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9

社会研究方法(上)

社会研究方法(上). 刘长喜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 社会研究方法的内容体系. 方法论. 研究过程. 问卷法 观察法 试验法 访问法 个案法 文献法 等等. 研究方案. 研究设计. 抽样方案. 资料收集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资料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第一章 社会研究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科学研究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程序 第三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研究. 一、科学的概念 1 、科学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2 、科学研究

cruz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社会研究方法(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研究方法(上) • 刘长喜 •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

  2. 社会研究方法的内容体系 方法论 研究过程 问卷法 观察法 试验法 访问法 个案法 文献法 等等 研究方案 研究设计 抽样方案 资料收集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资料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3. 第一章 社会研究的科学基础 • 第一节 科学研究 •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程序 • 第三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4. 第一节 科学研究 • 一、科学的概念 • 1、科学 •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5. 2、科学研究 为科学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 • 3、科学知识 通过科学研究而活动的知识。

  6. 你平时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哪些方式?

  7. 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 • 1、科学与文化的分离 • 过度关注自然,忽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 2、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社会现象的局限性 • 3、社会制度的制约 • 带来灾难

  8.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 1、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 2、个人因素的影响 研究者&被研究者 • 3、社会现象的不确定性

  9.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逻辑和程序 •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1、归纳的逻辑及其局限 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比如:通过对大量天鹅观察,得出天鹅是白色的; 比如:通过对生活中认识的某地方的人观察,得出这个地方的人不好的。

  10. 局限: • A、结论不一定可靠。 • B、仅靠归纳无法逻辑地推论出一般性原理。

  11. 2、演绎的逻辑及局限性 • 从一般到个别。 • 即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 如:人是自私 • 某某是人 • 某某是自私的。

  12. 局限: • 错误的前提推出错误的结论。

  13. 3、假设检验逻辑 • 首先从理论演绎出研究假设; • 然后通过观察归纳出相应的经验性结论 • 用经验性结论来检验研究假设: 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 如果被证伪,则对理论进行修正或者推翻理论,发展新理论。

  14. 二、科学研究的程序 1、通过理论演绎提出理论假设 2、操作化 3、经验观察 4、通过观察得出研究结论

  15. 科学环

  16. 第三节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 一、社会研究方法论 • 方法论只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观点。 • 比如什么是真?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潘光旦的实验

  17.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社会科学能否象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 社 会 研 究 方 法 论 是否存在客观的社会规律 应采用何种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如何判断社会科学知识的真理性 价值中立与否

  18. 二、社会规律的性质 • 1、社会总体的统计规律 • 2、社会制度约束的行为模式 • 3、社会特定时期的经验规则

  19. 三、解释与理解的方法 • 1、自然科学的客观解释:因果解释 • 2、社会研究中的主观意义 韦伯:一个女孩子在大街上眨眼睛。 3、投入式理解的方法 4、社会研究中因果解释与理解相结合

  20. 四、价值与客观性 • 1、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的争论 • 2、科学的真理性争论 • 3、科学的功能性争论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21. 五、社会研究范式 • 1、后实证研究范式 • 继承和发展了实证主义方法论 • 2、阐释研究范式 • 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方法论

  22. 3、批判诠释理论范式 • 批判+诠释 • 4、后现代主义范式 • 反理性 • 反逻辑 • 反中心 • 反本质

  23.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主要过程和内容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二节 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单位与研究内容的确定

  24.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主要阶段 • 一、准备与设计阶段 • 1、确定研究课题 • 2、初步探索 • 3、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设计调研方案) • 二、资料搜集阶段 • 三、资料分析阶段

  25. 补充: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 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 说明调查的内容. 3.说明调查范围和方法,时间和地点 4.调查对象 5.说明抽样方案 6.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7.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26. 第二节 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 • 一、研究课题的设定 • 1、廓清研究课题 • 2、研究课题的论证 • 理论意义 • 实践意义 • 迫切性 • 可行性 • 研究条件

  27. 二、确定研究类型 • 1、研究性质: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 • 2、研究目的: 描述性研究:是什么 解释性研究:为什么 探索性研究:大致如何

  28. 3、研究时间:横剖研究&纵贯研究 • 横剖研究: 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 上海人民对世博会的态度调查。

  29. 纵贯研究: 在不同的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1)趋势研究: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上海老年人养老选择”趋势调查 (2)同期群研究: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三十年来“老三届”政治态度研究。 (3)追踪研究: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中科大少年班”追踪研究;江村研究。

  30. 4、调查对象的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调查对象的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1. 三、提出研究假设 • 1、具体研究假设必须满足的条件 (1)有明确的概念为基础; (2)能够为经验事实证明或证伪; (3)有明确的假设适用范围; (4)具备假设检验的条件; (5)应该清楚与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相互关联。

  32. 2、提出假设的方式 查阅文献; 实地考察或访谈; 两者结合。

  33. 3、提出假设的步骤 • (1)在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和目标后,既要对研究中需要解释的现象作出概括,也要得出用来解释的社会特征的抽象概念。 • (2)明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 (3)将一组相关的解释命题,按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秩序关联起来,建立命题体系。

  34. 4、假设的陈述: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 变量:给出具体操作化定义的概念 • 自变量: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 • 因变量:在一组变量中,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

  35. (1)相关关系 • (2)因果关系 • (3)虚无关系

  36. 第三节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的确定 • 一、研究单位 • 研究单位也称之为分析单位,就是在研究范围内的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 • 研究单位与调查对象

  37. 研究单位的层次: • 个人 • 群体 • 组织 • 社区 • 社会产物与社会结构

  38. 二、研究内容 • 存在状态 • 主观倾向 • 实际行为

  39. 第三章 测量 • 第一节 测量的特征 • 第二节 测量的尺度 • 第三节 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 第四节 信度的评估 • 第五节 效度的评估

  40. 第一节 测量的特征 • 测量就是对做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 • 要素: • 测量客体:测量谁 • 测量内容:测量什么 • 测量法则:如何测 • 数字和符号:测的结果

  41. 有效测量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 准确性; • 完备性; • 互斥性;

  42. 第二节、测量的尺度 • 一、定类测量或名义测量 • 在任何一门科学中,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操作是分类(或组)。只要类别是可穷尽的,且总体单位对分类而言是互斥的,那么便可以使用定类尺度来进行测量。 • 例如我们可以按肤色把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归于不同的类,但我们决不能说哪一种肤色的人较优或最优。

  43. 定类尺度的特征是没有方向性,只能划分类别;不能比较高低,只能计算各类中总体单位出现的次数;不能加减,更不能乘除,只能表征为“=”或“≠”。常见的定类尺度有性别、血型、宗教信仰等。

  44. 二、定序测量或次序测量 • 如果我们不仅可以区分出类,而且可以排列出各类的顺序,那么测量便提高到定序尺度。 • 例如对人们的态度进行量度,不仅可以区分出类,而且还可以排出“非常赞成”、“赞成”、“中立”、“不赞成”、“非常不赞成”这样的顺序。还有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都是常见的定序尺度。

  45. 定序尺度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所谓反对称性,系指A>B,B≯A。或者说当A>B时,不可能有B>A。定序尺度仍具有传递性,因如果A>B、B>C,A>C必能成立。定序尺度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所谓反对称性,系指A>B,B≯A。或者说当A>B时,不可能有B>A。定序尺度仍具有传递性,因如果A>B、B>C,A>C必能成立。

  46. 必须指出,定序尺度的特征是方向性,虽然在类别之间可以做比较,却无法获得它们之间差值大小的信息。有时研究者测量人们对某事的态度,固然可以用离散变量l,2,3,4,5来对“非常赞成”、“赞成”、“中立”、“不赞成”、“非常不赞成”进行编码。但这些数值并不是各等级之间的真实距离,而只是为了统计方便而设的代码。必须指出,定序尺度的特征是方向性,虽然在类别之间可以做比较,却无法获得它们之间差值大小的信息。有时研究者测量人们对某事的态度,固然可以用离散变量l,2,3,4,5来对“非常赞成”、“赞成”、“中立”、“不赞成”、“非常不赞成”进行编码。但这些数值并不是各等级之间的真实距离,而只是为了统计方便而设的代码。

  47. 因此在这一测量层次,我们一般无法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只能进行大于和小于的运算。因此在这一测量层次,我们一般无法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只能进行大于和小于的运算。

  48. 三、定距测量或等距测量 • 如果我们不仅可以测量被研究对象的类别和顺序,而且还可以获得有关它们之间差值的信息,那么测量便提高到了定距尺度。

  49. 必须指出,在定距尺度这一层次上可以做加减法运算,无法做除法运算。如量度两杯水的温度,测得一杯为20℃,另一杯为l0℃,可以知道后者比前者低l0℃,但不能说后者是前者的一半。因为在定距尺度这一层次上,零点是任意确定的。必须指出,在定距尺度这一层次上可以做加减法运算,无法做除法运算。如量度两杯水的温度,测得一杯为20℃,另一杯为l0℃,可以知道后者比前者低l0℃,但不能说后者是前者的一半。因为在定距尺度这一层次上,零点是任意确定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