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任何个体都具有两面性,都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自然性: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 社会性:在现实性上,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身心两方面的构成: “ 身 ” ,是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包括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 心 ” ,指人的心理的全部构成。含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需要与动机以及个性结构等。

derr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2.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 任何个体都具有两面性,都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 自然性: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 • 社会性:在现实性上,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3. 身心两方面的构成:“身”,是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包括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整体的结构与功能。“心”,指人的心理的全部构成。含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需要与动机以及个性结构等。身心两方面的构成:“身”,是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包括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整体的结构与功能。“心”,指人的心理的全部构成。含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意志品质、需要与动机以及个性结构等。 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4.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 1、人的机体的自然性与动物不同: • 强项:神经系统、语言、会劳动的双手 • 弱项:不象一些动物的器官那样高度特化 • 生长期长:人在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基础和巨大的潜在的可能性。 • 2、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基本一致。 • 3、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我设计,自我选择。

  5.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康德

  6.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内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 孟子:万物毕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认为“观念”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的。 •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 •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力性、教育等的作用,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在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

  7. 2、外铄论: •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 荀子:性恶论 • 英国的洛克 • 美国的华生 主要观点: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物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外铄论者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8. 3、实践主体论: • 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又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 • 人在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需要思考、学习、行动,从而使其不仅是外部形象的改变,也有内在改变,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人的身心发展发展,实践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9.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发展的平衡性:(异时现象) • (1)生理成熟:以性机能成熟为主要标志。 • (2)心理成熟:独立思考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织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 • (3)社会性成熟:独立承担社会职业和家庭义务为标志。

  10. 2、顺序性: • 发展的顺序由基因控制,心理的发展与生理发展相互适应,心理的发展还受社会性的影响,与社会环境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 • 3、发展的阶段性: • 教育学上把人的发展划分与为7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1. 4、互补性: • 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多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种现象平时不易察觉,一旦缺失出现,就以惊人的方式显现出来了;再者,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 5、个别差异性: • 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1)自然性的差异。(2)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 • 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有的是水平上的差异,有的是表现方式,类型上的差异。

  12. 第二节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 单因素论:遗体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 双因素论:环境与教育决定论、遗传与环境决定论 • 多因素论: • 人的发展因素:(1)自身因素(内部条件)先天,后天(2)环境(3)教育(4)主体实践活动(有交叉)

  13. 二、先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先天因素: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点。 • (1)遗传素质(2)母体环境的影响 • 其中,遗传素质是个体与他的祖先保持连续性的素质,是一个人的解剖生理特点。1、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 2、遗传素质在适当的条件上下可以改变,具有可塑性; •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不能无限地夸大。

  14. 三、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要素,其分类按性质可分为: • (1)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 (2)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个体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 按大小可划分为: • (1)大环境: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和社会环境。 • (2)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5. 四、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1、生理活动: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活动,有机体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其实质在于新陈代谢。 • 2、心理活动:是每个个体的对外部世界能力的个体性的反映,内容丰富多彩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主要满足个体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和自我控制的要求,构建内部世界。 • 3、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与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已不仅能使人的智慧与力量得以外化和对像化,而且使人的才干、意志、智慧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实现内部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16. 互为基础 • 互相渗透 • 共时交融 物质交换 信息交换 能量交换

  17. 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1、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进入有意识的状态; •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 3、学校教育既有即时价值,也有延时价值; •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