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輻射 核能 知識深耕

輻射 核能 知識深耕. 林基興. 1. 科技的時代意涵 2. 「模糊理論」 3. 「以科學之名」 4. 科技導致的風險. 5. 「零風險」 6. 從媒體學科學 7. 虛與實(民調、群眾運動) 8. 認知的傷害 vs. 科技的傷害 9. 理性的極限、從野蠻到文明. 科技的時代意涵. 隔行如隔山 垂直整合、難度 可否證 推陳出新 科技反撲 表象、外行看熱鬧. 二值邏輯 二分法. 模糊論 凡事是「程度」問題 多值邏輯 ← 二值觀. 「以科學之名」.

clov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輻射 核能 知識深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輻射核能知識深耕 林基興

  2. 1. 科技的時代意涵 2. 「模糊理論」 3. 「以科學之名」 4. 科技導致的風險

  3. 5. 「零風險」 6. 從媒體學科學 7. 虛與實(民調、群眾運動) 8. 認知的傷害vs.科技的傷害 9. 理性的極限、從野蠻到文明

  4. 科技的時代意涵 • 隔行如隔山 垂直整合、難度 • 可否證 推陳出新 • 科技反撲 表象、外行看熱鬧

  5. 二值邏輯 二分法

  6. 模糊論 凡事是「程度」問題 • 多值邏輯 ←二值觀

  7. 「以科學之名」 • 從劣質到優質全範圍(spectrum) • 相信誰的? • 證據權重

  8. 連續 頻譜

  9. 產生能量與廢物:百萬倍 • 產生同樣的能量時,核能燃料量約為化學能燃料量的百萬分之一

  10. 1公克鈾 =3百萬公克煤石化燃料能量密度約同

  11. 每分鐘900公斤飛灰 每分鐘15公噸CO2 每分鐘200公斤SO2 1000百萬瓦燃煤電廠 每年燃煤250萬公噸 氮氧化合物全年量相當於20萬輛 排放量 燃煤電廠

  12. 二氧化碳排放量

  13. 20億年前Oklo核反應爐遺跡黃岩是殘餘氧化鈾

  14. 三哩島事故1979 • 釋出輻射劑量約0.01毫西弗 • 一次胸部X光照射約6毫西弗 • 天然背景為1~1.25毫西

  15. 車諾比事故1986 • 最受曝露的16,000人,平均劑量500毫西弗的增加罹癌死亡風險約4% • 罹癌風險從原有的20%變為24% • 其差異量比住在美國不同州之間罹癌差異量還小

  16. 事故主因:設計錯誤 • 志在產生鈽(製造核彈用),也產生電力 • 車諾比:沒什教訓可學

  17.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2011 • 直到2005年,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的居民中,超過6,000甲狀腺癌個案,他們很可能是受輻射而得 • 事件後二十年來,輻射並無主要公衛影響

  18. 事件發生後即到現場的600位工人 • 超過4,000毫西弗者,64%死於急性輻射症狀 • 低於4,000毫西弗則0.51%死亡 • 低於2,000毫西弗則無死亡

  19. 3人在事故現場死亡,28人在事故發生後三個月內死於輻射傷害,另有14人於事故後十年內死亡;總計輻射造成45人死亡3人在事故現場死亡,28人在事故發生後三個月內死於輻射傷害,另有14人於事故後十年內死亡;總計輻射造成45人死亡

  20. 530,000維修工人,劑量約120毫西弗 • 115,000疏散居民則為30毫西弗 • 事件二十年來持續住在受污染區居民的劑量約9毫西弗 • 一次電腦斷層掃描的劑量約9毫西弗

  21. 遠離地區居民一生中所受的劑量約1毫西弗;此值約與自然背景輻射值相似(全球平均值為2.4毫西弗)遠離地區居民一生中所受的劑量約1毫西弗;此值約與自然背景輻射值相似(全球平均值為2.4毫西弗) • 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以外的歐洲居民,約在第一年受到低於1毫西弗,以後逐年遞減

  22. 災區兒童後來約有一千八百人罹患可治愈的甲狀腺癌災區兒童後來約有一千八百人罹患可治愈的甲狀腺癌 • 事發當時政府若能警告民眾二十四小時不要外出,並發放碘片供民眾服用,後遺症還可以更輕微

  23. 一般受曝露民眾並沒增加實體癌、白血病、其他非惡性疾病一般受曝露民眾並沒增加實體癌、白血病、其他非惡性疾病 • 心理反應相當普遍,原因是害怕輻射,而非真正的輻射劑量 • 事件後可能將所有罹患癌症的增加率歸罪於輻射,但實際上,在事件前的致癌趨勢即為如此

  24. 車諾比事故地區 • 無男性或女性減少生育能力,也不可能不良妊娠結果、分娩併發症、或嬰兒整體健康等。

  25. 認知之誤導 • 車諾比事故「受污染」區低於印度、伊朗等地自然背景輻射(七十毫西弗卻無致癌風險) • 多人因遷移、社交網裂、擔心健康 • 無助、體衰,而非自認「活過來」

  26. 福島事故2011 • 沒有一位日本人因為核電廠事故而死亡 • 在同一週,有30位煤礦工人死亡

  27. 幾乎無人理會2萬亡者

  28. 日本用20毫西弗設定福島警戒 • 以為為民眾好,其實作繭自縛 • 跟釋放的劑量相比,抽菸的危害更大 • 疏散引發的焦慮比輻射嚴重

  29. 國際放射防護規範太嚴 • 疏散區劑量只是每年兩次斷層掃描(二十毫西弗) • 廣島長崎紀錄、世界各地居民環境(平均每年2.4毫西弗而有些地區高達七十毫西弗卻無致癌風險 • 近年輻射生物學等研究,輻射劑量應放寬為每年一百毫西弗

  30. 食物輻射劑量每公斤五百貝克 • 福島事故後設限(後來嚴縮成一百貝克) • 每天吃十公斤連四個月,輻射風險少於一次電腦斷層掃描的劑量 • 導致食物銷毀、物價上揚、歧視外地居民

  31. 主要健康威脅不是輻射 • 每天食用該電廠附近的魚與海帶連一年,只比自然環境約增加0.6毫西弗 • 福島的主要健康威脅來自恐慌、不確定、強制撤離等,而非輻射

  32. 重蹈覆轍 • 今年四月,日本更嚴縮管制為每公斤一百貝克 • 蘇聯車諾比事故後,瑞典也曾嚴管,但發現幫倒忙,結果半年後鬆放為每公斤六千貝克

  33. 正確知識的重要性 • 日本福島事件後,超嚴環境輻射劑量 • 強遷居民,導致社會破散與民眾流離 • 自殺、酗酒、絕望、身心交感病 • 一年來約有六百人死亡 • 但輻射沒讓一人致死

  34. 從媒體學科學 • 疲于奔命 • 闢謠闢不完 • 只要一次不澄清 • 央銀彭淮南選副總統

  35. 隨便媒體揉捏餵食 傳播怪傑麥克魯漢:「媒體即按摩」

  36. 「可能」的意思哈佛物理教授Wilson台北車站前可能有狗?獅?恐龍? (可能致癌?)

  37. 群眾運動 煽動 • 成為團體一份子的感覺 制服、儀式 • 共產黨員、同鄉會員 •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38. 不惜犧牲 • 反對者常簡化而慫動地訴說科技風險(≠危險) • 溝通內容不及溝通方式、溝通者重要 • 此即為何「代言人」常為影歌星 • 科學家往往木訥無趣

  39. 虛與實 • 民調:常識?科技? • 抗爭:利益?政治力? • 獨立思考

  40. (a) 權衡放射治療效應與癌症的風險(b) 權衡核廢棄物與排放二氧化碳的風險

  41. 堅持畸形魚來自輻射心態 • 染色體與正常魚完全相同 • 高溫長成畸形魚,常溫回復 • 添加維生素C於食餌可回復 即使水溫高

  42. 幾乎無媒體刊其他汙染

  43. 英國紅旗法案 • 1865年,規定機動車輛,在城鎮區的速限為「最高每小時三公里」,且其前55公尺有人先行拿紅旗警示民眾

  44. 影響民眾風險認知-1 • 主因為恐懼 • 反對者經常簡化而慫動有力地訴說科技風險 • 「專家名嘴」常在媒體誤導民眾

  45. 影響民眾風險認知-2 • 在缺乏足夠資訊(尤其發生科技事故的早期)時,民眾傾向於相信「最糟的可能性」 • 近代科技知識不易解釋,也難讓民眾理解

  46. 影響民眾風險認知-3 • 溝通的「內容」不及溝通的「方式」或甚「溝通者」來得重要 • 此即為何「代言人」常為影歌星 • 但科學家往往木訥無趣

  47. 影響民眾風險認知-4 • 反核者卻讓民眾覺得「親民與環保」,他們話的正確部份不多,但已足以取信民眾 • 民眾往往沒耐心或興趣聽科學說明(通常無趣)

  48. 肥胖為首號殺手2010 • 致癌主因為抽菸、飲食不當、肥胖、缺運動、酗酒等

  49. 交通事故 • 高速公路上,一不小心可導致嚴重傷亡,但是路上滿是車與人,有人抗議與禁車嗎? • 交通事故每年幾十萬件與死亡幾千人 • 核能電廠運作三十四年來,無一人因輻射死亡

  50. 機率再小也不能接受? • 則他不能吃東西,因為會噎死 • 他不能過馬路,因為會被撞死 • 可知反核者只是情緒地無理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