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46 Vues
教育部顧問室 95 年人文教育先導型計畫 : 其他 -28. 歷史神話與懸案 從虛擬與影視史學角度的觀察 ◎ 課程成果發表簡報. 授課教師:王文景 教學助教:李筱雯、黃可欣、沈欣蓉. 一 、 課程名稱與特色說明. 課名 : 通識選組(一):歷史神話與懸案 — 從虛擬與影視歷史角度的觀察 歷史是什麼?歷史到底要學什麼?為什麼上了大學還要學歷史 ,是許多大學生常提出的問題 ? 歷史是研究過去與往事記錄的一門學問 ,但是,人類究竟從中學到了什麼?是真相,還是謊言? 歷史為何會失真,關鍵在於有心人主導或刻意隱瞞這一切,要我們相信刻意創造出來的神話或曲意隱瞞掩蓋事實而成為懸案。.
E N D
教育部顧問室95年人文教育先導型計畫:其他-28教育部顧問室95年人文教育先導型計畫:其他-28 歷史神話與懸案 從虛擬與影視史學角度的觀察 ◎課程成果發表簡報 授課教師:王文景 教學助教:李筱雯、黃可欣、沈欣蓉
一、課程名稱與特色說明 • 課名:通識選組(一):歷史神話與懸案—從虛擬與影視歷史角度的觀察 • 歷史是什麼?歷史到底要學什麼?為什麼上了大學還要學歷史,是許多大學生常提出的問題? • 歷史是研究過去與往事記錄的一門學問,但是,人類究竟從中學到了什麼?是真相,還是謊言? • 歷史為何會失真,關鍵在於有心人主導或刻意隱瞞這一切,要我們相信刻意創造出來的神話或曲意隱瞞掩蓋事實而成為懸案。
(一)課程特色說明 • 近年來影視媒體發展日漸蓬勃,歷史的閱讀已從文字轉變到影像的觀察。藉由影像與聲音的展現,多數人已逐漸捨文字而就影像來理解歷史。這是一種潮流趨勢 。 • 本課程期望藉由影視方式來呈現歷史敘述,讓學生觀察理解影像聲音與文字的強烈對比,比較出兩者間的差異與優劣。再進一步利用虛擬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分析法來探討歷史真正的原貌,解構過去人為造成的諸多神話及懸案。
(一)課程特色說明 • 本課程希望將”組織概念圖”融入教學與討論的應用中,讓學生在面對不同的專題探討時都能以此建立明確的脈絡與掌握問題探索的重點。 • 另外也將Big Six資訊素養分析養成與訓練融入教學中。希望學生不單僅靠講義或指定教科書來修課,更要養成學生主動搜集資料與閱讀分析資訊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設定 • 1. 建立學生正確(非正統)的歷史觀念及多元價值判斷的包容力。 • 2. 透過專題式神話與懸案解析過程,訓練學生學習主動思考,發掘疑點,探究真相的研究方法及史料歸納分析能力,熟悉學術論文寫作技巧,奠定日後研究潛能。 • 3. 破除制式歷史思考的限制,鼓勵學生主動移動自我認知的主軸,尋找閱讀歷史及接觸史料的樂趣,擴大觀察歷史的角度,有效延伸歷史課程學習以達成終身學習目標。
二、教學內容 • 本課程每週藉由影視方式(紀錄片或劇情片播放)呈現與主題相關的歷史觀點陳述,再利用虛擬歷史的分析法誘導學生對歷史陳述進行分析與探討。 • 討論時將組織概念圖融入應用與討論。 • 課後運用Big Six 資訊素養分析養成與訓練搜集及處理資訊。
二、教學內容 課程五大主題: • 1.歷史盲點觀察:神話與懸案的出現。 • 2.影視歷史所能提供的歷史角度觀察。 • 3.虛擬歷史的分析法能否增加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理解。 • 4.歷史神話的創造與解析專題討論。 • 5.歷史懸案專題討論。
三、分組討論規劃 • 本課程共聘三位教學助教(TA或TF)分別為李筱雯、黃可欣與沈欣蓉,目前皆就讀於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負責分組討論。
五、執行情形 • 影片收視 • 本課程共播放由discovery及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的人文類型記覑錄影片,並穿插部分自行剪輯的記錄片片段供學生收視。 • 平均每週播放時間約35~50分鐘不定。 • 影片播放前均有內容講解及講義。 • 播放後進行分組討論。
五、執行情形 • 模擬遊戲 • 本課程於特定主題探討時,運用3D模擬遊戲輔助課程如”刺殺甘迺迪”單元時,以遊戲引導學生理解甘迺迪遇刺的模擬重現。 • 課後於討論區分享意見。
五、執行情形 • 課程講解 • 本課程雖然運用影視與虛擬的角度來觀察歷史,但是基本的文本分析與探討仍然要以課程講解的方式進行。 • 課程講解於開始時約佔每週課程的一半時間,後逐漸減少時間,
五、執行情形 • 分組討論的參與情形 • 修課學生原為70人(學期中休學1人) • 依教育部規定每25人聘任一位助教協助進行分組討論,共分為三組(每組約為23人)。 • 每週課程進行討論課程時,由分組助教帶至個別教室進行分組討論,課後延續討論至教學網頁中的討論區。 • 期末進行一次綜合討論。
六、成果分析與檢討 • 學生特性分析 • 本校為醫學類專業大學,通識課程多開設在各系一年級。 • 本課程規劃為醫學系一年級專屬之通識課程選組,學生來源多為大一學生,僅少數為大二學生。 • 學生素質普遍不差,但是由於高中係自然組,因此對文史方面的知識背景較不熟悉,在學習心態上仍有欠積極。
七、學生回饋 • 根據討論區中同學的反應摘要如下: • 張介瑋-074 首先我覺得有時不必連續數週花在同一個議題上,因為有些議題是真的”懸案”,這很難有一個定論,再來就是討論議題,有些題材真的很難找到相關資料,或是已經是大家心裡有個底的東西,最後是有些議題容易與信仰.私人有所衝突,我覺得最好能避免
七、學生回饋 • 李易珊-402 大家都講懸案其實我當初選這堂課比較想聽、想討論的是神話耶。想認識世界各地神話,並且探討它們形成的原因,也就是反映了什麼無奈的現實、具有什麼沉重的教化意義之類的。 • 吳牧韓-413 按照目前的分組方式,我們平時只能與特定的同學深入討論;我覺得討論時可以與其他組有更多的互動,這樣子可以了解到更多人的看法。另外,發表意見時也盡量由同學輪流發表,讓大家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七、學生回饋 • 李彥鋒-076 我覺得這學期討論課不錯,助教很用心,也想了不少點子,讓我們去思考了解,找資料讓自己了解更多,還有些小遊戲,感覺不錯玩,這學期的課讓我學到更多我從未去深入了解的事情,不過幾乎都是討論國外懸案,希望能討論一些具東方色彩的懸案,這樣應該會更有趣。
簡報結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