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我們都是台灣媳婦 台灣文化介紹

我們都是台灣媳婦 台灣文化介紹. 93207014 王振益 93207020 陳囿霖 93207034 張謹玟 93207043 呂元皓. 課程目標. 讓學生從課堂中的國語教學、風俗習慣、中了解台灣的 語言、飲食、風俗、信仰 … 等內涵,透過課程的呈現,使學生更了解台灣文化。. 1. 了解台灣文化,加快融入台灣生活。 2. 指導中文語言,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3. 透過相互了解,促進互相尊重。 4. 透過發表會,驗收成果促進文化交流。. 課程分類. 1 、ㄅㄆㄇ好也 ( 中文教學 ) 2 、從前從前 ( 風俗名情各大節慶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我們都是台灣媳婦 台灣文化介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們都是台灣媳婦 台灣文化介紹 93207014 王振益 93207020 陳囿霖 93207034 張謹玟 93207043 呂元皓

  2. 課程目標 • 讓學生從課堂中的國語教學、風俗習慣、中了解台灣的 語言、飲食、風俗、信仰…等內涵,透過課程的呈現,使學生更了解台灣文化。

  3. 1.了解台灣文化,加快融入台灣生活。 2.指導中文語言,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3.透過相互了解,促進互相尊重。 4.透過發表會,驗收成果促進文化交流。

  4. 課程分類 • 1、ㄅㄆㄇ好也 (中文教學) • 2、從前從前(風俗名情各大節慶) • 3、走入思路 回家鄉 (文化交流 美食 語言)

  5. 對象分析 • 台灣地區的外籍配偶,以新竹當地外籍配偶為主,學生中包含東南亞外籍配偶,多數學生對台灣語言與文化較為陌生。

  6. 教學活動設計

  7. 課程評鑑方式 • 1、中文測驗卷 • 2、成果展 • 3、家人感想

  8. 活動呈現 我 國 以 農 立 國 , 在 傳 統 社 會 中 , 農 民 多 喜 用 農 曆 ( 民 間 俗 稱 舊 曆 ) , 並 依 此 為 民 俗 節 慶 及 耕 種 等 農 時 的 準 繩 。 雖 然 我 國 自 民 國 元 年 採 用 世 界 通 行 之 陽 曆 作 為 國 曆 , 但 一 般 民 眾 仍 習 於 沿 用 農 曆 , 許 多 的 歲 時 節 慶 , 仍 活 躍 於 生 活 中 , 這 種 兩 曆 合 用 的 生 活 方 式 也 早 己 為 國 人 所 習 慣 。 • 農 曆 是 我 國 古 代 所 行 的 曆 法 , 是 陰 陽 合 曆 , 月 份 是 配 合 月 亮 的 圓 缺 , 而 年 要 配 合 四 季 寒 暑 的 變 換 , 可 是 十 二 個 陰 曆 月 ( 朔 望 月 ) 不 過 約 354 日 左 右 , 而 一 個 回 歸 年 (陽 曆 年) 卻 有 365.2422 日 , 兩 者 相 差 11 日 左 右 , 因 此 十 九 年 須 加 七 個 閏 月 。 農 曆 閏 月 是 利 用 陽 曆 的 廿 四 節 氣 來 調 整 , 而 節 氣 是 以 春 夏 秋 冬 、 氣 候 寒 暑 及 與 農 事 相 關 的 現 象 來 區 分 , 為 農 民 一 年 之 中 春 耕 、 夏 耘 、秋 收 、 冬 藏 的 依 據 。

  9. 人 聲 鼎 沸 的 年 貨 市 場 , 鮮 豔 奪 目 的 春 聯 及 年 節 飾 品 ... 。 為 了 迎 接 新 的 一 年 , 從 十 二 月 中 開 始 , 家 家 戶 戶 便 準 備 過 年 , 到 處 都 顯 得 喜 氣 洋 洋 , 煥 然 一 新 。 除夕 是 一 年 的 最 後 一 天 , 具 感 恩 及 全 家 團 圓 的 重 要 意 義 。 當 天 下 午 , 家 家 戶 戶 都 要 辭 年 , 以 感 謝 祖 先 及 神 明 這 一 年 來 的 保 佑 。 除 夕 夜 , 異 鄉 的 遊 子 一 定 會 趕 回 家 團 聚 吃 年 夜 飯 , 即 使 未 能 回 家 吃 團 圓 飯 的 家 人 , 也 要 替 他 擺 一 副 碗 筷 , 以 表 示 全 家 團 圓 。 吃 過 年 夜 飯 , 是 小 孩 子 最 期 待 的 時 刻 , 因 為 可 以 拿 長 輩 分 賞 的 壓 歲 錢 了 。 接 下 來 全 家 一 起 守 歲 , 迎 接 新 年 到 來 。 一元 復 始 , 萬 象 更 新 , 春 節 在 鞭 炮 聲 中 展 開 , 正 月 初 一 一 早 , 家 人 先 行 祭 祖 , 而 街 上 也 處 處 可 見 拜 年 的 人 群 , 舞 龍 舞 獅 等 民 俗 活 動 更 增 添 新 春 的 熱 鬧 氣 息 。 為 求 新 的 一 年 能 夠 大 吉 大 利 , 初 一 時 需 遵 守 許 多 禁 忌 , 如 不 可 掃 地 、 倒 垃 圾 , 怕 把 財 富 掃 出 門 外 ; 不 可 說 壞 話 及 吵 架 ; 不 可 打 破 碗 盤 , 若 不 小 心 打 碎 了 , 要 趕 緊 說 歲 歲 ( 碎 碎 ) 平 安 , 以 化 解 凶 災 。 新春 期 間 , 初 二 是 出 嫁 女 兒 回 娘 家 的 日 子 , 初 四 為 諸 神 返 回 人 間 的 日 子 ,初 五 商 家 開 張 大 吉 , 熱 鬧 滾 滾 的 新 年 氣 氛 一 直 要 延 續 至 元 宵 節 才 會 漸 漸 冷 卻 。

  10. 傳統 年 節 的 習 俗 雖 傳 承 了 數 千 年 之 久 , 其 就 現 代 社 會 而 言 , 仍 具 有 多 重 意 義 。 首 先 是 環 境 的 清 理 及 佈 置 , 可 加 強 居 家 衛 生 並 且 增 添 新 的 氣 象 ; 而 祭 祖 及 拜 神 , 反 映 了 中 國 人 一 向 所 講 求 的 孝 道 及 倫 理 , 為 感 恩 的 一 種 表 示 ; 除 夕 夜 圍 爐 , 則 達 成 全 家 團 圓 , 共 同 度 過 重 要 時 刻 的 願 望; 拜 年 、 回 娘 家 , 更 維 繫 了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情 誼 。 至 於 一 些 看 似 迷 信 的 禁 忌 , 其 實 可 視 作 前 人 維 繫 和 諧 , 調 節 生 活 的 方 式 。 因 此 將 年 節 中 適 合 於 現 代 生 活 的 部 份 善 加 保 存 , 並 發 揚 光 大 , 應 是 我 們 致 力 的 方 向 。

  11. 這 元 宵 節 的 夜 晚 , 處 處 可 見 兒 童 手 提 燈 籠 外 出 嬉 戲 , 各 地 的 廟 宇 也 會 張 燈 結 綵 , 高 搭 彩 棚 , 展 示 各 式 飛 禽 走 獸 、 花 鳥 人 物 及 古 今 人 物 的 花 燈 , 並 舉 辦 花 燈 競 賽 。 而 在 中 正 紀 念 堂 的 舉 辦 「 臺 北 燈 會 」, 每 年 都 有 相 當 精 彩 的 展 示 活 動 , 吸 引 了 不 少 賞 燈 的 人 潮 。 熱 鬧 有 趣 的 燈 謎 晚 會 則 為 更 豐 富 了 元 宵 節 的 習 俗 。此 外 , 臺 南 鹽 水 的 蜂 炮 、 臺 北 平 溪 的 放 天 燈 等 地 方 特 殊 風 俗 活 動 , 亦 為 元 宵 節 熱 鬧 的 夜 空 添 增 燦 爛 色 彩 , 故 又 有 「 南 蜂 炮 、 北 天 燈 」 之 稱 。 • 除 了 觀 賞 花 燈 、 提 燈 籠 外 , 吃 湯 圓 也 是 元 宵 節 重 要 的 習 俗 之 一 , 圓 圓 軟 軟 的 湯 圓 , 希 望 家 家 都 能 團 圓 無 缺 。

  12. 元 宵 節 是 一 個 多 采 多 姿 的 節 日 , 除 了 吃元 宵 祈 求 團 圓 外 , 其 各 種 活 動 不 但 具 有 娛 樂 性 , 以 民 間 故 事為 主 題 的 燈 展 , 及 猜 燈 謎 , 亦 具 有 教 育 意 義 , 表 現 出 古 人 的智 慧 ; 而 各 式 美 輪 美 奐 的 花 燈 , 更 發 揮 了 不 同 民 俗 藝 術 的 技巧 , 將 民 間 藝 術 深 植 人 心 。

  13. 農 曆 五 月 五 日 是 端 午 節 , 和 春 節 、 中 秋 並 列 為 最 重 要 的 三 個 節 慶 。 端 午 節 時 值 夏 季 , 正 是 疾 病 開 始 流 行 的 季 節 , 因 此 端 午 節 的 由 來 , 可 追 溯 為 驅 邪 避 惡 , 以 求 身 心 的 平 安 , 後 來 加 入 愛 國 詩 人 屈 原 的 傳 說 , 更 增 添 了 端 午 節 的 重 要 性 。端 午 節 最 令 人 期 盼 的 活 動 便 是 划 龍 舟 , 台 灣 各 地 的 主 要 河 川 在 當 天 都 會 舉 行 盛 大 的 龍 舟 競 賽 , 選 手 們 隨 著 隆 隆 的 鼓 聲 , 奮 力 向 前 划 , 在 精 彩 激 烈 的 賽 程 中 , 這 傳 統 的 習 俗 得 以 不 斷 的 延 續 。

  14. 為 了 驅 除 疾 厄 , 端 午 節 時 可 見 住 家 門 口 都 掛 菖 蒲 和 艾 草 , 以 及 「 鍾 馗 」 的 畫 像 , 成 人 飲 雄 黃 酒 , 並 讓 小 孩 身 配 香 包 , 這 些 物 品 據 說 都 有 避 邪 , 保 平 安 的 作 用 。 而 台 灣 的 「 打 午 時 水 」 的 風 俗 , 亦 即 汲 取 端 午 節 中 午 的 井 水 , 據 說 有 治 病 的 療 效 , 此 外 , 若 能 在 正 午 時 將 雞 蛋 直 立 起 來 , 表 示 來 年 會 有 好 運 道 。端 午 節 最 為 人 熟 知 的 食 品 便 是 粽 子 , 這 個 原 本 富 有 紀 念 意 義 的 食 品 , 在 中 國 人 的 巧 手 製 作 下 , 已 成 為 具 各 種 變 化 , 且 隨 時 都 能 嚐 到 的 美 食 了 。端 午 節 可 說 是 現 存 的 重 要 節 慶 中 , 歷 史 最 悠 久 的 。 由 現 代 的 眼 光 看 來 , 祖 先 對 端 午 節 的 看 法 確 有 其 獨 到 之 處 : 在 這 初 夏 蟲 疫 滋 生 之 際 , 以 端 午 節 提 醒 大 家 做 好 保 健 的 工 作 。 菖 蒲 、 艾 草 及 雄 黃 酒 固 然 是 傳 統 避 疫 保 健 的 方 式 , 現 代 人 應 尋 求 更 進 步 的 方 式 進 行 保 健 活 動 , 延 續 先 人 的 智 慧 。

  15. 一 輪 皎 潔 的 明 月 , 自 古 就 是 人 們 吟 詠 歌 頌 的 主 角 , 中 秋 節 的 月 亮 , 更 令 人 有 溫 馨 的 感 受 。 相 傳 中 秋 節 源 自 於 古 代 祭 祀 月 神 的 禮 儀 , 後 來 加 入 了 吃 月 餅 的 傳 說 , 又 為 中 秋 節 增 添 了 民 族 意 識 。 「 月 圓 人 團 圓 」 , 中 國 人 素 喜 以 月 圓 象 徵 人 團 圓 , 因 此 中 秋 節 也 是 團 圓 的 日 子 。 當 夜 全 家 一 同 到 各 地 風 景 名 勝 迎 風 賞 月 , 吃 著 月 餅 及 柚 子 , 祈 求 全 家 平 安 , 而 月 亮 在 「 嫦 娥 奔 月 」 、 「 吳 剛 伐 桂 」 及 「 玉 兔 搗 藥 」 等 傳 說 中 , 變 得 更 富 生 命 力 。

  16. 中 秋 節 正 值 秋 收 時 節 , 台 灣 民 間 也 同 時 在 這 一 天 祭 拜 土 地 公 , 以 求 來 年 有 更 好 的 收 成 。

  17.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是 我 國 民 間 的 重 要 的 節 慶 。 在 古 代 , 民 間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 而 佛 教 的 盂 蘭 盆 節 , 及 道 教 的 中 元 節 亦 在 同 一 天 。 又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 在 這 個 月 當 中 間 , 「 好 兄 弟 」 們 都 會 來 到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 由 種 種 的 由 來 融 合 成 今 日 的 「 中 元 普 度 」 。

  18.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

  19. 課程學習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