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 NO x. §9-1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一、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 N 2 O 、 NO 、 N 2 O 3 、 NO 2 、 N 2 O 4 、 N 2 O 5. NO 、 NO 2 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 1 )自然来源 细菌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 2 )人类活动 a. 燃料燃烧(约 90 %): 95 %以 NO 形式存在,其余主要为 NO 2 ; b. 化工过程;.

denis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 烟气脱硝技术

  2. NOx §9-1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一、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 N2O、NO、N2O3、NO2、N2O4、N2O5 NO、NO2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自然来源 细菌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2)人类活动 a. 燃料燃烧(约90%): 95%以NO形式存在,其余主要为NO2; b. 化工过程;

  3. 二、氮氧化物的性质 NO:无色、无味、无臭,微溶于水,在大气中可 被缓慢氧化为NO2。 NO2:红棕色有窒息性臭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N2O:稍带甜味和香气的无色惰性气体,单个分 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并参与臭氧 层的破坏。

  4. 三、氮氧化物的危害 1)对人有致毒作用 2)对植物有损害作用 3)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

  5. 不同浓度的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1mg/m3)

  6. 四、氮氧化物排放情况(美国)

  7. 五、NOx排放法规 • 早期:汽车尾气 • 现在:电站锅炉

  8. 源头控制 五、氮氧化物控制方法 1. 燃料脱氮; 2. 改进燃烧方式和生产工艺; 3. 烟气脱硝。 尾部(末端)控制

  9. §9-2 燃烧过程NOx的形成机理 • NOx分类: • 1、热力型NOx • 高温下空气中N2与O2反应生成的NOx • 2、燃料型NOx • 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 。 • 3、瞬时NO • 低温火焰下由于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存在生成的NO。 NO占90-95%,二氧化氮占5%-10%

  10. + Û N O 2 NO 2 2 1 + Û NO O NO 2 2 2 一、热力型NOx的形成 1、机理 捷里多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 在高温下总生成式为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受温度 和反应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11. 1)NO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表9-3) 增大 平衡时NO浓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

  12. 2)NO生成量与初始组成的关系(表9-4) 氧浓度增加 初始组成中氧浓度越高,平衡时 NO浓度越高

  13. 3)NO、NO2之间的转化 表9-5, 表9-6 减小 室温 >>

  14. 有关结论: • 室温条件下,几乎没有NO和NO2生成,并且所有的NO都转化为NO2(表9-3,9-5)。 • 800K左右,NO与NO2生成量仍然很小,但NO生成量已经超过NO2 (表9-6)。 • 常规燃烧温度(>1500K)下,有可观的NO生成,但NO2量仍然很小(表9-6)。 ——热力型主要为NO( 90%~95%)

  15. k1 O+N2 NO+N k-1 k2 N+O2 NO+O k-2 3)热力型NOx形成的动力学——Zeldovich模型 由Zeldovich理论按化学动力学可导出NO生成的总速率 其中:[O2]、[N2]、[NO]——O2 、 N2 、 NO的浓度, mol/m3; T——绝对温度,K; t——时间,s;

  16. 各种温度下形成NO的浓度-时间分布曲线 烟气在高温区停留时间的延长可使NOx生成量增加。

  17. 在各种温度下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N2/O2=40:1)在各种温度下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N2/O2=40:1)

  18. 综上,控制NO生成量的方法: (1)降低燃烧温度; (2)降低氧气浓度; (3)使燃烧在远离理论空气比的条件下进行; (4)缩短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

  19. 二、瞬时NO的形成 1、生成机理 a、碳氢化合物燃烧时,特别是富燃燃料燃烧时,分解出大量的CH、CH2和C2等离子团,它们破坏燃烧空气中的N2分子键,发生如下反应: 上述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速度很快。

  20. b、火焰中存在大量O、OH等原子基团,与上述产物反应 氰基 胺类 通常:低温火焰中形成的NO多为瞬时NO,受温度影响不大(图9-4)。 保持足够的氧供应量是降低瞬时NO的生成的有效途径。

  21. 三、燃料型NOx的形成 机理:燃料中的N通常以C—N键存在,C—N键的键 能较N≡N小,燃烧时容易分解,经氧化形 成NOx。 C—N键键能[25.3~63×107J/mol] N≡N键能[94.5×107J/mol]

  22. 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N,CN,HCN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 由于煤的燃烧过程由挥发分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料型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挥发分)和焦炭中剩余氮的氧化(焦炭)两部分组成。

  23. N2 挥发分 挥发分N NO 煤粒 N 焦炭 焦炭N N2 燃料中氮分解为挥发分N和焦炭N的示意图

  24. 空气中的氮 燃料中氮的转换 NO再燃烧 杂环氮化物 空气N2 烃生成物 CH,CH2 烃生成物中结合的氮 氰 (HCN, CN) Zeldovich机理 氰氧化物(OCN, HNCO) N2O 氨类(NH3, NH2,NH,N) NOx NOx H N2 还原气氛 氧化气氛 从对热力型、燃料型和瞬时型三种NOx生成机理可以得出抑制NOx生成和促使破坏NOx的途径,图中还原气氛箭头所指即抑制和促使NOx破坏的途径

  25. 三种机理对NO排放的贡献

  26. 探讨生成规律可以知道,NOx的生成及破坏与以下因素有关: (a) 煤种特性,如煤的含氮量,挥发分含量,燃料比等。 (b) 燃烧温度。 (c) 炉膛内反应区烟气的气氛,即烟气内氧气,氮气,NO 和CHi的含量。 (d) 燃料及燃烧产物在火焰高温区和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27. §9-3 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一、传统的低NOx燃烧技术 1、低氧燃烧(α=1.17~1.20) 使燃烧过程在尽可能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 优点:降低NOx的同时提高锅炉热效率 缺点:CO、HC、碳黑产生量增加

  28. 2. 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减少热力型NOx

  29. 3. 烟气循环燃烧 将部分烟道气抽回,令其与燃烧用的空气或燃料混合,一起进入燃烧室。

  30. 烟气循环率25%~40% ——降低氧浓度和燃烧区温度,主要减少热力型NOx 。

  31. 4. 两段燃烧技术 • 第一段:富燃,氧气不足,烟气温度较低,NOx生成量很小。 • 第二段:二次空气,CO、HC完全燃烧,烟气温度较低。

  32. 三、先进的低NOx燃烧器技术 原理: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分段燃烧技术 • 1. 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直流燃烧器 • 炉壁设置助燃空气(OFA :Over Fire Air ,燃尽风、火上风)喷嘴 • 类似于两段燃烧技术 主燃区:α较低,抑制NOx生成; 燃尽风口:助燃空气,保证燃料完全燃烧。

  33. 2.空气分级的低NOx旋流燃烧器 原理:将燃料的燃烧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减少供气 量到70%--75%;第二阶段将完全燃烧所需的其 余空气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的专门空气喷 口“火上风”喷入炉膛。 (1)一次火焰区:富燃,含氮组分析出 但由于缺氧、高CO、CH浓度使其难以转化 (2)二次火焰区:燃尽CO、HC等

  34. 空气和燃料均分级送入炉膛 • 燃烧分为三个区域: • (1)一次燃烧区:氧化性或稍还原气氛( α≥1); • (2)第二燃烧区(再燃区)还原性气氛( α<1), • 生成碳氢化合物基团,与一次燃烧区生成的NOx • 反应,生成N2; • (3)燃尽区:( α>1),燃料完全燃烧。 3. 空气/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

  35. §9-4 烟气脱硝技术 一、脱硝技术的难点 • 处理烟气体积大 • NOx浓度相当低 • NOx的总量相对较大

  36. 表1各种NOx控制技术的脱硝效率

  37. 二、催化转化法脱硝 A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利用NH3作还原剂,在较低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NH3有选择地将废气中的NOX还原成N2。

  38. 1.还原剂 (1)液氨 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但属危险化学品。 (2)氨水 浓度20-25%,氨水通过加热蒸发,形成氨气和水蒸气,送至烟气系统,费用高。 (3)尿素 ( NH 2 ) 2CO + H2O→ 2NH3 ( g) + CO2 ( g) 美国FuelTiech公司的尿素热解治氨工艺。

  39. 2.催化剂 • 贵金属 Pt、Rh及Pd等/Al2O3 • 金属氧化物 V2O5(WO3)、Fe2O3、CuO、CrOx、MgO、MoO3和NiO等金属氧化物或其联合作用的混合物 载体:TiO2、Al2O3、ZrO2 、SiO2及活性炭。 • 沸石分子筛-金属离子交换沸石

  40. 燃煤电站SCR系统最常用的催化剂 三类催化剂的基本区分 具有较高温度的燃气电厂和内燃机SCR系统 柴油机的排放控制

  41. 3、主要反应 副反应: > 350℃ > 450℃

  42. 4、SCR工艺布置 • 高尘区SCR(HD-SCR)-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 • 低尘区SCR(LD-SCR)-电除尘器之后 • 尾部SCR(TE-SCR)-湿法烟气脱硫塔之后

  43. SCR反应器末端布置

  44. 优点: ⑴ 锅炉烟气经过除尘脱硫后,可采用更大烟气流速和空速, 从而使催化剂的消耗量大大的减少;⑵ 氨的逃逸量是最少的,并且不会腐蚀构筑物(烟囱采用防腐 烟囱);⑶不会产生SO3,防止二次污染。 缺点: ⑴ 一定要设置烟气再热系统,增加了投资和运行成本;⑵ 很难找到符合反应条件的催化剂。

  45. 低粉尘布置的SCR工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