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第一节 国外婚姻家庭研究简述 西方国家专门对婚姻家庭问题进行的正式研究却是起源于19世纪中期。实际上,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国家有关婚姻家庭的研究只出现在小说、诗歌和戏剧里面,有关家庭的一些原则被哲学思辨和宗教教条所左右,并常常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19世纪中叶,社会学学科形成,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A.孔德曾分析过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19世纪中叶,社会学学科形成,促进了对家庭研究的学科化。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等纷纷对家庭的起源变迁、结构、功能、关系和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社会学分支——家庭社会学。
一、家庭社会学的代表和介绍 • 法国早期社会学家F. 勒普累和德国社会学家W. H. 里尔是家庭社会学的奠基人。勒普累在A. 孔德的影响下,对欧洲矿工及其他工人的家庭进行实地调查,发表了《欧洲工人》(1855)和《家庭组织》(1875)两部著作。他对家庭的经济生活作了剖析,所采用的访问法、问卷法,以及家庭经济分析技术等,至今仍应用于家庭研究和整个社会学研究之中。里尔于1855年出版《家庭》一书。他通过观察和询问,指出家庭出现了危机,主张改革家庭,重建家庭。
20世纪初至50年代,家庭研究从注重家庭历史的研究转向对家庭现状的研究。20世纪前后,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学者开始注意到城市化进程中出席那的而家庭贫穷问题,因而针对城市家庭劳力和经济结构的而研究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初期,西方的个人主义盛行和妇女参与就业、离婚和分局显现增加、生育率降低等问题开始层出不穷,引起婚姻家庭研究者的注意。20世纪初至50年代,家庭研究从注重家庭历史的研究转向对家庭现状的研究。20世纪前后,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学者开始注意到城市化进程中出席那的而家庭贫穷问题,因而针对城市家庭劳力和经济结构的而研究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初期,西方的个人主义盛行和妇女参与就业、离婚和分局显现增加、生育率降低等问题开始层出不穷,引起婚姻家庭研究者的注意。
二、西方学者研究的家庭社会学方向 • 从1950年开始,西方国家的研究者而对婚姻家庭的描述和定量分析,转而进行宏观意义上的理论探讨。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多设计家庭的各个方面,研究视角借鉴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 • 归纳起来,西方学者研究婚姻家庭问题是,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家庭视为一种社会制度,分析社会对家庭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所赋予的价值,其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家庭过去和目前所担负的功能及其变迁;另一种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种社会团体,其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形。
时至今日,有关婚姻家庭的研究已经成为跨学科领域的探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都涉足其中。所不同的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心理学家注意到孩子的发展和人的心理,人类学者注意力在家庭及其结构,常常忽略了家庭生活的情感动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婚姻家庭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发展趋势,并在理论探索上推陈出新。时至今日,有关婚姻家庭的研究已经成为跨学科领域的探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都涉足其中。所不同的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心理学家注意到孩子的发展和人的心理,人类学者注意力在家庭及其结构,常常忽略了家庭生活的情感动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婚姻家庭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发展趋势,并在理论探索上推陈出新。
第二节 中国的婚姻家庭研究简史 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概况 •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时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被推翻,与此相应的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也发生了剧变。 • 在二十世纪初期,许多受过西方教育的知名人士大力呼吁要废除妇女缠足陋习、鼓励妇女入学、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择偶以及让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等。所有这些,对后来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五四运动”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抨击家族专制主义、提倡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对公众进行启蒙教育等方面的覆盖米娜和影响力更是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30年代以后,对婚姻家庭的研究逐渐走向客观和科学化。1930—1948年,中国社会学界共举行过9届社会学大会,每届议题都讨论到家庭问题,在这期间,一方面有的学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家庭功能的变迁,并以此作为讨论当代家庭的依据。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学的学者更以自身的实地调查研究,探讨了农村社会和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及其社区功能,除此之外,当时比较系统的著作还有潘光旦的《中国之家庭问题》,陶希圣的《婚姻与家庭》,费孝通的《生育制度》等。以上研究奠定了中国家庭社会学的基础。30年代以后,对婚姻家庭的研究逐渐走向客观和科学化。1930—1948年,中国社会学界共举行过9届社会学大会,每届议题都讨论到家庭问题,在这期间,一方面有的学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家庭功能的变迁,并以此作为讨论当代家庭的依据。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学的学者更以自身的实地调查研究,探讨了农村社会和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及其社区功能,除此之外,当时比较系统的著作还有潘光旦的《中国之家庭问题》,陶希圣的《婚姻与家庭》,费孝通的《生育制度》等。以上研究奠定了中国家庭社会学的基础。
二 、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 对封建的婚姻家庭该制度冲击最大的还是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后与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法律规定:彻底废除以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为特征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夫妻双方婚姻要求自愿自;建立正式的婚姻登记制度;夫妻平等相处;夫妻总的每一方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等等。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和由此带来的第一次离婚高潮,对离婚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自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相关的有李心远《新中国的婚姻问题》、《婚姻问题参考资料汇编》、丁一的《谈谈恋爱婚姻问题》等。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和由此带来的第一次离婚高潮,对离婚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自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相关的有李心远《新中国的婚姻问题》、《婚姻问题参考资料汇编》、丁一的《谈谈恋爱婚姻问题》等。 • 从1958年到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曲折,在当是那种社会动乱、政治高压、经济贫困的特殊生活条件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比如择偶标准阶级化,爱情理想革命化,对当时的爱情婚姻及家庭有直接的影响,甚至把人的本性都扭曲了,这些导致了当时的社会学和与之相应的婚姻家庭的研究的停滞。
三 、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 1979年以来,随着社会学的重建,家庭社会学又日渐发展成为社会学忠义门主要分支学科。1981年10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 1983年出版了中国重建社会学后的第一本家庭社会学专集。此后,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人口学的科研人员甚至是新闻记者、作家、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体以及民政、司法、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等部门对婚姻家庭问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关注。
80年至今,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学术活动有三个明显特点:80年至今,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学术活动有三个明显特点: • 是比较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充分尊重婚姻既爱他那个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 • 是务实,重视调查研究,关注婚姻家庭的社会热点,许多会议论文就是很有价值的婚姻家庭问题的调查报告或疑难案例分析。 • 是学术研讨会多层次、多形式出现举办频繁。 当前,婚姻家庭研究进一步深入,其研究论题不仅涉及婚姻家庭史、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变迁、当代家庭结构等宏观家庭研究课题,而且涌现出许多现实取向的微观家庭问题研究,如婚姻质量、夫妻关系、家庭暴力、家庭管理、亲子关系、独生子女问题、离婚、性的问题等等
归纳起来,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研究的主要议题有:归纳起来,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研究的主要议题有: • 城市家庭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 离婚问题研究 • 性问题的研究 • 婚姻质量研究 • 家庭问题及其他婚姻家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