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师生交往的艺术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师生交往的艺术.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五 杭州市文三路 140 号 310012. 师生交往的意义 (1). 生理的人 人 社会的人 心理的人. 师生交往的意义 (2). 心理与身体系统 人 心理与环境系统 心理与心理系统 心理与活动系统. 知己 了解自己 悦己 知人 了解别人 悦人 知境 了解环境 顺境 知时 了解时机 顺时 知止 了解目标 顺缘. 山不转 什么转? …… 水转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师生交往的艺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的艺术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五 杭州市文三路 140 号 310012

  2. 师生交往的意义(1) 生理的人 人 社会的人 心理的人

  3. 师生交往的意义(2) 心理与身体系统 人 心理与环境系统 心理与心理系统 心理与活动系统

  4. 知己 了解自己 悦己 • 知人 了解别人 悦人 • 知境 了解环境 顺境 • 知时 了解时机 顺时 • 知止 了解目标 顺缘

  5. 山不转 什么转?……水转 • 水不转 什么转?……人转 • 人不转 什么转?……心转 • 心不转 什么转?……地球照样转

  6. 师生交往的内涵 1、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和学生交往; 2、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方式; 3、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交往 的结果; 4、交往是师生双向的交往; 5、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交往是否成功; 自我觉察练习 · ·

  7. 沟通者的誓言 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都将捍卫你说出它的权利,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

  8. 增进交流沟通效果的因素: • 相互期待 15% • 模式技巧 15% • 相互关系 30% • 当事人因素 40% Lambert(1992)

  9. 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I) 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基础。 同理心的三个条件; 同理心不等于了解; 同理心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2、同理对方是一种交往的立场和能力。 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去感受对方; 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

  10. 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II) 3、不能同理学生的不良后果: 学生会… *很失望、很沮丧,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 *无益的指责和批评,“我向信息”让学生反感和受伤害,出现对立; *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产生建设性的帮助; *给学生提供了不合适的教育和价值导向,甚至误导学生。

  11. 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 1、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 练习 2、表达同理心的五个层次: 练习 不能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 只能领会对方十分表面的感受; 能理会对方的表面感受并能准确表达; 能理会对方深层的感受并能引导; 能理会对方表面的和深层的感受并能准确表达和引导;

  12. 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 3、在表达同理心时的基本立场: 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 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 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移、化解、消融的; 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 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身的盲点;

  13. 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I) • 加强“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 1、从对方的语言和非言语表达中来寻找; 2、从对方说话的用词中去体会; 3、加强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感受的分辨和体会; 4、从对方的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中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心态; 5、透过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情感; 6、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

  14. 师生交往中的真诚、尊重与接纳 1、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 对学生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努力提高自己表达真诚的能力。 *自我接纳与自信; *在恰当的地点和时间、用恰当的方式承 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 *既有“教师意识”又有“朋友意识”; *能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

  15. 2、用尊重与接纳维护学生的人性发展: *只有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才会发生有 效能的师生交往。 *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是一种良好的 心理品质。 *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前提是相信每 一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人。 *尊重和接纳学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空 间去自我觉察、自我表达、自我发展。

  16. 交往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我向信息”是交往的障碍: 基于个人的过强的主观意识,忽略别 人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批评,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通常的表达方式为责备、命令、挖苦等。 提醒——警告、控制 指导——命令、指责 了解——恐吓、威胁 鼓励——怀疑、揶揄 帮助——质问、说教 交流——奚落、中伤

  17. 交往中可用的语言技巧(I) • 幽默: “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 *委婉: 学会语气词的使用。(吗、吧、啊、嘛) 灵活使用否定词。(认为、不认为) 以问代答。 *含蓄: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曲表观点、巧避锋芒、暗示批评、美化语言

  18. 交往中可用的语言技巧(II) *反语: “欲进先退、欲前先后”。 *模糊: 使交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照顾对方的自尊。避开敏感问题。 模糊不等于糊涂。 • 沉默: 表示自信心和力量感。引起有意注意,引导注意的方向。一种有效的批评方式。

  19. 交往中批评与表扬的语言策略 1、批评的语言策略: 反省内心的感觉是否正确; 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请对方提出解释; 请对方提出建议如何改进; 总结对方所承诺的行动。

  20. 2、表扬的语言策略: 表扬行为而不是人格(评价事而不评价人); 表扬不能廉价或过度; 通常不以人比人; 公开与私下表扬相宜得彰; 表扬应尽量公平一致; 通常在学生中“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 珍惜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表扬语言要能因人而易、随机应变; 表扬与奖励相结合。

  21. 学会观察和使用体态语言 • 眼睛 • 距离 • 角度 • 高低 • 语言呼应 • 声音、词汇 • 肢体语言

  22.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0571- 8807-7930 (办) 130 0364 3845 Email: hongwu51@163.com 百度搜索:悠然走天下 专著《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23. 练习 教师1: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教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没想到这次考 试失败了。 教师3: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比较难 过,比较失望。 教师4: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比较难 过,比较失望,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 办,心里很混乱。 教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没想到这次考试会 这样不理想,所以感到比较难过和失望。 更不知如何对父母说,所以内心很矛盾。

  24. 练习: 学:怎么老是下雨呀?下雨天我们什么都不能玩, 真讨厌! 师:你在教室里呆得有点发闷,是吗? 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的那所学校。那里 的同学对我很好。 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 学:XX老喜欢在课堂上向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 我以后不跟他玩了。 师:你不喜欢他上课这样对待你,所以不想跟他玩了,是 吗?

  25. 同理心 (Empathy) 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和体验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能有效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使对方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同理心的三个条件; 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知对方; 2、了解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 3、让对方了解你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对方;

  26. 练习1 1、当你的某一种个性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冲 突时你通常运用什么方式来平衡? 2、在你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什么事情无法 沟通? 3、在你身上,学生最喜欢的特质有哪些? 最不喜欢的有哪些? 4、对鼓励你的学生与你和谐相处,你做过 哪些事情?

  27. 对可能有自我伤害行为的学生的早期辨别信号 • 曾经有过自杀的企图; • 曾经有过自我伤害行为的经历; • 谈论或书写有关自杀; • 有专门的自杀计划; • 喜欢玩弄锐器、枪支等; • 正在遭受抑郁或其它心理疾病; • 曾经经历过悲惨的事件(例如,家庭成员中有人自杀); • 酗酒或者沉溺于其它物品; • 形容自己处于“无助”的环境; • 有饮食困难或者睡眠困难; • 谈论“我不在了以后……”,向人们告别; • 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28. 特殊家庭 • 离婚家庭 正在闹离婚的家庭 • 父母分居的家庭 寄养的家庭 领养的家庭 • “爆发户”家庭 “新贵”家庭 犯罪家庭 • 非婚生子女家庭 残疾人家庭 重组家庭 • 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 流动人口家庭

  29. 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生生关系: 男生与女生的关系; 班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关系; 学习成绩在前面的与在后面的同学的关系; 有某项特长和没有某项特长的同学的关系; 不同社会背景的同学之间的关系; 学生中的小团体之间的关系;

  30. 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全班同学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男生、女生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普通同学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同学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学习成绩在后面的同学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有某项特长的同学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没有某项特长的同学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不同社会背景的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学生中的小团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31. 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家长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男生、女生的家长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家长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同学家长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学习成绩在后面的同学家长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不同社会地位的家长的关系; 教师(班主任)与不同性格的家长的关系;

  32. 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每个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全班同学与全体同学家长的关系; 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33. 心理一词来自希腊语的“psyche”,,原意为灵魂。现在则指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感知与体验。 它是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心理不同于一般的客观事物,它属于人的内心世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4. FIGUE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5. 自慰(手淫): 用手或者其它物品,刺激自己的性感地带,以获得性欲望的宣泄,或者性的愉悦。 在整个青春发育阶段,自慰是有助于人的性器官、性功能、性行为、性心理、性道德(法律)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