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 高考经济类计算题复习.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1 、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 、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4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纸币的发行量与纸币的购买力成反比. 3 、纸币发行量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高中政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政治 高考经济类计算题复习

  2. =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纸币的发行量与纸币的购买力成反比 3、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3.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3)通货膨胀率= 基期物价水平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4)衡量通货膨胀率变化的三个主要指标: 生产者(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 消费者(消费资料)价格指数(CPI) 零售物价指数(RPI)

  4. 例: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例: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通货膨胀 C.2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0.5  购买力提高 B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X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5. 1.(2004年·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1.(2004年·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2.(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3.(2008年·海南政治卷·1)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C 解析:货币流通次数=16/2=8次。商品价格总额=16×(1+10%)=17.6万亿元。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17.6/8=2.2万亿元 C

  6. 二、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表示方法:如:100美元=725元人民币。 4、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 (2)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 5.汇率变化的意义:假定100美元=811元人民币,如果:

  7. 例2. 2005年1月5日和2006年1月5日100元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 B 解析: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当选择B项。A项是正比例关系,它表示人民币币值越高,外汇汇率也越高;C项是二次函数关系;D项是弦或余弦函数的图示。

  8. 1.(2005年·全国Ⅲ文综卷·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5欧元×5%×10元)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2.(2007年·北京文综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D B 解析:人民币存款:7700元×3%+7700元=7931元    美元存款: (7700元/7.7)×4%+(7700元/7.7)=1040美元=1040×7.5元=7800元

  9. 3.(2008年·天津文综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3.(2008年·天津文综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4.(2008年·天津文综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B  B 解析:利润=总收入—成本 =100万件×10美元×7元—100万件×14元/件 =5600万元

  10. 三、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1.基本概念 (1)单位商品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即单价。 (2)商品价值总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的价值总和。 (3)商品使用价值量:指商品的数量。 (4)劳动时间:指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5)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两种表示方法: ①数量表示法: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②时间表示法:用生产同一产品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11. 2.基本关系 (1)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受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不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3) 无论个别还是社会的劳动时间都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图一:

  12. 实用价值量(数量) 价值量 价值总量 图二: 假定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使用价值量(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

  13. 例3. 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A.1袋大米B.4袋大米C.3袋大米D.2/3袋大米 D 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注意:提高了2倍,即是原来的3倍。提高到2倍,即提高了1倍,是原来的2倍。

  14. 1.(2001年·广东政治卷、河南卷·18)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1.(2001年·广东政治卷、河南卷·18)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大 越大B.越小 越大C.越小 不变D.越大 不变 2.(2005年·广东综合卷·13)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C D

  15. 3.(2006年·四川文综卷·2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3.(2006年·四川文综卷·2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 4.(2007年·全国Ⅱ文综卷·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D

  16. 5.(2007年·全国Ⅰ文综卷·13)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5.(2007年·全国Ⅰ文综卷·13)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C.16克D.32克 6.(2008年·广东文基·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赢利就应该 A.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注:白银的社会生产率并没有变化,5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B

  17. C 7.(2008年·海南高考·1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8.(2008年·宁夏文综·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A 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后形成的价值:(1+1×10%)×100亿元/10亿件=110亿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商品数量增加,单价减少,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仍是110亿元。

  18. 9.(2008年·海南高考·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9.(2008年·海南高考·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10.(2008年·全国文综·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B 解析:2007年两企业总劳动量:10×6+8×10=140万小时  =2008年两企业总劳动量 2008年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产量:10+10×20%=12万件  乙企业:产量:8万件  每件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为140÷(12+8)=7小时 B

  19. 解析:2007年:1单位商品 单价15元 总量15元 2008年:1.5单位商品 单价10元 总量15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2007年:10元货币──10元价值的商品 2008年:10元货币──10×(1-20%)=8元价值的商品(货币贬值20%) 12.5元货币──10元价值的商品

  20. 11.(2008年·四川文综·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11.(2008年·四川文综·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C 解析:2007年:10亿件商品  单价10元  价格10元  价值总额100亿元  价格总额100亿元 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11亿件(10+10×10%)商品  单价低于10元  价格10元  价值总额110亿元(100+100×10%) 价格总额110亿元(11亿件×10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12.1亿件(11+11×10%)商品  单价低于10元 价格10元  价值总额110亿元  价格总额121亿元(12.1亿件×10元)

  21. 12. (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B 解析:假设一年内生产商品所花的时间为t,数量为1,那么  2006年  商品价值总量=1×1×t=t       2007年  商品价值总量=(1+25%)×X×t=t   (其他条件不变)   X=0.8元

  22. 四、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 1.利息的含义: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2.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时间。 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 收益=利息-利息税。 3.利息税率的调整:1999年11月1日以前,免利息税。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利息税率为20%。2007年8月15日以后,利息税率为5%。如图所示:

  23. 例4. 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率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 A.90元         B.、79.2元         C.53.2元         D.43.2元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的设问。 计算方法:20000×(2.25% - 1.98%)×(1-20%)=43.2(元)。

  24. 1.假设某储户有50000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率为5%),则该储户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是 1.假设某储户有50000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率为5%),则该储户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是  A.1045元      B.51100元      C.1100元      D.50880元 2.假设某储户有50000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率为5%),则该储户活期存款一年的本息是 A.1045元      B.51100元      C.1100元      D.51045元 3.(2007年·天津文综卷·29)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为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A D C

  25. 浙江卷2010年第26题: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A ①假设乙国与甲国的货币兑换比率为1:X,预期一年后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贬值2%。一年后乙国与甲国的货币兑换比率则变为1:0、98X。 ②那么乙国的100元货币存一年后可得100元+100元×3%为103元,一年后乙国与甲国的货币兑换比率则变为1:0、98X,兑换为甲国货币就为103元×0、98X=100、94X元。  ③若一年前就投资甲国,乙国与甲国的货币兑换比率为1:X,则100元乙国货币兑换成100 X甲国货币,甲国年利率为1%,一年后得到本息为100X+100X×1%=101 X。 ④投资乙国收益为100、94X元,而投资甲国收益为101 X,结论自然是从投资的角度看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26. 五、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 前提是在公有制范围内。(2) 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种类: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  例5.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  )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甲的年薪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该题正确答案为B。

  27. 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2.某员工在外企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为 A.1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D A

  28. 六、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1.个人所得税的主体(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征税范围):(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3.个人所得税免税范围:(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29. 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税率;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税率。 比例税率:20%。适用范围: (1)劳务报酬所得;(2)稿酬所得;(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5)财产租赁所得;(6)财产转让所得;(7)偶然所得。 5.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800元(1980年9月);1500元(2005年8月);1600元(2006年1月1日);2000元(2008年3月1日)。

  30. 6.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注: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000元以后的余额。)

  31. 7.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例6.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0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为 A A.385元B.505元C.480元D.750元 解析:方法一: 首先,确定应征税额:收入扣除费用。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5000-1600=3400元。 其次,明确税率(题中已经给出)。关键是分段计算: 不超过500元部分:500×5%=25元 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1500×10%=150元 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400×15%=210元 累计税额:25+150+210=385元,这是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正确答案为A。

  32. 方法二: 首先,确定应征税额:收入扣除费用。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5000-1600=3400元。 其次,明确税率(题中已经给出)。关键是确定应纳税额所在的级数及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3400元所在的级数为第3级,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元。因此,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400元×15%-125元=385元。正确答案为A。 1.(2007年·宁夏文综卷·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A 解析:(3500元—1600元 )×10%—25元=165元

  33. 2.2007年5月,小王与小李的工资纳税额分别是1600元、25元,小王和小李本月的工资收入分别是2.2007年5月,小王与小李的工资纳税额分别是1600元、25元,小王和小李本月的工资收入分别是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 A.9875元2100元B.11475元2100元 C.12225元500元D.12225元2100元 B 解析:(X元—1600元 )×20%—375元=1600元  X=11475元    (Y元—1600元 )×5%—0元=25元  Y=2100元

  34. 食品支出 1、恩格尔系数= (越小越好) 家庭总支出 七、关于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 2、基尼系数 (1)小于0.2,绝对平均 (2)大于0.2,小于0.3,比较平均 (3)大于0.3,小于0.4,相对合理 (4)大于0.4,小于0.5,差距较大 (5)大于0.5,差距悬殊 (6)通常把0.4作为警戒线

  35. 八、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 例8. 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___,总收入为 ______。 A.966元1700元B.1200元966元C.48元1200元D.786元48元 A  解析:获利=(17-7.34)×100=966(元)  总收入=7.34×100+966=1700(元)

  36. B (2)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为 A.12元      B.1200元      C.48元        D.4800元 (3) 如果每股票面金额7.34元不变,并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那么一年后,某人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是  A.724元     B.1650元        C.1520元      D.881元  解析:0.48/4%×100=1200 A 解析:(7.34×4.8%)/4%×100≈881

  37. 1.(2004年·广东政治卷·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2.(2006年·全国Ⅱ卷·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3.(2006年·四川文综卷·24)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A 解析:20=0.4/X  X=2%  Y=0.6/(2%+2%)=15 C 解析:每股股价=1×5%/4%=1.25元 B 解析:(1000×100×3%)/2%-(1000×100×3%)/2.5%=3000×0.5%/5%=30000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