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362 Vues
蜚蠊目. 蟑螂又称蜚蠊,俗称茶婆子、偷油婆、货郎、灶蚂子等;蟑螂是最古老的种类之一,远在 35000 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 由于它们适应性强,早已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步扩散,传入温带地区,甚至到北方寒冷地区,现已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 形态特征
E N D
蟑螂又称蜚蠊,俗称茶婆子、偷油婆、货郎、灶蚂子等;蟑螂是最古老的种类之一,远在35000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 由于它们适应性强,早已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步扩散,传入温带地区,甚至到北方寒冷地区,现已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蟑螂又称蜚蠊,俗称茶婆子、偷油婆、货郎、灶蚂子等;蟑螂是最古老的种类之一,远在35000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 由于它们适应性强,早已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货物等,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步扩散,传入温带地区,甚至到北方寒冷地区,现已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
形态特征 体较扁平、长椭圆形,前胸背板大,盾形,盖住头部。各足相似,基节宽大,跗节由5小节组成。腹部10节,其背面只看到8节或9节,雄虫腹面可看到8节,雌虫6节,有的种类(如德国小蠊)雄虫背面具驱拒腺开口,可分泌臭气。雌虫产卵管短小,藏于第7腹片的里面。雄虫外生殖器复杂,常不对称,被生有一对腹刺的第9节所掩盖。尾须多节。无鸣器和听器。 澳洲犀牛蟑螂
生态习性1、生活史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1)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蟑螂产置卵鞘的行为因种类而不同,室内的蟑螂主要有3种方式。 ①雌虫在产出卵鞘后1-2天,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它们有时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栖息场所,如橱、木(纸)箱及桌子的角落或杂物堆中。这类卵鞘含有足量的营养物质,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②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③雌虫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产卵在其中。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种形成。蔗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生态习性1、生活史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1)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蟑螂产置卵鞘的行为因种类而不同,室内的蟑螂主要有3种方式。 ①雌虫在产出卵鞘后1-2天,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它们有时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栖息场所,如橱、木(纸)箱及桌子的角落或杂物堆中。这类卵鞘含有足量的营养物质,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②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③雌虫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产卵在其中。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种形成。蔗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蟑螂卵鞘
(4)成虫期 我国常见的6种蟑螂成虫都具有发达或不发达的翅,可与若虫相别。 雌雄两性成虫可凭他们的外部形态很容易区分: ①雄蟑螂的尾端具有两对附器,1对为分节状尾须,还长有1对细小的针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1对附器,即尾须,无针突。 ②雄蟑螂的体形一般都比较瘦小、细长、而雌虫螂则肥厚,宽大。 ③在少数种类中,雄蟑螂的翅发达,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仅覆盖到腹部的前半部,或无翅。 蟑螂生活史的特点之一是周期长。以周期最短的德国小蠊而论,一般完成一个世代也需2个多月,最长的美洲大蠊等历时1年有余。生活史的长短不仅因种类而异,而且因不同温度、营养等条件而不同。 成虫寿命也较长,德国小蠊最短约为100天左右,寿命最长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寿命长短也同样因种类以及环境条件而不同。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长,它们的寿命也长。因此,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产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产50多个,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强。 五种蟑螂一个世代所需时间(天): 澳洲大蠊 378.63 褐斑大蠊 306.14 黑胸大蠊 373.43 日本大蠊 227.30 德国小蠊 64.9-109.9
2、栖息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2、栖息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3、食性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 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 当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食又无水时,蟑螂间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 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排泄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导致的疾病与危害 蟑螂对人类直接的危害:一是健康危害;二是财产危害。 健康危害:蟑螂有边吃、边吐、边排泄的恶习,并分泌臭液,在其活动中,不仅可携带麻风分支杆菌、鼠疫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40多种病原体,而且也是肠道病和寄生虫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其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蟑螂常匿藏厨房、食品柜、饲料库、卫生间的缝隙处等人们不易注意到的阴暗角落处。其不仅危害粮油食品、衣物和书籍等仓储物品,而且还能传播疾病对人造成伤害。 财产危害:工厂产品、店中商品以及家中食物等,都可因蟑螂咬食而污损,造成经济损失。蟑螂还能轻而易举地钻进大型电器、电子计算机、仪表和家用电器中咬坏线路,或者制造短路,造成意外的故障。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厨房电器的故障与蟑螂有关,像微波炉、电磁炉等。蟑螂可以轻易的进入家用电器,造成事故。因此人们现在也称蟑螂为 “ 电脑害虫 ” 。
蟑螂的防治 首先应摸清当地的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如栖息场所、活动规律、季节消长、药物繁感性等,随后制定防制技术措施。同时在一个防制区内一次性的处理是不够的,应定期反复地处理,杀灭新孵化和迁入的蟑螂。 环境防治 :是提高和巩固化学防治、防止孳生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堵塞缝隙,清除杂物、垃圾、收藏好食物,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 物理防治:主要采取清除卵鞘、手抓、粘捕、沸水等。 化学防治:是迄今为止消灭蟑螂最有效的快速方法。化学防治主要方法有: 喷洒:将杀虫剂喷洒在蟑螂活动及栖息场所,使其中毒死亡。使用药物,1%二嗪农、1%乙酰甲磷、1%残杀威、0.3%氯菊酯、0.025%溴氯菊酯、1.5%奋斗呐悬浮剂等。喷的方法:滞溜喷洒,一般喷20cm左右宽的药带即可,50毫升/平方米;点状喷洒,在栖息场所或缝隙、洞口小范围喷,50毫升/平方米;缝隙喷洒,先试探险性喷隐藏有蟑螂的缝隙或小洞,喷药量以缝洞口内湿润为准,缝、口外再加点状喷洒效晨更佳。 毒饵:毒饵的效果取决于药物与引诱力。常用药有1%乙酰甲磷、3%敌百虫、2%残杀威、1.5%奋斗呐悬浮剂等。引诱力较强的有新鲜面包、红糖、沙面等香甜食物。 毒饵可以加工成片剂、颗粒剂、水剂(多用于干燥环境,如粮库)。布入毒饵宜点多量少,随时时补充,放在蟑螂经常活动的场所,并收存好食物,以提高灭效。 其他常用的如粘捕、诱捕、药笔防治:市售诱捕器;药笔的药带要1.5cm以上宽度,同时涂成圆圈状,不管蟑螂出入何向均可触到药带。