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荒漠化會帶來什麼後果 ?

地理匯報 第十五課. 荒漠化會帶來什麼後果 ?. 目錄. 引言 ~~~~~~~~~~~~~~~~~~~~~~P.3 - 4 現今荒漠化的地方 ~~~~~~~~~~~~~~~~~~~~~~P.5 荒漠化對全球的影響 ~~~~~~~~~~~~~~~~~~~~~~P.6 - 8 熱帶荒漠內環境對人的影響 ~~~~~~~~~~~~~~~~~~~~~~P.9 荒漠化對個別地區的影響 ~~~~~~~~~~~~~~~~~~~~~~P.10 - 11

diamon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荒漠化會帶來什麼後果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理匯報 第十五課 荒漠化會帶來什麼後果?

  2. 目錄 引言 ~~~~~~~~~~~~~~~~~~~~~~P.3 - 4 現今荒漠化的地方 ~~~~~~~~~~~~~~~~~~~~~~P.5 荒漠化對全球的影響 ~~~~~~~~~~~~~~~~~~~~~~P.6 - 8 熱帶荒漠內環境對人的影響 ~~~~~~~~~~~~~~~~~~~~~~P.9 荒漠化對個別地區的影響 ~~~~~~~~~~~~~~~~~~~~~~P.10 - 11 薩赫勒地區 ~~~~~~~~~~~~~~~~~~~~~~P.12 薩赫勒區出現荒漠化的原因 ~~~~~~~~~~~~~~~~~~~~~~P.13 薩赫勒區荒漠化的影響 ~~~~~~~~~~~~~~~~~~~~~~P.14 - 15 中國的荒漠化的成因 ~~~~~~~~~~~~~~~~~~~~~~P.16 荒漠化對中國的影響 ~~~~~~~~~~~~~~~~~~~~~~P.17 -18 新聞 ~~~~~~~~~~~~~~~~~~~~~~P.19 短片 ~~~~~~~~~~~~~~~~~~~~~~P.20 附加資料 ~~~~~~~~~~~~~~~~~~~~~~P.21 -22 總 結 ~~~~~~~~~~~~~~~~~~~~~~P.23 資料來源 ~~~~~~~~~~~~~~~~~~~~~~P.24 - 25 組員名單 ~~~~~~~~~~~~~~~~~~~~~~P.26 END ~~~~~~~~~~~~~~~~~~~~~~P.27

  3. 引言 荒漠乾旱景觀(arid landscape),是地球上最艱難的生存環境之一。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是一個普遍的世界性問題,較常見於沙漠邊緣等半乾旱地區。 荒漠化的出現,一般是人類活動,使植物大幅減少或表土流失,令生物生長情況惡化,生物量大減。 現時每年約有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生產力低的荒漠。 在世界範圍內,荒漠面積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5% ,主要分佈在南北緯15度至35度之間、亞熱帶高氣壓控制的範圍,以及溫帶的大陸中心。

  4. 流沙不斷前進,覆蓋土地。 過度放牧 overgrazing,牧畜數量超越土地的負荷量 carrying capacity,植被漸漸被破壞,加劇水土流失,最終令土地貧瘠,寸草不生。 過度種植 over-cropping 與過度放牧的影響相似。 不恰當的灌溉方法 irrigation,令地下水位上升至地表及被蒸發,留下礦物鹽積聚於表層,造成鹽鹼化 salinization。 過量開發地下水資源,令地下水源枯竭。 濫伐植物,令土壤失去保護,加劇水土流失。 上述情況的出現,是因為人口增加和各類的發展;同時,也由於當地教育程度偏低,而發展又缺乏全面計劃及沒有顧及大自然的規律所致。 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所以令荒漠化更為嚴重,帶來了不少的後果。

  5. 現今荒漠化的地方

  6. 荒漠化對全球的影響 荒漠化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現時,約110個國家的10億人口正在面對荒漠化的威脅。1991年聯合國環境規划署對全球荒漠化狀况的評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已近36億公頃,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已影響到全世界1/6的人口(約9億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荒漠化擴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荒漠,其中320萬公頃是牧場,250萬公頃是旱地,12.5萬公頃是水澆地,另外還有2100萬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長谷物。亞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區,遭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依次是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7. 熱帶荒漠內環境對人的影響 熱帶荒漠對人類活動最大的影響源於乾旱。由於乾旱,人在荒漠中生在極為困難,因此熱帶荒漠地區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不到一個人。熱帶荒漠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日間溫度高,晚間溫度低,曰溫差大。氣候極端對人類活動很不利。 熱帶荒漠以機械性風化為主,土壤中礫石甚多。加上植被稀少,有機物質不多,土壤條件欠佳。荒漠中水源不足,加上土壤貧瘠,難以利用,使農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在河流經過,地下水露出地面和可引用高山融雪水的綠洲地區才有不錯的農業發展。但這些地區只佔整個沙漠的極小部份,廣大的荒漠仍是大大限制人類的活動。 熱帶荒漠地面沙石鬆散,在強風影響下,引致風沙強烈。不但荒漠邊緣地區受風沙侵襲,綠洲也可能被掩沒,影響人類活動。在熱帶荒漠的灌溉區會容易受蒸發失去大量的土壤水分,使土壤中的鹽分留在土層表面,導致鹽化土的形成。當土壤中的鹽度達到植物所能忍受的極限時,土地就不可再被利用了。

  8. 荒漠化對個別地區的影響 當一個地區變成荒漠後,土地的生產力就會下降,使種植農作物和飼養牲畜都變得十分困難。由於糧食生產減少,饑荒問題經常發生,人們往往因饑餓而死亡。 面對糧食不足及荒漠不斷擴展,人們只好遷徙到鄰近的國家,住在難民營裡。營地的生活條件和衛生環境往往很惡劣,疾病很容易蔓延,影響人們的健康。

  9. 荒漠化是世界乾旱地區面對的嚴重問題。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地球上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面積共有三千八百多萬平方千米,而涉及的國家超過一百個。熱帶荒漠以機械性風化為主,土壤中礫石甚多。加上植被稀少,有機物質不多,土壤條件欠佳。荒漠中水源不足,加上土壤貧瘠,難以利用,使農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在河流經過,地下水露出地面和可引用高山融雪水的綠洲地區才有不錯的農業發展。但這些地區只佔整個沙漠的極小部份,廣大的荒漠仍是大大限制人類的活動。熱帶荒漠地面沙石鬆散,在強風影響下,引致風沙強烈。不但荒漠邊緣地區受風沙侵襲,綠洲也可能被掩沒,影響人類活動。

  10. 薩赫勒地區 農業活動 自然環境 這地區人民主要從事遊牧業, 屬自給性農業, 農業科技水平較低 少部份以種植農作物如小米和棉花等, 屬商業性農業。 傳統上, 牧民會帶著他們的牲畜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若他們可以在廣大的地區進行遊牧活動, 而他們的牲口數目不超越土地的負載能力的話, 這傳統的放牧方法可以稱得上是可持續發展的。 因為若某地區的牧草給牲畜吃光後, 牧民可把牲畜帶往別處, 而原來的土地可以得到充份時間的休耕, 待牧草自行生長回原來的狀況, 土地的負載力不會降低。 氣候方面: 該地區屬半乾旱氣候, 降雨量不足及不穩定, 年雨量只有約400mm。溫度偏高, 蒸發率高, 使土壤水份不足土壤方面: 這地區主要是貧瘠的砂質土, 土壤儲水和儲肥能力低。

  11. 薩赫勒區出現荒漠化的原因 人文因素方面: 由於這地區的出生率高,對食物的需求大,加上牲畜就是他們的財產,所以牲民會大量飼養牲畜,過度放牧,若牲畜數目超越了土地的負載力,大量牧草被牲畜吃掉,土壤失去了植物的保護, 造成土壤侵蝕。隨著水土流失, 植物從此不能生長,土地逐漸變成荒漠, 形成荒漠化。 自然因素方面: 降雨不足, 加上近年全球溫度上升,使率發率上升,令這地區的牧草不能良好地生長。土壤若沒有植被覆蓋及保護,使土壤侵蝕加劇。表土流失,使土壤的負載力下降,形成荒漠化。

  12. 薩赫勒區荒漠化的影響 薩赫勒區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邊緣地區,正面對荒漠化的嚴峻威脅。每一年,撒哈拉沙漠均向南擴展數公里,使薩赫勒區不斷縮小,而且速度驚人。該區超過一半的農地已被沙泥覆蓋,並經常發生乾旱,使區內的人民普遍受到饑荒的困擾,因此,該區又稱「饑荒帶」。 在最近的 80-100年來,根據大氣降水的資料,撒哈拉南部的蘇丹–薩赫勒地區,在 1913-1916年,1944-1948 年,1968-1973年都出現了持續的乾旱期。特別是1968-1973 年的乾旱最嚴重,個別地區降雨量減少達50%,平均降雨量亦減少達10-20%。在這些乾旱的時期,撒哈拉的界線向南移動了幾百千米,在個別最乾旱的年份,熱帶稀樹草原在某些地方幾乎完全消失。 氣候變化(包括長期和短期的波動、持久的乾旱期是導致沙漠化的主要成因。但乾旱在沙漠邊緣地區是難以避免的,只有對沙漠土地和資源給 予合理的正確使用,才能避免嚴重的荒漠化現象出現。

  13. 1968-1973 年在薩赫勒地區連續六年大旱,使西非各國包括:尼日爾、馬里、布基索法納、塞內加爾、乍得和肯尼亞等國的最佳耕地全部龜裂,地下水下降。在薩赫勒地區五百萬平方千米範圍內比較深的水井都乾無滴水。農牧業損失嚴重,如馬里的牲畜損失達 90%。撒哈拉地區的研究資料表明,荒漠化過程主要是持續乾旱期間發生和加強的。

  14. 中國的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發生、發展和社會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繫。人類 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不僅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過來人類 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與荒漠化有關的社會經濟因素有人口過剩、過度耕種、過度放牧、毀林和低下的灌溉水平。 過度耕種和過度放牧,都與人口增長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繫。 人口的增長必然對農產品和畜產品需求量增加,所以導致了 過度耕種和過度放牧。 過度耕種促進了荒漠化形成條件:土地的肥力下降和農作物產量下降,土壤表層板結,土壤流失,土壤遭侵蝕等。 森林的過度砍伐,也是荒漠化形成的重要原因。黃河中遊的黃土高原,本是茂密的森林,人類的開發活動,使大面積的森林遭受破壞。缺乏森林保護的土地阻擋不住西伯利亞黃土的侵蝕,形成了干旱、荒涼的黃土高坡,面臨荒漠化的嚴重威脅。

  15. 荒漠化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面積較大、分布較廣、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 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裡,占國土面積的17.6%。除西北、華北和東北的12塊沙漠和沙地外,在豫東、豫北平原,在唐山、北京周圍,北回歸線一帶還分布著大片的風沙化的土地。近年較多新聞報導沙塵暴,既是荒漠化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又是一種嚴重的風沙災害。沙塵暴似乎日益嚴重,而且影響已直迫北京。從一九四九年至今,曾發生十次特強級的沙塵暴,其中七次發源於新疆。浮塵、揚沙也逐漸增多。 近20年來沙化土地平均每年以2460平方公裡的速度在擴展。中國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高達540億元。 在中國因風蝕形成的荒漠化土地面積已超出全國耕地的總和。由於水土流失,中國每年流失土壤達50多億噸,使土地資源遭受嚴重破壞。在我國,直接受荒漠化危害影響的人口約5000多萬人。 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地區每年約有2億畝農田遭受風沙災害,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定;有15億畝草場由於荒漠化造成嚴重退化;有數以千計的水利工程設施因受風沙侵襲排灌效能減弱。

  16. 荒漠化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連續多次發生大面積沙塵暴,而且與往年相比,發生時間提前,頻次增加,程度加重,影響範圍已擴大到長江流域。形成沙塵暴天氣除現階段人類無法改變的氣候因素外,最根本原因是我國嚴重的土地荒漠化,是日益加重的荒漠化導致沙塵暴越演越烈。 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西部等地區植被覆蓋率低,荒漠化嚴重,受強氣流作用,地面沙塵被卷起懸浮於天空之中,並且隨氣流飄移輸送至其他地區,形成沙塵暴天氣。 在中國因風蝕形成的荒漠化土地面積已超出全國耕地的總和。由於水土流失,中國每年流失土壤達50多億噸,使土地資源遭受嚴重破壞。在我國,直接受荒漠化危害影響的人口約5000多萬人。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地區每年約有2億畝農田遭受風沙災害,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定;有15億畝草場由於荒漠化造成嚴重退化;有數以千計的水利工程設施因受風沙侵襲排灌效能減弱。

  17. 新聞 中國現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姚潤豐)中國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1%,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     這是28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指出的目前中國土地沙化的嚴峻形勢。《決定》指出,當前沙區的濫樵採、濫開墾、濫放牧、水資源緊缺和不合理利用等問題較為嚴重。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防沙治沙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出現凈減少,由上個監測期(1994年至1999年)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本次監測期(2000年至2004年)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防沙治沙有效改善了農牧業生產條件,推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賈治邦表示,目前沙化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同時受到人口和經濟的雙重壓力,防沙治沙工作中還存在著政策不夠完善、機制不活、投入不足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完)

  18. 短片 內 地 防 治 土 地 荒 漠 化 仍 遇 困 難 2005-06-14 HKT 12:35 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談荒漠化問題(陳志芬攝) 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050614/20050614_55_233090.html

  19. 附加資料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94年12月,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決定從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荒漠化早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早在1975年聯大就通過決議,呼籲全世界“向荒漠化進行鬥爭”。1977年聯合國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世界荒漠化問題會議,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動綱領。1994年11月14日,包括我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國際防治荒漠化公約》。這項由世界環境和發展首腦會議提議制定的公約,要求國際社會加強合作,進一步開展防治荒漠化的鬥爭。2005年,為推動整個國際社會重視荒漠化問題,並促使與荒漠化相關的問題儘快得到解決,聯合國大會將2006年定為“防治荒漠化國際年”。

  20. 荒漠化的圖片

  21. 總 結 如果荒漠化的情況繼續下去的話,中國受荒漠化危害影響的人口就會暴增得很快,而荒漠面積亦有可能擴張至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到這時,我們做甚麼防止荒漠化的工程也已經太遲了,所以現在我們就盡早地在一些荒漠或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做好充足的防禦準備,例如:不應過渡放牧、過渡開墾農地耕作、過渡抽取地下水。 應該種植植被、灌輸水利,等等。  最後我們應該保持生態平衡,保持現有的植被才是最佳的做法。

  22. 資料來源 荒漠化: 1.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biosphere/desertisation.htm 2.http://hk.geocities.com/sandstormhk/homepage01.htm 3.http://hk.geocities.com/sandstormhk/ 4.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2100402 5.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biosphere/desertise-cause.htm 6.http://www.fed.cuhk.edu.hk/geo/AL/core/man_env/desert_c.html http://www.ln.edu.hk/society/green/_private/%A6a%B2y%A8F%BAz%A4%C6.htm 新聞: 1.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02/28/content_4240441.htm 2.http://www.fed.cuhk.edu.hk/geo/AL/core/man_env/desert_c.html 3.http://www9.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3140536

  23. 短片: 1.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050614/20050614_55_233090.html 附加資料: 1.http://www.cedarfund.org/tchi/publications/eprayer/eprayer20060119.htm 2.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6/17/content_923044.htmhttp://www.conservancy.org.hk/conser/Grngift/desert.htm

  24. 組員名單 陸美君2A(25) 羅詠琪2A(19) 吳家欣2A(26) 陳進如2A(02) 鄭婉文2A(09)

  25.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