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日本历史与文化探源

日本历史与文化探源. 历史篇. 中国与日本历史年代对照简表 1. 中国与日本历史年代对照简表 2. 明治. 古代(公元 12 世纪以前) 绳文时代(距今 10000 年前到公元前 3 世纪) 1. 第一批日本居民约在公元前 3 万年从朝鲜半岛来 到日本 2. 最后一段冰河时期结束后 , 气 候变暖,海平面上 升,致使日本与大陆分离,变 成列岛 2. 属于新石器时代 , 使用石器和绳纹式 陶器 3. 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为主. 遮光器土偶. 弥生 时代(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3 世纪中期) 1. 早期:开始有水稻种植出现及金属器的制作(由朝

dash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日本历史与文化探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日本历史与文化探源

  2. 历史篇

  3. 中国与日本历史年代对照简表1

  4. 中国与日本历史年代对照简表2 明治

  5. 古代(公元12世纪以前) • 绳文时代(距今10000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 1.第一批日本居民约在公元前 3 万年从朝鲜半岛来 到日本 2.最后一段冰河时期结束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 升,致使日本与大陆分离,变成列岛 2.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石器和绳纹式 陶器 3.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为主 遮光器土偶

  6.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中期) 1.早期:开始有水稻种植出现及金属器的制作(由朝 鲜传入) 2.中期:灌溉技术进步 3.后期: 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已几乎消失 开始与中国有直接交往 东汉光武帝汉倭奴国王 魏文帝邪马台国(今九州岛地区)卑弥呼女王 受封为亲魏倭王 卑弥呼女王 汉倭奴国王金印

  7. 古坟时代(公元4世纪到公元7世纪) • 1.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以奈良、大阪的大和 • 盆地为主 • 2.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 3.公元513到554年,百济国派遣五经博士到日本,其 • 中学者王仁将「论语」「千字文」传到日本,传说 • 是日本正式传入汉学之始 仙台县远见冢古坟

  8. 飞鸟时代(公元593~710年) • 1.由推古天皇开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日本 • 史上共10位女天皇) • 2.公元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大化革新 • 中央及地方制度均以唐制为蓝本(唐律、八部、 • 设太学、班田制、租庸调法) • 仿长安规划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 • 派「学问僧」自唐朝传入佛教典籍,鉴真和尚曾 • 东渡日本弘法 • 借用汉字创造「假名」 • 3.公元663年因亲唐之新罗灭亲日之百济,发生白江口 • 之战中日史上第一次战争,中国获胜 • 4.公元670年,倭国始号日本

  9. 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 • 1.元明天皇定都于平城京(今奈良一带) • 2.手工业和商业交易活动快速发展首次出现货币 • 3.日本史上佛教的高峰时代 • 僧侣地位崇高 • 寺院林立,人民却饱受重税之苦 • 4.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日本书纪》, • 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卢舍那大佛 奈良东大寺

  10. 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 • 1.桓武天皇迁都于平安京(今京都一带) • 2.武士阶层得到发展,至后期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 • 建立了幕府 • 3.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 • 化 」 • 4.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源氏物语》由日本女作家紫 • 式部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间,被誉为「东洋的红楼 • 梦」 《源氏物语》插画

  11. 汤岛天满宫与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845~903) 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学者、汉诗人 、政治家,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 神。33歳时被任为文章博士。醒 醐天皇时晋升为右大臣,但受到 左大臣藤原时平的谗言,被贬到 九州岛太宰府担任权帅后抑郁以终。 公元458年,雄略天皇勅命建造一祭祀汤岛天神的神社。至1348年之际,由于当地居民的请愿下,将菅原道真劝请入社合祀之。一般认为至此汤岛天满宫才正式创建。在德川家康入主江户城后,汤岛天满宫则受到德川家的崇敬。也因如此,成为江户时代多数学者与文人造访与崇敬之地。

  12. 中世纪(公元12~16世纪) • 鎌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 1.公元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 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 2.开始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 政治的对立 3.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发动征日,但均遭到幕府执权北条时宗的抵抗而未果

  13. 鎌仓大佛 • 鹤冈八幡宫 位于鎌仓市,是公元1191年鎌仓幕府 的武将源赖朝修建的祭神殿,现在还 遗留有很多当时风貌的古寺庙和神社 ,主要奉祀「八幡(应神天皇)」即 源氏家族与一般武士的守护神 是日本第二大佛,完成于距今700多 年前,最初是木造完工,后来因台 风破坏佛像与殿舍,现在见到的大 佛是1252年以青铜铸造而成,据说 完成时全身黏贴金箔,颇为壮观。

  14. 室町时代(公元1336~1573年) • 1.公元1336年足利尊氏率兵反叛,于京都建立室町幕府 • 2.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诸侯)而建立 • 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1467年爆发了 • 「应仁之乱」,室町式微,进入战国时代 • 3.文化方面,受到禅宗的影响 • 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 • 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 • 4.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 • 枪炮和基督教1543年三位葡萄牙人首次登陆日本 • 的种子岛 • 5.被称为「倭寇」的海贼集团不断肆虐朝鲜半岛与中国 • 大陆沿岸

  15. 近世(公元16~19世纪中叶) • 战国时代(公元1547~1603年) 1.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指应仁之乱后到江户 幕府崛起之间 2.以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有豪门间的对立从 未停歇 3.出现六位能征善战、影响大局演变的著名武将 前三雄:今川义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 后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16. 安土桃山时代(公元1573~1603年) • 1.安土时代 • 开始: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了最后一个室町幕府将军 • 足利义昭,并在琵琶湖畔的安土建造了七层的用 • 石头墙壁围着的城堡 • 盛世: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全日本约三分之一地区 • 结束:1582年,明智光秀叛变,织田信长被迫于本能寺烧 • 殿自焚而亡 复原后的本能寺 织田信长像 安土城

  17. 2.桃山时代 • 开始: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击败明智光秀,确立了自己的 • 继承人地位,并被天皇赐姓「丰臣」 • 发展: • 1583年建立大阪城 • 完成织田信长未能成功的统一大业 • 振兴商业、规范金融 • 以「刀狩」征收了全国农民的武 • 器,有效避免了农民叛变 • 两次入侵朝鲜遭明朝重创 • 结束: •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 • 尾张(东军)两派 •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战国时代结束 大阪城

  18. 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 • 1.开始: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 • 2.统治: • 中央集权 • 阶级封锁武士、农民、工匠、商人、秽多 • 海外贸易确立「朱印船」制度,与台湾、东南亚等 • 地贸易 • 锁国政策只容许荷兰人及中国人在长崎进行贸易 • 提倡儒学朱子学 • 发展出庶民文化歌舞伎、浮世绘 • 3.没落: • 内部分化将军继嗣之争 • 外国冲击1853年,一支由培里 准将领导的美国舰 • 队航进江户湾,倒幕思想开始兴起

  19. 江户东京博物馆 位于日本东京墨田区横网的一所博物馆, 于国技馆相邻位置。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 团管理及营运。为收集、保存及展示遗失 的江户、东京之歴史及文化相关资料,于 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开馆。

  20. 近现代(公元19世纪后期至今) • 明治时代(公元1868~1912年) 1.1867年末代幕府德川庆喜将政权交还给明治天皇 2.明治维新的推动 造成武士阶级的没落 奠定国家发展的基础 引进西方科技事物 废除不平等条约 提高国际地位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1894年,甲午战争击败中国 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国

  21. 明治神宫

  22. 大正、昭和时代(公元1913~1989年) • 1.大正时代: • 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在位15年,政绩远不如明治 • 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 • 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 • 2.昭和时代: • 在位前20年致力于侵略扩张 • 全面侵华战争 • 太平洋战争 •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 • 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 • 1946年元旦,发布《人间宣言》否定天皇的神圣地 • 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 • 是历代天皇中在位时间最长及享寿最高的

  23. 平成时代(公元1989年~) • 1.明仁天皇为当今日本在位天皇由于明仁尚在人世,依 • 日本礼仪,在日本通常不以「年号(平成)」加上「天 • 皇」称呼之,而称为「今上天皇」 • 2.与皇后美智子育有二子一女 皇太子为德仁 二皇子文仁、纪子妃与 悠仁亲王 德仁皇太子、雅子妃与 爱子公主 明仁天皇与美智子皇后

  24. 文化篇

  25. 茶道 • 源自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13世纪。最初 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后来才成为分享 茶食的仪式。 • 分类:分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 规矩: 1.在简朴而优雅的茶室中举行,入口的地方是一扇活动的矮 门,客人宜躬身入内,表示谦逊;而主人则跪在门前迎接, 以示尊敬 2.茶室的四面墙壁上,往往挂著名贵字画,室内还有插花装 饰,供宾客欣赏 3.茶室正中设有烧水用的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放着茶碗和各 种饮茶用具 4.品茶时要双手捧碗,从左向右转一周,喝茶时一定要三口喝 尽,最后一口还应发出轻响,表示对茶的赞美

  26. 服饰 • 和服 • 起源:受中国的汉服影响 平民服装:受东吴传来的缝纫风格影响较深,称为 「吴服」 贵族服装:受唐朝影响较深,称为「唐服」 • 和服与日本人的一生 出生后30 至100天内,便会收到其首件和服 每年11月的七五三节,父母会让5岁的男孩、3岁及7 岁的女孩穿上一件特别的和服,前往神舍参拜 少女在庆祝成人仪式时,会收到一件「振袖和服」 结婚时纯白色「结婚和服」 结婚后女性只能穿着袖子较短的「留袖和服」

  27. 和服的特色: 必须同时穿『草履』,还须同时穿上日本式袜子 必须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 完全不用钮扣 不能佩带首饰 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 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 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 发型 和服包包的美学 是腰带的打结,起源于桃山时代 可反映出身良好或贫贱

  28. 和服后方的包包 男性和服 女性和服

  29. 浴衣 • 起源于安土桃山时代,旧称「汤帷子」(ゆかた) • 夏季期间的一种衣着 • 穿着的场合 浸过温泉或沐浴后 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 可穿着出外逛街或到餐馆进食 • 一般会配以日式木屐

  30. 饮食礼仪 • 长者宾客先进 • 以「多谢」为始为终 • いただきます i ta da ki ma su(那我开动了) • 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go chi so sa ma de shi ta(我吃饱了)    • 筷子的学问 握筷子的末端,不是中间或太低位置 不用筷子时,把筷子横陈于你的跟前,筷子尖向左 切勿把筷子插进食品,尤其是白饭内 递食品时,不可把食品以筷子互相传来传去 不要拿着筷子指来指去 要把大件食品分食,可用筷子干净的另一端把食品分开 • 「su su」声的赞美 • 寿司一件一口 • 吃得一粒不漏 • 吃完就回到原位把眼前的杯碟碗筷回复上台时的原貌

  31. 生鱼片(刺身) • 起源:又称鱼生,古称鱼脍、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 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 、朝鲜半岛等地 • 吃法 • 从白肉到红肉 • 别忽略萝卜丝与紫苏叶的作用 • 把芥末摆一点在鱼肉上,再蘸一点酱油入口即可

  32. 寿司 • 起源:源自中国,寿司亦作「鮨」,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 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 之鮨。」 • 种类: • 卷寿司(maki-zushi):在小竹帘上面铺一层海苔(紫菜),再铺一层米饭,中间放上配料,卷起来成一长卷,然后切成小段。 • 太卷(futo-maki),是直径比较长的一种卷寿司,通常有数种配料。 • 细卷(hoso-maki),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幼细的,通常只含一种配料。 • 手卷(te-maki),把寿司卷成圆锥体状(类似冰淇淋甜筒),比较难用筷子挟,所以通常用手吃。 • 里卷(ura-maki),反过来用海苔裹着最中心的配料,再裹米饭。最外面洒一层或有芝麻、鱼籽、蟹籽等。 • 军舰卷(gunkan-maki),米饭用海苔裹成椭圆形状,配料放上面。

  33. 押寿司(oshi-zushi),又称做木条寿司或一夜寿司,主要流行于日本关西,是用长型小木箱(押箱)辅助制作寿司。制作者先把配料铺在押箱的最底层,再放上米饭,然后用力把箱的盖子压下去。作成的寿司会变成四方形,最后切成一口块。 • 握寿司(nigiri-zushi),(日本江户时代兴起)制作者用手把米饭握成一口块,涂上一层山葵(日本芥末),最后铺上配料。 • 稻荷寿司(inari-zushi),用配料装着米饭。常见配料是油炸豆腐皮、煎鸡蛋、高丽菜(椰菜)等。 • 散寿司(chirashi-zushi)与之前所描述的寿司稍有不同。

  34. 拉面 • 起源:源自中国。日本最早关于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 水流亡到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 户藩藩主德川光圀 • 制作:将使用手工或机械制作的面条煮好,加上利用猪骨(日 文:豚骨)或鸡肉、蔬菜、小鱼干等熬煮的汤头,大多都 会再搭配日式叉烧、笋子、葱花等配料 • 汤底: • 酱油味:本州岛最主流的风味,使用日本酱油、鸡肉和蔬菜。 可随个人喜好加入油辣和胡椒。 • 豚骨味:最早发源自九州岛,使用猪骨长期熬炖出白色的浓 汤。 • 盐味:面汤清澈,源于大正时期的北海道函馆,因此又被称 为「函馆拉面」。和其他风味相比,更能突出汤底材 料本身的味道。 • 味噌味:使用鸡肉熬制汤底,再以日本传统的味噌酱调味。

  35. 怀石料理 • 起源:在日本茶道中,主人请客人品尝的饭菜。现已不限于茶 道,成为日本常见的菜色。 • 形式: • 「一汁三菜」(也有一汁二菜)。 • 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无论餐具还是食物的摆放都要求很高(但食物的份量却很少)而被一些人视为艺术品,高档怀石料理也耗费不菲。 • 主要乘装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

  36. 相扑 • 起源:最早追溯至日本「古事记」,当中 记载着两位大神以角力决定国家由 谁掌管 • 正式比赛: 公元695年,日本开始设有相扑比赛与 民间祭神、驱魔、庆祝丰收和占卜吉凶 拉上关系 17世纪开始,正式兴起职业相扑 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用的 国技馆 1941年相扑更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 东京两国国技馆

  37. 规则: 是两人在土俵中角力的一种格斗技 双方选手使用撞、挤、推、摔等技术,当一方将对手扳 倒或推出土俵外即为胜者 脚底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份先触到地面或土俵以外,或者 是使用被禁止的招式皆判定落败 • 场地: 土俵指力士比赛相扑的场所,形狀为圆形,直径规定 是4米55 悬吊屋顶

  38. 相扑行司:即两位力士之间身穿和服手拿扇子的裁判相扑行司:即两位力士之间身穿和服手拿扇子的裁判 • 相扑力士的级别:前头小结关胁大关横纲(目前 横纲为朝青龙) 行司的装备 现任横纲朝青龙

  39. 相扑 4 4

  40. 艺妓 • 起源:源于 7 世纪的古代「游女」艺人和 13 世纪初的 「白拍子」,专为贵族和皇室表演,有时候甚至成 为天皇的小妾 • 专长:音乐(三弦琴)、诗词、舞蹈 • 发展: • 16世纪中晚期,城市里开辟特别的游乐区, 让艺妓招待上门的宾客。第一个游乐区于 1589年建在大阪的岛原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铤而走险的日本年轻 女性自称艺妓,自行卖身给美军,这么做 令真正的艺妓蒙上恶名 • 今日艺妓:仍然存在,但人数锐减

  41. 神社 • 是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中心 • 祭祀对象: • 主神如天照大神(太阳女神) • 也崇仰自然万物及各种神灵稻荷神社、靖国神社 • 神社与日本人的生活: • 每年的新年会到神社参拜,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 • 重要的时刻,如相亲、考试、怀孕等,日本人亦会到神社购买相对的守护符(御守)以求平安 • 在不同的节日,如夏祭,人们亦会神社举行祭礼 东京靖国神社 御手洗 御守 鸟居

  42. 日本概述

  43. 位置: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岛位置: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岛 、四国、九州岛四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 建国:在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 660年2月11日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开启万世 一系的传承 面积:377,835 km²,约为台湾10倍(世界第60) 人口:127,767,944(世界第10)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 现任天皇:明仁天皇 现任首相:福田康夫(2007年9月25日上任,为日本第91任内阁总 理大臣) GDP(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为4.220兆美元(世界第3名) 气候:大部分国土属温带气候,但由于日本的岛屿自西南 向东北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全 国各地的气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