解纯物质的P-T图和P-V图 2.正确、熟练地应用R-K方程、两项维力方程计算单组分气体的P-V-T关系 3.正确、熟练地应用三参数普遍化方法计算单组分气体的P-V-T关系 4.了解计算真实气体混合物P-V-T关系的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5. 2 流体的P-V-T关系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3 对比态原理及其应用 2.4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 2.5 液体的PVT关系

  6.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流体的PVT数据是化工生产﹑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最为基本的数据,它们是化工热力学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可以直接测量的,但是众多的数据都做测量,那么必然既浪费时间又不经济,是否能够找出物质或者混合物的PVT数据,运用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将这些数据加以关联,提出日益精确的计算方法?要找到物质PVT之间的计算关系式,首先,我们就要搞清楚纯物质PVT行之间有何种数学关系。 三维立体图2-1是典型的纯物质的PVT关系图。

  7.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图2-1 纯物质的PVT图(a)凝固时收缩

  8.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经过大量实验数据处理表明,纯物质的P-V-T之间实际上存在有这样的函数关系,即 f(P,V,T)=0

  9.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1 P-T图 2.1.2 P-V图 2.1.3 PVT关系

  10.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11.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1 P-T图 c点:临界点(Critical Point),该点表示纯物质汽-液两相可以共存的最高温度Tc和最高压力Pc。在图中高于Tc和Pc,由虚线隔开的区域成为密流区,密流区的流体称超临界流体或简称流体,在这个区域流体的属性不同与气体也不同于液体,它具有特殊的属性。

  12.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13.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1 P-T图 当P<Pc,T<Tc时,等温加压或等压降温均可液化,属于汽体;  当P<Pc,T>Tc时,等温加压可变为流体,等压降温可液化,属于气体;  当P=Pc,T=Tc时,两相性质相同;  当T>Tc,P>Pc,即处于密流区时,既不符合气体定义,也不符合液体定义,若A点(液相状态)变化到B点(汽相状态),这个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没有明显的相变化。

  14.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15.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该图分为四相区(固相区、液相区、气相区、超临界区)三线(熔化曲线、升华曲线、汽化曲线), 二点(三相点,临界点)。   根据相律:F=c-P+2 一般区域: F=1-1+2=2  有两变量可变 平衡线上: F=1-2+2=1 只有一个变量可变 三相点:  F=1-3+2=0P、T均为定

  16.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2 P-V图

  17.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2 P-V图   从图中看出纯物质P-V图有三个特点: ⑴体系汽-液两相的比容(体积)差随温度和压力的上升而减少,外延至ΔV=0点,   求得Pc,Tc,Vc。

  18.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2 P-V图 ⑵在单相区,等温线为光滑的曲线或直线,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光滑无转折点;低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有转折点,由三部分组成。

  19.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2 P-V图 ⑶等温线在临界点处出现水平拐点,该点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皆为零 斜率 曲率

  20.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3 PVT关系    以上我们是将PVT性质两两分开进行讨论的,若将这三个性质合在一起用图表示,那么就需要用三维坐标才能体现出来。

  21.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3 PVT关系

  22.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1.3 PVT关系 对于纯物质而言,在单相区里,PVT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式表示为:(隐函数关系) f(P,V,T)=0

  23. 2 流体的P-V-T关系 2.1 纯物质的P-V-T性质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3 对比态原理及其应用 2.4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 2.5 液体的PVT关系

  24.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对于纯物质而言,在单相区里,PVT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式表示为:(隐函数关系) 对1摩尔物质 f (P,V, T)=0 对n摩尔物质 f (P, V, T , n )=0 根据相律。纯流体的PVT性质中任意两个确定后,体系的状态就确定了,故f (P,V, T)=0称为状态方程(EOS)。

  25.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EOS必要条件 1)满足临界条件 2)P→0(V→∞)符合理想气体定律 获得EOS的途径 1)理论推导 2)实验数据归纳 3)半经验半理论

  26.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EOS的价值 1)精确地代表相当广泛范围内的PVT数据,大大减少实验测定工作量。 2)可直接计算不做实验测定的其它热力学性质 3)进行相平衡的计算   但其通用性差,要在广泛的气体密度范围内即用于极性物质,又用于非极性物质,又要精度,很难做到。

  27.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2.2立方型状态方程 2.2.3 多常数状态方程

  28.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工 是表达式f (P,V, T)=0最简单的形式。

  29.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的两个假设 (2)掌握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需明确的三个问题

  30.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1)理想气体的两个假设 A.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B.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31.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掌握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需明确的三个问题: A.理想气体本身是假设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它是一切真实气体当P→0时可以接近的极限,因而该方程可以用来判断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正确程度,即: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在P→0时,应变为: PV = nRT

  32.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B.低压下的气体(特别是难液化的N2,H2,CO,CH4,…),在工程设计中,在几十个大气压(几个MPa)下,仍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P、V、T:  而对较易液化的气体,如NH3,CO2,C2H4(乙炔)等,在较低压力下,也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33.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要注意R的单位(第6页,表2-1)    常用的是(SI制) 当T(K),P(Pa),V(m3/mol)时,R=8.314 J/mol K 当T(K),P(Pa),V(m3/kmol)时,R=8.314×103 J/kmol K

  34.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2.2立方型状态方程 2.2.3 多常数状态方程

  35.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1) VanDer Waals方程 ( 2) R-K方程Redlich-Kwong ( 3) S-R-K方程 ( 4) Peng-Robinson方程

  36.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1) VanDer Waals方程 第一个有实验意义的状态方程是由VanDer Waals在1873年提出的(原型) a/V2: 压力校正项  b:体积校正项

  37.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1) VanDer Waals方程      显压型

  38.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1) VanDer Waals方程 常数a , b值的确定:在临界点处,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都为零, 可得

  39.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1) VanDer Waals方程 VDW方程实际上是由分子运动论提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方程式,是立方型方程的基础。VDW尽管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进行了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方程用于解决实际气体的PVT性质的计算,但其精确度不是太高,不能满足一些工程需要,只能用于估算

  40.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2) R-K方程 Redlich-Kwong 1949年由Redlich和Kwong共同研究提出的 R-K方程的一般形式(显压型) ( 1摩尔)

  41.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2) R-K方程 Redlich-Kwong 便于计算机应用的形式 其中:B=b/RT , A/B=a/bRT1.5 即Z=f1(h), h=f2(Z),通过试差即可计算出V

  42.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2) R-K方程 Redlich-Kwon R-K方程的解法: ① 已知T,V,求P, 显压型,直接计算,很方便。(P9,例2-1),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1atm=0.101325×106Pa=0.101325MPa ② 已知P,T,求V,用上式试差求解,工程上最常用的情况,P,T易测 ③ 已知P,V,求T,如求操作温度,试差求解

  43.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2) R-K方程 Redlich-Kwon R-K方程的应用范围 ⑴适用于气体PVT性质的计算; ⑵非极性、弱极性物质误差在2%左右,对于强极性物质误差在10-20%。

  44.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1) VanDer Waals方程 ( 2) R-K方程Redlich-Kwong ( 3) S-R-K方程 ( 4) Peng-Robinson方程

  45.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Soave是把R-K方程中的常数看作是温度的函数

  46.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 1) VanDer Waals方程 ( 2) R-K方程Redlich-Kwong ( 3) S-R-K方程 ( 4) Peng-Robinson方程

  47.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4) Peng-Robinson方程 是对Van der Waals和R-K方程的进一步修正

  48.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R-K方程经过修正后,应用范围拓宽,可用于两相PVT性质的计算,对于烃类计算,其精确度很高。

  49.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2.3 多常数状态方程 (1)维里方程 VirialEquation (2)B-W-R方程(8常数) (3)M-H状态方程(9常数)

  50. 2.2.3 多常数状态方程 (1) 维里方程 VirialEquation (2)B-W-R方程(8常数) (3)M-H状态方程(9常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