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新能源工业

新能源工业. 一、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在自然界中可直接取得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 常规能源:即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新能源: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的能源。. 常见的能源. 太阳能 化石能源 水能 风能 潮汐能:海水潮流运动的能量 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 地热能:地球内部释放到地表的能量 生物质:燃烧植物体放出热能 核能(原子能) 氢能. 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热地等。. 二、化石能源. 三、氢能源 .

dav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能源工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能源工业

  2. 一、能源的分类

  3. 一次能源:在自然界中可直接取得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一次能源:在自然界中可直接取得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 • 常规能源:即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 • 新能源: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的能源。

  4. 常见的能源 • 太阳能 • 化石能源 • 水能 • 风能 • 潮汐能:海水潮流运动的能量 • 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 • 地热能:地球内部释放到地表的能量 • 生物质:燃烧植物体放出热能 • 核能(原子能) • 氢能 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热地等。

  5. 二、化石能源

  6. 三、氢能源  • 大气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加,地球不断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 • 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消耗加快。 • 能源结构单一,过渡依赖化石能源。 • 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 氢:储量大,分布广,清洁无污染

  7. 氢能的利用 (1)直接燃烧 (2)燃料电池

  8. 氢气作为能源遇到的两个问题 氢气的制备 氢气的储存

  9. (一)氢气的制备 (1)热化学工艺制氢 热化学工艺主要是将碳水化合物(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等) 输入高温化学反应器 ,生成由H2、CO 、CO2和CH4等组成的合成气体 ,然后进行重整和水气置换反应来提高氢的产量 ,最后将氢气分离提纯得到可以用做交通燃料的氢气。

  10. 甲烷重整制氢: CH4 + H2O=3H2 + CO 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需要外部输入热量,反应温度大约700℃~850℃,反应压力为3×105 Pa~2.5 ×105Pa。

  11. 反应产物合成气被输入到下一级水气置换反应器 ,经过水气置换反应,将CO转化为H2,提高了氢的产量。 CO + H2O = H2 + CO2 重整制氢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75 %~80 %,经济有效,如果将余热回收利用,效率可达85%以上

  12. 部分氧化制氢是将碳氢化合物部分氧化生成CO和氢的工艺。部分氧化制氢是将碳氢化合物部分氧化生成CO和氢的工艺。 2CH4 + O2=4H2 +2CO 加入催化剂,系统转化效率会大大提高。反应产物合成气也和重整制氢一样,需要进行水气置换反应,以提高H2的产量。最后再经过分离提纯,得到可以用于交通工具的燃料。由于这个生产过程中也有CO2的排放,所以也是通向环保制氢的过渡。

  13. 利用煤和生物质等气化制氢是将这些物质在高温下裂解成合成气后进行水气转换等过程,提高氢的成分,最后经过净化处理得到燃料氢。其中煤的气化制氢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氢技术。利用煤和生物质等气化制氢是将这些物质在高温下裂解成合成气后进行水气转换等过程,提高氢的成分,最后经过净化处理得到燃料氢。其中煤的气化制氢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氢技术。

  14. (2)电解水制氢工艺 该反应只要对电解槽通入直流电即可进行,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现在已经发展了多种电解槽,如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等。

  15. 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电解水是制氢的一条具有十分诱人前景的途径。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电解水是制氢的一条具有十分诱人前景的途径。 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太阳能制氢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光合作用的核心是由太阳光驱动将水分子裂解为氧气、氢离子和电子。植物通过还原碳元素的形式将太阳能固定下来,能否不要将太阳能固定在碳元素中得到利用呢?人工光合作用将使这种想法成为可能,它完全抛弃了植物载体,只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通过光裂解水分子,直接提取氢气。

  16. 氢气的储存

  17. 含硼贮氢材料 • 硼氢化合物 热分解制氢——NH3BH3、LiBH4等 水分解制氢——NaBH4(SBH)等 • BN纳米结构材料 • 硼促进贮氢材料

  18. 硼氢化合物贮氢

  19. LiBH4分解制氢 Prof. A. Zuttel, Switzerland Univ Fribourg 450℃ 左右可以获得13.5 wt% H2

  20. LiBH4分解制氢 强放热反应 可以获得13.6 wt% H2

  21. NH3BN3分解制氢 120℃-300℃ 19.6 wt% H2 不足: NH3BH3制备成本偏高

  22. BN纳米结构贮氢 B99N99 C186 nanotubes Atomic structure models

  23.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纳米碳管储氢方面,主要是人们认为纳米碳管的储氢容量高,理论上可达10%。近年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纳米碳管储氢方面,主要是人们认为纳米碳管的储氢容量高,理论上可达10%。

  24. 四、太阳能 太阳能即太阳辐射能,它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25. 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m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2,5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m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2,5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

  26. 目前人类所能够使用的能源形式

  27. (一)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

  28. (二)太阳辐射能的直接利用 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独特的优点: (1)它没有一般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废渣,因而不污染环境,被称作“干净能源”。 (2)到处都可以得到太阳能,使用方便、安全。 (3)成本低廉,可以再生。

  29. 1、对太阳能直接利用的形式 (1)对可见光的利用 主要的利用途径是光电转换,即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这是人们目前对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太阳能电池就属于这种转换方式。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光中高达九成以上的可见光。

  30.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主要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利用光照产生电子空穴对,在PN结上可以产生光电流、光电压的现象(光伏效应),实现光电转换。硅是最合适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31. 推进舱 通讯舱 轨道舱 附加舱 太阳能电池

  32. 太阳能电池 按照所用材料的不同: • 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 (光电转化效率高,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 • 以无机盐如砷化镓、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 (镉:剧毒。铟、硒:稀有元素) • 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 (处于研发初期、转化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 染料敏化纳米晶体太阳能电池 (正在研发)

  33.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 • 材料与器件结构的研究与开发 • 各种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 • 杂质与缺陷的转换效率及稳定性影响 • 使用薄膜技术和剥离技术。 • 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开发 • 跟踪与聚光 • 储电及并网发电结合 • 并网发电已占50% • 以建成多个兆瓦级的电站,~100MW规模VS太阳能热发电站 • 与建筑物结合 • 架设太阳电池组件 • 日本:1994-2000年 2万套屋顶光伏系统185MW ;七万屋顶计划 280M • 美国:1997~2010年 百万屋顶计划 3025MW 发电成本6美分 • 集成在建筑材料上 • 曲线形屋顶瓦、垂直幕墙、窗用玻璃

  34. 太阳能发电站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阵列、贮能蓄电池、防反充二极管、充电控制器及逆变器、测量设备等组成。 太阳能发电站一旦建成,不需要运行投资即能运用,但初期投资较高。 加利福尼亚一家太阳能发电站中的太阳能反射装置

  35. (2)对红外线的利用 主要的利用途径是光热转换,即把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热能。

  36. 太阳能热利用可分为:低温热利用、中温热利用和高温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可分为:低温热利用、中温热利用和高温热利用。 低温热利用:地膜、塑料大棚 以及干燥器、蒸馏、供暖、太阳能热水系统 中温热利用:空调制冷、制盐以及 其它工业用热 高温热利用:聚焦形太阳灶、焊接机 和高温炉

  37. (3)对紫外线的利用 紫外线具有杀菌功效。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它比细菌的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化学键C-C(347 kJ/mol)、C-N(305 kJ/mol)和C-S(259 kJ/mol)键的键能大,因此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分子,达到杀菌的目的。

  38. 五、核能 (一)核裂变能 使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裂变。核裂变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钍等才能发生核裂变。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克235U完全发生核裂变后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吨煤所产生的能量。

  39. 核裂变能的利用带来的问题 1、放射性废料的危害 核废料是指含有α、β和γ辐射的不稳定元素并伴随有热产生的无用材料,核废料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水、大气、土壤的污染,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当放射性辐射超过一定水平,就能杀死生物体的细胞,妨碍正常细胞分裂和再生,引起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突变。

  40. 地球上有多少钚? • 据资料报道,6000克钚可制造成一枚原子弹,而其中仅有1克钚消失了,是它导演出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蘑菇云,按照爱因斯坦质能公式,这1克钚转化成核爆炸所需的全部能量。其能量之巨大,与2万吨三硝基炸药(TNT)相当。非常不幸的是,钚弹爆炸时,有95%的放射性钚都气化扩散到大自然中。人类在20世纪50—70年代进行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钚,至今仍残存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在核试验最频繁的美国,尤其严重。

  41. 2、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 与核能相关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在开采、燃料生产以及反应堆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的处理,如何处理这些废料可能将是最终核能使用的最大障碍。目前,核废料的处理有“天葬”、“水葬”和“火葬”三种方法。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42. 核废料的存放 •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未找到安全处理核废料的万全之策,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仍是用混凝土或金属容器封装好核废料,再深埋到100m左右的地下岩洞、废气矿井或海底岩洞等核废料场中。按有关国际规定,这样的核废料场应有300年的安全期,但这仍远远小于钚—239的半衰期(2万多年)。 • 令人不安的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的19万吨含钚—239的核废料正在衰变过程中,正以15千米/秒的高速度放射α粒子和其他放射线,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类健康。

  43. 科学家的努力 •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卡洛斯•鲁比亚教授提出过一种新型核电站方案,它使用的核燃料不是钚,而是灶,灶不仅烧得干净,而且核废料中不含令人头痛的钚—239,没有放射性; • 英国菲尔德大学地质学家弗格斯•吉布新提出把核废料深埋到的地下岩层(而非现在的1000m深)。头几天,核废料将利用自身的余热使周围岩石融化,几个月后冷却,从而把核废料罐完全包裹起来,形成一个更安全的核废料坟墓。理论推导显示,5000m的深度,应该是钚—239的最好归宿。

  44. (二)核聚变 太阳的中心发生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在太阳内部,这个天然的核聚变过程以及发生了了好几十亿年了。

  45. 核聚变的引发 和平利用聚变能实验非常困难,因为核力是一种短程力,只有当它们之间的距离接近到大约万分之一毫米时,核力能才起作用,使两个原子核聚合在一起,放出巨大的能量。

  46. 所有的原子核都带正电,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斥越来越大。所以实现聚变反应的条件是反应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很高的能量来克服静电斥力,使两核之间的距离进入核力力程。据测算这样的能量将使氘核的温度达到5.6×108k

  47. 核电站 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建成发电。

  48. 浙江秦山核电站

  49. 广东岭澳核电站 广州大亚湾核电站。这是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