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65 Vues
儿童早期发展 — 反贫困的新阶段. 卢 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2011 年 2 月 22 日. 一、贫困现状 二、政府扶贫战略 三、“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 四、政策建议. 发言提纲. 2. 贫困现状. 按目前年人均纯收入 1196 元的绝对贫困线标准, 2009 年中国贫困人口 4300 多万,其中农村贫困人口 3597 万,占 85% ,而西部贫困人口占到贫困人口总数的 66% ; “十二五”的第一年 2011 年,贫困线标准将提高到 1500 元,贫困人口数目将大幅增加,总数可能超过 1 亿;
E N D
儿童早期发展—反贫困的新阶段 卢 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2011年2月22日
一、贫困现状 二、政府扶贫战略 三、“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 四、政策建议 发言提纲 2
贫困现状 按目前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绝对贫困线标准,2009年中国贫困人口4300多万,其中农村贫困人口3597万,占85%,而西部贫困人口占到贫困人口总数的66% ; “十二五”的第一年2011年,贫困线标准将提高到1500元,贫困人口数目将大幅增加,总数可能超过1亿; 按世界银行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估计约为1.5亿; 3
中国政府的扶贫战略以开发式扶贫、保障式扶贫和人力资本开发扶贫为三大支柱:中国政府的扶贫战略以开发式扶贫、保障式扶贫和人力资本开发扶贫为三大支柱: 1984年起—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摸索出“整村推进”的有效做法; 2000年起—建立并完善包括“低保”、新农合、养老保险等在内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开始将扶贫战略重心转向人力资本投资; 2006年起—国家出台一系列教育、卫生方面的惠民政策,扶贫战略重心实现向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转变; 政府扶贫战略
2006年3月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对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予以财政支持,使1.6亿中小学生受益。201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一补”的支出超过100亿元,覆盖了1225万贫困寄宿生;2006年3月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对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予以财政支持,使1.6亿中小学生受益。201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一补”的支出超过100亿元,覆盖了1225万贫困寄宿生; 2010年11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幼儿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增加政府投入,并鼓励以多种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项目; 人力资本开发扶贫
农村建立并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村卫生室进行合理补助,从制度上保证了对贫困地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农村建立并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村卫生室进行合理补助,从制度上保证了对贫困地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 2001年以来在贫困地区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简称“降消”)项目,中国在2007年提前实现了到2015年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降低2/3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提高了农村地区新生儿出生健康水平。 人力资本开发扶贫
农村婴幼儿贫困问题 • 三大支柱扶贫战略卓有成效地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但是农村婴幼儿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 农村儿童的贫困发生率比农村全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高出96%,0-6岁儿童在所有年龄组中贫困发生率最高(图1); • 贫困和营养知识缺乏直接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 广西、云南等西南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在2008年仍处于40%以上高位水平,约为广东的两倍; • 西北贫困地区家庭不懂如何用鸡蛋做婴儿辅食,为其补充铁、蛋白质等营养素,而是用鸡蛋换钱给孩子买鸡爪、方便面吃。
图1. 中国农村不同年龄组人群贫困发生率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998 2005 农村婴幼儿贫困问题
“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9年9月、2010年4月分别在青海省乐都县和云南省寻甸县启动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计划实施3年。 目 标 • 新生儿出生健康 • 婴幼儿营养正常 • 早期教育基本覆盖 9
营养不良—基线调查结果 • 对乐都、寻甸6-12月龄婴儿进行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贫血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均高于农村地区平均水平,贫血问题尤其严重(图2)。 图2. 试点地区6-12月龄婴儿营养状况与农村平均水平比较
早期教育缺乏—幼儿贫困的突出表现 • 贫困山村的3-5岁幼儿基本没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 • 有限的学前教育投入主要用于县城,乡镇以下基本没有公共投入; • 村级以下仅有为年满5岁以上的幼儿开办的学前班,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十分严重; • 贫困地区民办幼儿园往往设施简陋、场地拥挤、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12
早期教育缺乏—幼儿贫困的突出表现 • 自卑、胆怯、交流困难等早期发展障碍在贫困山区的幼儿中十分普遍。 13
早期教育缺乏—幼儿贫困的突出表现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基线测试结果表明,青海乐都县3-5岁未上幼儿园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仅相当于城市同龄在园幼儿的40%; • 仅愿用方言简单交流,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 • 同伴交往时哭闹和焦虑情绪明显; • 绘画能力仅处于涂鸦阶段。 14
项目试点的两个方面 1. 营养干预 2. 早期教育
项目试点的三个阶段 孕妇营养补充及“妈妈学校”培训。对孕妇免费提供包含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营养补充,通过“妈妈学校”对孕妇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 16
项目试点的三个阶段 6-24个月婴儿营养干预。对满6月龄婴儿免费提供以黄豆粉为基础、强化了铁、锌等微量营养素的婴幼儿辅食补充剂“营养包”,直至婴儿满24个月。乡镇卫生院定期对婴儿进行血色素、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健康体检。 婴幼儿体检 云南寻甸县河口镇卫生院 青海乐都县瞿昙镇卫生院 17
项目试点的三个阶段 • 3-5岁幼儿早期教育。设立村级“早教点”,从当地招募受过幼教专门训练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早教志愿者”,以“走教”方式巡回施教,为无法上幼儿园的偏远山村儿童提供较为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 18
组织与监督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筹集资金; • 委托技术力量开展监测评估; • 聘请专家对地方卫生、教育部门的执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 组织试点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会、国际研讨会。 19
组织与监督 • 县政府 • 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 • 成立项目领导办公室,由一名副县长牵头; • 联合卫生局、教育局,分别组织实施营养干预、早期教育两个子项目。 21
组织与监督 • 地方卫生部门(营养干预子项目) • 村卫生室:发放婴儿“营养包”和孕妇营养素片到家庭或本人,填写婴儿健康体检档案,指导家长正确使用“营养包”,回收“营养包”空袋; • 乡镇卫生院:提供婴儿及孕妇的定期体检,汇总体检结果,开展“妈妈学校”培训及健康教育活动; • 县卫生局/妇幼保健院:指派“营养专干”每月下到乡、村,督察项目执行情况,向项目组报告所有试点乡镇的婴儿、孕妇定期体检结果。 22
组织与监督 • 地方教育部门(早期教育子项目) • 乡镇中心学校:安排各“早教点”的走教活动,管理“早教志愿者”生活,指派“早教专干”对早教点活动进行定期督察; • 县级幼儿园:每月对“早教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 • 县教育局:招募“早教志愿者”,安排 “早教点”的整体布局,配备补充教材教具,管理“早教志愿者”的生活补助,考核“早教志愿者”。 23
试点效果 • 营养干预子项目 • 在乐都、寻甸两县共计13个乡镇开展试点; • 截至2010年12月,累计2358名孕妇、3161名6-24月龄婴儿进入营养干预项目,获得营养补充; • 两县共设立61个“妈妈学校”,平均每月举办一次营养知识培训。 24
试点效果 图3. 青海乐都营养干预前后婴儿贫血率及患病率变化 (6-12月龄) 25
试点效果 • 早期教育子项目 • 在乐都、寻甸两县共计18个乡镇开展; • 设立“早教点”(包括行政村、自然村)158个; • 招募“早教志愿者”105名,累计2960名3-5岁幼儿进入项目; • “早教点”平均每周开展2-3次活动,每次约3小时,“早教点”教学以游戏活动为主。 26
试点效果 • 早期教育子项目 • 幼儿认知、精细动作、问题解决、社会交往、安全知识以及绘画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 除用方言沟通外,学会听、说普通话; • 乐于自我展示,学会用画笔绘制图画,表达对美的感受; • 幼儿在家中唱儿歌,与家长玩游戏,增进了亲子关系; • 家长形成了以鼓励成就为导向的科学育儿观念。 27
试点改进 • 婴儿贫血率降低到正常水平; • 对“妈妈学校”培训人员的培训(TOT); • 营养干预的过程评价(依从性调查等); • 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方式; • 合理的“走教”活动频次; • 针对贫困地区幼儿的个体早期发展评估指标; • “早教志愿者”的培训; • “早教点”增设课间营养餐。 28
成本测算 • -9-24个月营养干预: 年人均投入约300元(约46美元),主要包括营养补充产品的生产及运输成本; • 3-5岁早期教育:年人均投入约500元(约76美元),主要包括施教人员的生活补贴,教材教具配备等; • 较低的执行成本:充分依托地方及基层政府现有的卫生、教育部门资源组织和监督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执行成本。 29
成本测算 • 具体而言: • “营养包”:以黄豆粉为基础,在补充微量营养素的同时,解决贫困幼儿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问题。每包成本0.7元,低成本投入将带来比国际测算的1:8更高的潜在收益; • “走教”:针对贫困山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将“早教点”设在村,采取志愿者“走教”方式,从而比开办正规幼儿园更节约成本,并能保证早期教育服务的质量; • 有条件现金转移(CCT):对参加“妈妈学校”培训的孕妇和体检的婴儿家庭每次给20-30元的现金补助,保证了参与率。 30
政策建议 • 尽快制定以儿童为中心、营养和教育贯穿全程的早期发展国家政策,并以此作为今后20年反贫困战略的重点。 • 早期发展不可逆性; •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5岁之前处于最敏感的关键发育时期; • 联合国提出“1000天行动计划”; • 营养和早期启蒙干预结合开展、接续进行,才能缩小贫困弱势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早期发展方面的差距(Investing in Young Children, World Bank 2010)。 31
政策建议 •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 儿童早期发展的多维度决定政府必须采取综合方式; • 动员卫生、教育、人口、宣传、妇联等多部门资源,建立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保证政策执行效率 ; • 整合利用现有的农村公共卫生、基础教育服务体系的人力、物力资源,保证政策在贫困农村地区高效率地执行。 32
政策建议 • 政策重点放在减小贫困地区幼儿与城市及条件优越地区幼儿之间的差距 • 小方案:在西部贫困县实施全面覆盖的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政府每年投入约为25亿元; • 大方案:对西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政府每年财政投入约60亿元。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