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农村信息化的趋势与展望

农村信息化的趋势与展望. “数字湖南”领导干部培训 班. 一、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 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加速转型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率为 49.68%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2 亿人,乡村人口减少 1.3 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13.46 个百分点。按“十二五”(2011年到2015年)规划纲要: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1.5%。.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 (续). 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农村信息化的趋势与展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农村信息化的趋势与展望 “数字湖南”领导干部培训班

  2. 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 • 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加速转型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率为49.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亿人,乡村人口减少1.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十二五”(2011年到2015年)规划纲要: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1.5%。

  3.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 • 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 最根本的转变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经营形式,以此带动其他四个方面的发展。

  4.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 • 农村人口 • 按“十二五”规划,农村人口数量减到一半以下,仍有6亿多人。根据专家测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5亿人左右,那时候城镇化率可能会达到70%,但农村人口仍占30%,也就是说,仍有4.5亿左右人在农村生产和生活,要保证这样大的群体一同走进小康社会,需要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5.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 • 农业生产 • 到2030年。如果耕地仍能保持在18亿亩,4.5亿农村人口正好人均4亩地。如按照农村家庭平均3口人计算,户均耕作土地12亩。 • 按照欧美的模式实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实体合作和虚拟联合的经济形式同样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

  6.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 • 农村基层组织 • 村党支部 • 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7.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转型(续) • 新农村建设 • 在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急剧变化中,农村社会形态也会加快转型。 • 农业现代化不能简单理解为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 • 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用城市文化改造农村。 • 扶弱是“三农”工作的核心 • 弱势人群、弱势产业、弱势组织

  8. 二、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 我国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既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又要完成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因此关注“三农”问题,无疑是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之一。 • 中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大体上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阶段,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和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

  9.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一)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阶段 •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半导体器件和数字电路的应用和普及,中国在农业领域开始研究和应用电子技术。 • 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技术开始在农业科研、农业生产管理中应用。农业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开始应用微处理器。这些都为农业信息化起步做出了观念、技术和人才上的准备。

  10.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 • 1.农村改革催生了农业信息化 • 1982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农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指令性的生产和收购到农民自主经营,对农业宏观决策信息支持提出了新的要求。 • 1984年底,农牧渔业部决定筹备成立农业部计算中心,通过信息需求分析,编制了《农牧渔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经部党组批准转发全国农牧渔业部门执行,1987年正式成立农业部信息中心,随后各省农(牧)业厅也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

  11.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2.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农业信息化 • 党的十四大明确要把政府的职能转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上来。 • 1993年农业部成立农村经济信息体系领导小组,同年,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农牧业支持服务信息系统”启动。首次明确了“需要变单向收集为双向信息服务,把工作的重点由支持宏观决策转向指导农民的生产和合理经营”,“使闭塞的、以分散方式经营的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三个阶段,得到社会化信息服务的支持”。 • 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建设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12.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3.工作重点的转移为农业信息化带来快速发展 • 1995年1月农业部开通了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具有鲜明的双向服务的色彩,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06年1月起,开始向社会发布当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运行15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农业部于1996年接入了互联网,同年设立了农业部的政府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

  13.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4.信息服务行动推动了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形成 • 2001年9月,农业部颁布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第一次提出了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在农村市场信息网络向县和乡镇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组织(队伍)网络的延伸。要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站、农经站和农广校学员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组织(队伍)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4.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三)农村信息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快速发展 从本世纪初,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 • 1.大政方针指导 从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多次提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问题: • 2007年“1号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还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单独作为一条工作布置。

  15.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2008年“1号文件”专门列出一条内容——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 • 2009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信息化”。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多处提出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 在党和国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6.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优先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 •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7.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2.国家工程项目带动 • 金农工程 2006年正式立项,投资为5.8亿元,涉及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各省市农业、粮食部门。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18.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三电合一”项目 农业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近几年开始推进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深受农民群众欢迎。2006年,农业部申请设立了农业系统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12316。目前,各级农业部门建设的“三电合一”平台覆盖面已超过1000个县。

  19.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2003年初党中央决定在部分省开展试点工作。2007年初,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这项工作。党的十七大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写入大会报告。 2007年7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计划在2010年底全面建成。

  20.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启动于2002年,由文化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截至2009年5月,各地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17亿元。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1687个县级支中心,4797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村级基层服务点75万个。截至2008年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量达到73.91TB。

  21.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2003年以来共同实施的一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2007年底全面完成。到2007年底,该工程共投入111亿元,工程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受益农村中小学生达1.6亿人,并基本形成了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需求的资源体系。

  22.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其他国家重点工程 包括科技部的《星火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项目》、商务部的《信福工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新网工程》、广播电视总局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

  23.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3.在政府主导下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发展 • 在政府主导和带动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 各大电信运营商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对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2004年开始,原信息产业部组织运营商展开了“村村通电话工程”。2005年底按期实现第一阶段任务,达到“全国95%以上行政村通上电话”的目标。

  24.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推进下,到2009年底,实现了全国99.86%的行政村和93.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乡镇通互联网比例达到99.3%,行政村通互联网比例达到到91.5%。 • 2003年山东邮政首先创新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农资配送服务。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六部委《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12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

  25.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开始国家信息化试点,其中24个单位被列入了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项目第一批试点名单。试点单位涉及各类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 • 除此以外,中国致公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等一些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也积极参与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26.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续) • 4.城乡数字鸿沟开始缩小 •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研究,2007年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64,2009年为0.56,总体上看,城乡数字鸿沟呈现稳步缩小态势,2002-2009年缩小了24%。 •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从2007年起中国农村网民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2007年底中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27.7%;到2008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远高于城镇网民35.6%的增长率。2009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达到1.07亿人。2010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7.3%。

  27. 三、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 • 2010年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进行了部署,明确指出,今后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方向是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切实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保障广大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发展和现代科技信息进步的成果,真正创造广大农民用得上、用得好和广受益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惠农富农的根本目的。

  28.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选择山东省(国科发农[2010]162号)、湖南省(国科发农[2011]16号)开展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工作 • 从政府和公共服务角度:多部门推进,农村信息化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29.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综合信息服务站——从广泛覆盖到提升效果 • 近十年,中央和各地各部门主要抓了各类信息服务站建设和多种传播手段服务问题,并已取得很大成效。当前急迫的问题是如何让已建设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发挥效用。 • 2009年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五部委《关于做好全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院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

  30.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要保证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保证持续运行和不断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 1、发挥村级组织的主动性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身信息化,是当前推进农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要把“上级要办”转化为“村里想干”,把“政绩”转换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1.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石塘路村的村两委一致认为,抓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利及长远、惠及村民,村级领导班子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专题研究信息站的工作,还建立了服务站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上网费、电费、设备维护费和信息员工资都纳入了村级财务预算。 • 石塘路村信息服务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一是广大村民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文明习惯显著提高;二是山区村民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全村80户民俗旅游户中已有50余户购买了家用电脑;三是民俗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依托信息服务站开展民俗旅游、文明礼仪、烹调编织等技能培训,民俗户的经营理念、接待水平、饭菜质量得到了提升,回头客增多,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2.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2、适应村民需求,承接多项服务内容 农民的需要,是村级信息服务站持久运行的根本动力。为了发挥服务站综合效能和汇聚人气,除了综合承担农业、科技、商务、信息化、文化、远教等项工作以外,还应努力探索其他“一站多能”的服务模式。

  33.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在这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胜利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马小梅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在信息员岗位上,马小梅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她从请农民到信息站去看电影、为农民下载手机歌曲铃声入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为他们销售卖难的农产品,成了村民个个熟悉的“小灵通”,大家生产生活中的“好帮手”。在做好综合信息服务的同时,她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信息平台,办起了太阳能、家用暖气、手机交费等销售代理业务,注册了“暖洋洋二毛皮网店”,还在代理化妆品销售业务的同时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村里妇女提供美容常识,成了村里的“美容顾问”。

  34.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3、把握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边界 目前各地的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行机制多种多样,既有政府为主投入建设的,也有企业、协会、合作组织甚至个人合作建设的,在探索“一站多能”的运行模式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如何把握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边界的问题。

  35.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第二作业站综合信息服务室信息员刘永祥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个信息服务室采取了“协会主办、民资参与、个人承办”的建设方式。对于农户查询信息实行免费服务,并规定了免费开放服务的时间和数量的最低限度要求;对于网聊、网游等经营性活动实行合理收费,收入归投资个人。刘永祥第一个自愿投入了电脑、桌椅,承担了网费和运营费用,办起了这个信息服务室。三年来,这个信息服务室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共向农户提供免费查询服务526人次,时长880小时,免费培训农户59人次,培训作业站管理人员电脑技能20人次,通过发布查阅供求信息,农户实现了上百万元的农产品交易。

  36.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4、适应乡土文化特点 广大农村是滋生培育和延续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

  37.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南庄村的村助理兼信息员赵小江对待农村有种割不舍了的情节,为了将党的惠农政策传递给每一个村民,他针对村民的文化爱好,利用文化资源播放室的放映厅,每周两次定期放映锡剧,吸引了临近村民观看,几乎场场爆满,有时还要现加位子。在此基础上,他针对许多村民卫生习惯还未改变,制作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专题教育片,以实景实事教育农民,还播放一些家庭典型事例来带动小区的和谐气氛,同时也宣传了党的政策,被群众誉为党群干部的贴心“小喇叭”。

  38.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5、政策支持、财政扶植、服务体系的组织和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撑 政府主导体现在政策支持、财政扶植和服务体系的纽带效应上,是农村信息服务站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39.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信息站是由市政府部门统一规划论证,统一建设部署,统一平台共享,信息站日常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日常管理由市数字办负责统一管理,所在乡镇和村委会配合参与信息站和信息管理员的考评。市政府建设了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频道,把政府服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进行整合。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政府涉农部门、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烟草局等积极支持参与,通过代理收费等商务运营方法获取资金,作为管理员津贴的补充,既降低了了政府财政支出,又稳定了队伍,保证了服务站的长期稳定运转。

  40.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6、信息员的使命感 有了以上条件和手段,信息员的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则成了保证信息站稳定持续运行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41.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四川省安岳县龙台镇文化站的退休干部张永志则是一个农村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他2003年退休后发动建立了安岳县新世纪绿色柠檬产销协会和柠檬专业合作社,当他得知县里要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他积极争取承担这项工作,为了能做好这项工作,这位不懂英文和汉语拼音的老人硬是用两个月学习电脑操作并建立了柠檬专业网站,在商务局的计算机培训班考试中,他全部课程都达到了90分以上,被人们称为“花甲老人的商务通”。

  42.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两年来这位老人通过商务信息平台收集信息458条,发布了760条,交易额达到了1.1亿元。在他的努力下,家乐福超市、北京龙丰新源农副产品等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筹办的柠檬专业合作社年自产柠檬3400吨,却通过商务信息网卖出了5300吨,“外地果农都找我买柠檬咧!”,每当说到这些,张永智的脸上总有一丝自豪的笑容。

  43.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整合服务平台,构建1+N的服务环境 • 宁夏、吉林、浙江都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综合信息平台 • 集中建立一个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1” • 负责基本公共信息服务,提供对各类专业平台的服务支持——“N” • “1+N”降低社会信息服务组织的进入门槛。

  44.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吉林12316综合信息服务——整合服务,社会化运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 1、农业部门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 • 建立了吉林农网,各市县有网站,各乡镇有信息站,3000个村有信息服务点,信息服务管理和技术人员1869人,培训2万名信息员,其中1万多名取得农业部资格认证,做到每个村有合格信息员2名。

  45.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2、相关部门联合建设,构建了全省集中统一的服务平台。 • 12316新农村热线,在农民信息需求驱动下,形成了全省范围的专家咨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发布中心、资源处理中心。 • 12580短信服务平台,向480万农村手机用户广谱发布;实行双向互动,农民咨询,专家回复,定制用户达到45万户。

  46.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3、全省统筹建设,社会化推进 • 行政、事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40个部门联合建设 • 利用农业系统现有信息站,结合部门需求,共同建设、分口指导、联合挂牌。如与省妇联共建巾帼信息服务站,与组织部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点。 • 资金投入上,注意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投入,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投入1000万元,调动三家电信运营商投入6500万元,IT企业、大型产业化龙头、农村中介组织、经营能人投资5200万元。 • 构建体系,整合服务,探讨了一整套政策支持措施和运行管理方法。

  47.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特点: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 • 落实职责,营造环境 • 基础投入,引导社会资源 • 严格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 行政推进应符合市场规律 • 社会化运作应兼顾各方利益 • 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8.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上企业和经营者需求迫切 • (黑龙江农垦信息化等典型案例)

  49. 现实需求与近期行动(续) • 出现了一批农民的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为当地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新的面貌、新的文化

  50. 案例分析:农村网商星火燎原 • 农村网商是2011年阿里巴巴百佳网商榜单的一大亮点。与三农相关的网商,占据了本次百佳的10个席位,构成了本次网商评选的一大风景。 • 江苏睢宁沙集农民网店 • 福建安溪县茶农王大伟 • 山东嘉祥县,孟宏伟残疾兄弟网上卖牛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