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初等教育学院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初等教育学院. 人类 是在 广大 的 社会 互 动 網絡中 发 展, 不是在 与社会 隔絕的 认 知系統中 运 作。. 班杜拉生平. Albert Bandura, 1925 年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一个小镇。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1949  年班杜拉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52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3  年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 主要著作.

dawn-austi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初等教育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初等教育学院

  2. 人类是在广大的社会互动網絡中发展, 不是在与社会隔絕的认知系統中运作。

  3. 班杜拉生平 • Albert Bandura, 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一个小镇。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 1949 年班杜拉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 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 1952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 1953 年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

  4. 主要著作 • 青少年的攻击,1959 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 行为矫正原理,1969 心理学的示范作用,冲突的理论 1971 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社会学习理论,1977 (是社会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一本总结性的著作。 ) 变化社会中的自我效能,1977 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 1986  

  5. 模仿(Modeling) • 人们展現的许多行为是透过观察和模仿他人下学习到的。(Bandura,1977)

  6. 探討主題 • 交互决定论 • 社会学习论实验 • 观察学习过程 • 模仿学习的程序 • 有效模范的特徵征 • 模範的示範效應 • 人类特有行为模式的模仿: • 侵略行為 • 道德規范 • 社会学习的教室實務 • 社会学习论原理

  7. 第一节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 • 一、研究人类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 1、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ts) 主要代表:行为主义者。 此观点认为,行为(B)是受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控制的,因此,他们的公式:B=f(E) 2、个人决定论(personal determinists) 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者 此观点认为,本能、驱力和特质等内部事件,驱使有机体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行事。换言之,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因此,他们的公式:E=f(B)

  8. 3、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代表人物:皮亚杰学派 此观点认为,环境与个体的影响是双向的,即既关注个体因素,也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此时,人们的争议中心不再是相互作用,而是所主张的相互作用的类型的不同。

  9. 二、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 1、单向的相互作用 公式:B=f (P,E) 即行为是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的函数。(B指行为;P指个体;E指环境) 观点:相互作用论是把个体与环境看做是独立的实体,这两个实体是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影响人的行为的。 不足:此模式不能充分代表相互作用的过程,因为个体与环境的因素不能起到独立的决定作用。

  10. 二、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班杜拉) • 2、部分双向的相互作用 公式:B=f (P E) 观点:行为是由个体、环境或者两者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 不足:这种观点把行为还原成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没有认识到行为本身的作用,行为也是起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

  11. 二、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 • 3、三向的相互作用(交互决定论)  公式:  P         B   E 观点:行为、个体和环境是相互影响地联结在一起的一个系统。在交互决定论中,人的行为是习得的前因决定因素(如:认知因素)和后果决定因素(如:强化和惩罚)的函数。 环境、个体因素与行为的三向关系

  12.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 ,人类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人和人之间总是互相观察互相影响着常常要通过借鉴其他学习者的方式方法、态度、行为来进行学习;因此人类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体系,而且包括社会态度、行为习惯的形成等等。 主张: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研究人的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区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是学习者本身的行为操作所具有的学习作用,其“刺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观察学习”现象。

  13. 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通过观察、体验环境,而发生的自我调节过程极其对于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即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他人的机体反应,以及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重新调整自己而完成的学习。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通过观察、体验环境,而发生的自我调节过程极其对于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即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他人的机体反应,以及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重新调整自己而完成的学习。 三.榜样作用 (一)概念: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即称为榜样作用(modeling)。 (二)观察学习的实验 1.实验一: 现实       电影    成人榜样    儿童模仿         卡通片

  14. 实验二. 实验目的: (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里习得攻击性行为? (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性行为? 实验结果: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15. 结论:有效的区分了行为表现与行为学习,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奖励或惩罚)只是影响到儿童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结论:有效的区分了行为表现与行为学习,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奖励或惩罚)只是影响到儿童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四. 三个机制 (一)替代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奖励或惩罚),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应并亲自体验其结果(不必经过漫长的试误过程),也可以学习。因而班杜拉把观察学习也称为”替代的学习“ (二)认知过程

  16. 1.使用符号的能力 2.预见结果的能力:人类可以预见到各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并以此制定行动方针,引发自己的动机,并有预见性的引导自己的行为。 (三).自我调节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 1.自我观察:回顾总结 2.自我判断: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3.自我反应:学习者对自我判断的结果所产生的反应

  17. 第三节 观察学习的过程(模仿学习的程序) Process Involved in Learning Through Modeling

  18. 模仿学习四要素 • 注意(attention) • 保留(retention) • 動作重現(motor reproduction) • 動機(motivation)

  19. 第一步:注意(attention) • 个体必需先注意到模范,特別是模范表現的行为--学习者欲模仿的重要部份。 • 例如: • 学习高尔夫球揮桿 • 法語老师羊毛衣上的汗漬

  20. 学习高尔夫球揮桿 • 应該看 • 高尔夫球专业人士如何站立,腿該如何摆,手如何握住球桿…等等。 • 而非注意 • 与欲学习的行为无关的部份。

  21. 法語老师羊毛衣的汗漬 • 我对模范付出注意力,但是我并沒有学到任何法語。因為 • 事实上強烈吸引我的是老师的羊毛衣会因为汗水而产生实际的顏色变化。 • 我沒有对我期望要模仿的行为的重要部份—老石的声音—付出注意。

  22. 小結 • 学习者必須对欲模仿的行为付出注意力,才能模仿学习。

  23. 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 (一)榜样作用的刺激:1.榜样的年龄、性别和身份特征; 2.榜样表现出来的行为类型难易程度; 3.榜样的行为结果(奖励或惩罚) (二)观察者的特征: 1.观察者加工信息的能力; 2.知觉定势; 3.以往的强化等.

  24. 第二步:保留(retention) • 記住观察到的行為。 • 人们会把所看到的行为以「口语表征」和「視觉影像」兩者儲存入记忆中。 • 口语和視觉的记忆編碼(memory codes) 是作为表現观察到的行为時的指引。 • 例如: • 手語学习 • 耳童可遵循口头描述学习

  25. 手语学习(Gerst,1971) • 实验組:編譯(encode)手勢 • (1)以描述來編譯。 • (2)形成手勢的心智影像(mental image)。 • (3)发展描述手部動作的口語略語。 • 控制組:未做編譯工作 • 結果: • 三組实验組均比控制組显示出较好的手势重現; • 学习最成功的是实验組(3) .

  26. 小結 • 学习者为其所观察到的行为形成记忆編碼,可促进模仿學習。

  27. 观察学习依赖两种表征系统(representational systems) (一)映象表征系统 (二)语言表征系统 两种学习保持的表征系统相互匹配,学习者对榜样学习可以保持更长久、更牢固.

  28. 第三步:动作重現(motor reproduction) • 复制模范展示的行为。 • 缺乏能力复制观察到的行为时,如生理未成熟、缺乏实力、或有障碍,自发現重現即无法发生。 • 例如 • 口吃的小孩 • 蹣跚学步的小孩 • 丽丽的「舞蹈」战役 • 数学学习障碍儿童

  29. 口吃的小孩 • 无论听过多少次”sassafras”的读音,也可能永远无法正确地說出这个字。

  30. 蹣跚学步的小孩 • 看十几岁的哥哥拋掷橄欖球,不会拥有模仿那个拋掷的肌肉协调。

  31. 丽丽的「舞蹈」战役 • 雖然观察到舞蹈老师示范的身体扭曲动作。 • 但是身体生來难以折疊。 • 所以自发性的重現模范舞蹈老师的动作,根本不可能。

  32. 数学学习障碍儿童(Schunk,1981) • 教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学除法 • 实验組:给予联习机会,并就正确與否立即反馈。 • 控制組:不提供这类特定反馈的机会。 • 結果:实验組明显优于控制組。

  33. 小結 • 在观察的同時重現观察到的動作,对模仿学习有益,因为可提供学习者接受反馈的机会,而知道如何改进此行为的重現。(Bandura, 1977; Schunk, 1981)

  34. 运动再现过程: 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学习者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通过自己行为的信息反馈,集合头脑中的意象和语言信息,进行自我修正和调节,做出正确反应,改善自己的行为。

  35. 第四步:动机(motivation) • 激励学习者展現其模仿到的行為。 • 例如 • 枪击模范 • 亲师模范

  36. 枪击模范 • 雖然看过許多电視模範用枪指著某人的胸膛並且說「上天國去吧。」 • 但是很少人会被激励去模仿那样的行为,至少不会用真枪。

  37. 亲师模范 • 雖然孩子会模仿我们在电话中交談的方式,也會学习我们和面的技术。 • 但是基于某些理由,他们並不会复制我们如何煮饺子或擦拭地板的行为。

  38. 小結 • 儿童的模仿行为只在他們有动机去做時才会有所表現。

  39. 动机过程 • 对学习者的反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是学习者的行为得以保持或消退。 • 1.外部强化:对人行为的控制调节作用。 • 2.替代强化:是以榜样为媒介的、间接性的强化。 • 3.自我强化:自我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0. 学习者对榜样进行编码并予以保持 榜样从事 学习者注意榜的行为 学习者的 认知过程 习得符号编码 学习者从事这种行为的能力 观察者从事这种行为的动机 行为表现 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

  41. 教室情境佈置

  42. 教室情境佈置

  43.  第四节 社会学习的原理 • 一.人类的许多学习都是认知的   班杜拉,是一位认知-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不仅能象其他动物一样学会对环境作出动作反应,而且人类还具有用符号表征(即认知的内容)外部事件的能力。 班杜拉认为,一旦认知内容得到了发展,它们就成了决定一个人的知觉、解决问题和动机的重要因素。

  44. 二.反应的结果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 班杜拉认为:当一种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库产生影响,这种一向是三重性的: 1、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 2、反应结果具有动机性; 3、反应结果具有减少或增加原先这种行为的频率.

  45. 三.观察是学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 班杜拉认为,完整的观察学习事件涉及四种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 四种成分关系: ⑴缺一不可 ⑵每种成分受众多因素影响

  46. 四.展现一个榜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 班杜拉认为榜样行为可能对观察者产生的三种不同的效应: 1、习得了一种新奇的反应,是他原来的行为库中没有的。(观察学习的效应) 2、加强或削弱观察者对自己已有行为的抑制。(抑制效应/解除抑制效应) 3、引发观察者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社交促进的效应)

  47. 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 观察学习的重要作用: 1、习得超越所观察到的特定反应之上的规则或原理。(抽象的榜样作用或观察学习的高级形式) 2、创造性行为的一个主要来源。

  48.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常被归入新行为主义 • 依据: • 1、班杜拉主要受行为主义者赫尔的学生米勒和多拉德《社会学习与模仿》一书的影响而开始从事社会学习研究的。 2、他强调研究外显的行为,行为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49.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被看作认知理论 • 依据: • 1、班杜拉特别重视观察学习、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所起的作用。 2、班杜拉批评行为主义者“忽视了认知功能是引起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人是有思想的有机体,具有给自己提供某种自我指导力量的潜能。”

  50. 认知-行为主义模式 • 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有共同之处,同时把认知过程引进社会学习理论体系,超出了行为主义范畴,形成了认知-行为主义模式。 • 班杜拉在综合行为主义与认知学说时,不仅没有受到来自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抨击,而且“也许还奠定了未来学习研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鲍尔与希尔加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