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426 Vues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主讲人:辛勇 E-mail: xinyong@swust.edu.cn. 引言. 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并以此推断品德发展的特点的理论统称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其后由科尔伯格、吉利根、艾森伯格等进一步发展深化的 (本节主要介绍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2~5 岁) 权威阶段( 6~8 岁) 可逆性阶段( 8~10 岁)
E N D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主讲人:辛勇 E-mail: xinyong@swust.edu.cn
引言 • 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并以此推断品德发展的特点的理论统称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其后由科尔伯格、吉利根、艾森伯格等进一步发展深化的(本节主要介绍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 权威阶段(6~8岁) • 可逆性阶段(8~10岁) • 公正阶段(11~12岁) 皮亚杰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例如,儿童在打弹弓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权威阶段(6~8岁) 例如,该年龄段儿童对于老师的教导总是非常顺从的。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可逆性阶段(8~10岁) 例如,儿童在做游戏时会互相讨论游戏的规则。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公正阶段(11~12岁) 例如,儿童对于考试成绩的讨论,认为凡是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都应得到奖励。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科尔伯格主张品德发展具有固定顺序的六个阶段(见后表) 科尔伯格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科尔伯格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 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偷药救妻”。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海因茨偷药救妻 •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道德两难推理的判断过程举例
二、认知失调理论 • 该理论认为,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 不吸烟? 吸烟?
二、认知失调理论 • 为了克服这种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改变态度 • 增加认知 •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 减少选择感 • 改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