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一讲 哲学与教育

第一讲 哲学与教育.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 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 ; “ 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 ” 。 —— 杜威 “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 ” 。 —— 康德.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 —— 王国维 “科学给我们以事实,事实本身是很重要的;可是科学不能给我们以理想,亦不能教我们如何选择理想。理想的选择不是科学家的事,而是哲学家的事,所以,除教育科学外,应有教育哲学和它并行。”

dev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一讲 哲学与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讲哲学与教育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2. “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 。——杜威 •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康德

  3.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 ——王国维 • “科学给我们以事实,事实本身是很重要的;可是科学不能给我们以理想,亦不能教我们如何选择理想。理想的选择不是科学家的事,而是哲学家的事,所以,除教育科学外,应有教育哲学和它并行。” ——巴格莱在B.H.Bode所著《教育哲学大意》前言

  4. 主要内容 • 一、哲学是什么 • (一)何为哲学 • (二)哲学何为 • (三)如何与哲学建立缘分 • 二、教育活动需要哲学 • 三、一般哲学的不充分性反证了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

  5. (一)何为哲学 • 1.哲学的产生 • 2.对哲学的理解 • 3.走近哲学家 • 4.哲学的问题和内容体系 • 5.哲学的特点

  6. 1.哲学的产生 • 思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 • 哲学思考源于惊奇 • 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7. 2.对哲学的理解 • (1)哲学在日常生活中 • (2)词源考察 • (3)黑格尔的比喻 • (4)古今中外各种典型的哲学观 • (5)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 (6)哲学与哲学史 • (7)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8. (1)哲学在日常生活中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是方法论,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等等。 • 哲学是智慧的结晶和总汇,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哲学家是超越于现实的智慧的人格化。 • 哲学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故弄玄虚、自寻烦恼,学哲学无用,哲学家大都是疯子、是不正常的人。 • 哲学仅仅是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抽象,有时甚至是诡辩,它仅仅是一门能锻炼思维的课程或学科。

  9. (2)词源考察 • 哲学这个词中国古代没有,是个外来词,源于古希腊,是19世纪末通过日本转译到中国来的。英语的Philosophy来源于希腊的philosophia ,由爱 philos 和智慧 sophia两个词组成。“爱”是事物间和谐一致、相互适应;“智慧”指所有存在的东西都集合于存在之中,类似“万物一体”。 赫拉克利特形容词“爱智慧的”表示人对万物合而为一的一种和谐一致的意识,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名词“爱智慧”表示人对外在于己的抽象概念的追求与渴望。从赫拉克利特形容词“爱智慧的”philosophos到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名词“爱智慧”philosophia,即“哲学”,既是哲学的成熟,又是哲学的退化。

  10. (3)黑格尔的比喻 • 品味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比喻。 • “庙里的神”,哲学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的灵光; • “厮杀的战场”,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相互反对、相互批判、相互推翻,这是哲学发展的表现形态; • “花蕾、花朵和果实”,哲学自我否定的发展逻辑; •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哲学是沉思的理性,哲学反思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甚至孤芳自赏的; • “消化与生理学”,生理学不是教人消化的,哲学也不是教人思维的,而是使人自觉把握思维的逻辑; • “同一句格言”,哲学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丰富的阅历,深刻真切的人生体验; • “动物听音乐”,学习哲学不能只记住某些理论知识和概念,而应真正进入哲学思考。

  11. (4)古今中外各种典型的哲学观 • 什么是哲学?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大都是无法得到最终的确定解答的,这正是哲学的本性,也是哲学的魅力和力量所在。对于一位哲学家来说,最恶毒的问题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可以说,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对哲学的理解。 • 在古希腊,哲学是全部知识的总和,如亚里士多德把哲学视为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学术; • 近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知识之知识,哲学是关于科学成立依据的科学。 • 现当代对哲学主要有以下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研究世界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论;语言分析说,哲学是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存在意义说,哲学的使命是借助对语言的理解和解释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精神境界说;文化批判说;文化样式说;实践论说,真正的问题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12. (5)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 哲学是立足人类生活的智慧之学。爱智慧不仅是智慧,也是激情,虽然说智慧是一切痛苦中最痛苦的痛苦,但是哲学也是至高无上的快乐。 • 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而是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活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 • 哲学思考的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最根本的最普遍的问题,思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性探索活动。 • 赵汀阳先生说过,哲学不是反思,而是对反思的构思,是对反思方式的创造。哲学是一种艺术,一种规模最大的艺术,是关于所有观念的宏观艺术策划和设计。

  13. (6)哲学与哲学史 • 理解哲学离不开理解哲学史,学习哲学也离不开学习哲学史。哲学即哲学史,哲学史即哲学。哲学永远在路上。哲学史是哲学问题的演变史,而不是哲学知识的发展史。科学的发展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哲学的发展是围绕着智慧核心而运转的圆周运动。哲学家对根本性问题思考的都很根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就是将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路都走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思想过的东西都思想一遍。学习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所面对的哲学问题和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学习哲学史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围绕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

  14. (7)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 哲学与宗教、科学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关系中可以加深对哲学的理解。罗素认为哲学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哲学居于科学和宗教之间既是他的优越之处,也是其困境所在。 • 哲学和宗教都是针对最高最大的普遍性问题的,都是为人类寻找安身立命之本和精神支柱,宗教依靠外在权威、感性表象和信仰,哲学依靠人类理性、概念和思考、推理。 • 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的理论形式,都靠人类的理性和思维,但科学是经验的,哲学是超验的、反思的,哲学思考的东西比科学更根本更普遍,范围更大。要时刻警惕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来衡量哲学。

  15. 3.走近哲学家 • 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 • 哲学家的人品 • 哲学家的童年 • 哲学家的婚姻 • 哲学家与政治权势 • 哲学家与音乐 • 哲学家之死

  16. 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这是哲学家最显著的特征。朱熹刚会说话时就问父亲天上有什么东西,陆九渊三四岁时就为思考天地又没有尽头的问题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罗素十一岁时就问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这是哲学家最显著的特征。朱熹刚会说话时就问父亲天上有什么东西,陆九渊三四岁时就为思考天地又没有尽头的问题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罗素十一岁时就问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 • 哲学家的思考紧张而急迫,历史上有许多大哲学家疯狂、自杀,与用脑过度有关。维特根斯坦上课从来不备课,边讲边思考,要求学生和他一起思考,大多数学生都跟不上,自己很疲惫,下课后需要马上看电影,有些学生甚至一周才能消除大脑疲劳。黑格尔下午三点的课两点就讲,不理会是不是自己的学生。 • 哲学家最大的痛苦就是被剥夺思考的权利。梁漱溟文革时不能继续研究,说出虽生犹死生不如死的话,苏格拉底之死也与此有关。 • 哲学家的力量也在于思考。康德生活刻板,一切活动时间固定,宁静的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热情和对世界的震撼,如在大街上与人辩论,冒着与人决斗的危险,说服人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 哲学家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没事找事甚至无事生非的风格使自己生活不得安宁,被人认为荒唐可笑。

  17. 哲学家的人品。 许多哲学家被永久的遵奉和敬仰,人品和作品一致,如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康德。也有很多哲学家人品倍受非议,如培根身为大法官受贿,对有恩于自己的人恩将仇报;卢梭对对之有恩的华伦夫人始乱终弃,无端猜测怀疑无私帮助他的休谟;叔本华因为邻居女裁缝影响了其幽会,竟然将人打残废,被判抚养女裁缝终身;罗素情人、妻子众多,可谓风流成性;海德格尔与老师胡塞尔交恶,与纳粹合作,为希特勒摇旗鼓吹。哲学家人品和作品的不一致,也是理解哲学家思想和著作的一个视角。

  18. 哲学家的童年。 哲学产生于不满和痛苦。很多哲学家的童年比较不幸,孔子孟子都是童年丧父,生活艰辛。笛卡尔、莱布尼茨、休谟、卢梭、帕斯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罗素都是童年或青少年丧父丧母。罗素小时候孤独消沉,笛卡尔爱思考惹得父亲生气,莱布尼茨小时候能用拉丁文写诗。哲学家童年时期智力超常发展,往往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天赋为代价,他们的童年缺乏游戏和快乐,黑格尔被称为小老头,穆勒智力超常,日常生活能力极为低下,尼采循规蹈矩,刻板的不像个小孩子。

  19. 哲学家的婚姻。 对于一些哲学家来说结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泰勒斯、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叔本华、尼采、维特根斯坦终生未婚,孔德婚姻不幸10个月就离婚,卢梭抛弃亲生儿子,罗素对妻子不忠,多次离婚再婚。康德说过,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供养时,我却不需要她了。苏格拉底的第二任妻子是有名的泼妇,吵架后总是泼一盆冷水在他头上,苏格拉底也能忍受,还说雷鸣之后总有暴雨。

  20. 哲学家与政治权势。 轻视权势,保持超脱是世界上大多数哲学家的态度。柏拉图的舅舅是当时的领导者,担当其舅舅辱骂苏格拉底时,柏拉图跟他闹翻了,并且再不做官。庄子追求自由,视富贵如尘土,孔孟在富贵面前强调人格尊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 哲学家与音乐。 孔子、庄子等都喜欢音乐,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都写过关于音乐的文章,除洛克、康德之外,大多数哲学家都喜欢音乐,黑格尔酷爱莫扎特的音乐。波普尔认为音乐曾是支配自己生命的主旋律,叔本华擅长吹笛,穆勒和尼采善于弹钢琴,维特根斯坦爱吹单簧管。

  22. 哲学家之死。 苏格拉底因渎神和腐蚀青年的罪名被处死,放弃了交钱赎罪和逃跑的机会,既不认罪又不反抗法律,在他看来,真理、良知和人格比生命更加重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23. 4.哲学的问题和内容体系 • (1)本体论问题 • (2)认识论问题 • (3)美学问题 • (4)伦理学问题

  24. 本体论问题,又叫形而上学、存在论,是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问题的学问,研究的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整体的、总体的、终极的存在,追问人安身立命之本,既探讨人类活动的终极根据,又探讨人类活动的终极追求。本体论问题,又叫形而上学、存在论,是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问题的学问,研究的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整体的、总体的、终极的存在,追问人安身立命之本,既探讨人类活动的终极根据,又探讨人类活动的终极追求。

  25. 认识论问题,又叫知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知识问题的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最一般的理论问题。涉及人类如何追问人安身立命之本,这种追问何以可能,表现为求真意识。认识论为哲学和思想活动奠定逻辑基础,为科学提供得以可能的理由和根据。认识论问题,又叫知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知识问题的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最一般的理论问题。涉及人类如何追问人安身立命之本,这种追问何以可能,表现为求真意识。认识论为哲学和思想活动奠定逻辑基础,为科学提供得以可能的理由和根据。

  26. 伦理学问题,是对道德和伦理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伦理学问题涉及人类行为的自由和责任,表现为求善、明善意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价值基础和道德根据。伦理学问题,是对道德和伦理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伦理学问题涉及人类行为的自由和责任,表现为求善、明善意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价值基础和道德根据。

  27. 美学问题,是关于艺术和审美问题的价值研究,探讨美的本质、美的属性、美的标准、美的形式等最一般的审美问题。美学问题涉及人类追求的真善如何统一问题,表现为审美意识,为人类提供审美根据。美学问题,是关于艺术和审美问题的价值研究,探讨美的本质、美的属性、美的标准、美的形式等最一般的审美问题。美学问题涉及人类追求的真善如何统一问题,表现为审美意识,为人类提供审美根据。

  28. 5.哲学的特点 • (1)生活实践性和具体性 • (2)反思性和批判性 • (3)价值性 • (4)大众性 • (5)超越性和解放性

  29. (1)生活实践性和具体性 • 哲学思考的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最根本的最普遍的问题,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现实生活实践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性探索活动。实践不仅指生产劳动、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还包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当代哲学从抽象的认识的哲学回归具体的存在的哲学。

  30. 2、反思性和批判性 • 哲学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讯问评价真善美的标准,哲学智慧是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进行反思、批判、变革的智慧。这是与科学截然不同的地方,也是成为科学理论基础的原因。

  31. 3、价值性 • 哲学赋予日常生活以价值和意义,哲学就是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具有提供理想,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哲学也能从根本上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可供选择的理想、价值和意义。

  32. 4、大众性 • 哲学不是少数人的贵族化、专门化的学问,而是人人都可以了解并且都无法逃离的平民化的智慧,哲学不再是文化之王,而是知识共和国的公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甚至儿童和精神病患者都有哲学思考,那些厌恶哲学甚至逃避哲学的人本身也在实践一种哲学。实践的主体也拥有获得和不断更新自己哲学观念以及将自己的哲学观念付诸实践的可能性和权利。

  33. 5、超越性和解放性 • 超越是人的本性,也是哲学的本性。哲学作为人的生活实践方式,不仅是规范性的,更是解放性的,哲学的解放功能的发挥有助于人的不断解放。

  34. (二)哲学何为 1.哲学有大用而无小用,有远用而无近用 2.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3.哲学价值的三大体现 4.哲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哲学家的自觉和每个人的自觉

  35. 1.哲学有大用而无小用,有远用而无近用 •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处? 这是哲学的价值和作用问题。人们常常认为哲学是无用之学,其实哲学是看似无用但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智慧。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没有哲学头脑的人就不是一个自觉的人,一个没有哲学思维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哲学赋予日常生活以价值和意义,哲学就是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哲学提供理论思维模式,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哲学具有提供理想,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理性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罗素说过,哲学能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哲学贵高明。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垂范而示之以人所未行。冯友兰说过,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哲学涉及的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哲学的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思考。哲学有大用而无小用,哲学家常常喜欢规划世界应该怎样,但对自己的生活往往规划不好。哲学有远用而无近用,哲学的作用没有科学那样直接,哲学没有科学那样的现实功利性。

  36. 2.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哲学是把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寻求真知,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37. 3.哲学价值的三大体现 • 哲学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 • 哲学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 • 哲学为精神文化和思想理论提供批判根据。

  38. 4.哲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哲学家的自觉和每个人的自觉4.哲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哲学家的自觉和每个人的自觉 • 哲学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离不开哲学家对自己使命的自觉。苏格拉底临死之前谈哲学家的使命,自己是神赐的牛虻,国家是硕大的骏马,骏马行动不便需要牛虻叮叮才能精神焕发。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冯友兰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天下为己任又保持心灵的独立自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应走的道路。

  39. (三)如何与哲学建立缘分 • 好奇和敏感 • 怀疑精神 • 思考、体悟和想象 • 读书、写作和身体力行

  40. 二、教育活动需要哲学 • 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的和观念需要哲学 • 总体的教育政策和管理活动需要哲学 • 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哲学

  41. 三、一般哲学的不充分性反证了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三、一般哲学的不充分性反证了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 • 一般哲学家对教育思考和论述的不充分、不系统、不具体 • 一般哲学的演绎论证脱离教育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 一般哲学的观点和立场分歧使之难以整合对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 现代学科制度制约了一般哲学对教育的研究 • 一般哲学对教育其他学科的影响缺乏系统性、自觉性和反思批判性,不能取代教育哲学的研究

  42. 网络链接 • 哲学诞生的教育语境,http://jiuzhong.com.cn/jiaoan/html/?154.html • 哲学与教育理想 ,http://www.nbedu.gov.cn/jyzc/article/show_article.asp?ArticleID=1983 • 哲学与教育联姻才能开出结果实的花朵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78211725921187413.htm • 教育与哲学的关系 ,http://www.docin.com/p-8344402.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