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一、成语 1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1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问道于肓 落花流水 夜郎自大 李代桃僵 振聋发聩 叶公好龙 唇亡尺寒 一衣带水 殃及池鱼 叠床架屋 孤掌难鸣 画蛇添足. 2 、成语的特征 ( 1 ) 意义的整体性

cull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一、成语 1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如: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削足适履 不耻下问 问道于肓 落花流水 夜郎自大 李代桃僵 振聋发聩 叶公好龙 唇亡尺寒 一衣带水 殃及池鱼 叠床架屋 孤掌难鸣 画蛇添足

  2. 2、成语的特征 (1) 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破釜沉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钣锅沉下船”,实际意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2) 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其构成成分和结构成分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换为“道远任重”。

  3. 3、成语的来源 (1) 神话寓言 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天花乱坠 (《高僧传》) (2) 历史故事 如: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 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诗文语句 如:学而不厌 (《论语·述而》) 舍生取义 (《孟子·告子上》) (4) 口头俗语 如: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来自古代俚语。

  4. 4、成语的构造 (1)并列结构 如:光明磊落 抑扬顿挫 切磋琢磨 (2)偏正结构 如:世外桃源 孜孜不倦 循循善诱 (3)动宾结构 如:好为人师 包罗万象 另开生面 (4)补充结构 如: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问道于盲 (5)主谓结构 如:胸有成竹 天花乱坠 毛遂自荐

  5. 5、成语的运用 成语言简意赅,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如:振聋发聩的实际意义是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披荆斩棘的实际意义是指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 路上扫除 障碍。 (2)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不能把“螳臂当车”改为“螳螂当车”。 (3) 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字音,必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 错。 如:“病入膏肓” 的“肓”不能写成“盲”或“育”。

  6. 二、惯用语 1、 惯用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2、惯用语大多数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如: 动宾式:甩石头 掺沙子 挖墙脚 打棍子 吹牛皮 钻空子 拉后腿 炒鱿鱼 挤牙膏 偏正式: 下马威 马后炮 半瓶醋 主谓式:天晓得 开门红 狗扯皮

  7. 3、习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1)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有一定的修辞作用。 (2)在意义方面,具有相对的整体性,除了基本意义外,往往有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如:打小报告 比喻暗地里向领导反映情况,而且往往是不真 实的情况,贬义。 (3)在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凝固程度不是很强,表现为改换成分、扩展、变换词序、改变结构等。 如:耳旁风——耳边风 打边鼓——敲边鼓

  8. 三、歇后语 1、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 头用语。 2、歇后语的类型 (1)喻意歇后语 前一部分是打个比方,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点出比喻的意义。 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其能)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9. (2)谐音歇后语 前一部分说出一种事实或现象,后一部分借助音同音近来表达真意,这是一种“言在此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如: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韭菜拌豆腐——一一青(清)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0. 3、歇后语的作用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生动有余,严肃不足。 从意义上看,有的反映了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思想意识或格调不当的庸俗低级趣味,因此,在庄严、悲痛的场合,一般不宜使用。 文章或说话中,适当地恰当地运用歇后语,能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使语言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