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70 Vues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with wikis: The impact of redundancy and polarity. 作者 : Johannes Moskaliuk , Joachim Kimmerle , Ulrike Cress 出處 : Computers & Education 58 (2012) 1049–1057 報告者 : 邵建銘. Outline. Introduction General method Study 1 Study 2 General discussion.
E N D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with wikis: The impact of redundancy and polarity 作者:Johannes Moskaliuk, Joachim Kimmerle, Ulrike Cress 出處:Computers & Education 58 (2012) 1049–1057 報告者:邵建銘
Outline • Introduction • General method • Study 1 • Study 2 • General discussion
Introduction • 維基百科已經建立了數百萬筆條目資料 • 維基百科是一個受歡迎的社群 • 底層技術是一個超文字系統 • 使用者可以任意新增、更改現有條目內容
Introduction • 通夠與他人分享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社區 • 添加了自己的知識給其他人閱讀 • 與其他學習者的合作關係將導致個人的學習以及社群的知識發展
Introduction • 維基對於支援外化學習的過程是非常適合的工具 • 有兩個機制能成功的外化個人知識至維基條目上 • 1.自己的知識與維基條目之間的冗餘 • 2.維基條目上的資料與自己的知識之間的極性
Introduction • 研究1 • 保持恆定:維基預備知識和信息內容之間的極性 • 操縱:冗餘級別 • 研究2 • 保持恆定:冗餘 • 操縱:維基預備知識和信息內容之間的極性
General method • 主題: 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 • 完成一個指定條目 • 使用者可以自由觀看其他條目 • 內容會加入很多無關緊要的語句 • 檢驗使用者能否找出重點
General method • 測量外部調和 • 比較了參與者剛開始在頁面上的版本和實驗結束時的最後一個版本 • 檢驗外部同化 • 必須測量了每個參與者作出了貢獻的單字數 • 檢驗個人學習的成效 • 以問卷方式來測驗使用者對於該主題了解的程度
Study 1 • 冗餘對個人知識外化的影響 • 推測中等級別的冗餘可以幫助使用者引起更多的外部調和
Study 1 • 參與者 • 總共81人 • 57位女性 • 20位男性 • 4位沒註明性別 • 平均年齡21.97歲 • 28位學員被分配到高冗餘級別 • 26位學員被分配到中冗餘級別 • 27位學員被分配到低冗餘級別
Study 1 • 假設1:中等冗餘級別的外部調和比高、低等冗餘級別來得高 • 假設2:低等比中等有更多的外部同化,中等比高等有更多的外部同化 • 假設3:低等比中等有更多的個人學習,中等比高等有更多的個人學習
Study 1 • 結果 • 假設1:中等冗餘級別的外部調和比高、低等冗餘級別來得高 • 成立 • (Mlow = 1.34, SD = 1.29) • (Mmed = 3.07, SD = 1.66) • (Mhigh = 1.45, SD = 1.22)
Study 1 • 結果
Study 1 • 結果 • 假設2:低等比中等有更多的外部同化,中等比高等有更多的外部同化 • 部分成立 • (Mlow = 193.82, SD = 130.13) • (Mmed = 76.43, SD = 61.00) • (Mhigh = 77.92, SD = 84.16) • 中、高等冗餘性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Study 1 • 結果 • 假設3:低等比中等有更多的個人學習,中等比高等有更多的個人學習 • 不成立 • 有冗餘的個人學習無顯著效應 • F( 2,81 ) = 1.84
Study 1 • 討論 • 研究1的中心的結果是,中等水平的冗餘的確導致更高程度的外部調和 • 低等水平的冗餘有較高的外部同化 • 冗餘對於個人學習並沒有顯著效應
Study 2 • 極性對個人知識的外化的影響 • 推測極性會影響參與者貢獻自己的知識和才能
Study 2 • 參與者 • 總共50人 • 37位女性 • 13位男性 • 平均年齡24.52歲 • 23位學員被分配到高極性 • 24位學員被分配到低極性
Study 2 • 假設4:高極性比低極性能導致更多的外部調和 • 假設5:高極性比低極性有更多的外部同化 • 假設6:掌握越多重點單字的人越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Study 2 • 結果 • 假設4 :高極性導致比低極性有更多的外部調和 • 成立 • Mhigh = 2.93 (SD = 1.88) • Mlow= 2.07 (SD = 1.68)
Study 2 • 結果
Study 2 • 結果 • 假設5:高極性比低極性有更多的外部同化 • 成立 • Mhigh = 203.75 (SD = 116.08) • Mlow = 142.52 (SD = 112.43)
Study 2 • 結果 • 假設6:掌握越多重點單字的人越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 成立 • 外部同化顯著預測個人學習β= 0.31 • 外部同化還解釋在個人學習上方差的顯著比例,F(1,47)=4.92
Study 2 • 討論 • 研究2的中心的結果是,高極性比低極性導致了較高程度外部調和 • 高極性導致更多的外部同化和外部同化預測個人學習
General discussion • 在本篇研究認為,線上協作學習不應僅僅被描述為一個內化的過程 • 一定程度的冗餘,能協助用戶找到在維基上的預備知識和可用信息之間的連接點,幫助他們驗證自己的知識 • 本篇研究結果表明,冗餘的中等水平結合極性的高級別特別有利於在人們的貢獻更好質量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