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

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 实验目的. 用改变初浓度法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级数,确定其动力学方程式 用光度法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进一步掌握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方法 了解复杂反应的反应机理和特征,熟悉复杂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 丙酮在酸性溶液中的碘化反应 动力学方程为 指数 、、分别代表反应对丙酮、碘和 H + 的反应级数. 实验原理. 在丙酮和酸大大过量的情况下,可用少量的碘来控制反应进度,若以 c(A,0) 、 c(H + ,0) 表示丙酮和酸的起始浓度,则有.

deit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

  2. 实验目的 • 用改变初浓度法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级数,确定其动力学方程式 • 用光度法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 进一步掌握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方法 • 了解复杂反应的反应机理和特征,熟悉复杂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原理 • 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 丙酮在酸性溶液中的碘化反应 动力学方程为 指数、、分别代表反应对丙酮、碘和H+的反应级数

  4. 实验原理 在丙酮和酸大大过量的情况下,可用少量的碘来控制反应进度,若以c(A,0)、c(H+,0)表示丙酮和酸的起始浓度,则有 若能测得反应进程中不同时刻t时碘浓度c(I2),c(I2)对t作图应为一条直线,直线斜率的负值就是反应速率。

  5. 实验原理 • 改变初始浓度分确定反应级数 为确定反应级数、、要进行4组实验,每次实验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不同。

  6. 实验原理 在相同温度下,各次实验k总相同,可得 如能测出各次实验的反应速率,在n为已知的情况下,就可由以上各式确定反应级数、、

  7. 实验原理 • 光度法测丙酮碘化反应速率 反应体系中除碘外,其余各物质在可见光区均无明显吸收。由比尔(Beer)定律可得

  8. 实验原理 其中,T1、T2分别为时间t1、t2时体系的透光率。 式中(lgT2-lgT1)/(t2-t1)可由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时刻t的透光率T,以lgT对t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求得,如以m表示斜率,则 r = m/k’l。可得公式 mII/mI = n mIII/mI = n mIV/mI = n

  9. 实验原理 由于反应并不停留在生成一元碘化丙酮这一步上,故应测定反应刚开始一段时间的透光率 如果能测得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k总值,则可由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10. 实验步骤 • 丙酮备用液的配制 吸取5mL纯丙酮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用经验公式计算室温下丙酮的密度,计算所得备用液的浓度 • K’l的测定 分别吸收5mL、2.5mL碘备用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把分光光度计波长转盘转到=520nm处,用溶液洗比色皿数次后装入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测不同浓度碘的透光率。

  11. 实验步骤 • 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将25mL蒸馏水加入50mL容量瓶中,按要求准确加入盐酸备用液和碘备用液,混合均匀后恒温,待测前加入丙酮备用液,迅速稀释到刻度,摇匀后转入比色皿中。在=520nm处测定溶液的透光率,同时按下停表作为反应起始时间,以后每2min读取一个透光率数据,每个溶液取10~12个读数。 同法配制II、III、IV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2. 注意事项 • 测定工作曲线,应从稀溶液测至浓溶液。 • 因只测定反应开始一段时间的透光率,故反应液混合前应恒温,混合后应立即转入比色皿中进行测定。 • 若在室温下实验且室温较低时,可适当增加丙酮或酸备用液的浓度,或在满足关系式及总体积不超过50mL的前提下,增加各备用液的用量,以加快反应,缩短测定的时间。

  13. 数据记录和处理 • 由碘液浓度及所测的透光率T计算k’l的平均值 • 以表格形式列出各组溶液透光率随时间t的变化的数据。以lgT对t作图,求出各直线的斜率mI、mII、mIII、mIV,再计算反应级数、、 • 计算各次实验的k总并求平均值,若有两个温度下的k总,可计算反应活化能Ea

  14. 思考题 • 动力学实验中,正确计量时间是实验的关键。本实验将反应开始混合到起算反应时间,中间有一段不算很短的操作时间。这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 • 丙酮的卤化反应是复杂反应,为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