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聚碳酸酯級射膠螺桿設計與分析

國立第一科技大學 精密射出成形實驗室 (PIM Lab). 聚碳酸酯級射膠螺桿設計與分析. 參與 人員 :蔡宗鴻 、 徐啟耀 、 賴致佑 指導教授 : 黃明賢 教授. 目錄. 摘要 研究動機與目的 射膠螺桿基本介紹 研究整體架構 螺桿分析模型建立與 CAE 參數研究 螺桿關鍵設計參數最佳化之 CAE 實驗 結果與討論. 摘要. 本研究以富強鑫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AF 系列射出單元為架 構,利用 CAE 技術結合田口實驗方法, 以直徑 66 射膠螺桿配

cary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聚碳酸酯級射膠螺桿設計與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第一科技大學精密射出成形實驗室(PIM Lab) 聚碳酸酯級射膠螺桿設計與分析 參與人員:蔡宗鴻、徐啟耀、賴致佑 指導教授:黃明賢 教授

  2. 目錄 • 摘要 • 研究動機與目的 • 射膠螺桿基本介紹 • 研究整體架構 • 螺桿分析模型建立與CAE參數研究 • 螺桿關鍵設計參數最佳化之CAE實驗 • 結果與討論

  3. 摘要 本研究以富強鑫精密股份有限公司AF系列射出單元為架 構,利用CAE技術結合田口實驗方法,以直徑66射膠螺桿配 合PC塑料進行射出螺桿的設計參數最佳化研究。目標提升螺桿設計規範(ABC三種形式)平均塑化能力10%以上。並以實際直徑66螺桿(L/D=22)加以修正。 根據文獻回顧射出螺桿品質特性應具有四大目標:1.促進 分配混煉2.改良剪切混煉3.提升塑化能力4.改善融膠溫度均勻 性。計畫目標將探討射膠螺桿塑化能力以及融膠溫度差。 從CAE模擬分析結果直徑66之射膠螺桿最佳參數為 Hm/D=0.075, L/D=22,Lf:Lc:Lm=0.55:0.3:0.15, Cr=2.4。 3

  4. 研究動機與目的 過去對於射出螺桿多以經驗法則或試誤法進行設計,往往造成成本的浪費且效果並不顯著。若能以CAE技術建立適當的分析模型並結合品質實驗設計法,探討螺桿設計參數,即可節省時間及降低實作成本。 研究方法是以CAE分析軟體結合田口方法,針對影響射 出螺桿在塑化效果與成形品質方面的關鍵設計參數,進行完 整的田口分析實驗,最終使塑化能力獲得明顯的改善提升。 4

  5. CAE模擬分析是由Moldex3D內掛載的Screw-plus軟體 所執行的。所輸入的參數有:螺桿直徑、螺桿幾何、加熱片溫 度、加熱片段數、背壓以及轉數等。 塑料初始溫度以Moldex3D內的塑料建議溫度做為設定溫 度的範圍。將加熱片分為5大段,其中將第一大段分為10小 段,讓溫度能夠均勻的上升。 均分為10小段 融膠溫度值 可移動5段分別為0%25%50%75%100% 輸出結果參考塑化率Move 0% 25% 50% 75% 100%以及ΔT(融膠溫度-塑料最高溫度)。

  6. 螺桿幾何 溫度設定 背壓設定 轉數設定 加熱片段數

  7. 射膠螺桿基本介紹 一般射出成形機主要架構可分為射出單元、鎖模單元、 動力單元與控制系統。其中射出單元中的關鍵零組件即是射 出螺桿,它必須負責塑料的輸送、塑化、混煉、射出等功能 ,是影響塑化能力和成形品質的關鍵部件。 塑料隨著牙深越淺固體分佈也越少

  8. 入料段-負責塑料運送並推擠與遇熱。應保證入料段結束入料段-負責塑料運送並推擠與遇熱。應保證入料段結束 時開始熔融,預熱到熔點。 壓縮段-負責塑料的混練、壓縮與加壓排氣,在此區塑料 逐漸熔融。對於非結晶塑料,壓縮段應長一些,否則螺槽體 積下降得太快,料體積未減會造成阻塞。 計量段-理論上到計量段之開始點,料應該完全熔融,但 至少要保持4D。若太長混鍊效果佳,但易使熔體停留過久, 而產生熱分解;太短則使溫度不均勻。 進料牙深與計量牙深-進料牙深越深,再進料區之輸送越 大,但須考慮螺桿強度。計量牙深越淺,塑化發熱、混合性 能指數越高,但須防範塑料燒焦。

  9. YES 螺桿塑化 關鍵參數選擇 建立射出螺桿CAE分析模型 CAE田口實驗與 最佳螺桿參數建立 CAE參數仿真模擬研究 實驗測試塑化能力表現 NO 塑化能力比對驗證模擬準確性 新式螺桿製作 與實驗測試驗證 NO 產出報告 塑化能力較原始 螺桿提升10% YES 產出新式螺桿 設計計算書及圖面 研究整體架構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9

  10. 第一階段 CAE與定點擠出塑化能力表現 • 以AF-100射出螺桿(直徑28mm)為分析載具,根據原有螺桿及料管設計參數進行設定。並建立螺桿分析模型Screw-Plus 輸入參數,模擬相同材料及實際成形條件進行分析。 • 將螺桿定點、固定背壓加料擠出,以流出融膠重量/時間計算,螺桿位於 0 mm 實驗可得最大塑化率;與 CAE 分析螺桿 Move 0%之數據做為比較基礎。 10

  11. 第一階段 實驗設備 • 射出機台:AF-100 (螺桿直徑 28 mm) • 理論射出容量 92 cm3 • 計量行程 150 mm • 實驗材料:日本Kuraray型號GH-1000S的PMMA • 量測儀器: • 電子磅秤,射出融膠重量量測 • 接觸式溫度感測器,射出融膠中心溫度值量測

  12. 第一階段 實驗步驟 步驟一、座退至最後,並確認射嘴口無阻塞。 步驟二、清料三次,確保料管內融膠完全融化。 • 成型條件為實驗溫度、轉速 (ex. 240 °C、80 PRM) • 螺桿位置由 60 mm 射出至 0 mm 步驟三、將螺桿射出至螺桿位置 3~5 mm以降低誤差;計量背壓設定至加料時螺 桿不後退。 步驟四、螺桿定點加料擠出融膠 1 min 並去除之,此步驟 視為穩態前加料。 步驟五、與前項步驟連續進行加料,計時30秒後剪斷融膠;此步驟連續重複五次 。 步驟六、紀錄由射嘴口流出之融膠量(g/30s),並換算塑化率(Kg/hr)。 步驟七、以接觸式溫度感測頭量測融膠溫度,在吐出融膠瞬間立即量測融膠中心 溫度值,待溫度顯示達穩定後即可。 步驟八、變更螺桿轉速回到步驟 三;變更塑料溫度回到步驟 二。

  13. 第一階段 結果與討論 • 分析結果 • 平均塑化率誤差 (Qerror) 分布於 32~52%,與溫度成正比,與轉速成反比;實驗數據與模擬結果趨勢相同。 • 吐出融膠溫度誤差 (Terror) 小於 4°C。溫度誤差極小,可增加實驗數據提升可信度。 • CAE 塑化率之誤差修正,建議以塑化率分析結果 *修正係數來取得,而不以修改輸入參數模型進行。 13

  14. 第一階段- AF-100塑化率修正系數 AF-100塑化率修正系數 由AF-100塑化能力表現—定點擠出實驗得知分析趨勢相 近,為建立高準確度之分析程序與技術,利用田口法簡化實 驗組數,單螺桿 = L9 x 兩種材料(PC, PMMA) 。將進行塑化 率修正係數Kq之建立,並以各因子之貢獻度,決定對塑化率 影響最大之前二因子;納入趨勢修正係數之計算。 註:塑化率趨勢修正係數Kq: • 模擬塑化率 Qcae * Kq = 實驗塑化率 Qexp • Kq以曲面圖方式呈現,以內差法求出預測數值。

  15. 第一階段- AF-100塑化率修正系數 實驗流程 Part A Part B 選擇實驗螺桿、材料 進行二因子三水準實驗及模擬 決定田口L9因子水準 繪製 Kq 曲面圖 No No 田口L9模擬(確定水準合適並取得 Qcae ) 實驗驗證Kq*Qcae誤差率 <10% Yes 田口L9實驗(取得 Qexp ) Yes 取得專用螺桿*材料之塑化率趨勢修正係數 ANOVA分析確定前二因子

  16. 第一階段- AF-100塑化率修正系數 實驗設計 • 塑化率 Q = F (螺桿幾何, 成形條件, 材料係數) • 螺桿幾何:可選擇不同直徑、相同系列設計參數之螺桿 • 成形條件:料管溫度、螺桿轉速、加料背壓 • 材料係數:PC、PMMA • 塑化行為:往復式射出、定點擠出 (根據第一次 AF-100 PMMA 塑化率實驗,模擬與實驗趨勢相近,為簡化實驗故省略定點擠出實驗)

  17. 第一階段- AF-100塑化率修正系數 田口 L9 實驗 – 塑化率誤差望大 由結果塑化率誤差 Qerr 望大得知:(B) 螺桿轉速 及 (D)計量行程之趨勢相近,對塑 化率之誤差影響不大。(A)料管溫度 及 (C)加 料背壓 所占貢獻度達 94.12%。

  18. 第一階段- AF-100塑化率修正系數 結果與討論 塑化率修正系數Kq 驗證 塑化率修正係數 Kq 可有效降低 CAE 塑化率誤差。由#5, #10 以修正後之CAE 數據(Qfix) 與實驗比較, Qerr小於±5% 。若增加反應曲面實驗水準數,相信可 有效降低修正係數之誤差值。

  19. 第二階段-螺桿關鍵設計參數最佳化之CAE實驗 參數選用 根據螺桿設計規範及經驗公式,設計一組L18實驗因子 水準表,並以材料黏度(預設值及±10%)作為CAE分析輸入 雜訊。 模擬結果以採用(A) Hm/D (B)L/D(C) La:Lb:Lc (D)Cr 水 準進行L9的模擬實驗。

  20. 第二階段-螺桿關鍵設計參數最佳化之CAE實驗 實驗設計 – 田口L9因子水準 其他參數設定如下: • 射出機 AF-450 (f66) • 螺桿直徑 66 mm • 最大螺桿行程 300 mm • 射出量 943 g • 最大射壓 192.67 MPa • 最大流率 1336cm3/s • 成型載具體積:3.5D (計量行程) • 實驗材料 • PC, IDEMITSU, LC-1500 • 成型參數: • 螺桿轉速 70 (RPM) • 加料背壓 1.472 (Kg/cm2) • 料管末端溫度 Moldex 建議料溫 • 材料初始溫度:慣用烘料溫度

  21. 第二階段-螺桿關鍵設計參數最佳化之CAE實驗 CAE分析輸出項目 • 輸出項目: • 塑化率 Q (kg/hr) 望大 • (末端融膠平均溫度 – 料管溫度設定值) 望小 • 註: Q 將參考模擬輸出值Move 0% 25% 50% 75% 100%這五點平均值 。

  22. 第二階段-PC重要塑化貢獻因子 PC-塑化率 CAE分析結果 • 1.PC Q 望大最佳參數為A3B3C3D2最大可 • 達到142.5kg/hr,其中Hm/D貢獻度高達 • 99%。 • 2.根據文獻探討Hm/D越深塑化量 Q 也會越 • 大。

  23. 第二階段-PC重要塑化貢獻因子 PC-溫差 CAE分析結果 PC ΔT 望小最佳參數A3B1C3D3最佳可達到17.8。C ,Hm/D貢獻度高達84%。

  24. 結果與討論 以原始螺桿作為基礎,將B水準改為2,C水準選用3比2 來的較佳。故採用A3B2C3D3作為新式螺桿之設計參數。 Hm/D=0.075,L/D=22,Lf:Lc:Lm=0.55:0.3:0.15, Cr=2.4。 PC的塑化量跟原始設計規範分別提升19.8%,則ΔT降低27%,分析結果各方面敏顯的都比原始設計來的較優良。 2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