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班級:四企四乙 組員:劉潔蓉,林怡萱,許淨雯,王奕棠,黃郁哲

-Make.believe-. 班級:四企四乙 組員:劉潔蓉,林怡萱,許淨雯,王奕棠,黃郁哲. SONY 起源. 東通工時代 1945 年 10 月 , 井深大 在東京的白木屋百貨倉庫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 隔年 1946 年 正式成立「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並遷址到現在的品川區禦殿山。 10 年 後的 1956 年 發展當時不被看好的電晶體技術,開發出日本第一部 電晶體收音機「 TR-55 」 一舉成功,公司營運終於漸入佳境。. 成立時間: 1946 年 5 月 7 日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總部地點:日本東京都港區港南 1-7-1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班級:四企四乙 組員:劉潔蓉,林怡萱,許淨雯,王奕棠,黃郁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Make.believe- 班級:四企四乙 組員:劉潔蓉,林怡萱,許淨雯,王奕棠,黃郁哲

  2. SONY 起源 • 東通工時代 • 1945年10月,井深大在東京的白木屋百貨倉庫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 • 隔年1946年正式成立「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並遷址到現在的品川區禦殿山。 • 10年後的1956年發展當時不被看好的電晶體技術,開發出日本第一部電晶體收音機「TR-55」一舉成功,公司營運終於漸入佳境。

  3. 成立時間:1946年5月7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時間:1946年5月7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 總部地點:日本東京都港區港南1-7-1 • 創辦人:井深大、盛田昭夫 • 董事長:霍華德·斯金格(執行長兼社長) • 副董事長:中鉢良治 • 產業:電子、娛樂、遊戲、金融 • 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半導體元件、行動 • 通訊、遊戲主機、媒體娛樂、金融產品 • 員工數:約180500人 • 資本額:¥ 12兆5,527億39百萬日元 • 年營業額:¥ 7兆7,214億日元

  4. SONY 品牌由來 • 原名「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但考慮國際化 • 發展,後以拉丁文的「Sonus」(聲音)、英文的「Sonny-boy」(可愛的孩子)組合成「Sonny」意指「以聲音起家的可愛頑皮孩子」。 • 但「Sonny」在日文詞彙裡的發音與輸錢同音, • 是不吉祥的辭彙,最後改成了「Sony」,一個日式的英文字。

  5. SONY 產品演進 • SONY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硬體及內容的公 • 司,集團旗下公司跨足各種不同領域,包括 • 電子、遊戲、音樂、影視、網路、金融等等。 • 進入數位寬頻時代後,硬體及內容的整合日 • 趨重要,SONY所擁有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 • 來,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個人寬頻娛樂公司。

  6. SONY 產品演進 • 1956年開發出日本第一架電晶體收音機「TR-55」。 • 1968年4月,開發出稱為「Trinitron」的獨自彩色映射管,搭載電視「KV-1310」。 • 1975年4月16日,SONY發表了全球第一個針對民用市場開發的錄影系統Betamax,同時推出了第一款機型「SL-6300」。 • 1979年7月,SONY推出了Walkman,盛田昭夫將Walkman定位在青少年市場,強調年輕活力與時尚,並創造了耳機文化。 • 1994年12月3日至2004年12月12日期間,SONY陸續推出了PlayStation(PS)、PlayStation 2(PS2)以及PlayStation Portable(PSP)。截至2007年3月31日止,PlayStation系列,銷售量高達2億3000萬部。

  7. SONY 內部優劣勢

  8. SONY Slogan • 1982 – It’s Sony! • 1998 - Do you dream in Sony? • We help dreamer's dream • 2001 - Ubiquitous Value Network • (無所不在的價值網路) • 2004 - like.no.other • 2005 - Sony United • 2009 – make.believe

  9. Make.believe • Make.believe (make dot believe)是SONY集 • 團的統一品牌訊息,涵蓋旗下的電子產品、遊戲、電影、音樂、流動電話及網絡服務。 • ”Make.believe”標誌著SONY的創造精神, • 以及將意念轉化成真實的能力,典堅持「創新源於好奇、夢想成就未來」的信念。

  10. SONY 衝擊 • 2001年全球經濟衰退,網路泡沫化,SONY在電 • 子領域中因為Walkman不支援MP3格式造成蘋果電腦的iPod數位隨身聽在全球熱賣,取代了Walkman原有地位。 • 因擁有自傲的特麗霓虹(Trinitron)技術的WEGA映 • 射管電視而錯估液晶電視的發展,使得擁有液晶技術的Sharp取得電視影像的領導地位。 • 一連串的決策錯誤以及電子產品價格不斷壓縮 • 等因素,使得SONY在2000年得到的空前成功在2002年時嚴重受挫。

  11. SONY中期企業策略 • 2005年9月22日,SONY公佈了代號「日本計畫」 • 的「中期企業策略振興電子事業強化集團表現」改革政策。 • 2007年度底預定裁減日本國內4千、國外6千名 • 員工,產品種類也將減少20%,製造工廠擬關閉11家,從65家減少到54家。 • 在整體的財政評估調整之後,期望在2007年度 • 末減少約17億8千600萬美元的成本,營業額約可達8兆日圓。

  12. SONY 國際化特色 • 開拓海外市場的創造精神。 • "創造"未知的市場。 • 新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成功後,再引進到 • 日本市場。 • 互惠主義的性質,避免門面的出口現象。 • 向世界挑戰-日本式經營的出口。

  13. SONY 全球物流 • SONY目前擁有分佈於全世界的75家工廠和 • 200多全球性的銷售網路。 • 生產數量根據全球市場需求而不是根據工廠的 • 生產計劃,大膽開創和增設智能型多功能配送渠道。 • 縮短從產品出廠到客戶手中的過程和所用的時 • 間,保證「零逗留時間、零距離、零附加費用、零風險」物流服務全面到位。

  14. SONY 全球生產 • SONY以世界的生產基地為基礎,施展國際營銷戰 • 略,且很早就開始在海外當地建廠生產,且為進口海外商品而成立SONY進口公司。 • SONY在美國、西班牙、英國、德國、新加坡、巴西、 • 墨西哥以及法國建立了工廠。不但對發展當地經濟作出貢獻,又解決所在國的部分就業問題。 • SONY不僅是代替出口,還根據海外分公司的經營 • 方針,擴大三國之間的出口貿易。聖地亞哥工廠的彩色電視機,一部分可向加拿大、中國、美洲出口,墨西哥、法國的錄音帶廠產品也向鄰近的市場出口。

  15. SONY 生產策略 • 在2010年日圓高漲不利出口,因此SONY為 • 規避此不利因素,在2011年大量釋出訂單。 • SONY將毛利高的高階產品由自己生產。 • 中低階產品委外代工,大部分代工廠商為台 • 灣及南韓。 • 約七成商品皆在海外生產。

  16. SONY 2011預計接單量

  17. SONY 策略聯盟 • SONY與松下電器-藍光光碟聯盟

  18. SONY 策略聯盟

  19. SONY 策略聯盟 • SONY與易利信共同投資創立Sony Ericsson

  20. SONYin China • 全球化策略,本地化營運。 • 建立一家SONY的獨資子公司。 • 電子信息行業投資。 • 把中國當全國業務發展的成長引擎。 • 植根中國、長遠發展。

  21. SONY 娛樂未來 • 電子、遊戲與娛樂產業被列為重點產業。 • 電玩方面:SONY擬於2006年中旬推出「PS3」,同時強化自行開發的電玩軟體。 • 娛樂方面:將追求電影事業的穩定成長,及擴大網路下載音樂事業等等。 • 電子方面:將取消以往公司林立、各自為政的經營方式,加強各單位在商品和產銷戰略上的橫向合作。

  22. SONY 鑽石理論 • 知識資源 • 日本創新特徵 狀況應對主義 現場、現物主義 超越境界的合作關係 概念 (Concept) 創造力薄弱

  23. 鑽石理論-相關產業 • 日本企業如SONY、松下、豐田、本田、 • 佳能、SHARP 等企業,如何持續地創新? • 日本企業持續創新獨特之處? • 日本企業創新的缺點? • 日本企業能確保競爭優勢的理由?

  24. 鑽石理論-企業結構策略 • 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乃是來自於它們 • 在「組織知識創造」上的能力和技術。

  25. 鑽石理論-企業結構策略 • 創新四大類型 模組式創新 漸近式創新 急遽式創新 建構式創新

  26. SONY海外經驗-創造 • SONY創立者說: • 使用新技術,進入一般家庭,使商品大眾化,充分供給市場所需。 • 創+造=SONY 的能力 • 「創」是先驅,且有衝擊性的商品,一一地 • 開發出來,產生新市場。 • 「造」是製造量產化,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製 • 造產品。

  27. 做別人不做的事 • SONY 在銷售上的一大信念:市場創造。 • SONY 人員的格言是:開創自己的道路, • 在銷售世界,首先要走的是需要的開拓。 • 喚起需求慾望,也就是創造市場。

  28. 土撥鼠精神 • 一個在「時代中領先群倫的獨創性產品」。 • SONY 的最大特色是以技術發展為基礎。 • 創造市場的需求,亦即能創造出新的市場。

  29. SONY的全球品牌策略 • SONY將「SONY Style」轉變為 「SONY Store」。 • SONY Style 設計與創新。 • SONY Store反映公司將專注於為顧客提供全 • 方位的購物體驗。

  30. SONY Store宗旨 • 盡情享用SONY電子產品、遊戲、電影、音樂、 • 網絡服務以至未來技術。 • 顧客如有需要,店員會樂意隨時協助! • 為顧客提供無可比擬的獨特個人化購物體驗, • 必求令顧客稱心滿意。

  31. SONYStore策略執行 • SONY store務求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的購物 • 體驗。 • 在此全球策略下,分佈於24個國家超過180 • 家專門店及網路商店,將陸續命名為SONYStore。

  32. 位於香港沙門,是亞太區 首家配合 SONY 全球品牌策略的專門店。

  33. 參考文獻 • http://www.sony.com.tw/ • http://www.sony.com.hk/press/pdf/20110408_c.pdf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 • 05092801511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3519 • 3/IssueID/20101104

  34.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班級:四企四乙 組員:劉潔蓉,林怡萱,許淨雯,王奕棠,黃郁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