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 一、性別與性別角色. 性別的意義 性別角色 ﹙gender role﹚ 的概念. 性與性別 〈Sex and Gender 〉. 「性與性別」有不同嗎? 性 :生物學上的語言,由性器官與基因差異來區分男性或女性 ( 男: XY 基因或女: XX 基因 ) 性別 :心理學上與文化上的語彙 生理上的性別特徵≠心理上的性別認同. 男女大不同 〈 生理 〉. 美國心臟病專家 (Marianne J Legato) 男女各有「性別疾病」 成年女性:患抑鬱症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 男人: 易患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性別角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別角色

  2. 一、性別與性別角色 • 性別的意義 • 性別角色﹙gender role﹚的概念

  3. 性與性別〈Sex and Gender 〉 • 「性與性別」有不同嗎? • 性:生物學上的語言,由性器官與基因差異來區分男性或女性 • (男:XY基因或女:XX基因) • 性別:心理學上與文化上的語彙 • 生理上的性別特徵≠心理上的性別認同

  4. 男女大不同〈生理〉 美國心臟病專家(Marianne J Legato) • 男女各有「性別疾病」 成年女性:患抑鬱症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 男人: 易患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 • 男人腦瓜「水」多, 它可以緩衝男人的腦袋經 常地受到撞擊 。 女性的大腦多出15%的灰色物質,主管著思維 。 男人的腦袋裡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質,對空間的認 知力有幫助 。

  5. 男女生理之差異 • 生物學上的兩性生理歷程與結構 • 生物本質的差異,亦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 (1)男女生左右腦的差異 • 例:女生的語言能力強於男生 • (2)染色體的差異 • 例:男性生命力低 • (3)腎素的差異 • 例:荷爾蒙 • (4)構造的差異 • 外在的差異 • 例:外型、力量、脂肪

  6. 男女差異之成因 • 天生論:指生物學上之不同,例如大腦結構、基因差異、荷爾蒙的影響導 致男女天生之差異。 • 後天環境論:兩性在性格或行為上的差異,大多是「社會建構」的產物,亦即是經由社會化歷程、認知信念系統、社會歷史結構所制約、型塑而成。   

  7. 兩性角色的特質 • 女人味(Feminnity) • 順從、依賴 • 柔弱、多愁善感 • 溫暖、擅表達 • 溫柔 • 情緒化 • 重視外貌、儀態 • 男子氣概(Masculinity) • 強壯、富有冒險性 • 勞動、侵略及競爭 • 果斷、成就取向 • 理智、粗魯 • 理性、冷靜 • 支配、控制 • 領導

  8. 性別包括兩個層次的意涵: • 生理性別(sex):身體特徵的差異,例如青春期後,男生有喉結,女生沒有。分為male和female • 社會性別(gender):來自社會文化的影響,即社會期望男生和女生所應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此「社會性別」的意涵,來決定如何與他人相處。社會性別通常是分為women和men(社會性別與性別歧視不同)

  9. 性別角色 • 主要基於社會文化的因素,是透過社會化的過程(後天)學習而來的,例如男孩子應堅強勇敢,女孩子要細心溫柔(=社會性別)。 • 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行為的一種評價,認定男性需有男性特質,女性需有女性特質,兩性有不同的任務及活動範圍

  10. 性別角色的學習途徑 • 家庭:性別角色的學習,首先開始於家庭,例如在家男孩玩機器人,女孩應該玩洋娃娃。 • 學校:例如體育課安排男生上球類課程,安排女生上舞蹈課程。 • 傳播媒體:例如電視節目男生大都扮演醫生,表現勇敢;女生大都扮演護士,表現溫柔。

  11. 性別角色定型 • 當社會對於某一些人,有一些簡化的、僵化的和類化的看法,漸漸便形成了「刻板印象」 • 性別角色定型,界定了男性「工具性」和女性「感情性」的特質,如男主外女主內,男剛強女柔弱。

  12. 性別角色定型 • 男性化的特質通常和能力、活力有關,如果斷、獨立、進取; • 而女性化的特質,便與表達溫柔和情緒化有關。 • 這些傳統思想強而有力地影響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和行為表現。

  13. 性別角色定型 • 社會的期待和個人認知交互影響,便可能加深性別偏見(sex bias)與性別歧視(sex discrimination),容易造成自我壓抑和思想僵化。 • 男性刻意塑造男子氣慨形象,抑制女性化的特質,而女性則以刻板化的女性特質為依歸

  14. 性別角色定型 • 「定型」是: • 過份籠統的; • 礙於經驗而難以改變的; • 最少有一部分是錯誤的; • 受到大眾傳媒製造的的形象所影響的 • 當你認為別人應該按照某一種方式生活,而不理會他們的性格或所接受的教育有所分別時,你已經是在替男性和女性製造了一個定型的身分。

  15. 兩性不平等的觀念或俗語 • 男主外、女主內 •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 男兒有淚不輕彈 • 女子無才便是德 • 君子遠庖廚 • 男兒膝下有黃金 • 冠夫姓 • 職場女性的「單身條款」或「禁孕條款」

  16. 不同年代的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分別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古代中國社會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情況很普遍,對女性社會地位的壓抑較現今社會嚴重,另一方面則較忽視男性的基本需要,例如:

  17. 在情緒表現方面,傳統社會認為「男兒流血不流淚」,男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灑淚,以致男性未敢宣洩其真性情;

  18. 「男兒當自強」指男人必要成為堅強的勇者,有些人因此走向極端,對個人的「失敗」和「面子」看得太重;

  19. 「「家庭主夫」(男性主理家務)一直都未能得到社會的認同, 有些人更認為 這是「沒出息」的所為等。

  20. 印285「多餘」女童集體改名反歧視 • 【明報專訊】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285名女童與少女周六參加集體改名儀式,把印地語意為「多餘」的名字「納庫沙」 (Nakusha) 改掉。數百計承諾反對性別歧視的人出席了這項活動。

  21. 印285「多餘」女童集體改名反歧視 • 參與改名的女童與少女年齡介乎1至20歲,一名15歲女孩把自己名為阿希米達(Ashmita),意指非常剛強。另一名十六歲女孩則表示,她的朋友幫她改名字為基蘭(Kiran),因為她希望能帶給人們快樂。

  22. 印285「多餘」女童集體改名反歧視 • 印度社會重男輕女問題極嚴重,許多人希望生養兒子,因為他們認為兒子能掙錢養活家庭,但女兒出嫁時卻要支付豐厚嫁妝。許多女孩被父母命名為納庫沙,意指她們多餘。雖然基於超聲波掃描性別而進行選擇性流產屬違法,但印度墮女胎的行為仍大行其道。

  23. 印285「多餘」女童集體改名反歧視 •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印度6歲以下男童對女童比例為1000﹕914,低於十年前的1000﹕927。周六舉行改名儀式的薩達拉是印度男女失衡最嚴重的城市之一,6歲以下男童對女童比例為1000﹕880。(明報24/10/2011)

  24. 政府預計明年首季前完成侍產假研究 •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帶頭研究,推行男性員工侍產假。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說,現時已經有兩成企業,自發提供侍產假;而勞工處正亦就全面推行侍產假進行研究,預計明年第一季前完成,提交勞僱會討論。(明報 10/2011)

  25. 現代性別角色觀念 • 發展雙性化、剛柔並濟的性別角色 • 追求性別的「真平等」 • 尊重個別差異

  26. 「雙性化」概念 • 兩性二分法,即男性工具化和女性情緒化,不能反映真實的世界,祇會抑制男女發揮潛能的機會,因為兩性可以同時具備了男、女兩性的特質,男不用壓抑情緒,而女也不用因職位和男性不同或相同而感到自卑。

  27. 「雙性化」概念 • 每個人皆具備男、女兩種特質,應當根據情境,有彈性的展現出不同的人格特質,每個人都能堅持、獨立,同時也溫柔、敏感,雙性化的人們係視情況的合宜性而決定其行為,卻非考慮此行為是否符合自我角色的定義。

  28. 兩性化人格具彈性(flexibility)和整合性(integration)。具有這些特質的人,心理較健康,能承受較大的壓力,較有能力維持親密關係,也較容易表達自己和感覺到別人的關懷和愛意。兩性化人格具彈性(flexibility)和整合性(integration)。具有這些特質的人,心理較健康,能承受較大的壓力,較有能力維持親密關係,也較容易表達自己和感覺到別人的關懷和愛意。 • 具兩性化的人,並不是他們具男女兩性的特質,而是他們沒有性別基模(genderas chanatic)。人們如果可以從性別刻板印象解放出來,便可有更大的自由度發揮更大的潛力。

  29. 尊重多元與差異 • 現代的性別角色態度應摒棄一元的性別刻板價值與男性霸權的意識型態,容許差異、拒絕專斷,不因性別、價值或文化而影響個體的自我實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