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 1 、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 、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 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 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 际效果. 4 、知道合力和(两等大)分力之间的 大小关系. 力的分解.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 力的分解. 【 定义 】 :. 【 牢记 】 :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F 5. F 1. F. F 3. F 4. F 2. F 6.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相互作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

  2. 学习目标 :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 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 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 际效果 4、知道合力和(两等大)分力之间的 大小关系

  3. 力的分解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 力的分解 【定义】: 【牢记】: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4. F5 F1 F F3 F4 F2 F6 【牢记】:如果没有特殊限制,那根据一 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 四边形。

  5. 将一个已知力力分解的几种情况 1、已知两个分力方向 结论:唯一的一组解

  6. 2、已知其中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 结论:唯一的一组解

  7. 3、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结论:1、当 时有两组解。 2、当 时有唯一的一组解。 3、当 时无解。

  8. θ 4、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时, 结论:1、当已知大小的分力> 有两组解。 时, 2、当已知大小的分力= 有唯一的一组解 时, 3、当已知大小的分力< 无解

  9. 【牢记】: 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有惟一解 有下列可能: ①已知两个分力方向 ②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10. F F 往上提 F2 往上提 等效 F1 往前拉 往前拉 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分解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 【牢记】: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 力的分解

  11. G θ 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 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12. G θ θ 【牢记】: 1、分解后,用G1和G2来等效替换G, 则G不存在了; 2、G2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不是物体对 斜面的压力;

  13. 3、G1使物体下滑,所以G1又叫做 下滑力。可见下滑力是重力的一 个分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力 4、一个力是否是真实的力,看能否 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

  14. 疑问: 1、力的分解是不是一定要按力的实际 作用效果来分解? 【牢记】:不是,根据解题的需要来分 解,一般情况下按实际作用 效果分解 2、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么难判断, 该怎么办? 【牢记】:我们可以综合物体受力分析 结果来判断其中某个力的作 用效果

  15. N1 N2 G θ 如果没有重力,物体会与斜面和挡板间 有挤压吗?不会!所以重力的两个实际 作用效果就是一是使物体与斜面间有挤 压,一是使物体下滑从而使物体与挡板 间有挤压。

  16. y x F1 F1y F1x F2x F2 F2y 正交分解法

  17. 思考? 如果让你来处理索道的技术问题,请问索道设计的绷直还是松一些?

  1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