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心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心病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定 义. 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 ( 痉挛 ) 一起,统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 因. 年龄与性别 饮食与高脂血症 高血压 糖尿病 体重与肥胖 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 发病机理. 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 各种致病因素. 血小板释放↑. 脂质渗入. TXA2 、 5-HT↑ , PGI↓. 动脉壁通透性↑,内膜增厚. 纤维化、钙化、溃疡、血栓形成.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内膜水肿和脂纹形成.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心病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 定 义 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3. 病 因 • 年龄与性别 • 饮食与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糖尿病 • 体重与肥胖 • 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

  4. 发病机理 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 各种致病因素 血小板释放↑ 脂质渗入 TXA2、5-HT↑,PGI↓ 动脉壁通透性↑,内膜增厚 纤维化、钙化、溃疡、血栓形成

  5.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内膜水肿和脂纹形成 纤维斑块 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6. 临床类型 • 隐匿性冠心病 •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 缺血性心肌病 • 猝死

  7. 心 绞 痛

  8. 定 义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9. 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 冠脉狭窄、痉挛 心肌负荷增加及氧耗增加 心肌缺血、缺氧 心肌内代谢产物刺激心内植物神经 1-5胸交感神经及相应的脊髓段 大脑 胸骨后及左臂内侧

  10.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不稳定性 心绞痛 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 }ACS 心肌梗死 脂肪条纹 正常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中风/TIA 危重的 下肢缺血 临床无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11. 病理解剖 • 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 • 左前降支(LAD) • 右冠状动脉(RCA) • 左回旋支(LCX) • 左主干(LM) • 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达75%以上

  12. 左主干 左旋支 右冠 左前降

  13.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发作性胸痛 • 部位 • 性质 • 诱因 • 持续时间 二、体征

  14.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一、心电图(ECG) • 静息心电图 • 心绞痛发作时ECG:缺血型ST段压低、T波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 • 心电图负荷试验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5. 心电图负荷试验 次极量运动: (190-年龄) ×85%的最高心率 • 阳性标准 • 出现典型心绞痛 • 严重心律失常 • SBP下降1.33KPa(10mmHg) 或上升至27.9 KPa(210mmHg) • ST段压低≧0.01mV,持续0.08sec

  16.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二、放射性核素检查 • 心肌显像及负荷试验 • 心腔造影 三、冠状动脉造影 四、血管内超声显像和血管镜检查

  17. 临床分型-1 一、劳累性心绞痛 • 稳定型 特征:疼痛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及其它增加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 • 初发型 • 恶化型

  18. 临床分型-2 二、自发性心绞痛 特征: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关系。①无诱因;②时间长;③程度重,对硝酸甘油疗效差 • 卧位型 • 变异型 •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中间综合征) • 梗死后心绞痛

  19. 临床分型-3 三、混合性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 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分类分为4级。

  20. 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步行、登楼)不受限, 在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登楼一层 以上、爬山等引起心绞痛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登楼一层 引起心绞痛 Ⅳ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 可发生心绞痛

  21.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点 • CAD的易患因素 • 发作时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 • ECG负荷试验、动态ECG、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 急性心肌梗死 • 其它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 肋间神经痛 • 不典型疼痛

  23. 治 疗 目的:终止发作、预防发作 一、发作时的治疗 • 休息,去除诱因,立即停止活动 • 药物治疗 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流量;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心血量 • 硝酸甘油片 C.亚硝酸异戊酯 • 硝酸异山梨醇酯 D.镇静剂

  24. 治 疗 二、缓解期的治疗 • 硝酸酯制剂: • 硝酸异山梨醇酯 B.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 Β受体阻滞剂 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用于劳累型心绞痛的发作 3.钙通道阻滞剂

  25. 治 疗 钙通道阻滞剂 • 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 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作用 • 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量;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 • 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

  26. 治 疗 三、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 住院卧床休息,防止心肌梗死 • 硝酸酯类 • Β受体阻滞剂 • 如变异型心绞痛用钙拮抗剂 • Aspirin、Ticlid、肝素 • PTCA、CABG

  27. 心肌梗死

  28. 定 义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坏死。临床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29.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斑块破溃、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侧枝循环又未能充分建立。 二、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 三、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度激动或血压剧升→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下降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0.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不稳定性 心绞痛 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 }ACS 心肌梗死 脂肪条纹 正常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中风/TIA 危重的 下肢缺血 临床无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31.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LAD:前壁、心尖、下侧壁、前间膈 LCX:高侧壁、膈面(左优型) 右冠状动脉(RCA):膈面(右优型)、后间隔、右心 室 左冠脉主干

  32. 二、心肌病变 冠状动脉闭塞后:

  33. 心肌梗死后果 1、出现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 2、心肌重构,出现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可发生心源性休克。 AMI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Killip分级: Ⅰ级:无明显心衰 Ⅱ级:左心衰竭 Ⅲ级:急性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34. 临床表现 一、先兆:初发性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二、症状: • 疼痛 • 全身症状 • 胃肠道症状 • 心律失常 • 低血压和休克 • 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

  35. 临床表现 三、体征: • 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 心尖区S1低钝,出现S3、S4 • 10-20%病人在起病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心尖部粗糙收缩期杂音 • 紫绀 • 双肺湿罗音

  36.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一、心电图 (一)、特征性改变 • 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面向心肌坏死区导联 • ST段增高呈弓背向上型 • T波倒置

  37.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38.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二)、动态性改变 • 超急性期:起病后数小时内;无异常/高尖T波 • 急性期:数小时后,ST-T成单向曲线;R波降低,出现病理性Q波 • 亚急性期:数日至2周。ST回到基线,T平坦或倒置。 • 陈旧期:数周至数月后。T波对称倒置。

  39. 三、定位、定范围

  40.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 WBC↑,ESR增快 • 血清酶升高 • 血、尿肌红蛋白增高 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41. 心肌酶学改变

  4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心绞痛 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四、急腹症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

  43. 心绞痛与AMI的鉴别诊断

  44. 心绞痛与AMI的鉴别诊断

  45. 并发症 一、心脏破裂 •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 左室游离壁破裂 • 室间隔破裂穿孔 二、栓塞 三、心室膨胀瘤 四、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46. 治 疗 治疗原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47.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 休息 • 吸氧 • 监测 • 护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