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管理資訊系統案例探討

管理資訊系統案例探討. http://chenyuyi.mis.nchu.edu.tw. 陳育毅. 探討主題. 資訊策略規劃與調校 . 企業對資訊科技的價值觀點. Weill and Broadbent(1999) 提出:. 資訊系統角色的演變. 電腦化 (computerization) 時代: 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時代:. 參考來源:「管理資訊系統 – 管理數位化公司 2.0, 劉文良 , 碁峰出版 , p.1-31 」. 資訊系統角色的演變. 合理化時代後期:.

carmin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管理資訊系統案例探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理資訊系統案例探討 http://chenyuyi.mis.nchu.edu.tw 陳育毅

  2. 探討主題 • 資訊策略規劃與調校

  3. 企業對資訊科技的價值觀點 • Weill and Broadbent(1999)提出:

  4. 資訊系統角色的演變 • 電腦化(computerization)時代: •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時代: 參考來源:「管理資訊系統 – 管理數位化公司2.0, 劉文良, 碁峰出版, p.1-31」

  5. 資訊系統角色的演變 • 合理化時代後期: 參考來源:「管理資訊系統 – 管理數位化公司2.0, 劉文良, 碁峰出版, p.1-31」

  6. 資訊系統角色的演變 • 資訊策略規劃(information strategic planning)時代: 參考來源:「管理資訊系統 – 管理數位化公司2.0, 劉文良, 碁峰出版, p.1-32」

  7. 資訊系統角色的演變 •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時代: 參考來源:「管理資訊系統 – 管理數位化公司2.0, 劉文良, 碁峰出版, p.1-32」

  8. 資訊策略規劃與組織績效財務 Das, Zahra & Warkentin(1991)的研究得出: • MIS 策略規劃之內容與程序,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並且有助於組織績效的提升。 • 企業競爭策略與MIS 策略規劃之契合度,與組織的財務績效呈現正相關。 • MIS策略規劃的策略內容與策略程序之間的契合度,與組織財務績效呈現正向關係。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17-18」

  9. 資訊科技策略方格(Strategic Grid) • Cash, McKenney, McFarlan, Vitale(1988)提出: 參考來源:「企業資訊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以YU鋼鐵公司為例, 黃耀田, 中山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8」

  10. 資訊科技策略方格(Strategic Grid) • 支援型(Support) - 主要用於支援企業組織活動,以傳統的資料處理為主,未能用在企業的關鍵營運上。 • 工廠型(Factory) - 資訊科技視為企業中組織的重要部份,企業營業活動甚為依賴,然而並非是未來策略運作的一部份。 • 轉換型(Turnaround) - 積極尋求資訊科技運用的機會,計劃從支援型轉換到策略型的過渡時期。 • 策略型(Strategic) - 資訊科技運用是企業關鍵策略上的一部份,在目前的競爭策及未來策略發展上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11. 發展資訊策略的必要程序 Colleen Shupe 與Rebert Behling(2006)提出: • 高階階層強力的參與:IT策略必須與組織策略配合,且被組織管理人員接受。 • 結構化的決策程序:使所有的問題在一致的程序及方法下被評量,才能確保IT 發生效用。 • 一個能促使整個組織溝通的有效模型:組織會犯的錯誤就是限制IT決策只在管理階層投入。然而IT決策的接受,各層級雙向溝通是重要的,應該建立結構化的流程,促使所有階層的溝通,管理階層則負責做最終決定。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14」

  12. 資訊策略制訂規劃三階段 Porter(1980)提出: • 了解企業目前的資訊化的狀況,亦即找出企業目前的資訊化策略與目標。 • 了解外在環境的變化,亦即找出產業成功與失敗的重要因素、企業本身競爭能力與限制、政府社會環境的轉變、及企業在競爭中的強勢與弱勢。 • 比較目前策略與環境適合度,訂定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以選擇適當的執行方案。 參考來源:「探討醫院品質指標資訊系統導入之研究, 柯貞依, 中正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19」

  13. 數位化企業的資訊策略規劃流程 • Kluyver(2000) 認為企業必須先瞭解數位化擁有的籌碼,以及所處的環境位置。利用SWOT分析模式,徹底檢視企業目前數位化的狀況,對於所有會影響發展之因素詳盡分析。 • 再根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目前的競爭定位,配合未來環境和競爭趨勢,擬定資訊策略發展,進而完成達成策略的企業電子執行方案。 • 這個模式正好呼應了Porter的三階段,也等於是一個撰寫資訊策略規畫書的大綱,讓我們有所依循(做個練習)。不過,這個模式畢竟只有骨架沒有細節,建議參考後續文獻把重點強調出來。

  14. 數位化企業的資訊策略規劃流程 • Kluyver(2000)提出: 參考來源:「管理資訊系統 – 管理數位化公司2.0, 劉文良, 碁峰出版, p.2-2」

  15. 數位化企業的資訊策略規劃流程

  16.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有效資訊策略規劃的認同」是CEO 與CIO 之間存在的困擾 --- 缺少「共同理解的橋樑」 • CIO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對CEO說明資訊化投資規劃案的需要性與必要性? 如何將專業技術層面的需求轉化成企業經理人所能理解的內涵? • CEO對於資訊化投資規劃案 一直存在「無專業能力判定」的困擾,難道CEO必須積極學習具備CIO 的專業能力嗎? • 建議在撰寫「資訊策略選項」之內容時,可納入類似賴清源研究之表達模式。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p.2,3」

  17.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賴清源的研究提出「資訊策略效能曲線」: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p.55-57」

  18.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賴清源的研究提出「資訊策略效能曲線」: • A 象限(區域):表示資訊技術能力低,資訊效能也低。 • B 象限(區域):表示資訊技術能力低,資訊效能較高。 • C 象限(區域):表示資訊技術能力高,資訊效能較低。 • D 象限(區域):表示資訊技術能力高,資訊效能亦高。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p.57-59」

  19.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低且資訊效能低時,則資訊策略訂定應著重於資訊效能提升。若企業同時採取大幅提升資訊技術與資訊效能,則易面臨組織變革的發生。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低」但「資訊效能高」時,則資訊策略訂定應「持續資訊效能提升與流程整合能力」。但同時應檢視中長期企業經營方向及未來環境變化,是否適度提升技術能力,逐步規劃提升技術能力。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p.139,140」

  20.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高」但「資訊效能低」時,資訊策略訂定應著重於「資訊效能提升」,提升「資訊技術與資訊流程整合」的能力,進而提升企業整體資訊效能,避免大量投入資訊技術的投資。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高」且「資訊效能高」時,則資訊策略訂定應「持續資訊整合能力」,若已形成競爭核心能力,可考量是否擴張策略聯盟(垂直或水平聯盟)的效益。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p.141,142」

  21.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當企業目前「技術能力低」且「資訊效能低」,因外部環境壓力而必須導入新系統,即需「同時提升資訊技術與資訊效能」,此時所面臨組織變革程度為最大,故應由專家及成立推進組織,來逐步推演與展開。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低」但「資訊效能高」時,若因外部環境壓力而必須導入新系統時,則策略上應著重於「技術能力提升」,並對流程做適度調整整合,以避免因為全面更換系統而產生組織變革。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142,143」

  22.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高」但「資訊效能低」時,若因外部環境壓力而必須導入新系統,則應檢視是否全面提升資訊流程整合與資訊效能提升即可對應,避免全面更換系統因而導致組織變革的發生。 • 當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高」且「資訊效能高」時,若因外部環境壓力而必須變更對應時,則應該檢視與競爭者的競爭態勢,給予適度調整,並考量是否進行策略聯盟或採取領先策略。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144,145」

  23.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 個案分析方式(詳見原論文內容): 參考來源:「以「資訊效能的新分析工具」探討動態歷程下的「資訊策略」之訂定, 賴清源, 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p.126-151」

  24. 資訊策略規劃相關重點 建議在撰寫「資訊策略執行」之內容時,可以納入 Henderson 與Venkatraman(1994)提出的: • IT範疇:組織可以應用的資訊系統之型態、範圍及處理能力等。 • 系統競爭力:IT可以協助支援組織企業策略的競爭力特性。 • IT管理:指選擇一管理機制以取得企業所需的IT 能力與服務。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15」

  25.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 IT策略的發展為一個漸進而持續的過程,而且具高度個別獨特性,因為組織特性與IT特性不同,會發展出不同的策略(謝清佳與吳琮璠,2000)。所以資訊策略還需要定期做調校,而方法如何呢? • Henderson 與 Venkatraman(1993)提出IT的策略校準模式(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含策略、IT、組織結構三構面並強調構面間的契合,同時也提示有效轉型的實施程序。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20」

  26.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Henderson 與 Venkatraman(1993) 提出的策略調校 模式是基於下列假設: • 企業的經濟效率乃是根植於企業產品市場的競爭能力與支援企業競爭的管理能力之間的策略性契合,也就是說企業策略制定時,外部策略領域與內部基礎建設領域是否保持一致性,將是影響企業經濟效率的關鍵。 • 企業的策略性契合是一種動態調整的過程,所以策略調校可說是一種企業持續的適應與改變。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20」

  27.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28.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策略性契合(strategic fit)要探討的有: • 外部領域的IT策略構面 - 企業如何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對IT做定位,可以從科技範疇(technology scope)、系統能力(systemic competencies)、IT治理(IT governance)這三個層面做探討。 • 內部領域的IT基礎建設構面 - 企業如何建構與管理IT基礎建設,包含IT 架構(IT architecture)、IT 流程(IT processes)、IT 技能(IT skill)。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22」

  29.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功能性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要探討的有: • 策略層次整合 - 主要是提供企業尋求IT潛力以塑造或支援企業策略的機會 • 作業層次整合 - 將組織基礎建設與IT基礎建設進行連接的工作 參考來源:「不同策略調準模式概念下,企業IT 部門績效比較研究, 陳宏銘, 華梵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22」

  30.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 當企業策略是驅動企業變革的動力時產生兩種情境關係(如圖A及B情境) 策略執行情境(Strategy execution alignment perspective),以企業策略為動力,驅動組織設計的選擇及資訊系統基礎建設的設計。 技術轉型情境(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alignment perspective),透過適當資訊科技策略及對資訊科技基礎建設需求陳述,完成對企業策略實施的評估。

  31.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 個案分析方式(詳見原論文內容): 參考來源:「全球化企業資訊策略與資訊科技商業價值探討, 申定一, 中央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27-43」

  32.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 當資訊科技策略成為推動者時,則產生另外兩種情境關係(圖C及D) 參考來源:「全球化企業資訊策略與資訊科技商業價值探討, 申定一, 中央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7,14」

  33. 資訊策略調校(Strategic Alignment) • CIO Magazine在2005~2009年對資訊長的調查發現,策略調準(strategic alignment)在資訊長所認為的重要工作目標與花費最多時間去處理的任務中,連續居於數年來的首位,足見其重要性。 • 調準模型會迫使經理人仔細注意IT領域有關的策略選擇,內部觀點著重於資訊科技必須支持上層所訂的策略,外部觀點則著重於企業的IT業界定位。 參考來源:「組織衝突、策略調準與資訊技術治理, 楊振睿, 銘傳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p.3,13,1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