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齐巧玲

三支两军. 齐巧玲. 性质. 发生过程. 原因探究. 功过评价. 影响. 性质. 支左、. 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 “ 三支两军”是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 支左、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 的简称,是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 “支左”是指“文革”前期,部队支持地方被称为左派的一些组织; “支农”“支工”是到地方贯彻中共党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规定,支援农业和工业生产; “军管”是部队对一些要害部门、单位、系统等实行军事管制; “军训”则是派军队对大中专院校进行军训。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齐巧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支两军 齐巧玲

  2. 性质 发生过程 原因探究 功过评价 影响

  3. 性质 支左、 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 “三支两军”是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的简称,是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 “支左”是指“文革”前期,部队支持地方被称为左派的一些组织; “支农”“支工”是到地方贯彻中共党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规定,支援农业和工业生产; “军管”是部队对一些要害部门、单位、系统等实行军事管制; “军训”则是派军队对大中专院校进行军训。 “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也使军队深陷的政治漩涡,严重地损害了军队自身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建设和军队的发展。

  4. 发生过程 • 发生背景:1967 年1 月, 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的阶段。各造反派群众组织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全国处于“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各地区呈现了大动荡、大混乱、大混战的形势, 使整个社会生活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 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失去或基本失去作用, 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武斗成风, 社会秩序混乱, 交通严重堵塞, 局势难以控制。 • 为了制止上述混乱局面, 使“文化大革命”按照预定方针继续进行下去, 毛泽东决定人民解放军正式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 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5. 正式开始:1967年1 月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 • 《决定》规定: 1、以前关于军队不介入地方化大革命以及其他违反上述精神的指示, 一律作废; 2、积极支持广大革命左派群众的夺权斗争, 凡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左派要求军队去援助他们, 军队都应当派出部队积极支持他们; 3、坚决镇压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左派的反革命分子、反革命组织, 如果他们动武, 军队应当坚决还击; 4、重申军队不得做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顽固分子防空洞的指示; 5在全军深入进行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

  6. 具体过程 • 三支两军工作从1967 年1 月下旬开始, 全军各部队陆续派出了大批干部、战士执行这项任务。 1967 年2 月至1969 年4 月党的九大期间, 每月投入三支两军的部队人员, 均在90 万人左右。其中最多时为1968 年上半年, 全军参加三支两军的人数达到95 万多人( 其中沈阳军区10 万余人、北京军区1012 万余人、济南军区4 万余人、南京军区1114 万余人、福州军区1214 万余人、广州军区5 万余人、武汉军区1215 万余人、成都军区1115 万余人、昆明军区417 万余人、兰州军区1012 万余人、新疆军区1 万余人、西藏军区3200 余人、总部各机关6300 余人) 空军出动飞机1976 架次、海军出动舰艇237 艘参加三支两军工作。九大以后, 随着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形势逐渐好转, 三支两军的人员亦逐渐减少, 到1972 年上半年, 全军三支两军人员在27 万人左右。

  7. (一)支左方面:大致可划分为3 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支左按照要求基本执行支一派、压一派的方针。 • 支左的第二阶段 , 称“支左不支派”, 促进各个群众组织之间的“革命大联合”, 成立“革命委员会”的阶段。 • 支左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巩固新生政权“革命委员会”和“斗、批、改”工作。 北京8341 部队驻“六厂二校”( 北京针织总厂、新华印刷厂、化工三厂、北郊木材厂、二七机车车辆厂、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的支左人员, 总结了有关“斗、批、改”的系列经验。被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先后批转全国, 用以指导全国的“斗、批、改”运动 。

  8. ( 二) 支工 • 支工即支援工业生产。 1967 年3 月18 日, 中共中央发出《给全国厂矿企业革命职工、革命干部的信》 信中宣布: 中共中央决定, 人民解放军大力协助地方, 支持工业生产工作。 3 月19 日, 中央军委在关于集中力量执行三支两军的决定中, 把支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从此, 解放军担负了支援工业的任务。主要使命, 是到地方贯彻中共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有关政策规定, 其中尤其强调的是“促生产”。

  9. 在支工的过程中, 广大指战员同工农群众共同奋斗, 为把生产搞上去, 部队在人力、物力、车辆等方面尽了很大努力,起了积极作用。另外, 人民解放军还参加了许多重点工程建设。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扬打硬仗、吃苦耐劳、作风顽强、令行禁止的精神。如: 工程、铁道部队, 近100 万人参加铁路、公路新线的修筑任务。他们会战成( 都) 昆( 明) 铁路、施工襄( 樊) 渝( 重庆) 铁路、承担北京地铁的建设、修筑沙( 河) 通( 辽) 铁路、还打通南疆和青藏铁路的最险地段, 使铁轨跨过曾经是人迹罕至的山岭、高原、沼泽、沙漠、草原和戈壁。基建工程兵等部队, 参加了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辽阳化工厂、上海金山化工厂、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大庆油田、葛洲坝水利枢纽、南京长江大桥、广西柳江大桥、桑树坪煤矿、平顶山煤矿、天山公路等重要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施工。同时解放军还经常派出人员、机械到车站、码头, 突击装卸、运输, 解决物资压车、压船、压港问题, 还出动大批车、船、飞机, 抢运内、外贸易的紧急物资, 有的部队还替工人顶班采煤采矿, 等等。 • 经过广大指战员积极支援工业生产, 使文化大革命 严重破坏的工业生产, 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减少了工业生产建设的损害。

  10. ( 三) 支农 • 支农即支援农业生产。 • 1966年23 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了《关于军队大力支援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 号召全体干部战士紧急动员起来, 协助驻地农村人民公社, 抓好春耕生产。从此,人民解放军又担负了支援农业的任务。 • 支农在部队的三支两军工作中, 投入的力量最大。1967 年2月下旬至3 月下旬, 全军支农部队即达7319 万余人, 第2 季度每天支农人员在50 万人以上,支农的单位县( 市) 达2072 个、公社达2 万多个。到1968 年, 全军共抽出了116 个团、119 个营、2666 个连、125 个排、861 个宣传队, 到1236 个县( 市) 的社、队, 进驻定点支农。

  11. ( 四) 军管 • 军管即军事管制。 •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 严重危及边防沿海、交通要道、专政机构、机密单位、宣传舆论阵地、国防工厂、重要仓库等核心要害部门的安全和正常工作。为了保证这些单位、部门必需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安全,从1967 年1 —4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陆续作出对一系列单位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和指示。中央军委对军事管制工作高度重视, 1967 年4 月3日, 军委常委会议确定: 中央军委军管工作办公室, 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领导; 科研系统的军事接管工作由军委副主席聂荣臻领导; 国防工办系统的军事管制工作, 由军委常委粟裕领导。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命令, 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 积极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赋予的军管任务, 对一些要害部门和重要单位实行军事管制, 使其免受文化大革命动乱的破坏, 保持基本的工作秩序。

  12. ( 五) 军训 • 军训即对大、中、专院校的师生、职工进行军事训练。 • 第一阶段, 1966 年8 —11 月, 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先后8 次接见到北京“串连”的红卫兵、学生、教师和群众共达1200 余万人。与此同时, 全军各部队也在驻地开展了接待“串连”师生的工作。 • 第二阶段, 1967 年1 月初至3 月初。1966 年12 月3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对大中学校革命师生进行短期军政训练的通知》。 • 第三阶段, 1967 年2 月中旬以后。1967 年3 月7 日, 毛泽东在《天津延安中学以教学班为基础, 实行全校大联合和整顿、巩固、发展红卫兵的体会》上批示: 军队应分期分批对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实行军训, 并且参预关于开学、整顿组织、建立三结合领导机关和实行斗、批、改的工作“。

  13. 发生原因 • 从现实原因看, 稳定混乱局面,保证文化大革命继续进行三支两军是在文化大革命过程中, 运动逐步升级、动乱逐步加重、军队却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产物。 • 文化大革命逐步升级、扩大的趋势, 以及在这种趋势中军队从极力维持稳定到出现混乱状况, 再到恢复稳定状态的过程看, 正是由于大多数领导人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只有靠“枪杆子”才能维护、巩固政权的革命和政治真谛, 才给予林彪、江青一伙乱军篡权篡党的阴谋以坚决的抵制, 保证了军队的相对稳定。也正是有了军队的相对稳定, 才使得毛泽东在全国局面处于危机关头有一个可以凭借的坚强力量。

  14. 历史渊源: 人民军队“三大任务“的自然延续。 • 从历史渊源看, 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三支两军的重任, 是由它的阶级属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建军宗旨、建军原则, 特别是它的职能形态决定的。 • 思想因素: 学习解放军, “把全国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 文化大革命既是一场夺权运动, 也是一场思想运动, 它的目的是使全党、全军、全民的思想统一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换言之, 就是要树立毛泽东思想的权威。在三支两军中, 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其目的都是通过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语录, 以统一思想认识。可以说, 宣传和学习毛泽东思想是三支两军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而人民解放军则是这一使命的承担者和执行者。

  15. 影响 • 首先是在积极的一面, 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人员之多、时间之长、任务之巨,是解放军建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 “三支两军”缓和了紧张局面,维护了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保护了一些干部,减少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稳定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 但由于“三支两军”在总体上是执行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方针,从而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它助长了军队中派性,破坏了军队内部的团结;伤害了不少干部和民众,损害了军队在民众中的形象,降低了军队的威信,也把社会上的派性、无政府主义和一些风气带到部队。

  16. 功过评价 功不可没 咎不容辞

  17.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