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故宮正門

故宮. 故宮東西寬 753米,南北長961米,面積達72萬平方米, 宮中有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9,000餘間,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故宮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內是周長3公里、高近10米的城牆,城牆四面都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故宮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外朝內廷的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故宮正門.

cleav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故宮正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故宮

  2. 故宮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面積達72萬平方米, 宮中有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9,000餘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故宮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內是周長3公里、高近10米的城牆,城牆四面都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故宮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外朝內廷的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故宮正門

  3.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公元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五百年間,共有明清兩代二十四帝在故宮生活過。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余座,現存殿宇約1500座 。 北京故宮地圖

  4. 故宮趣聞 故宮為何以黃色為基調? 古代有五行之說,以青、紅、白、黑象徵四方,而以黃色為中央。中國古人以黃色代表國家,是皇帝的專用色彩,是皇權的象徵。故宮建築採用大片黃色琉璃瓦,襯以紅牆、紅柱和絢麗的彩畫,顯示出輝煌的皇家氣派。 故宮內有多少條龍?  歷代皇帝都把自己視為「真龍天子」,龍的圖案成了皇室的專用裝飾物。以故宮每座宮殿的屋脊有6條龍計算,總數就有6萬條,若加上其他建築和日用品上的龍,更是數不勝數! 什麼是「三宮六院」? 皇帝有許多妃嬪,她們住在皇帝寢宮「乾清宮」和皇后寢宮「坤寧宮」兩側,東西共6座宮。另外,清乾隆皇帝準備退位時,在東六宮以東又建「甯壽宮」,俗稱「乾隆花園」。此後,人們便將皇帝、皇后和妃嬪的住處,統稱「三宮六院」。

  5. 故宮大事記

  6. 日期 大事記 1416年(永樂十四年) 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1420年(永樂十八年) 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1440年(正統五年) 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1459年(天順三年) 營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 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 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 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慶十八年) 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

  7. 1900年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1911年 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1923年 建福宮發生火災。 1924年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1925年 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1933年 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 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臺灣。 1949年1月 北平穩定後,故宮得到了修養。 五六十年代 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 1961年 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 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8.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 10月16日至4月15日:開館時間 8:30—16:30止票時間 15:30(含鐘表館、珍寶館)4月16日至10月15日:開館時間 8:30—17:00止票時間 16:00(含鐘表館、珍寶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