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7

國際企業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國際企業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教師 謝凱雯 kellyhsieh@hotmail.co.jp 07-361-7141 分機 #3467. Class Schedule (This may be changed as needed). 使用教材. 方世民著 『 國際企業管理 』2006, 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成績計算 :. 課堂表現 30 分 (具有參考性的發言加 1-3 分) 期中考 成績 30 分 期末考 成績 40 分 考試方式 :open book. 第一章 國際企業管理概論.

damit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國際企業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教師 謝凱雯 kellyhsieh@hotmail.co.jp 07-361-7141分機#3467

  2. Class Schedule(This may be changed as needed)

  3. 使用教材 • 方世民著『國際企業管理』2006,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成績計算: • 課堂表現30分 (具有參考性的發言加1-3分) • 期中考 成績30分 • 期末考 成績40分 • 考試方式:open book

  5. 第一章 國際企業管理概論 各位同學, 您的日常生活 與外國企業有何關聯?

  6. 學習目標 • 了解產業全球化之現象 • 了解多國籍企業之意義 • 了解企業國際化之動機、 利益與風險、成本 • 了解國外投資議題 • 了解全球與台灣多國籍企業概況

  7. 產業全球化之現象 • 產業之產品與服務在全球隨處可見 • 企業進行跨國之全球價值鏈活動佈局 • 各國區位與市場相互之影響 • 產品與服務之價格降低、品質提升 • 競爭者在全球各市場相互競爭 • 各國獎勵國際投資與投資障礙之降低 • 產業空洞化、工作外移與失業率提升

  8. 多國籍企業之意義 • 多國籍企業為母公司(或總公司)以及至少一個海外分支單位(如分公司、子公司)所組成的企業體。海外分支單位可能從事各種價值鏈活動(或是功能性活動),包括行銷、銷售、生產製造、研發與物流運籌等,而且各分支單位之營運必須接受母公司之協調與控制, 以達成多國籍企業之目標。

  9. 多國籍企業之發展簡史 • 美國MNC: 主導二次大戰後的全球經濟發展 • 歐洲MNC: 缺乏內需市場, 一般而言歐洲企業之國際化 程度相當高 • 日本MNC: 1960年代後以超高的品質與技術打入國際市場 • 台灣與韓國MNC: 韓國的大企業(如Samsung與LG)以及台灣資訊代工大廠(如鴻海) • 後進國家MNC: 例如中國的聯想與海爾集團等

  10. 企業國際化之動機與利益 • 學習與獲取企業營運所需之資源 :低成本或高層次資源 • 尋求廣大國外市場: 本國市場飽和或外國市場之吸引力, 如BRIC • 擴大營運規模取得競爭優勢 :提升規模經濟、範疇經濟 與議價能力 • 追隨客戶之國際化佈局:繼續維持供應關係 • 領先或追隨競爭者之國際化策略: 領先或回應競爭者的國際化行動 • 分散企業營運風險:分散企業的價值鏈活動

  11. 企業國際化之風險與成本 • 當地市場適應之成本 :由於國家文化、社會、經濟體制差異 • 地主國政府干涉之風險 :任何外國企業之投資必須經過地主國政府的審核 • 跨國營運之風險 :地主國之政治、總體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變動之風險 • 跨國營運整合與協調之成本 :多國籍企業必須就各區位之價值鏈活動進行整合與協調

  12. 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績效之關係 • 「企業是否有最適之國際化佈局程度?」

  13. 母國政府對於企業國外直接投資之影響 • 對於母國產業空洞化之疑慮:因企業將原先在母國區位之活動外移至其他區位進行 • 限制高層次之技術移轉到其他國家:母國政府會擔心高科技會落入敵對國家手中,對於本國或是本國產業發展產生不利之影響 • 管制本國企業對外投資之行為:母國政府會對企業赴某些國家之投資進行管制,例如美國對古巴

  14. 國外直接投資對於地主國之利益 • 促進當地經濟成長 :投資會帶動相關產業(例如上、下游產業與相關服務業)之發展 • 促進當地相關產業之發展與技術、管理能力之提升:因大部分外國企業之技術層次與管理能力皆較本國企業來得高 • 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 培養優秀人才:例如飛利浦(Philips)與花旗銀行(Citibank) • 增加地主國政府之稅收:營業稅與關稅等

  15. 國外直接投資對於地主國之缺失 • 環境保護之問題:企業將較具高污染性之產業外移至其他國家設廠生產 • 投資於落後之產業與技術,阻礙當地產業與技術之升級:有些外國企業之投資是將母國不具比較利益、競爭優勢之活動外移至其他國家進行 • 對地主國企業產生強大之競爭與存活壓力:因外國企業擁有強大之競爭優勢之下,如高層次之技術、充沛資金、品牌知名度、跨國管理能力、全球營運規模等

  16. 全球化之疑慮 • 勞工失業與勞工剝削之議題 :因企業可以隨時移轉企業之價值鏈活動,尋找最具優勢的區位進行 • 全球貧富差距之議題 :「贏者通吃」、「贏者圈」之現象 • 農產品生產與補貼議題 :例如歐盟每年農業的補貼金額超過40個全球最窮國家GDP之總和,形同強大的貿易障礙 • 全球環境污染議題 :全球各工廠、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造成的溫室效應 • 全球化?停滯或是不變的趨勢 :911事件

  17. 全球國外直接投資與多國籍企業之概況 (1/4) • 全球國外直接投資金額

  18. 全球國外直接投資與多國籍企業之概況 (2/4) • 全球多國籍企業之概況

  19. 全球國外直接投資與多國籍企業之概況 (3/4) • 外國多國籍企業在台投資概況 (1/2)

  20. 全球國外直接投資與多國籍企業之概況 (4/4) • 外國多國籍企業在台投資概況 (2/2)

  21. 台灣企業之國外直接投資 (1/2) • 台灣企業對外投資 (1/2)

  22. 台灣企業之國外直接投資 (2/2) • 台灣企業對外投資 (2/2)

  23. 台商在大陸之投資 (1/2) • 台灣企業對大陸之投資統計 (1/2)

  24. 台商在大陸之投資 (2/2) • 台灣企業對大陸之投資統計 (2/2)

  25. 學習架構

  26. 第二章 國際環境議題 各位同學,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與您的日常生活有何關聯?

  27. 學習目標 • 了解多國籍企業外部環境分析架構 • 了解國際主要之經貿組織 • 了解區域經濟整合議題 • 了解地主國對多國籍企業營運之影響 • 了解如何降低政治風險之策略

  28. 多國籍企業外部環境分析架構(1/4)

  29. 多國籍企業外部環境分析架構 (2/4) • 外部環境分析之內容 (1/2) • 多國籍總體經濟因素 • 企業所面對外在環境之總體經濟狀況 • 社會文化因素 • 社會的態度與文化價值觀,是此一社會內人民所共享的、所重視的,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或是形成一股趨勢。 • 政治/法律因素 • 影響多國籍企業營運策略與活動之正當性與合法性

  30. 多國籍企業外部環境分析架構 (3/4) • 外部環境分析之內容 (2/2) • 科技因素 • 科技之進步是影響產業全球化之重要因素,尤其通訊與運輸科技之進步縮短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提升企業跨國營運之效率 • 人口統計因素 • 表示一個群體內有關人口統計特質與其變化,其會直接影響市場需求 • 全球因素 • 因跨國營運之特質,其所面對外在環境必定更加的複雜。有些外在環境特質是屬於「全球性」的,不是單一國家之環境特質

  31. 多國籍企業外部環境分析架構(4/4)

  32. 國際主要之經貿組織 (1/3) • 國際經貿組織成立背景 •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了重整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秩序,解決各國貿易問題,提議在聯合國之外成立三個常設性組織機構,三者合稱「布林頓森林體制」(Bretton Woods System)包括國際振興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國際貿易組織 •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簡稱GATT ,可歸納出六大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關稅減讓原則、廢除「數量限制」原則、減少「非關稅障礙」 、諮商原則

  33. 國際主要之經貿組織 (2/3) •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因GATT只是一項協定而非正式之組織,解決爭端之功能有限。各國認為強化與擴大GATT之功能,才能因應國際經濟環境之需求。因此在GATT第八回合的烏拉圭回合談判,通過於1995年1月1日成立世界貿易組織 • 台灣為了加入WTO,經歷了多此協商,在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貿易障礙、開放服務業市場、菸酒市場、政府採購協定、智慧財產權等方面做了許多承諾,終於在2002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國

  34. 國際主要之經貿組織 (3/3) • 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 • 1944年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中發表了設立國際貨幣基金之共同聲明,並於1945年12月生效,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會」。台灣是國際貨幣基金會之創始會員國,但於1980為中國大陸所取代 • 世界銀行(World Band, WB ) • 1944年布林頓森林協定中,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同時成立的國際金融機構,並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IFC)等三個機構組成

  35. 區域經濟整合議題 (1/2) • 全球經濟區域化之現象 • 從國際貿易數據加以觀察,若將全球市場分成「北美」、「亞洲」與「歐洲」三大區塊,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國際貿易皆是在「區塊之內」進行

  36. 區域經濟整合議題 (2/2)

  37. 國際主要區域經濟整合組織 (1/4) • 歐盟(EU) • 歐盟的成立宣示的區域經濟整合力量重要性之提升,強調沒有內部界線存在的區域,協商共同的競爭、貿易、農業、文化、環境與能源政策地主國政府干涉之風險 :任何外國企業之投資必須經過地主國政府的審核

  38. 國際主要區域經濟整合組織 (2/4)

  39. 國際主要區域經濟整合組織 (3/4) •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NAFTA) : • 由加拿大、美國與墨西哥於1994年協商成立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前身是美加自由貿易區,之後加入墨西哥而成立,協議在15年之內逐步取消會員國內關稅與非關稅障礙。NAFTA會員國人民超過三億人,生產總值超過六兆美金,是目前僅次於歐盟的第二大區域整合組織

  40. 國際主要區域經濟整合組織 (4/4) • 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ASEAN) • 是東南亞國家所成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創始國為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在1967年於曼谷所創建,後來陸續加入汶萊、越南、寮國、緬甸與柬埔寨,共計十個國家。 •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 • 成立於1989年,目前共有21個會員國,涵蓋25億人口與19兆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球之47%。而我國於1991年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之名成為APEC之會員國。

  41. 地主國對多國籍企業營運議題(1/2) • 地主國經濟體制之類型 • 可以依「資源所有者」與「供需機制」兩大因素,將其分成為「市場經濟體制」、「計畫經濟體制」,以及介於兩者特質之間的「混合式經濟體制」三大類

  42. 地主國對多國籍企業營運議題(2/2)

  43. 地主國之政治風險 (1/2) • 所有權與控制權相關風險:掌控子公司之所有權與控制權,包括事前對於子公司股權的限制與直接接管子公司兩大類 • 對於子公司股權之限制 • 接管之風險 • 營運相關風險:地主國政府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影響子公司之營運內容 • 對於子公司股權之限制 • 杯葛 • 營運方式的限制 • 當地自製之規範

  44. 地主國之政治風險 (2/2) • 營運相關風險 • 地主國政府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影響子公司之營運內容 • 對內採購之限制 • 對多國籍企業進出口事務之影響 • 補貼本國產業、企業 • 價格管制 • 財務移轉風險 • 主要是地主國政府透過對於子公司財務匯出管制(remittance restrictions)

  45. 降低政治風險之策略 (1/4) • 謹慎評估地主國政治風險 • 對於剛開始轉為市場經濟的開發中國家而言(例如中國大陸、東歐、俄羅斯等),由於體制的改革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對於地主國政治風險之評估勢必更加謹慎

  46. 降低政治風險之策略 (2/4)

  47. 降低政治風險之策略 (3/4) • 選擇適當進入策略 • 謹慎擬定適當的進入策略,而進入策略包括進入時點、進入模式與進入區位(請參見第七章) • 選擇當地合作夥伴 • 尋找適合的當地授權夥伴或是合資夥伴,因為當地企業(或是當地人士)對於當地政治情勢之敏感度與理解度較多國籍企業來得高,且與政府機構多半具有一定程度之關係,有助於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在當地市場之營運。

  48. 降低政治風險之策略 (4/4) • 融入當地社會,相互的交流互動 • 營運的當地化 • 表示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將某些營運活動交由當地人士或是企業所進行 • 與當地利益關係團體建立關係 • 例如相關政府機構、學校、環保團體、消費者權益相關團體、勞工相關團體對於多國籍企業子公司之營運有相當大之影響,因此子公司亦必須與這些團體積極地建立各種關係,建立良好之形象 • 投保政治保險 • 例如我國明台產業公司即提供企業「海外企業投資資產保險」

  49. 第三章 跨文化管理 各位同學, 您是否曾有與外國人交談的經驗, 感想為何?

  50. 學習目標 • 了解多國籍企業跨文化管理之心態 • 了解國家文化之意義 • 了解國家文化之分類構面 • 了解跨文化管理之議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