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08 Vues
第二章 秘书的职业素养. 教学目的:掌握秘书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熟悉秘书形象设计的要求,了解与秘书形象相关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秘书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培养秘书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课时: 16 课时. . 第一节 秘书的思想修养与 职业道德. 秘书职业道德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1 、道德: 是一种具有内省式、约定俗成式特征的行为约束机制。 2 、职业道德:
E N D
第二章 秘书的职业素养 教学目的:掌握秘书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熟悉秘书形象设计的要求,了解与秘书形象相关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秘书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技能目标:掌握培养秘书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课时:16课时
.第一节 秘书的思想修养与职业道德 秘书职业道德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1、道德: 是一种具有内省式、约定俗成式特征的行为约束机制。 2、职业道德: 狭义上的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担负一定社会职责和义务的职员应当遵循的具有行业特色的道德准则,是对某一职业从业人员约定俗成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行为约束机制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 二、我国秘书职业道德的基本传统 我国古代秘书从业人员中形成了以“忠、信、义”为核心内容的秘书职业道德思想与甘当幕后英雄、重义轻利的行为准则。
. • “忠”指忠诚 –古指忠君“鸟择木,无木择鸟” 、“良臣不事二主”–今指忠于事业 “信”即诚信--儒家教义“五德”(仁义礼知信)之一 ,“人无信不立”-自觉约束自己言行 “义”与“道”紧密关联,是为“道义”。-股民指自觉维护辅佐对象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习惯,与个人利益之“利”相对应,从而提倡“见利忘义”、“先义后利”,反对“见利忘义”。
三、职业化背景下秘书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 2、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秘书人格力量的一面镜子 • 3、职业道德是秘书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四、现代秘书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 2、办事公道、合作共赢 • 3、甘于平凡、合理展示 • 4、自尊自重、克勤克俭 • 5、诚实信用、保守秘密
五、提高秘书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 1、重视课堂教学,夯实职业道德思想 • 2、积极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认知职业道德内容,养成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 3、搞好“三自”活动,发挥培养职业品格的自觉性 • 4、学习先进典型,提升职业精神 • 5、倡导自制、“慎独”,完善自我操守
相关知识链接:秘书的职业道德 • (1)言德。能直陈己见,实话实说,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而有信;不搞言之无物,言过其实和阿谀奉承。(2)书德。能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文字游戏,不矫揉造作,不粉饰太平。(3)行德。能令行禁止,有行必果,办事扎实,待人诚实,为人朴实,谦虚恭谨,礼让客气,自尊、自爱、自重,甘当配角,甘作绿叶,勇于奉献,淡泊名利。简言之就是:勇于奉献,淡泊名利,直陈己见,实事求是。
秘书的行为规范 • 一、秘书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一)明确的科学的秘书行为规范保证组织机构运转的正常和高效 (二)体系化、标准化的秘书行为规范是秘书职业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 (三)秘书行为规范带动社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秘书行为规范有效维护秘书群体的合法权益
. • 二、秘书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 1、尽职尽责,小中见大 2、热忱有礼,拒绝有法 3、彼此尊重,化解矛盾 4、低调内敛,内外有别
第二节 秘书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 一、秘书人员的最佳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3、辅助知识
. • 二、建立最佳知识结构的方法 1、“博”与“精”相结合的方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三、秘书必备的能力 • 一、判断能力与执行能力 1、能力分析问题 2、具备解决问题的常识和经验 3、能迅速采取行动 • 二、理解能力与洞察能力 • 三、信息收集能力和写作能力 • 四、交流沟通能力
第三节 秘书的心理与性格 • 一、心理素质是文秘人员基本素质的基础
第四节 秘书的礼仪修养与形象 秘书礼仪的基本知识 一、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 尊重为本 善于表达 形式规范
. • 二、秘书礼仪的主要内容 形象设计 沟通技巧
. •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所谓习礼,就是要对秘书礼仪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 所谓知礼,就是要详细了解秘书人员在礼仪方面的“可为”与“不可为”。 所谓守礼,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自觉地遵守礼仪。 所谓行礼,就是以礼仪的规范作为自己行动的重要指南,依礼行事,非礼勿行。
. • 秘书礼仪基本要求 一、握手 二、接待礼仪 三、乘车礼仪
. • 办公室日常秘书礼仪 1.电话礼仪 2.迎送礼仪 3.握手礼仪 4.名片礼仪 5.服饰礼仪 6.行为礼仪
第五节 秘书的性别特征 • 一、妇女就业现状以及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一)全球妇女就业的新特点 1、妇女就业权利得到保护 2、妇女正在走出传统就业领域 3、妇女接受培训、晋升机会仍不平等 4、妇女工资报酬偏低
. • (二)中国妇女就业状况 1、基本情况 2、女性就业层次、结构与创业水平 (1)女性的就业层次 (2)女性的职业结构 (3)女性的创业水平 (4)农村青年女性的非农就业
. • (三)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妇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主要有以下表现: 1、择业中的歧视:年龄歧视、身份(城乡、户籍)歧视、性别歧视、身体条件歧视。 2、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 3、退休年龄问题
. • 二、职场性骚扰对于女性身心的影响 性骚扰一词最早由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农于1974年提出。性骚扰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出现于美国,90年代以后才被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相当多的职业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30岁以下的未婚职业女性最为深受其害。性骚扰中50%来自工作场所,其中36%来自上级,14%来自同事。性骚扰的危害结果往往表现为被害人情绪波动,心理加压,名誉受损,家庭出现矛盾,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及由于离职等因素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001年全国首例性骚扰案近日在西安开审。30岁的原告童女士不堪公司经理历时7年的性骚扰,毅然鼓起勇气告上法庭,要求经理赔礼道歉。
. • 三、工作场所的自我保护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癸尊第一次在立法机构中提出了性骚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也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 (一)性骚扰遭遇的法律尴尬 缺乏科学的方法来量化 (二)女性自我保护 以下是一个妇女团体关于预防性骚扰的建议 • 1、穿着和举止要正规,符合职业道德规范,不向男性谈论家庭问题及私生活。 • 2、业余时间不要与有可能施行性骚扰者一起参加社交活动,尤其不要成双成对外出。 • 3、避免让陌生男性帮忙,即使帮忙不可避免,事后不要带其回到住所或留在下家庭地址或电话。 • 4、万一发生性骚扰,首先表示拒绝,而后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帮助。
. • 女性在求职过程中确实要做好心理准备。遇上类似的“性话题”和“性暗示”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如何应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要有心理准备。 第二,给对方以暗示。 第三,不给对方以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